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哲学视阈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探析

2022-12-27 20:44:37季伟峰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思政课程建设

□ 文/季伟峰

“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论基础和共识

课程是学校教育培养人、实现教育目的的“中介桥梁”,[1]是教育的一种组织形式和重要载体。课程思想及其发展史表明,课程研究总体上围绕“教什么、学什么以及为什么这样做”这一本源问题而展开。

1.西方现实主义教育家的课程思想强调课程应为国家和政治服务。早在启蒙运动兴起、现代民族国家形成以及公立学校教育体系初创时期,西方现实主义教育家从社会的角度出发,对课程建设提出一些区别于古典教育思想的观点。例如: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呼吁,教育家不要再以“一般意义上的人”为切入点,而应该从“我们这个时代、这个国家中的人们”出发来思考教育问题,提出教育应该使学生“能够适应政治社会的要求,及将来所处的特定环境的要求”。西方的课程理论非常关注现代社会、国家需要什么,而不仅仅是学生需要什么,进而探讨中小学的课程开发或课程改革应该遵循什么原则。

2.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思想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马克思、恩格斯都高度关注教育问题,并就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原则等提出自己的理论主张。“课程思政”是基于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思想提出的一种新课程建设观。

第一,教育的性质。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鲜明地指出教育工作或学校工作的政治性质,反对教育脱离政治的主张。列宁非常重视工人阶级的社会意识教育,非常重视教师的作用,讲到“教师大军应该向自己提出巨大的教育任务,而且首先应该成为社会主义教育的主力军。”[2]

第二,教育的目的。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不能根据生物学,也不能根据心理学,而只能根据我们社会的历史、我们社会的生活。”[3]这种教育目的论主张,与资产阶级的教育目的有本质区别。

第三,教育的功能。马克思、恩格斯倡导“教育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认为“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4]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这些教育哲学思想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依据,对课程思政内容建设提供了基本参考。

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

1.目标导向:教书与育人相统一。赫尔巴特曾提出“教育性教学”[5]的原则,认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养德性,教学是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

第一,从教育与教学的关系角度理解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课程正是教学手段的主要载体。因此,课程思政建设不一定有约定俗成的教案,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的时候,不仅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且还应该注重学科内部价值观念和教师行为特征对学生的影响,教师独特的思想境界、人文精神、职业追求和专业态度,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

2.问题导向:我国高校人才培养面临新的时代形势和挑战。当前,国内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融交锋日益激烈,对我国高校而言,马克思主义思想面临多样化社会思潮的挑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市场逐利性的挑战;传统教育引导方式面临网络新媒体的挑战;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面临敌对势力渗透争夺的挑战。同时,长期以来国内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一定程度上导致教师队伍居安思危意识不够,对国内外形势认识不足,对教育本质和人才培养根本任务关注不够,存在专业课程过度关注知识教育,对学生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健全人格养成以及内生动力激发不足的问题。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现实意义不断凸显。

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取向和基本内容

1.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程、进头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各个学科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应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涉及本学科、本领域的重要论述、重大命题作为重要课程思政点,有机融入课程教学中,帮助学生开拓大视野、塑造大格局,找准人生航向。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公民、社会和国家三个维度,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对处理好个体与共同体、个体与社会、个体与国家的关系,凝聚共同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有重要意义。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功能之一是实现个体与共同体的平衡,教育引导学生处理好个体与集体的关系[7],因此培育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内容指向。

3.加强中国先进文化教育。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形成高度的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是高校教师和每一门课程的基本职责。课程思政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在课程教学中挖掘课程内容蕴含的先进文化元素,强化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自觉承担起宣传弘扬中国先进文化的责任。

4.深入开展宪法法治教育。依法治国的前提是个体懂法守法,通过开展宪法法治教育,培养青年学生的法治素养、法治观念,教育学生自觉遵法学法、守法用法,这同样是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在课程思政建设中,要将法治教育、科技伦理教育有机融入课程教学,教育学生熟悉了解课程涉及的行业领域、技术领域有关法律法规,提升依法从业意识和科技伦理意识。

5.深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帮助学生端正成才观、就业观、职业观也是课程思政的内容。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可以从两个方面开展:一方面,源于教师个人的职业理念和人格魅力,在教书育人中传播正确的职业观念;另一方面,将学科发展与国家发展需要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了解相关行业领域的职业精神和规范,增强职业责任感,选择能发挥自身学业所长以及祖国人民最需要的行业领域。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路径

1.开展课程思政分类建设培育。课程思政建设不能搞“一刀切”,应针对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特点开展分类建设,最大程度发挥好各类课程所承载的教育功能,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

黄斌主席要求,各级工会负责帮扶工作的干部要用改革理念创新帮扶工作思路,吸引社会资源,改变“单打独斗、单兵作战”模式,要加强和改进工作方法,深入困难职工家庭,摸实情、出实招、用硬招,努力向职工提供更高水平的帮扶和服务,咱们工会干部切实成为职工信得过、靠得住、离不开的知心人、贴心人、“娘家人”,让广大职工特别是困难职工切实感到工会组织是真正的职工之家。□

第一,公共基础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要重点推进人文素质教育核心课程教学改革,凸显素质教育课程的价值引领功能,建强一批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人文素质、科学精神、宪法法治意识、国家安全意识和认知能力的课程,打造一批有特色的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类课程,支持学生养成基本的科学素养和道德涵养。

第二,专业教育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应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修订完善不同专业的育人目标,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贯穿的思想价值、精神内涵、经典案例,融入专业培养方案,将其作为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完善、持续拓展,提升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

第三,实践类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着眼于促进学生专业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锻炼相统一,专业实验实践课程应注重强化学思结合、知行统一,让学生在亲历感知、实践锤炼中培养创新精神,厚植情感情怀,激发使命责任担当。

2.推进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攻坚。要梳理不同学科专业的课程教学内容,提炼课程思政的教育元素,使相关教育元素如盐溶于水一般,成为专业课程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纳入课程建设方案。

第一,理学、工学类等专业课程。应侧重将学科专业史或相关专业领域发展成就、重大技术、领军人物及其精神文化等,作为课程思政的教育素材,纳入课程教学相关章节;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

第二,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类等专业课程。应侧重在课程教学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帮助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认识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关注现实问题,培育学生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

第三,文学、哲学、艺术类等专业课程。应侧重在课程教学中从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理论与实践等不同维度推进美育和人文教育,引导学生致力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升综合素质和品德修养,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3.注重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提升。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关键。要坚持课程建设和教师培养同步推进,推动教师队伍进一步强化育人意识,找准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

第一,要建立教育培训机制。将课程思政能力培育纳入新教师岗前培训、研究生导师上岗培训、教师在岗培训和师德师风、教学能力专题培训等,系统开展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校史校情、形势政策以及成长社群交流、教学法展示等教育培养。

第二,要建立集体教研机制。充分发挥教研室、教学团队、课程组等基层教学组织作用,建立课程思政集体教研、集体备课制度,发挥老中青传帮带作用;鼓励支持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合作教学教研;鼓励教学名师带头开展课程思政建设。

第三,要建立教法创新机制。鼓励教师对研究型、项目制、启发式、混合式等课程思政方法进行实践探索和探究,推出一批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典型案例;推动教师将在线开放课程、虚拟仿真实验等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课程建成课程思政示范课,打造一批受众面广、传播度高的精品慕课。

第四,要建立研究深化机制。完善多层次的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体系,汇聚一批热心课程思政改革、熟悉思政教育规律的教师团队,产出一批高质量课程思政研究成果,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咨询建议。

猜你喜欢
思政课程建设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计算机教育(2020年5期)2020-07-24 08:53:38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中国外汇(2019年18期)2019-11-25 01:41:56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电子制作(2018年14期)2018-08-21 01:38:28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人大建设(2017年10期)2018-01-23 03: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