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以传统书院文化为载体实施小学德育教育

2022-12-27 23:19许辉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小学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2年15期
关键词:官学书院道德教育

■ 许辉(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小学)

传统书院从唐代一直延续到清代,书院的主办者和管理者都是饱学之士,他们选择风景秀丽之处,一边研究学术,一边进行文化教育。书院教育大多是私人兴办,和官学相辅相成,推进了我国古代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传统书院的历史发展

“书院”名称起源于唐玄宗时期,唐玄宗时期的书院属于官方机构,主要职能是收藏、整理、校对图书,和今天的图书馆性质一样。后来,民间文人也将自己收藏图书的地方称为“书院”。唐朝末年到五代十国期间,由于时局动乱,很多官员、文人都选择隐居乡野,在远离闹市之处建立书院来藏书,并且收徒进行讲学、研究,书院逐渐演变成私立教学机构。

我国古代有国家兴办的官学,主要是培养管理人才。书院在办学理念上和官学不同,主要是传授学说,没有严格的入学条件,也没有阶级性和等级观念。只要愿意学习,都能成为书院的学生。书院学生有富家子弟,也有普通百姓。

北宋初期,由于连年战争,官学还没有恢复,求学的人纷纷将目光转向了书院。官府也大力扶持书院教育,书院教育在北宋时期得到了蓬勃发展。

到了南宋,随着理学的兴起,书院教学进入新阶段。理学在发展过程中,不仅重视自身的学术思想,还注重书院之间的交流。很多理学家自己创建书院,传播自己的思想,并且招收学生进行讲学。这个时期的书院教育打破了官学教育一家独大的局面,成为南宋时期重要的教育机构。

元朝时期的书院在数量上繁荣,但在风格上没有得到发展。元朝政府虽然支持书院发展,但在管理上没有南宋那般开放,削弱了书院的自由讲学之风,企图让书院教学向官学靠拢,成为服务朝廷的工具。造成了元朝书院教学形式僵化的现象。

明朝的书院教育经历了衰落到兴盛的变化。明朝之初,统治者更加重视官学的发展,不喜欢书院自由讲学的风气。到弘治年间,随着王阳明、湛若水等人心学思想的出现,在学术领域引起了强烈反响,书院成为交流学术思想的阵地,于是很多人又开始兴办书院,来宣传学术思想,进行自由讲学。使我国书院在数量和制度上得到了完善发展。

清朝政府意识到书院教育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没有进行打压,而是在政策上放宽。然后逐步控制了书院的招生、教育和管理权,让书院教育成为官学教育的附庸。清朝书院在数量上得到了发展,但书院学术交流、自由讲学的本质被改变,只有梅花书院等少量书院还保持着传统书院精神。

清朝末期的1901年,朝廷下令,将全国省城、州府和县级书院分别改为大学堂、中学堂和小学堂。书院教育从此退出历史舞台,成为后来的大学、中学和小学的前身。

二、传统书院的文化价值

1.传统书院的功能

传统书院具有三种功能:教学、藏书、祭祀。教学是书院的主要功能,它不仅传授传统文化,还自创学派;藏书是书院的基本功能,以藏书、整理书籍为主,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料;祭祀主要是祭拜与书院有关的贤德之人,如书院的创立者,也祭祀儒家孔子。

2.传统书院的教学管理

传统书院办学经费来自学田的出租,学田来自家族捐助、民众捐助、朝廷赏赐。家族捐助通常是书院创始人的家族和所在地的名门望族,民众捐助包括富裕家族和官员,这些人常常捐助书院上千亩地。书院用田地出租所得费用来作为书院经费,也有书院将捐资用来购买店面出租,用租金来作为书院经费。由于书院有自己的经费来源,所以在招收学生时不需要学生缴纳费用,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住宿和伙食。

书院的招生方式秉承孔子提倡的“有教无类”原则,重点培养平民子弟,向社会底层的贫民家庭开放。官府子弟、乡绅儒生、山林布衣、普通百姓都可以入学。官学招生有严格的地域性,只招收本地户口学生,书院打破了这个规律,不论是本地还是外地,只要对书院学习内容有兴趣的可以入学,主要条件就是向善好德、追求上进。

在管理上,书院教育有严格的管理方式和考评制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接受日常考核和期末测评,考查内容除了课业,还包括德行。考核成绩优秀的可以升级,还有奖励;成绩和德行不合格的会受到降级和处罚。

3.传统书院的教学方式

传统书院的教学方式以自学为主,教师负责解疑答问。由于书院的学生是住在书院,教师同吃同住,生之间既是解惑释疑的关系,又有互相切磋的关系。

在文化教学中,因为书院有大量藏书,教师给学生圈出阅读书籍的范围后,让学生自己去阅读,通过阅读来体会其中的含义。然后学生通过与教师交流,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教师进行辩论。教师也可以从学生阅读的书目中提出问题让学生来解答。这个过程叫作“问难”。书院教学中,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向学生传授学习方式。

书院教育更加重视道德教育,不同书院有不同的德育目标。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教学中,对道德要求是“五教”,对应儒家思想中的人伦五常:君臣有义、父子有亲、长幼有序、夫妻有别、朋友有信,认为这“五教”不仅是人伦纲常,也是道德主题,在生活中一定要践行。

书院在道德教学中,采用言传身教的方式来进行教育。不仅在理论上传授道德观教育,教师还要以身作则,用行为来引导学生。

传统书院中的师生关系融洽,因为书院的教师都是当时的文化名人,有自己的学术思想。学生进入书院学习,都慕名而来。在教学中,教师虽然主张自学为主,但面对学生提出的疑问,都会认真回答,和学生一起讨论。朱熹在书院担任教师的同时,还身兼官职,白天忙于公务,晚上回到书院。如果学生有疑问,他都随问随答,毫无倦色。教师和学生之间既有师生关系,也有父子、朋友关系。朱熹的学生,还效仿孔子的学生,将师生之间切磋、交流、辩论的内容进行记录,编成《朱子语类》,流传后世。

4.传统书院文化德育经验

传统书院文化中的德育是从多方面进行的,首先是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书院教育虽然在招生方面是有教无类,但求学者有明确的目标。他们不去官学,而去追随书院教育,就是被书院教育中的学术思想和教师的人格所吸引。书院中的掌门人都是当时的大儒,配备的教师也是大儒亲自挑选的,所以无论是学识还是品德都无可挑剔,深受学生和家长的信赖。如清朝扬州梅花书院,一共有405人参加科举考试,出现了4位状元。梅花书院有如此成就,说明书院教育在培养目标上具有德才兼备的优势。

其次是教学方式,家长之所以要让孩子选择书院学习,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认可书院的教育方式,尤其是敬仰书院名儒的人格。由于古代在官吏选拔上重视个人品德,学生接受教育也是以“立德”为目标。学生在这里不仅可以学习官学内容,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在教学方式上,学生和书院教师吃住在一起,道德教育一半来自书本理论,一半来自教师的以身作则。

第三是书院德育更加重视社会践行,书院要求学生将良好道德运用在生活中,在生活细节中体现自己的品德。书院道德教育的成功经验为:家庭重视品德教育、教师自身道德高尚、师生关系融洽形成的言传身教,注重道德实践。

三、当代小学德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德育教学,不是依靠一门课程来完成,而是通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课程教育共同完成的。古代德育,首先要教育孩子各种规矩,如礼貌待人,站姿、坐姿都有硬性规定,从小要求学习洒扫庭院、收拾课桌等基本的劳动。这些教育是家庭和学校共同监督完成的。在识字教育方面,从启蒙时就注重道德教育,例如启蒙读物《三字经》中都有尊老、遵守规矩、自理方面的内容。所学习的教材是儒家经典,将儒家道德观融入文化教学中。因此,古代教学中,并没有专门的道德课程,但时刻都在重视道德教育。

古代道德教育受重视,还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国家在对人才录用方面重视道德素养,例如对孝道的重视,成为官员考核的条件。法律上也有对孝道进行维护,儿子忤逆父母都会被重罚。

当代的德育教学和古代相比,家庭教育存在严重不足。第一是当代小学生家长自身传统道德修养缺乏;其次是现代家庭结构的变化,严重削弱了传统道德的言传身教。当代家庭中,普遍是独生子女和双子女家庭,全家人的生活以孩子为核心,“长幼有序”的传统道德不复存在。家庭教育中缺少言传身教的氛围。第三是在学校教学中,传统的尊师观念也受到冲击,很多教师因为批评学生而被家长投诉。导致教师只能做传授知识的工作,无法去管理学生的道德观念与日常行为,无法和学生建立亲密的关系。

当代小学中的德育教学缺乏系统性,德育教学和文化教育分开,文化知识中缺乏生活礼仪教育,如站姿、坐姿、与不同人说话的礼仪,家庭礼仪、餐桌礼仪、学校礼仪等。

社会环境也影响了德育教学,社会在人才选拔、人才考核上,没有对个人道德有高标准的要求,这种社会环境使德育没被运用到实践中,因而不被重视。

四、书院文化对当代小学道德教育的启示

从传统书院道德教育经验来看,当代小学生道德教育也需要从家庭支持、师生关系、教师自身素养和践履躬行四个方面来进行。

1.重视家庭道德教育

家庭要重视道德教育,首先应该摒弃以孩子为生活核心的做法,在家庭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要使其尊敬长辈、懂得谦让、学会感恩,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要教育孩子尊重教师,不能因为教师批评学生,就认为伤害了孩子的心灵,留下了心理阴影,去举报、投诉教师。从历史发展角度来看,自古代的教学来看,学生被批评也没有变得心理扭曲。而当代很少受批评的学生却会出现心理问题,不能接受批评的学生才会变得更加心理脆弱。

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为来影响孩子。例如尊敬老人、尊敬教师,培养自理能力,注重生活礼仪,这些都需要家长自己先做到。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自古以来,师生关系都是从“教不严、师之惰”不断发展的。在私塾教学中,面对不懂事的孩童,教师都是严格要求学生,强制学生遵守规则。学生进入书院后,已经成为懂事的少年,教师对学生的态度要更加重视情感交流。因为学生远离家庭,教师不仅负责传授知识,也担负起父亲的责任,关心学生的生活。在教学中也是用讨论的方式进行,几年时间的相处,学生的性格特点都暴露在教师面前,教师就能针对学生的个性进行因材施教。

当代小学教学,虽然不用和教师朝夕相处,但大多数学校的教学模式,是在整个小学阶段,几位任课教师陪同学生走过五到六年,对学生的特征也了然于心。如果家长支持,这样的教学氛围也能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但如果家长因为自己的教育观点和教师相悖,就要求学校换教师,那么所有教师都无法安心教学,学生和教师的关系一直处在紧张的阶段,则无法做到关系融洽,因材施教。

所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努力,互相包容,教师要具备高尚的品格,严格要求自己。家长在尊师的同时,对于教师的不足之处加以指正,不可将师生关系当成单纯的服务关系。

3.提高教师个人素养

道德教育最重要的方式就是言传身教、以身作则,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首先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情操,良好的品德。

教师在具备丰富学识的同时,还要做到不沾染陋习,如嗜酒、沉湎于游戏等;在生活中要做到尊敬父母,夫妻之间和睦相处。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不歧视学生,批评学生时不用伤害性的语言。在生活中,要从多方面来了解学生的特质,像父母一样关心他们。更重要的是要做到课堂形象和生活形象相一致,这样的教师才受人尊敬。

教师素质的培养,需要从学校教育和个人修养两方面来进行。在师范教学中,要针对教师个人素质的培养设立专门的课程。在招聘中,也要对教师的个人修养提出要求。教师个人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都要严格要求自己,牢记为人师表的信念,时刻想着自己的行为对学生的示范作用。

4.道德教育的践履躬行

道德教育的目的是树立良好的个人品质,这种品质必须在生活中体现出来,所以道德教育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小学道德教育中,要将道德教育和考核相联系。例如在礼仪教育中,要求学生掌握生活礼仪,还要对掌握的程度进行考核。例如对长辈是否有礼貌,会不会在饭桌上违反礼仪等;在生活自理方面,也要让学生通过劳动技能比赛、在校做值日来体现。

对道德践行的考核可以分为家庭和学校两部分,家庭部分需要家长监督,通过视频上传给学校,教师给学生打分,将成绩进行记录;学校部分则通过同学监督、教师评比等方式来进行综合考核,做到奖励先进,惩罚落后,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小学生在生活中践行道德。

猜你喜欢
官学书院道德教育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朵云书院黄岩店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治理的技艺:三代王官学新说
明清时期太谷县教育刍议
白鹿洞书院记
金代的官学教育
宋代官学教育经费及其政策
如何对幼儿开展道德教育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