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 琴
(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在2022年3月6日的政协联组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不能只盯着经济发展,还必须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重视农民思想道德教育。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是党和政府在农村开展经济和政治工作的生命线,关乎农村工作的正常开展以及农村的健康发展,也是社会转型时期农民端正思想、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为了充分激活农民的活力,增强农民的主人翁意识,必须充分开展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尊重农民自身的想法,并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为农民提供表达意见的平台,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民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激发农民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内生动力。
农村经济发展除了需要技术、资金等支持,在精神上也需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能够通过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为农民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增强农民为农村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决心和努力实现乡村振兴的信心。农民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改善农民存在的“等靠要”“躺平”等消极想法和懒散行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思想上摆正了,农民才能以积极的行动致力于乡村建设与发展;只有打通思想通道,农民才会更加积极主动地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而努力奋斗。行之有效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起到鼓舞士气的作用。通过一系列对农民有利的新政策、新理念的宣传,可以增强农民振兴乡村的信心,鼓励农民努力发挥自身才智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和灵魂,抓住乡风文明建设,就抓住了乡村振兴的关键。对于部分农村仍残留的一些不利于建设新农村的封建落后的思想观念,可以通过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大力宣传党的新思想、新理念,积极引导农民自觉进行观念转变,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农民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长期坚持才会取得成效。通过长期的显性和隐性宣传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农民学习新思想,引导其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特别是在社会转型阶段,农民极易被各种错误思想腐蚀心灵,导致形成错误的价值观,这不仅会严重阻碍农民自身的健康发展,也会影响到农村的整体建设。为了有效改善农民的精神面貌,抓好乡风文明建设,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形成积极向上、富有正能量的农村风貌,建设和谐文明新农村,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十分必要。
农民的内生动力是指农民努力建设新农村的动力不是来自外界,而是来自其自身对于农村发展的美好期望。基于这种期望,农民会自觉地努力学习、增长才干,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而努力奋斗。简而言之就是农民基于对农村发展的美好期望,愿意为农村发展尽心尽力的一种强大的内在驱动力。从人的本能来看,每个个体多多少少都会对自己的家乡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和依恋感,这种亲切感深藏在个人内心深处。农民内生动力的产生正是依赖于这种对家乡的情怀,而要充分激发这种基于情感的内生动力,就要对农民进行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达到从内心深处疏通和引导的目的。这一系列的宣传教育活动,可以促使农民感受到乡村振兴离不开自身的努力,感受到自己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激发农民的内生动力。
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能否顺利开展关键在于农村基层干部能否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目前一些基层干部对于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认识不到位的问题,有些基层干部甚至还持有思想政治教育可有可无、只要经济搞上去就行的错误观念。思想上的不重视必然带来行动上的忽视。由于一些基层干部对于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比较片面,导致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且由于部分基层干部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不够重视,导致在开展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很多相应的软硬件设施不够完善,不能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配套支持。要想充分发挥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首先农村基层干部要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生命线”的地位有着非常清晰的认知,只有认知正确了,才会重视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在行动上贯彻落实,所以当务之急是要强化农村基层干部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脱离农民的现实需求也是目前阻碍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开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旨在通过宣传教育的方式提升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对农民心理需求的把握就显得格外重要。大部分农民只关注学习新理论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实质性的好处,能否让自己摆脱贫困或者解决面临的困境,但目前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农民的所思所想有一定脱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并没有了解农民的不同需求,没有考虑到大部分农民所关心的都是实实在在的与利益挂钩的问题。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简单的理论宣传,而是应该将满足农民的现实需求摆在首位。脱离农民现实需求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达不到理想效果,可能还会让农民产生抗拒心理。
不论是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前都面临很现实的一个问题,即传统的灌输教育方式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和人的发展,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日新月异的背景下,转变教育方式显得十分必要。在革命年代,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以传统的灌输方式为主,旨在激励农民的反抗斗志,通过各种宣传争取到广大农民的支持。在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下,这种灌输教育方式的确是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民的思想呈现出复杂性、多样性等特点,传统的灌输教育方式已经不适用现代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然而目前大部分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是采用单向灌输的方式,缺乏互动交流。这种单方面的灌输忽略了农民的个性特点,更多的是一种流于形式的教育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充分了解教育对象的特点,仅仅靠单向灌输的教育方式而忽视教育对象的特点,无法取得好的效果。
针对农村部分基层干部缺乏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强化基层干部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让其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是被我们过去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所证明了的居于“生命线”地位的实践活动。要想让农民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基层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努力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只有在基层干部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升自身思想素质的基础上,农民才能在其带头作用下形成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认知,让农民通过基层干部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言传身教认识到农村各方面要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环,甚至可以说是关键一环。只有提高基层干部和农民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才能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根据农民的现实需求丰富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提升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必要举措。目前许多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是根据不太符合实际的教育目标对农民进行纯知识性、纯概念性的理论灌输。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是针对农民的所思所想来进行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考虑农民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他们的现实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不是为了达到所谓的教育目标进行毫无意义的宣传教育。因此,农村基层干部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本着为满足农民的现实需求来进行有实效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理念,力求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帮助农民排忧解难,提升农民的获得感、满足感和幸福感,进而更好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结合农民现实需求选择教育内容,最根本的就是要深入农民生活中做调研,充分了解他们的现实需求,从而切实增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考虑到农民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改变传统的灌输教育方式,充分认识到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是平等的关系,同时也要让广大农民认识到自己不是单纯的被动接受的角色,同样拥有表达与质疑的权利,让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在平等交流互动的前提下进行。从单向灌输向双向互动的转变体现了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尊重教育规律和教育主体心理规律的特点,同时也让农民感受到自己是受到尊重和重视的。加强农民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之间的双向互动,既是对农民主体性的尊重,也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顺利开展的有效手段。在双向互动下,农民会对教育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促进农民主动、自觉地参与教育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能够将教育内容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传递给农民。此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可以利用网络,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通过与时俱进的教育方式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让农民改变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刻板印象,进而不断提升和强化农民思想素质,为乡村振兴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
21世纪的今天,经济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社会思潮也更加多元化,我们党带领人民继续朝着第二个百年目标奋力前进。在新时代下,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助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迎来了新的机遇,但同时也在实践中遇到了很多挑战,传统的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也难以适应农民的新需求和新特征。农民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转变教育方式和优化教育内容的现实需求。农村基层干部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从认知根源上强化自身对于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和重要性的认知。同时在网络时代下,要不断创新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载体,转变传统的灌输式和说教式的教育方式,结合信息技术扩展和丰富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尊重农民的主体性,采用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宣传教育,让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与时代接轨,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和强大的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