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思想政治课程,除了以教材为基础的知识传授外,还包括大学思政课的实践性教学。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极大地影响着教师授课方式、学生参与方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学资源要素组成、教学活动组织方式等都受到了一系列的冲击,新媒体时代,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改革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表现,是提升大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必然选择。为了在新媒体环境下加强思政课程实践教学,文章首先对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政课程实践教学进行了回顾,并分析了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程实践教学改革面临的挑战,提出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措施,以期推动高校思政课程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促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思政课程;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23-0188-04
高校开展思政课程实践教学时使用新媒体技术,既有优势又有挑战,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要从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多个角度入手,充分解决各种问题,将新媒体技术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学校管理者也应当为高校思政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更多支持,例如,提供先进设备支持、场地支持、技术支持等,这样才能促进高校思政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效果[1]。
(一)新媒体具有丰富的信息资源
新媒体的最大优势就是信息容量较大,对于高校思政教学的开展能够起到重要的补充作用,且资源还会持续更新,不断扩展。在新媒体应用到教育行业之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开展教学时往往依赖教材内容或教学大纲,学生在掌握教材内容之后,无法获得其他方面的学习资源,严重制约了学生思政水平的提升,甚至还会有一些学生难以产生对思政学习的兴趣,久而久之,降低了学习积极性。将新媒体应用到思政教育中,能够摆脱传统应试教育的困境,教师可以借助新媒体的优势,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在课程中为学生展示更加丰富、更加生动、更加有趣的教学知识,不仅能够让学生改变对思政教学的传统看法,而且还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另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分享各种优秀的典型案例或教学资源,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最后教师再进行总结和评价,以此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平台。
(二)新媒体具有广泛的传播途径
高校思政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以信息为传播载体的。教师通过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选取教学内容,把思想政治知识呈现给学生,借助各种各样的内容载体对学生加以引导,强化学生的理解,让学生把思政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由此可见,不管哪种信息,在传播过程中都需要一定的载体,新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载体,它能够让师生良好地交流和互动,并且还能够针对一些问题进行讨论。教师收集学生的思想动态,学生接受教师的专业指导,新媒体在中间起到了桥梁的作用,并且各种信息传播过程中有自己适宜的形式,新媒体的传播形式非常丰富,比如图片形式、文字形式、音频形式、视频形式,对学生而言,这些形式多样的信息能够有效刺激其视觉和听觉,让身体各个感官有效结合,从而深刻理解思政课程教学内容。在使用新媒体技术教学时,教师课堂上的板书时间缩短,讲解时间大大减少,只要站在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度,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和帮助即可。
(三)新媒体能够消除传统课堂的弊端
我國的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很长一段时间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高校思政课程的开展也是如此。传统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方式枯燥单一,教师的教学内容也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甚至一些学生还会质疑教师讲授知识的权威性和系统性。而新媒体出现之后,首先可以消除传统课堂的弊端,由学生被动学习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打破了思想政治教学的局限性。其次,能够为学生建立广阔空间,让学生在这一空间内对增加思政学习的深度。除此之外,海量信息资源还能够让师生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库存,优化知识结构,教师也可以有效借助校园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平台,微信、微博、QQ以及其他APP,为学生分享各种优质资源,指导学生学习。
(一)教师的作用被边缘化或者弱化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来源,由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选取内容,在课堂上为学生进行讲解。可以说,教师的执教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在新媒体背景下,教师的讲授不再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唯一来源,学生可以在新媒体的帮助下开展自主学习。课堂上,教师为学生展示各种各样的课件或视频,让学生按照自己的需求,有选择性地进行知识学习。此时,教师对课堂的把控作用逐渐被弱化、边缘化,甚至处于被动地位。如果教师不能正确应对这一挑战,在后期的思政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师的作用会越来越弱。再加上高校学生大都已经成年,他们有很强的主观意识,对事物的理解往往有很强的自主性,如果教师在新媒体背景下无法为学生展示自己更加专业的教学能力,学生对教师的依赖程度也会减少[2]。
(二)错误的新媒体信息阻碍学生的健康发展
新媒体的出现,虽然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生活,但同时网络上各种不良信息也在损害着学生的正向价值观养成以及评判是非对错能力的形成。在新媒体数据库中,不仅有优质信息,同时还会有垃圾信息,这些垃圾信息也在随着信息的传递不断扩大影响范围。甚至一些信息经过不法分子的编辑,有着煽动舆论的特征,例如虚假信息、色情信息、诽谤信息、反社会信息等,如果学生不能正确分辨,很容易受其影响。高校学生是祖国建设的中坚力量,如果经常受到错误信息的影响,容易导致世界观和价值观出现扭曲,后果不堪设想。
(三)传统高校思政教育受到巨大挑战
在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下,教师往往是课堂的核心,由教师为学生灌输式地讲解知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接受大量理论知识。在这种模式下,虽然教师能够在课堂有限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但学生的学习效果却并不理想。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该种教学模式的弊端也日渐凸显,例如,限制学生个性化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甚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关注教学任务是否完成,未能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新媒体时代下,很多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时,往往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听取专家报告,开展角色扮演等,学生在获取知识的途径上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一变化虽然能够为学生带来积极的影响,但同时也有一些负面影响。例如,学生只依靠新媒体进行知识学习或获取资源,而教师没有教会学生如何进行信息筛选和互动,导致一些学生在学习时选择错误信息,再加上没有及时解决问题等,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受到影响[3]。
(四)校外实践的不便
近年来,新媒体的发展给大学生的校外实践活动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校外实践体验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其一是参与主体不安全,新媒体给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可以有很多的选择,可以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但校外实践对于大学生而言其安全难以得到保障。因为不能保证自身安全,一些校外考察、省市大型活动的志愿者服务等形式新颖、效果显著的活动,由于资金和时间等条件的限制,实践教学不能正常开展。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愿望经常得不到满足,随之出现敷衍心理,致使实践教学效果明显降低,达不到实践育人的目的。
(一)重视教学理念转变,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通常情况下,高校思政课程相对于其他课程而言既有独立性又有影响性,在学科交叉融合背景下,思政课程与其他科目也能够实现深度融合。单独开展思政教育时,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学习氛围,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应当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清楚认知新媒体对学生思政学习的帮助。在课堂上,教师应当从教学的实施者变为引导者和促进者,从而保证学生是学习主体,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提高自己参与课堂活动的主观能动性。高校思政教师首先应当从理论知识角度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有效借助新媒体的优势,让学生正确认识新媒体知识,学会筛选新媒体知识,并培养自己良好的信息素养。只有让学生形成自我管理意识,新媒体的优势才能发挥到最大。
其次,教师需注意教学方法要从单一的知识灌输向知识渗透转变。灌输式讲解方法虽然有很多弊端,但对于学生接受知识来讲,依旧有着重要的作用。新媒体的兴起从本质上讲可以看作是另一种灌输式教学方法,不同的是,该种灌输方法能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4]。为此,教师也应当尽可能避免枯燥乏味的讲课形式,而是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学习兴趣,认真学习知识,有效应用知识。
最后,教师在课堂上应当从单向灌输式教学模式转变为师生双向交流式教学模式,这是因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问题,教师若能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学生才能够认可教师的专业性。借助不断反馈,不断互动,不断交流,不斷探讨,师生之间的关系变得亲密无间,并且教师还可以从教学知识之外的其他角度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
新媒体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不仅可以向学生传播思政内容,同时还会为学生展示思政内容在具体生活中的应用方式。教师要在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把握教学目标,借助新媒体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做好课堂教学的延伸工作,这样才能增强高校思政课程的针对性以及及时性。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从三个角度着手。
第一,有效借助新媒体查询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最新成果,并将其创新性地应用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理论是静态的,实践是动态的,马克思主义思想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也在不断创新,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最新成果,也是高校思政课程的主要任务。教师应当借助新媒体平台,不断提高自己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储备,形成最新的教育理念,帮助学生有效学习。
第二,教师要善于借助新媒体为学生展示各种国家时事、社会热点,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使学生养成关注国家,关注社会,关注发展的习惯。只有让学生心系国家大事,才能够在强烈的爱国热情下提高自己的政治认同感,体现出高校思政课程的意义。
第三,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学习问题进行汇总。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会产生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教师的耐心解答,教师不可能为学生一一进行解释,为了有效帮助学生,教师可以把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汇总,再进行深入分析,用典型案例为学生讲解分析,同时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在微信班级群、QQ群或微博平台进行交流和互动,为教师和学生搭建新的互动交流平台,学生可以利用网络的虚拟特性与匿名功能,自由发表对教学内容的见解与对教学的建议,便于教师了解分析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与思想心理动态,及时为学生解答思政教学中的问题与困惑,保证教学工作实效性,有效构建完善科学的思政实践教学模式,及时解答疑惑,体现思政教育的人文关怀。
(二)创新教学方式,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社会在不断发展,对人才的质量要求也不断提升,高校思政教师的教学方式也要与时俱进。在新媒体背景下,传统思政教育的改革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众多信息载体为思政课堂也带来了新的活力。根据现阶段社会以及国家的发展,可以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分为系统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两部分。
首先,高校传统的思政教育方式要不断创新,灌输式的讲授方式需要融合新媒体资源,并要对教师课堂上采用的教学模式、筛选教学内容的标准和教学方法进行最大程度的改进。教师也要认真学习国家倡导的关于教育的先进思想和理念,这样才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加以体现,立足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在课堂上留有足够多的思考时间和学习时间[5]。例如,教师可以采用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了解思政课程的具体内容。学生在不断交流和讨论中,不仅可以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同时还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教师之间也要善于借助新媒体技术,不断互相学习或在线学习优秀教师的课堂组织形式,为自己的课堂设计提供更多灵感。
其次,传统思政课堂虽然有一定的弊端,但并不是一无是处,应将新媒体资源与传统思政课程结合起来,通过教师的创新设计找到最恰当的教学方法。例如,为学生搭建新媒体思政平台,让学生及时交流,共同进步。
在新媒体时代,随着科技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移动终端设备在生活中普及应用,对高校思政实践教学也产生了很大影响,由于互联网与大数据无处不在,信息海量庞杂且传播速度较快,对于高校思政网络教学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因此,需要在新媒体视域下构建符合时代发展状况的高校思政的实践教学模式,重视师资建设,提高教师水平。为保证思政教师做好教学工作,有效宣传思想政治文化,高校应重视教师新媒体技术能力和政治理论素养的培养,组建专业的教师团队,引进、培养教师人才,定期组织教师培训,提高思政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与信息技术载体熟练运用能力,从而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使教师能够熟练借助新媒体平台在实践教学中及时解决学生在思政学习中产生的疑问与问题,有效发挥职业作用。
在线上网络教学中,教师要主动了解学生的学习感受,积极与学生沟通交流,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向上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及时更正其对网络上不良思想与言论的错误看法,引导大学生明辨是非,提高辨别能力,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以上,可以有效提高教师思政课程实践教学水平,从而保证思政课程教学质量,实现高校立德树人、实践育人的教育目标,推进实践教学模式构建工作的落实。
(三)健全教学机制,完善评价体系
现阶段,我国高校越来越重视提高学生应用型技能水平,在思政教育中,重视实践教学已经成为大势所趋。理论与实践互相结合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措施,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才能更好地符合社会岗位的需求。为此,高校应当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对思政教育内容加以深刻理解。当然,教师也应当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课程教学目标,科学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例如,组织学生拍摄微电影或话题拍摄等校外实践活动,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赛等校内实践活动,这些活动都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在考核体系的建立中,教师应关注评价体系,正确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思政课程的考核体系,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要考核实践内容的效果,根据现代教育理念,使思政课程的考核更加规范化[6]。例如,课堂上学生的表现也要纳入考核范畴,在评价中采取学生自评、生生互评以及教师评价等多种方法,教师再借助新媒体的优势,把学生平时的学习过程进行汇总和分析,最后参考新媒体平台上的数据,为学生作出最终评价。除此之外,要不断健全考核机制,使其更好地符合教学改革需求以及学生的成长需求。
(四)丰富教学素材,增强师生互动
针对新媒体教学环境,为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一方面,思政教师需要不断丰富现有的教学素材,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发挥资源优势。基于此,教师需要提前进行备课,在课前做好准备工作。在备课过程中,先要分析教材,合理规划,明确教学目标,分析具体的教学内容,思考教学过程中需要用到的教学方法,突出教学难点与重点,做好课程计划,充分利用互联网工具与网络信息资源,優化丰富课程内容,增强教学效果,调动课堂氛围。同时,要引入热点新闻与时事政治事件案例,使教学内容贴近实际生活,保证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一味地照本宣科,只会使教学枯燥乏味,刻板无趣,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借助新媒体的优势,通过平等良好的互动交流,反馈学生的学习状态,优化教学环境,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首先,教师可以构建新媒体互动交流平台,及时关注学生对思政课程的学习情况,利用新媒体与学生加强沟通与交流。其次,教师可以将网络教学与现实教学相结合,线上线下联合教学,引入网络优秀教学资源,利用钉钉微课、腾讯课堂等教学软件,通过录播与直播结合的方式,为学生充分讲解课程知识内容,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观看视频、学习思考,提前挖掘课程知识内容,发现自身困惑与学习难点,主动寻求教师的帮助;再由教师来进行解答,节约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五)完善校本课程的建设促进学生多样性思政知识掌握
在当前教育背景下,高校应结合院校自身的教学资源、校园文化和环境优势,构建并完善符合时代要求的思政教学校本课程。调查分析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特征与学习生活发展需求,组织专业素养较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思政课程教师积极参与策划编排校本课程,合理分工,开发探索本科思政课程;及时对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价总结,不断调整课程内容,完善具有校园特色且满足高校学生思政学习需求的校本课程。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秀学生人才,展现校园文化特色与办学优势,吸引教师人才入驻发展,提高办学水平,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为社会培养输送大批思想政治觉悟高的专业人才。
在教育过程中,应从当代青年感兴趣的话题入手,结合高校学生熟练运用网络接收信息的特点与信息高效的传播速度,通过时事热点新闻,满足学生探究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运用自身实际经验理解思政知识,延伸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设置具有正向意义价值的课程体系,结合现实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多样性的思政知识。在课程思政创新的教学方法指导下,学生在教师创设的良好教学情境中,可以通过实践操作体会领悟思政元素。不同于传统的思政课程教学方法,教师从课程的引导者转变为建设者与实施者,鼓励教师参与到思政课程教学中来,提高对思政课程的重视程度,深度认知思政知识,协作努力,形成合力,推动教学模式改革与教育行业发展。
在新媒体背景下,每一个高校思政教师都应当重视思政实践教学与新媒体的互相融合,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等多个角度入手,真正迎合社会现代化发展需求,最大限度地发挥新媒体的优势。除此之外,每一个教师都应当始终立足学生的成长与成才,让学生在新媒体背景下,实现全面发展,真正成为祖国建设的生力军。
参考文献:
[1] 刘行.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路径创新研究[J].各界,2020(2):120.
[2] 赵家和.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路径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38(11):54-56.
[3] 秦海珍.新媒体背景下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探析[J].科技展望,2015,25(26):284.
[4] 李衡.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法研究与实践[J].中外交流,2021,28(4):823.
[5] 赵婵娟,李海涛.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政课“课内外一体化”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构建[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8,35(8):45-49.
[6] 杨超.新媒体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16):72-73.
作者简介 段俊杰,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