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程改革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探究

2022-12-27 23:24:00辛元奎贵州省习水县坭坝乡中心学校贵州省遵义市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2年14期
关键词:新课程新课改文章

■ 辛元奎(贵州省习水县坭坝乡中心学校/贵州省遵义市)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笔者在课堂教学之余常常听到学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组词的时候一定要是红色的花朵、碧绿的草地、蔚蓝的大海呢?有的花也不是红色的呀,有的鲜花会从红色逐步变成暗红,草地也不一定是碧绿的啊,秋天的草地会变成枯黄色,大海也不全是蓝色,我去海边的时候,海水有的还呈现出绿色……”面对学生这样的质疑,作为他们语文教师的我,不知是该高兴还是该自问。在这个新课改理念加持的义务教育阶段,作为教师的我们参加了这么多的教研和培训,不知不觉迷失了教学方向,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矛盾,传统教学与新课改教学更替的教学课堂,是全盘否定以往的教学措施,还是在此基础上完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优化提升,笔者认为我们更应该选择后者。就如上文所说,我们应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读、抄、背”的基础上,朝着语文知识的“理、辨、用”逐步转型,让文初所出现的学生疑问不再出现,让他们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基础上,逐步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从而让小学语文新课改进入全新的发展时期,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提质增效,以下是笔者的浅识拙见。

一、如何理解小学语文传统教学与新课程改革之间的更迭关系

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是怎样帮助学生掌握巩固所学语文知识的,相信很多语文教师都能够给出答案,总结归纳之后无非四个字“死记硬背”,作为教师的我们曾经也是一名懵懂的学生,面对似乎“看不懂”的文章,我们的教师总会对我们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然后就是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在读了许多遍后,我们再次向教师提问就会被一句话挡住,那就是“理解不了就背过”,只要会用就行,长大以后你们自然会理解其中的意思;在作文教学中,传统的课堂教学理念似乎总是喜欢用“抄”来解决,正如我们之前听过和现在对学生讲的一句话“天下文章一大抄”,无论是辞藻华丽的语句,还是相对精确的词组,较为快速的记忆方式似乎只有抄写。这是传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下知识理解与记忆的常态,彼时的我们和当下的学生一样,提及小学语文知识学习与记忆无非就是一张张写满笔记的横格纸,一阵阵学生背诵文章段落的诵读声。

相较于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新课改理念出现后,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倾向于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他们发现语文学科学习的乐趣,并借助这种乐趣依托自身或者他人的帮助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就如文初所描写的学生疑问,该生能提出这样的疑问,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多的是高兴,他们能够依托自己的生活所见对自己学习过的语文知识进行合理“质疑”,并在质疑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疑问解释,这样的深入学习就是新课改下小学语文课堂改革所要求的。所以说面对新课改,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不能对之前的教学方法进行全盘否定,而是需要在此基础上完成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提升。换一种浅显明了的解释就是,我们需要在传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读、抄、背”的基础上,通过教学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对于某些知识走向“理、辨、用”。其中,“理”的含义为“理解”,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辨”的内涵为“辨析、分辨”。汉字可以说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我国常用汉字有三千多个,其中变换组合出现的词语数量更为庞大,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清晰明了地分辨同义词、反义词以及相近字的各种用法,而不是仅仅引导学生查字典进行自我学习;“用”的含义可以分为两点,一是“运用”即学习语文知识后能够进行使用,这是知识学习活动最基本的要求,二是“活用”,灵活使用是在“运用”基础上的深层次要求。

总体来说,“读、抄、背”是“理、辨、用”的基础,后者则是前者的升华,而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就需要在此基础上,革新我们的教学观念及方式,让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新”展露风采,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

二、坚持以生为本,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解析了小学语文传统课堂教学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的诸多同异点后,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将新课程改革理念带入到课堂教学中,全面展现课堂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课堂变成学生的课堂,以生为本、以活学为基、以活用为面的小学语文新课堂。

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常常以任课教师作为教学节奏的把控者,可以说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这样的模式只能够僵化学生和语文教师的关系,对于课堂教学提质增效只能够起到反向作用。那么,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改善这一教学旧貌?答案是肯定的。依笔者所见,我们不妨放下任课教师的架子,和学生进行角色及身份的对调,只有角色转换了,才能够直接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热情,让师生的距离不再遥不可及,让二者的关系得到有效缓和。

例如,在教学《将相和》一课时,我并没有像之前一样直接带着学生进行课本内容的学习,而是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方式进行课本内容的学习,然后将自己所学的东西在课堂上与学生及教师分享。课堂之初学生们对这种看似较新的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疑问,但是随着我在黑板上布置下学习目标及相关任务后,学生们便根据相关问题展开自学。当学生自学活动结束后,我便引导学生以前后桌为一个学习小组进行课本内容的交流。在交流活动结束后,我便引导学生主动站到讲台上将自己所学的内容进行全班交流。交流过程中,学生也开始模仿教师的角色,对全篇文章进行了总结性发言,然后对文章进行了段落划分,将每个段落的内容进行详细解答。当该位同学回答结束后,笔者便根据学生的讲解内容进行了二次查漏补缺,提升全体学生对于整篇文章的认知理解程度。

由学生的课堂角色互换我们可以看出,课堂的公平性其实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公平性,只有学生愿意在课堂上发言,那么这节课的教学才是高效的。而作为教师的我们需要的就是将公平的课堂打造出来,互换角色是基础,也是必由之路,只有发挥了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那么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才能提升。

三、互换教学身份,问答角度转变,促成学生深入思考

课堂提问是我们寻找学生知识疑问点的有效方式,但是,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尽管课堂提问环节中不少学生都将自己对于知识的理解进行了表述,教师也对他们的理解进行了点拨,但仍有部分学生的知识掌握不牢靠。原因很简单,那就是部分学生会由于心理问题将自己的知识疑问点进行隐瞒,这样的疑问堆积就会引起成绩的下降,久而久之语文学困生就出现了。针对这个问题,依笔者所见,我们需要转换一下课堂提问的角色,坚持以学生为本,以人为本的原则,将传统的“你来答”,转变为现在的“我来问”,让课堂提问的发起者变为学生,教师扮演答疑解惑的角色,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例如,在《和时间赛跑》一文教学结束后,我并没有之前一样对学生们进行提问,而是对他们说:同学们,学完本课你们有什么疑问可以向教师提出来,教师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A学生听完便站起来问:我们真的可以和时间赛跑吗?谁输谁赢呢?我则回答:文章题目虽然叫作《和时间赛跑》,其实是在劝勉我们所有人要珍惜时间,利用有限的时间做更多的事情。B同学则问道:那么我们怎样才可以和时间赛跑,赢得胜利呢?我则答道:其实,我们只要珍惜时间,利用有限的时间做更多的事情,学习更多的知识就已经可以“战胜”时间了,如果说制定出有效的方法,那就是早上早起半小时,陪妈妈做早饭,给爸爸拿报纸,收拾自己的书包,整理自己的衣服,做事情不再拖拖拉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有能力的话还可以帮助他人,比如在捡橡皮的时候看到其他同学掉落在地面上的东西顺手拿起来,然后递给他人,节约他人的时间。

四、开放型阅读教学,达成“1+1>2”的课堂教学效果

阅读学习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但是传统的单篇文章赏析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文章学习需求,作为教师的我们需要在此环节进行对比阅读布局,让文章阅读教学发挥其相关作用,让学生在阅读单元学习中收获更多的知识,通过深入的学习加快其“三观”的养成。

例如,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为了丰富学生的文章阅读内容,让他们通过自己的阅读勾勒出一个较为丰满的“鲁迅先生”,我特地加入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帮助他们详细了解鲁迅先生。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我还为他们设计了几个问题,帮助他们进行文章的总结和提炼,问题如下:

1.两篇文章中分别描写了怎样的“鲁迅”,可以用那些词汇进行形容?

2.在两篇文章中,鲁迅先生有哪些变化,请联系实际找到你和鲁迅先生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通过两篇文章的拓展阅读,学生在阅读中可以不断锻炼自己的阅读能力及总结能力,通过发散性问题的设定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与生活之中找到联系,从而引导他们透过文章看自己,促进自身道德素养提升,进而为个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在阅读教学中加入对比元素,让学生在对比阅读中学知翻倍,快速成长。传统的单篇文章赏析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文章学习需求,作为教师的我们需要在此环节进行对比阅读布局,让文章阅读教学发挥其相关作用,让学生在阅读单元学习中收获更多的知识,通过深入学习加快其“三观”的养成。

例如,在教学《曹冲称象》一文时,我加入了《小马过河》一文进行拓展。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提问:同学们,学习完《曹冲称象》,你们有什么收获?A生说:遇到困难我们要找到解决的办法,而不应该站在一旁嬉笑别人。听完,我追问到:那学习完《小马过河》你的收获是什么呢?A生继续回答:他人的意见我们应该听取,但是不能够盲目听从,所有事情都需要自己进行尝试,不然学习的“长河”我们永远无法跨过。我听后十分满意,说道:希望同学们在学习完这两篇故事后,明白这样一个道理,那就是所有值得尝试的事情,我们都应该亲自经历,遇到困难的时候要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当他人着手解决时,要悉心听取,然后多多学习。学生们听了纷纷点头。

五、教学留白,为学生留出想象空间

有时候笔者常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的课堂教学是不是有点过于“形式”。比如部分学生在进行组词时,( )的天空,似乎大多数学生填写的都是“蔚蓝的天空”,遇到( )的花朵,一定是鲜艳的花朵。这样的答案固然没错,但是大多数学生这样填写似乎就是作为教师的我们的“错”了。因此,笔者做出了这样一个大胆的设想,我们的课堂教学是不是可以适当进行“留白”,留出一部分空间让学生思想得到放飞,并且在结合自己生活常识的基础上进行“安全落地”,这样的教学方式可能会收获不一样的教学反馈。

例如,在某一节语文课上,我在黑板中板书( )的时光,并对学生们说:今天我们来做一个不一样的填空题,哪位学生来口述一下自己心中的答案,然后说出自己的理由。话音刚落,一位学生A站起来说道:快乐的时光,我觉得每一次语文课都过得很快,我能够在其中学习到很多知识。我听后,说道:答案是对的,但是这个答案缺乏一定的新意,还有没有别的答案。学生B站起来说:充实的时光,我认为学习是一件很充实的事情,各个学科我都很喜欢。

听着学生们的发言,笔者非常欣慰,一个简单的问题可以让他们联系学习及生活进行回答,或许这就是“留白”的魅力。

总而言之,新时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可以用“今夕非同往日”来形容,作为任课教师,我们应该主动完成新课程改革的任务要求,以全新的教学理念及方法开展课堂教学,但教学改革并不是教学否定,改革意味着新生,新生的基础就是传统课堂,只要改变,我们就能收获更多的专业技能,进而更加高效完成教学任务,为学生的发展,知识的积累奠定厚实的基础,帮助他们绽放更加绚丽的光芒。

猜你喜欢
新课程新课改文章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0:38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学生天地(2019年33期)2019-08-25 08:56:16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5:09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西藏科技(2015年1期)2015-09-26 12:09:31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现代企业(2015年6期)2015-02-28 18:51:13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