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慧平 李素娟
摘要:农业科技期刊的应用及创新成果的推广在我国农业科技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农业科技期刊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文章对我国农业科学类期刊的现状进行分析,并以《山西农业科学》为例,研究农业科学类期刊发展的瓶颈与应对策略,旨在推动农业科学类期刊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为科技期刊的良性发展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文章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对《山西农业科学》2012—2021年的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山西农业科学》期刊发展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提出打破瓶颈的应对策略。结果表明,虽然《山西农业科学》的社会影响力一直在不断提高,但期刊的发展存在明显的瓶颈效应:办刊太封闭,自我宣传意识薄弱,与新媒体严重脱节;缺少编辑人员,提升自我意识较差;同行评议制度不完善,编委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只有坚持与时俱进、“走出去”办刊的方针,利用新媒体扩大期刊的影响力,处理好作者、编辑、读者的关系,服务好作者,才能不断提升《山西农业科学》的社会认知度和社会影响力。
关键词:农业科学类期刊;文献计量法;发展瓶颈;应对策略;社会影响力;《山西农业科学》
中图分类号:G23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23-0074-03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21年度中国农业期刊网研究基金项目“农业期刊学术质量及影响力提升策略”成果,项目编号:CAJW2021-008
科技期刊是科技文献的重要载体,是积聚前沿、尖端科技信息和文献资源的主要平台,是一个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的直接体现,也是科技强国的重要支撑[1]。2019年8月,中国科协、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提出将以“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为统领,推动中国科技期刊改革发展。2021年5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回信中指出,“高品质的学术期刊就是要坚守初心、引领创新,展示高水平研究成果,支持优秀学术人才成长,促进中外学术交流”。2021年5月,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科技期刊应该抓住机遇,继续把推动和促进科技创新作为自己的首要工作,顺应科技发展的趋势,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化改革,促进科技期刊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农业科技期刊作为科技期刊中不可替代的一种类型,在传播农业科技知识、加快技术成果转化、促进学术交流、衡量国家科技发展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然而,与发达国家以及国内其他科技期刊相比,我国农业科学类期刊在创新引领力、学术组织力、人才凝聚力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为了办好期刊,目前,已有大量文献[3-5]针对科技期刊的内外办刊环境进行了分析研究,以寻求办刊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
《山西农业科学》作为农业科学类期刊,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一定的瓶颈效应。本刊创刊于1961年,是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主管、主办并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农业类学术月刊,至今已创刊近61年。经过几代编辑的共同努力,曾刊载了大量优秀的学术论文、报道了无数的农业科研成果,为山西省农业的进一步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该刊连续12年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现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2020年入选中国农林核心期刊(A类),但目前处于发展瓶颈期,与卓越期刊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对我国农业科学类期刊的现状进行分析,对《山西农业科学》近10年的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进行比较分析,进一步探讨《山西农业科学》期刊目前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提出期刊走出瓶颈期、提高期刊社会影响力的应对策略,旨在为我国农业科学类期刊的良性发展提供借鉴。
数据来源于《2012—2021版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6]和《山西农业科学》编辑部。采用文献计量学的分析方法,对农业科学类期刊的现状以及《山西农业科学》期刊的质量评价指标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进行统计分析。
通过比较分析2017—2021年不同省份农业科学研究院主管、主办的农业科学类期刊的数据可知,截至2021年,入选中文核心的只有5本期刊;按照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排名,2017—2021年排名前5的期刊基本没有变化,各种期刊的指标近5年都有上升的趋势,但一直没有突破性进展。
农业科学类期刊均为省农科院直属事业单位,其经费、人员工资和发行费用均由主管、主办单位管理,而作为科研单位,比较重视科研经费的投入,对于期刊重视程度不够,投入少之甚少。作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受管理机制(体制)制约,激励机制较差,缺乏绩效奖励,没有成果,都是日常工作,干多干少一个样。而且,对于从事期刊出版的工作人员而言,职称评定相对滞后,高级职称没有辅系列,作为编辑,与科研人员竞争主系列,无疑是难上加难,导致编辑缺乏工作主动性,责任心下降,组稿积极性下降。期刊的编制人员又有限,有的月刊只有2个人,无暇顾及质量提升和期刊的发展。
农业科学类期刊作为省级期刊,刊登的文章80%来自本省的科研成果,而且大多是硕士研究生毕业或中级职称晋升的文章,期刊影响力低,无法吸引高级职称作者。如果期刊影响力大,就可以吸引优质稿件,而期刊刊登的文章质量好,才可以扩大期刊影响力,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一)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2012—2021年)
《山西农业科学》近10年的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整体均呈逐年增加趋势,影响因子从2012年的0.806增加至2021年的1.191;总被引频次從2012年的2280次增加至2021年的4163次。统计的其他18种农业科学类期刊的2019年影响因子较2015年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总被引频次波动较大,有一部分期刊呈降低趋势,说明期刊发展处于瓶颈期。
(二)《山西农业科学》存在的问题
《山西农业科学》自创刊以来,始终围绕办刊宗旨踏踏实实办刊,几代人为了办好期刊而不懈努力,连续12年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但发展处于瓶颈期,一直没有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办刊太封闭,自我宣传意识薄弱,与新媒体严重脱节。《山西农业科学》一直采用邮箱投稿,未开发公众号、电子期刊、网站等宣传渠道。编辑缺乏约稿主动性,加上缺乏宣传,导致稿件来源有限、质量一般。
第二,编辑人员少,提升自我意识较差。编辑部人员紧缺,作为月刊,只有3名编辑,再加上稿件质量较差,出版周期较短,编辑编校稿件压力大。另外,编辑缺乏自我提升的意识,没有学习的主动性,约稿、策划选题工作较为被动。
第三,期刊影响力有限,受评价机制影响无法吸引高水平论文。本期刊来稿主要为省内高校硕士研究生的论文,研究比较浅显,写作比较简单、粗浅。因为各单位高级职称晋升要求文章发表的期刊须为中文核心期刊,所以本期刊无法实现约稿。
第四,同行评议制度不完善,编委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之前,只是对部分稿件进行同行评议,并且找一些作者熟悉的专家进行审稿,容易出现专家抹不开面子而“放水”的现象,部分质量较差的关系稿被刊登。而编委多数是兼任单位的领导,平时从来不过问期刊的发展情况,形同虚设。
本研究对农业科学类期刊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要进一步提高期刊的质量和社会影响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推动编辑“走出去”,编委参与办刊
编辑应该积极“走出去”,参加一些高水平的学术会议,了解农业领域研究发展的最新动态,向会议专家约稿。与行业内兄弟期刊尤其是行业内大咖建立良好的联系,不断学习其先进的办刊经验和理念,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期刊可以采取的良策。同时,更应积极跟踪本单位高水平科研团队的科研动态,向科研一线有影响力的科研人员约稿。通过与编委多沟通和交流,请他们审稿,帮助期刊严把学术质量关,每位编辑对接3~4位编委,请他们每年至少提供一篇团队产出的高水平论文。在现代科技期刊运营中,编委会是期刊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7],农业科学类期刊也应该充分发挥编委会的作用,让编委会成员积极参与到办刊工作中,为期刊质量的提高出谋划策,主持专刊或专栏。
为了改变现状,《山西农业科学》按照栏目设置组建了编委初审团队,从源头上严把质量关。同时,以青年编委牵头,组织策划了《旱区作物优异资源发掘与种质创新》《有机旱作农业》《功能食品营养与健康基础研究及产业应用》专刊,“旱地小麦丰产优质高效绿色生产”“小麦抗逆基因资源挖掘与利用”专题,期望对解决发展问题起到一定的作用。
(二)树立创新理念,加大新媒体融合宣传力度
目前,网络化、数字化技术日益发展和普及,传统的科技传播方式已不再适应新的发展趋势,农业科学类期刊传统的出版方式、生存与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山西农业科学》作为农业科学类期刊,直到2020年底依旧采用邮箱接收稿件,没有网站、没有公众号,缺乏新媒体融合宣传渠道。未来应该在着重提高文章学术水平的基础上,利用新媒体做好宣传工作,从而逐步提高期刊的学术影响力。
目前,《山西农业科学》在新媒体方面加大了融合力度。开通了在线投稿系统,制作了电子期刊,启用了方正学术出版云服务平台,利用《大地之声》学术论坛、“油菜花”编辑工作坊、“刊鉴郎访谈”等新媒体,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助推学术期刊传播,提高期刊社会影响力,让广大作者特别是省内外农业高校和农业科研院所的研究生认识和了解本期刊,以月刊见刊快的优势吸引他们的创新性成果。
(三)逐步完善审稿专家库
学术期刊同行评议是现代学术期刊出版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的质量控制机制[8]。要积极寻找青年学者以及在农业行业内逐渐崭露头角的专家加入期刊的审稿专家队伍,对审读专家本人及其团队成员的文章,要采取及时安排审读、优先发表或者版面费优惠等激励措施,以达到吸引优质稿件、稳定审稿专家队伍的目的。
目前,《山西农业科学》在同行评议之前增加了一个环节——编委老师从大方向上把控稿件的学术质量,通过组建编委老师初审团队,在编辑部初审稿件的基础上,编委老师进行二次初审,从源头严把学术质量关,并且要求编委推荐审稿专家,这样不仅大大缩短了外审的周期,降低了外审退稿率,还充实了审稿专家库。外审稿件经过编委二次初审,学术质量得到大大提高,获得了同行评议专家良好的口碑,对期刊起到了无形的宣传作用。通过与积极为本刊审稿把关、有较高科研水平、责任心强的专家保持密切联系,尽最大努力获得审稿专家或其团队的优质稿件。
(四)处理好作者、编辑、读者的关系,为作者做好服务
编辑要利用新媒体优势,加强与作者、读者、编委、审稿专家的联系与沟通,努力在我国农业科学研究领域为作者和读者搭建好传播、沟通的平台,使作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及时传播出去。培养和维护好期刊的作者队伍和读者队伍,尽最大努力为作者提供最好的服务。
目前,本刊组建了作者微信群,通过该群及时将稿件处理的各个环节信息告知作者,便于编辑与作者沟通,及时解决稿件中存在的问题。另外,正在组建包括编辑、作者、审稿专家在内的大群,以为编辑提供与专家沟通的机会,提高约稿率;为作者提供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一些年轻学者在研究中碰到的难题可以向群里专家请教,及时得到指导和帮助。
本研究通过对农业科学类期刊现状以及《山西农业科学》2012—2021年的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进行分析可知,农业科学类期刊的发展存在明显的瓶颈效应:办刊封闭,自我宣传意识薄弱,与新媒体严重脱节;编辑人员少,提升自我意识较差;同行评议制度不完善,编委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等。要解决以上问题,编辑人员应该坚持与时俱进、“走出去”办刊的方针,充分发挥编委会的作用,利用新媒体扩大期刊影响力,处理好作者、编辑、读者的关系,服务好作者,组织策划专题专刊,有效提高期刊的学术质量,从而提升期刊的社会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孙涛.关于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首先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的思考[J].编辑学报,2019,31(6):596-599.
[2] 楼亚儿.科技期刊提升学术质量和影响力的举措分析:以地质学期刊为例[J].编辑学报,2020,32(2):184-187.
[3] 宁中.我国科技期刊发展中的瓶颈及对策[C]//第五届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成都: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2007:167-168.
[4] 杨雅琼.科技期刊的发展瓶颈及对策:以《华北地震科学》为例[J].科技传播,2016(10):13-16.
[5] 吴永华,陈华平,吴益伟,等.科技期刊可持续发展几个瓶颈问题及其对策建议[J].编辑学报,2017,29(3):226-229.
[6] 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图书馆.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M].北京: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2012—2021:52-59.
[7] 朱晓文,宋冠群.编委会对提高期刊质量所起的作用[J].编辑学报,2013,25(6):564.
[8] 付偉棠.我国学术期刊同行评议研究综述[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9,30(8):820.
作者简介 杜慧平,硕士,副编审,常务副主编,研究方向:期刊出版与影响力提升。 李素娟,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期刊影响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