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普惠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欧军
社区治理主要是一定区域中政府以及社区社会组织、社区群众等多方主体一起参与互动、管理社区公共事务活动的过程。其具备的主要特点是:统筹任务目标、过程目标;行为主体的多元化;重视社区公共事务的参与性、整合社区有关资源。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群众对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传统依靠政府单个主体进行社区管理的形式已经不能充分满足居民对社区良性治理的憧憬。提升社区公共事务的管理以及社区居民的服务水平,满足居民的物质生活以及精神生活需要、创新社区治理,将多方力量发挥出来,提升社区治理水准。
每个社区的自然环境以及人文环境都存在差异,社会工作者在社区治理工作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其发挥的作用也并不相同。
社会工作者有助于发现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发展,其自身就是以助人自助以及利他主义思想为中心,将专业的理论知识以及方法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及时帮助有困难以及有需要的人群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1]。社会工作者相信每个人都是有尊严以及存在不可小觑的价值,不会因为年龄、背景、职业、性别、家庭等因素区别对待。社区是群众生活的基本单位,更是社会工作者最主要的工作平台,社会工作者在这里的活动可以细化到家庭以及个人,不断观察身边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个人的行为和社会环境结合在一起,个人需要适应生活的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对个人的行为又有一定的影响,寻找出现某一现象的原因,感知社会问题[2]。如:在某社区中,很多老年人都参与过一些关于养生的专题讲座、养生知识课堂等活动,甚至有一些人从电视上或者是报纸、广告上看到一些养生产品,或是经过邻居介绍,在“养生专家”讲课时会向老人推荐购买保健品或者是有关治疗某些老年疾病的仪器,不断劝说老人购买。生活中这样的现象极为常见,特别是老年人因为年龄或者是身体原因,比较喜欢观看保健类型的节目,主动购买保健产品,但是老年人分辨能力在不断下降,有些不良商家投机取巧,对老人家嘘寒问暖,或者是告知老年人参与活动可以免费领取米、面、油、鸡蛋等小礼品,不断吸引老年人,然后哄骗老年人购买。目前,老年人上当受骗的例子越来越多,媒体都报道过这些事例,这些已经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社会工作者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原则,把居民的需求作为开展活动的着手点,通过专业的能力以及技巧,调动社区的多方力量积极参与社区治理,不断鼓励居民以自助或者是互助的形式解决社区的问题[3]。对社区中老年人、残疾人、贫困家庭等特殊群体,给予生活救助、交往娱乐等方面专业的服务。另外社区全体居民对社区的卫生以及治安方面的要求也是越来越严格,但是这些社会公共服务在实际开展的时候依然存在一些问题[4]。因此社会工作者正确的理念以及方式会对协助社区开展服务有一定的帮助,社会工作的地区发展模式提倡从当地居民的需求出发,与本社区的资源、人口等条件结合起来,将大家组织在一起关注与自身有关的事情,预防出现各类矛盾,尽量降低发生问题的概率。最后社会工作者经过组织居民开展活动,给居民提供交流的机会。比如:在日常生活中,社会工作者收集一些生活小窍门、养生保健、清理厨房、断舍离等生活小妙招,给社区中老年人提供交流学习的场所,辅助居民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有效提升大家的生活质量,增加亲切感。经过开展生活小妙招这样的活动,增进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优化社区整体的人文环境。
社区工作最核心的观念就是服务,在个体遇到问题的时候,社会工作者需要在助人活动中的优势视角的理论,帮助弱势群体看到自己的优势以及缺陷,同时挖掘潜能,或者是鼓励弱势群体经过不断学习提升自身存在的价值,帮助他们相信可以依靠自身的力量有效解决问题,增强自信心,帮助其走出困境[5]。针对经济方面有困难的家庭,及时联系、挖掘社会已经存在的资源并充分利用,保证服务对象获取物质上的支持,有效解决缺乏生活资源等情况。如果服务对象存在心理困扰,社会工作者可以以小组工作的形式或者是主题活动方式,搭建起交流的桥梁,彼此分享经验[6]。比如,社会工作者以老年活动中心作为有效的依托,丰富社区老年人的兴趣爱好、强化同伴之间的交流,减缓老人的孤独感受,社区组织老年人跳广场舞、下象棋、打太极、报名老年大学等活动,挖掘其兴趣爱好,享受生活,增加和同龄人沟通的机会,感受彼此之间的关心。
社会工作者在社区治理中比较容易受个人专业素养以及心理变化的影响。社会工作者自身具备的知识以及专业文化水平,对社区服务开展的质量会有一定的影响。想要成为合格的社会工作者,必须扎实掌握关于社会工作理论、心理学、社会学、社保、公共福利等等方面的知识,并且要善于表达,带动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到活动中[7]。由于每个人能力的不同,对角色要求的认知也会不同,在工作的时候发挥的作用也存在区别,专业能力越强在工作中就更容易完成工作目标。社会工作者在工作中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变化,且社会工作者的服务对象相对复杂,特别是在面对困境的时候,社会工作者需及时调整自己的负面情绪,保证稳定的心态,缓解自身压力[8]。社会工作者在和服务对象接触时,可能会产生一些负面消息,如果没有及时缓解负面情绪,长期积累会对开展社区服务造成一定的影响。社会工作者在社区中开展的活动如果缺乏目的性,即使算丰富社区居民的休闲生活,依然会存在问题,对此,反思开展活动效果,避免居民不愿意主动参与社区活动,失去参与的积极性,密切关注服务对象,才可切实解决问题。
居民对社会工作者的配合,会直接影响社会工作者开展工作的积极性。然而居民没有清楚认知社会工作者的作用,无疑增加社会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的困难[9]。举个例子:在和居民交流中,有一部分老年人没有听过社会工作,并且不了解社会工作主要是做什么,更不清楚社会工作者为什么到社区中组织活动。有一些居民从电视、手机上看到过有关的报道,但是依然有居民认为社会工作者就是志愿者。由于社会工作一开始就侧重于社会救助以及慈善方面的活动,这个过程中社会工作与志愿者相互依存,致使大部分公众都会认为社会工作者就是志愿者。在某种程度上来讲,社会工作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发展且逐渐被接受的工作,结合丰富的资源,切实解决问题、为人民服务,使居民深刻感受到社会工作的价值,得到社区的认可,居民的接纳程度会激发社会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
在社会工作活动中,社区居委会也肩负着重要的责任,有一些社区管理者的理念比较先进,愿意主动引进社会工作的专业人才,而社区将社会工作者看成志愿者,然后安排大量的行政方面的工作,对社会工作者没有正确的认知[10],没有发挥出社会工作者的价值。社区居委会的人手有限,工作内容比较繁琐,浪费了社会工作者的大部分时间,造成社会工作者对自身工作的定位也越来越不清晰,在刚进入社区的时候,工作者的积极性非常高,不断请教前辈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社会工作者辅助的行政事务越来越多,很容易对自己的专业产生质疑,还有社区没有专门的工作岗位,社会工作者感觉自己在社区没有什么作用。因为社会工作者不只是处理日常工作内容,还需要辅助社区工作者应付各种检查,致使社会工作者的工作重心都放在政府的行政性任务方面,和居民互动的时间比较少。但是社区治理还要求各个方面的主体都主动参与其中,这样社会工作者的行政任务越来越多,日常专项工作很难顺利开展,影响社会工作者的价值发挥。
当地政府的支持力度对社会工作能否顺利进行也产生影响。虽然当前阶段社会工作得到了政府的广泛关注,但是在一些地区,社会工作的落实依然存在一些困难,比如说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有限、社会工作机构数量不多、社会工作者专业程度不足、资金来源比较单一等[11]。社会工作的发展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致使社会工作者的力量相对弱化,没有足够的力量以及条件将自己专业的优势发挥出来。特别是社会工作者在社区开展活动的时候,经常处于被动的状况。社会工作者服务效果无法立竿见影,服务质量以及效果的评估主观性较大,因此无法获得社会方面的支持。目前,社会工作在社区治理中处于比较尴尬的处境,政府方面要对社会工作者加以支持,使居委会和社会工作有平等的地位。随着方针政策的出台,对提升社会工作的地位有重要的意义,使社区更加认可社会工作者的存在。
社会工作者需要先调整好自己的工作心态,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服务对象,将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在面对工作难题时,积极找寻多元解决方法。我国社区社会工作的现状和理想状态有较大的差异,使社会工作者会产生不平衡的心理,甚至出现不良的情绪,对此,社会工作者需要靠着自己的能力,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坚持平等以及尊重的原则,理解、包容不同人群的个性。提高自身的能力,将自己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经过学习,弥补自身存在的不足,不断突破自己,提升适应环境的能力[12]。社会工作者面对不同类型的群体以及复杂的社区工作,须有谦虚好学的态度,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及时找寻改进的方法,还要学习社会工作、法律、管理等有关知识,重视语言表达能力、策划活动能力、沟通等实用性技能,还要定期参与各种形式的社会工作培训,重视积累知识,提升专业素质,主动争取学习机会,和经验丰富的社会工作者交流工作经验。这样才能提升自己的能力,增强信心,以得到社区同事的尊重以及认可。另外,重视反思,充分考虑怎样提升服务水准,在面对金钱物质诱惑、价值观有冲突的时候,作出正确的判断。
社区治理最终就是要将居民利益最大化,实现目标的重要方法就是激发治理对象参与的热情以及积极性。我国的社区建设在不断优化,在社区治理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社区居民的民主化程度以及参与意识依然不足,且居民的配合度低。居民对社区事务没有足够的关注、不积极参与社区活动[13]。因此社区需要增强居民的参与意识,将以人为本作为基本理念。社区居委会以及社区工作者可协调各个方面,组建居民自治组织,如:业主委员会、协调委员会等,主动参与社区事务,讨论涉及环境卫生、休闲娱乐、公共安全等方面的工作,提升居民参与议事的质量。除此之外,组织居民代表进行投票,监督居委会的工作,并且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提升自己的能力,积极了解居民遇到的困难并辅助居民解决问题。将社区中经常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分子组织起来,然后选择有亲和力以及感染力的居民作为核心,构成一支非正式团队,像老年合唱团、社区志愿者服务团队等,举办文体娱乐活动,吸引更多的居民。在社区遇到重要决策需要听取居民意见时,工作者可以广泛听取居民建议,重视居民的智慧,经过不断交流,加强居民自我管理,增强参与的主动性。
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发展时间并不长,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社会工作岗位的建设以及对人才的培养还处于探索的阶段,需不断优化。社会工作作为一种职业,还需要接受专业的教育,必须符合职业要求才能上岗[14]。而当前的社会工作者主要是在社会工作机构、民政、妇联、司法等政府福利部门,伴随着社会工作毕业生的数量增加,因为缺少对口的岗位,很多毕业生选择从事其他行业,导致人才的流失。
针对该情况,科学开发工作岗位,明确社会工作者待遇以及合理的薪资福利,当地政府部门要在政策方面深化对社会工作的了解,出台有关政策。一方面,政府部门以及社会组织等单位要明确社区工作者的权利,在街镇政府、社区服务中心等机构增加工作岗位,促进更多专业机构的发展,在社区有需要的时候确保有专业社会工作部门可以提供有关服务;另一方面,培训现有的社区工作者,结合社区的实际发展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方案,至于培训的形式可以按照社区的情况自己确定,或者是聘请专业工作人员进行指导,开展专题活动讲解有关政策方针,有效提升社区工作者开展实务工作的能力,不断补充新知识。
综上所述,社区治理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工作,多方主体参与是当前社区治理条件下的最佳选择。社会工作者会成为壮大主体的力量之一,在社区治理中将专业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清楚认知自身的角色定位,在社区工作实践中融入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有效解决以及完善社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实现社区治理的目标,最重要的是激活社区居民这一主体,社会工作者能否协助增强居民的凝聚力,不断激发参与社区治理的创造力,动员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工作,有效提升社区公共服务的效果,促使社会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