媒体融合视域下高校融媒体中心建设研究与探索

2022-12-27 02:56金云云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23期
关键词:融媒体中心网络思政宣传思想工作

摘要:媒体融合自2014年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不断向纵深发展。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好高校融媒体中心,符合时代发展需要以及党和国家政策导向,有利于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工作,源源不断地培养政治过硬、业务精良的融媒体人才。然而,当前不少高校建设融媒体中心面临着资金场地欠缺、高端人才不足、融合创新不够等现实困境。在此背景下,文章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7所入选第一批教育融媒体建设试点单位、在融媒体中心建设方面走在前列的高校为例,阐述其建设思路和实践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就高校如何建强用好融媒体中心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融媒体中心;高校;媒体融合;宣传思想工作;网络思政

中图分类号:G206;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23-0133-03

一、高校融媒体中心建设意义

(一)顺应时代发展,响应国家战略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媒体融合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媒体融合的重要性。2014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媒体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2020年11月,“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做强新型主流媒体,建强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教育融媒体建设的步伐亦在加快,高校融媒体中心正逐渐成为教育新闻工作融合、转型的突破口。

(二)践行使命任务,拓展宣传格局

做好新时期的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责任重大。整合高校现有资源打造融媒体中心,构建多维联动、协同高效的融媒体传播体系,符合构建“大宣传”工作格局的需要,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担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三)创新思政教育,助力人才培养

建好高校融媒体中心,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育人工作“活”起来,助力思政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相融合,有利于创新性地开展网络思政工作,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而政治过硬、业务精良的融媒体人才队伍,是当前宣传思想工作所紧缺的,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责无旁贷。融媒体中心的建设将对融媒体人才培养起到促进作用。

二、高校融媒体中心建设面临的困境

近年来,传媒界关于媒体融合的讨论和实践方兴未艾,这为高校融媒体中心建设积累了经验。但高校融媒体中心既不同于拥有雄厚资本、影响广泛的主流媒体或商业媒体,也不同于集新闻、政务、民生服务等于一体的县级融媒体,其发展面临诸多难点。

(一)资金、场地、设备相对欠缺,存在重硬件、轻软件倾向

全国高校数量众多,实力水平参差不齐,对媒体融合的重视程度也存在差异。经费欠缺、设备老旧、场地固化等,是不少高校面临的现实困境。能像主流媒体或商业媒体一样动辄投入千万元进行全面升级的高校凤毛麟角。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一些高校选择增加对场地、智慧大屏、超高清摄像机等硬件设备的投入,对智能化系统软件的开发投入不足,信息化建设水平不高。

(二)高端人才较为缺乏,全流程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

不同高校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良莠不齐,许多基层工作人员专业性不强。要同时掌握采、写、编、评、摄制等技能,对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媒体深度融合仍处于探索阶段,高端人才尚在成长过程中。高校人才培养的方案则未能完全适应融媒体人才培养的需要,从理论教学到实践实训,全流程人才培养的机制尚未健全。

(三)一体化融合难度较大,内容和形式创新性不足

校园媒体涉及校级媒体、院级媒体、社团组织媒体、个人自媒体等不同类型,数量庞大,监管不易,一体化融合难度较大。即使实现初步融合,传统媒体如校报、广播站、电视台等,与新媒体平台如微信公众号、微博等,也常重复发布同一信息,内容原创性不足,形式多样性欠缺,实质性融合创新不够。

三、高校融媒体中心建设实践

2019年10月,教育部启动教育融媒体建设试点工作,确定首批试点单位15家,其中高校11所,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2020年11月,教育融媒体建设第二批试点单位出炉,包括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大学等13所高校。各试点单位努力占阵地、搭平台、寻路径、汇资源,融媒体建设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本文选取教育融媒体建设第一批试点单位中部分卓有成效的高校进行调研分析,以更好地探析高校融媒体中心建设路径。

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包括总编、采编、音视频、海外传播、舆情工作等。通过机制创新、流程优化与平台再造,中心已形成报网广电为主的校园媒体、国际新媒体平台和政务号集群的三级融媒体矩阵。截至2022年8月,中心统筹运营26个全球传播融媒体矩阵账号,总粉丝量近4000万,影响力稳居国内高校前列。2021年,北京大学微信公众号121篇推文阅读量达“10万+”,获评“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百个成绩突出账号”;多个音视频账号与政务号粉丝量破百万,荣获各平台“优秀创作者”“年度影响力”“最具影响力高校新媒体”等奖项,抖音、快手、B站的总播放量超4亿次;海外新媒体矩阵总粉丝量近400万[1]。

清华大学将融媒体建设列入校级重点工作,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制度体系、调整内设机构,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清华大学通过自主开发及与技术公司合作的方式研发了融媒体系统,包括指挥调度、融媒生产、融媒发布、媒体资源、传播分析、综合管理等子系统。例如,中心须运营近30个校级平台,融媒发布子系统便集成不同性质的操作后台,以实现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傳播。又如,2021年,清华大学媒体资料有约300T存储数据,涉及图片20多万张、视频文件3.6万余个、校报版面1万余个[2]。媒体资源子系统应运而生,既能为共享资源提供便利,也有利于资源规范化管理。2021年11月,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经管学院、出版社等首批融媒体分中心试点单位成立,以加强联动,形成合力。

西安交通大学融媒体中心位于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总面积约3000平方米,包括融媒工作区、科研探索区、教学实训区三大区域。2019年,中心由党委宣传部牵头,融合新闻与新媒体学院、电信学部、数学学院等专家团队进行建设。中心主打“工字牌”,努力建构“技术矩阵群”和“多元开放平台”。围绕“融媒体+”技术、人才、舆情、信息化、产业、活动等,西安交通大学旨在建设顺畅、贯通、效能的高教融媒体成果供应体系[3]。中心成立以来,学校先后获教育部教育融媒体建设优秀试点单位等奖励100余项,媒体影响力实现历史性突破。融媒体策划“我在跑港”入选教育政务新媒体年度案例,阅读量、互动量达8000余万次。

武汉大学融媒体中心积极探索“互联网+思政”网络育人新路径,推动媒体融合、网络育人、思政研究体系建设相统一,开设了“新生训练营”“融媒大讲堂”等栏目。2020年3月,武汉大学以“英雄武汉,依然花开”为主题,与学习强国、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媒体平台合作,推出“云赏樱”网络直播,采用5G+4K+VR+AI、AI无人直播车等高科技,直播上线12天,浏览量达7.5亿次[4]。2021年9月,武汉大学融媒体中心正式启用,占地900平方米。中心下设4K超高清演播室、智慧校园广播系统、报网部、新媒体部等5个主要部门,舆情、摄影、创意等3个工作室,1个思政研究基地,20余个宣传平台。学校官方微博、微信、抖音、快手、人民号粉丝数均超过百万,总粉丝数近千万,影响力连年居全国高校前列。

上海交通大学以系统建设带动内容建设,开发了基于融媒体新闻生产的信息系统,对新闻选题及文稿、图片、视频等素材实行“一体策划、集中采集、分级开发、全媒发布、深度评估”,重点建设了“视觉交大”官方图片视频库网站和资源管理系统。融媒体中心除了建有校级融媒体的研发、办公场地和展播厅外,还加强了二级单位分中心建设,结合学科优势,推动形成文博大楼、媒体与传播学院演播厅等一批融媒体分中心。中心积极推动校内媒体与校外传媒力量融合,上海交通大学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社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新华社、上海各区县融媒体中心共建新华社媒体融合生产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一联合创新中心、东方网-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媒体创新联合实验室等[5]。

复旦大学融媒体中心是挂靠党委宣传部的学校直属单位,定位为服务全校新闻内容生产、校园媒体建设、传播运营的专业公共服务单位。复旦大学主要按照在线重构策、采、编、发的全流程,建立统一高效的融媒体指挥中枢系统;形成复旦舆论的新阵地,建成协调统筹全校媒体的中央厨房系统;健全学校新媒体矩阵,打造一支能打硬仗、打胜仗的内容生产团队,采用“三步走”战略进行融媒体中心建设。中心下设新媒体中心、影像中心、海外编译中心和采编中心4个分中心,并建设了融媒体指挥调度、融媒体新闻生产、校园媒体管理、媒体资源管理等系统,形成了近20个校级平台的融媒体矩阵,总粉丝数超800万。

浙江大学由党委宣传部和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共建融媒体中心,以新闻宣传工作实践与新闻传播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优势为依托,推动融媒体新闻宣传实践和媒体融合实验教学。中心建有包括浙江大学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强国号、头条号、抖音号等在内的校级官方新媒体平台20余个,打造了“身边人的故事”“有趣的科学”“大咖有约”等特色传播品牌,平均每年推出人物报道200余篇,努力讲好浙大故事。2021年,官方微信公众号阅读总量达1400余万次,官方微博阅读总量约5.9亿次,抖音号播放总量约1.5亿次。为帮助师生更好地开展融媒体实践,学校在紫金港校区西区创意B楼划拨了800平方米实体空间,目前正在建设中,并配套了专项建设经费以支持中心建设。

四、高校融媒体中心建设思考

目前,高校融媒体中心建设尚属探索阶段。上述高校融媒体中心的建设思路和方式,既有不谋而合之处,也有和而不同之处。它们都结合自身实际,进行了诸多有益尝试,我们也能从中窥见一些加快媒体融合,建好融媒体中心,壮大主流舆论,提升网络思政工作水平的路径。本研究针对加强高校融媒体中心建设提出三点建议。

(一)坚持育人为本,学思践悟培养融媒人才

高校融媒体中心与其他类型的融媒体中心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高校融媒体中心应坚持育人为本,将教育融媒体建设和网络思政工作结合起来。融媒体中心要通过资源整合、流程优化、技术创新、平台再造、队伍建设等,更好地服务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融媒体中心尤其要加强高素质融媒体专业人才培养,为国家输送更多懂得融媒体传播形态、熟悉融媒体运行规律、掌握融媒体业务技能的综合型人才。

(二)注重技术赋能,先行先试搭建一体化创新平台

当前,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与媒体融合相关的新技术新应用层出不穷,这为构建同时具备指挥调度、生产发布、数据分析、校园服务、舆情应对等不同功能的创新平台创造了可能性。高校要重视媒体融合,做好顶层设计,加大投入力度,借助技术的力量谋求突破,搭建深度融合的平台,不断推动传播形式创新、传播内容丰富、传播效果优化。此外,也应做好融媒体中心建设无法一蹴而就、方案可能需动态调整的准备:既要根据实际情况量体裁衣、逐步实施,也要尽可能发挥各种新技术的优势,不断创新,实现最大限度的媒体深度融合[6]。经费有限或项目开发周期较长的情况下,可以采用部分先行建设的策略。

(三)加强交流合作,开放协同营造良好融媒体生态

加强高校融媒体中心建设,在学校内部,要更好地梳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线上与线下、学校与院系等的关系,构建上下贯通、执行有力、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要以融媒体中心建设为契机,通过建设分中心等方式,进一步整合各学科力量,推动相关学科发展。在高校与外部单位之间,要加强与教育部新闻中心、中央媒体融媒体中心、省级融媒体中心等的互动,加强校企合作,推动产学研有机结合。在高校之间,要尽可能打破不兼容互通的壁垒,在百家争鸣中形成融合合力。通过校内外协同联动,营造良好的媒体融合生态。

五、结语

建好高校融媒体中心是一项系统工程,机遇与挑战并存。各高校应顺应时代需要,加快探索“全程、全息、全員、全效”教育融媒体发展路径,培根铸魂、守正创新,努力走出一条特色融合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 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捷报频传!2021年度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获得多个奖项[EB/OL].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网站,https:// xcb.pku.edu.cn/gzdt/1b5f169fb2cb439cab0c04073bf0750a.htm,2022-03-09.

[2] 戚天雷,高原,刘玲玲.高校融媒体系统的建设思考:以清华融媒体系统建设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21,31(10):77-79.

[3] 慈妍妮.高校融媒体中心建设探究[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22,30(3):41-44.

[4] 武汉大学党委宣传部.“三全育人”成果巡礼:守正创新,让网络育人更具时代感和吸引力[EB/OL].武汉大学新闻网,https:// news.whu.edu.cn/info/1004/66857.htm 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2022-04-01.

[5]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着力提升融媒体平台育人实践[EB/OL].教育部网站,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192/ s133/s166/202010/t20201026_496707.html,2020-10-26.

[6] 王虎,媒介融合背景下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2,22(10):77-81.

作者简介 金云云,硕士,助教,研究方向:高校新闻宣传、网络思政教育。

猜你喜欢
融媒体中心网络思政宣传思想工作
文化育人视野下对高校融媒体中心建设路径的思考
统管新闻阵地 统战新闻媒体 统领新闻舆论
融媒体中心为县级传统媒体带来的改变
我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之思考
高校教师思想理论学习的思考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中的作用
网络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创新研究
基于用户体验的辅导员微信公众号建设思考
基于高校网络教育平台社交型思政教育的创新性研究
英国高校的网络思政课怎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