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探索

2022-12-27 16:07:49刘治彦
青海社会科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经济带流域生态

◇刘治彦

人与自然关系首先是人与水的关系,人类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水,生态文明建设更应以水来展开。流域作为水的汇集区域,以流域为核心的生态文明建设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和重要路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按照流域提出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解决方案。先后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为我国流域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高质量发展绘就了宏伟蓝图。

本研究选择了青铜峡市集中连片农耕区的7个镇作为调查采样区,在作物收获季节,采集研究区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小麦和经济作物大豆、螺丝菜、白菜和葡萄共215件,同时采集农作物相应的根系土壤样品215件。农作物样品采样按照蛇形路线多点采取,最后混合成1个样品进行测试分析。农作物硒元素采用原子荧光法测定;土壤全硒经硝酸—高氯酸消化,盐酸还原,用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数据处理用Excel2007进行统计分析。

一、基于流域的生态文明建设缘由

水是生命之源。中国古代哲学将万事万物概括为:阴阳以及金、木、水、火、土。认为一切事物都是阴阳对立的统一体,五行相生相克构成万物循环。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此为五行相生。同时,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此为五行相克。如此循环往复乃至无穷。因此,中国古代就有“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1]生态系统核心在生物,草木为生物圈第一生产力,草木生长离不开水,因而生态系统构建是以水为核心的生物与环境系统的集合。

(一)古代社会人类逐水草而居的发展历程

人类逐水草而居是天地人合一的具体表现。回顾人类文明兴衰史,无不与以水为核心的流域文明相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两河流域,也称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分别孕育了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中国等四大文明。其中只有中国文明未曾断流,这与中国独特的自然条件有关。由于西部高山荒漠阻隔了陆上联系,进而形成相对独立的地理环境,确保华夏文明延续了数千年。习近平指出“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黄河同长江一起,哺育着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2]

在漫长的原始社会和农业社会,人类祖先选择了临水而居,保障了农牧业生产活动。许多古代城市也滨水而兴,如西安、洛阳、开封、北京、南京、杭州等古都均位于流域中心,周边平原广布,沃土千里,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饮用水源。水土资源匹配良好,生物生产力较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也相对较高,出现了劳动力剩余和非农产业,劳动分工又进一步促进社会劳动生产率提升,出现了剩余农产品与手工业品交换,继之形成市场、修建城堡,于是出现了古代文明的城镇。因此,城镇的分布与河流、湖泊等水体相邻,舟楫使用为古代粮食、木材等货物运输提供了便利条件,也为水乡人民出行提供了重要方式,这在一定意义上说明了水孕育了城市文明、人类文明。

生态环境污染治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要充分运用市场化的手段,推动社会资本进入生态环境治理市场,进一步深化生态环境治理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看不见的手”的重要作用。着力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建立生态环境治理长效机制之根本在于形成生态环境友好型的生产生活方式,尤其是推进产业结构实现绿色转型和智慧升级。我国发展已经进入后小康社会的绿色智慧社会新阶段,人们消费以健康产品、智慧产品为主。大力发展以战略新兴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核心的新型产业体系,推进传统产业进行循环低碳技术改造,发展环保产业,最大程度减少经济社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干扰,将是生态环境治理的“釜底抽薪”之策。

(二)工业社会城镇滨水发展的“利与害”

流域生态文明建设涉及各部门、各地方、企业、政府和社会等各利益攸关方,必须建立“联动发展、协同合作”的流域生态文明建设机制。习近平指出,“长江经济带作为流域经济,涉及水、路、港、岸、产、城等多个方面,要运用系统论的方法,正确把握自身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长江经济带的各个地区、每个城市都应该也必须有推动自身发展的意愿,这无可厚非,但在各自发展过程中一定要从整体出发,树立‘一盘棋’思想,把自身发展放到协同发展的大局之中,实现错位发展、协调发展、有机融合,形成整体合力。”[3]

“利与害”总是相伴而生的。沿河流分布的城镇在尽享滨水之利的同时,也存在水患之忧,一是防洪,二是防污。在没有水利设施调节的情况下,滨水城镇每年为防洪支付较高成本。同时,在没有污染处理设施的情况下,滨水城镇也给下游带来水质污染。因此,工业化时期城镇健康发展既要考虑临水之便,更要建好防洪水利设施和污染处理设施,唯此方能趋利避害,实现滨水城镇可持续发展。

(2)A小机低压轴封(后轴封)处泄漏:漏点性质为中等漏点。泄漏原因:小机在多次的热态启动时,汽缸滑销系统卡涩,汽缸只能向炉侧膨胀,所以导致另一侧产生动静碰磨,汽封片被磨损严重。对该漏点采取临时措施为:将轴封压力提高至10kPa,漏点可消除;提高轴封压力的同时极可能让蒸汽进入到小机润滑油系统,导致油中带水。因此,在2018年C级检修中,对小机进行了解体检查,更换了汽封片后调小了汽封间隙到合格范围,并对滑销系统进行了处理,已保证其运行时不再卡涩。

(三)后工业化社会基于流域的生态文明建设

经过240 多年的工业发展,地球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传统工业化肇始于蒸汽机的使用,以化石能源的大量消耗作为支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导致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增加,高温和冻害同时并存,暴雪和暴雨频率增加,导致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土地荒漠化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病毒瘟疫肆虐,自然生态灾害频发直接威胁着人类可持续发展。如2020 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全球,导致全球经济停摆和衰退。为此,人类必须反思传统工业化发展方式,重构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范式,步入生态文明新时代。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带来了深刻变革,土地整治项目传统管理模式转变为信息化的平台管理模式。针对土地整治、土地资源管理等全过程,从项目前期规划到施工管理,全程收集、加工、存储各类资料及信息,构建土地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土地规划、利用、整治综合管理。在推进土地事务管理,统筹土地利用,高效管理土地资源中有着重要作用。袁轶等人在成都市某建设企业开发创建了土地开发整治信息管理平台,该平台由软硬件设备层、数据体数据层、平台软件层以及用户层构建而成,可实现土地统计、土地利用查询等土地资源管理业务[7]。

二、基于流域的生态文明建设原则

以流域为单元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既尊重自然规律,也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后工业化社会人类生态文明建设的总原则。按照这些规律确立生态文明建设具体原则,对生态文明建设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时提出了长江流域发展要把握好五大关系[3],这为流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指针。

(一)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系统原则

流域是分水线所包围的河流集水区,是相对封闭的地理单元,因而具有系统性。在特定流域内降水与地表土壤、植被形成相生相克的关系,进而构成稳定的生态系统。维护生态系统进化,需要有源源不断的能量输入,主要表现为植物光合作用形成的生物第一生产力,进而构建完整的生物链和生态链。在这一完整的链条中,水与植物是核心,生物残体腐解所成的有机质和岩石风化形成的土壤矿物质,共同构成固相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养分源泉。没有水就不会有微生物,岩石也难以风化成土壤矿物质,也就不会有植物、动物,难以形成生物、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可见水是生命源泉,是生态系统形成的初始条件。

为了增加工作的进度,左小龙做了一个研究,他得知腋下和肛门的温度也是三十七度,所以他经常口含五支,每个腋下各夹五支,肛门里再插上五支,他称这是把自己用到了极限。每次把温度计从身体的各个位置拔出以后,他都仔细查看温度和做工,确定无误后用纸巾一抹,包装起来,往全国各地发货。

习近平指出,“长江流域以水为纽带,连接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形成经济社会大系统”[4],“要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长江流域系统性着眼,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要素,实施好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工程。”[3]“山水林田湖草沙”共同构建生态系统,特别是流域生态系统更具典型性。因此,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按照系统原则进行统筹考虑,系统性建设。

在水循环作用下,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形成以水为载体的物质流动空间。尤其是上游污染会对中下游产生严重影响。流域城镇和产业布局必须进行全局考虑,若仅仅谋一事一域,把环境污染外部化,并超出环境容量和自身净化能力,必将破坏生态系统循环,危及流域中下游地区,形成整体不经济。因此,流域经济涉及上中下游关系,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要坚持整体推进,增强各项措施的关联性和耦合性,防止畸重畸轻、单兵突进、顾此失彼”[3],流域上中下游“一盘棋”的思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准则。流域上游地区要更加强化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强化生态主体功能区的作用,为中下游留出更多的环境容量。中游承上启下,应传导洁净水源,不宜超出自身环境净化能力超标排放。下游得益于中上游优良水质,会形成较大经济社会收益,这些收益是以中上游生态保护成本与产业受限制发展为代价而取得的,因此受益方应以生态补偿方式支付中上游生态保护费用,最终形成流域生态文明建设“一盘棋”的总格局。

与此同时,“要坚持重点突破,在整体推进的基础上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采取有针对性的具体措施,努力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衔接,实现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统一。”[3]流域上游大多为生态功能保护区,属于限制或禁止开发区,要严格控制或制止生产生活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流域中下游农业面源污染、重化工企业和居民点的点状污染应率先被制止。先行治标,实现重点突破,然后再逐步考虑治本之策。

(二)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共赢原则

习近平指出,“长江和长江经济带的地位和作用,说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这不仅是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也是对经济规律、社会规律的尊重。”[4]一方面,长期以来,我们将经济发展视为社会发展的基础,而忽略了自然生态环境是人类发展的根基。近现代以来的传统工业化大量使用化石能源成为一系列环境危机的罪魁祸首。同时,大量粗放型的资源开采与加工,导致污染治理缺失,为环境问题埋下了隐患。另一方面,把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割裂开来,没有树立发展与环保双赢理念,更没有找到双赢的方法和路径。

要走出这种窘境,必须从人类自身做起,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发展智慧经济,做好顶层设计[5]。首先,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按照生态学、环境科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形成一系列绿色制度体系,引导和约束全社会形成覆盖经济社会活动全过程的绿色经济体系。确保全社会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维系生态平衡的行为范式与生活习惯。其次,利用城市区域发展模拟技术,根据各地自然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合理布局产业、人口与城市群,真正做到发挥各地比较优势。既要把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强度控制在环境容量与资源总量允许范围内,也要将良好环境作为资源来经营,实现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此外,必须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力度,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文化创意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智慧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发展与环保互动互进、和谐共赢。

表1显示,对照组老年患者留置针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1.3%,与叶燕萍等[3]研究的结果相符。究其原因:①老年患者由于其各组织器官功能的逐渐减退,血管硬化、弹性差、脆性增大、皮肤组织松弛,常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血流缓慢。②老年患者因记忆力差,动作迟钝,留置期间肢体活动过度、肢体受压、下垂、置管处摩擦或按揉,相对其他年龄患者更易发生静脉炎、堵管、渗漏、意外脱管等并发症,导致留置失败。③输入一些高渗性液体对血管壁的化学刺激作用。

(三)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的持续原则

流域生态文明建设是庞大系统工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坚持治标先行、标本兼治、分步实施的原则,“要做好顶层设计,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一张蓝图干到底,以钉钉子精神,脚踏实地抓成效,积小胜为大胜。”[3]

把污染治理攻坚、生态修复工程、资源节约工艺、制度管理机制四大生态文明建设任务有机结合起来,分阶段、有重点地予以实施推进。遏制增量与减少存量并举,工程治理与制度建设并进。通过污染治理攻坚战、生态修复工程可以快速阻止生态环境恶化势头,是治标之举;而通过产业转型升级、促进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和制度建设才是治本之策。

4.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高职院校应该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进行自我研修、入企实践等。在培训过程中,给教师提供最优质的待遇,并给予一定的奖励,激发教师自我能力提升的积极性,不断地超越自我。

根据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规律,在生态文明建设起步阶段以治标为主,中期标本兼治,而后期应以治本为主。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同样存在阶段性特征,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四)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的创新原则

习近平指出,“要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长江经济带得天独厚的科研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要下大气力抓好落后产能淘汰关停,采取提高环保标准、加大执法力度等多种手段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3]

人类需求是社会前进的动力,而人类有效需求是随着技术进步与生产力水平提高、人们收入增长与消费能力增强不断提升的。从物质需求到精神需求,从低品质生活到高品质生活逐步得以实现。尤其是生态环境质量与健康成为社会重要需求时,生态文明建设则将势在必行[6]。生态文明建设贵在转变生产生活方式,传统工业化与城镇化造成了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因此转变生产生活方式,通过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发展实现现代化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引领社会发展步入可持续发展的新时代。

在工业社会向后工业化社会或称之为智慧社会转型过程中,显然需要社会消费需求的转型升级,需要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发展动能转换。绿色消费、高品质生活成为当今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以高新技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智慧产业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人类正在步入以智慧产业为主的智慧社会。不同于工业社会驱动经济发展的动力,智慧社会发展动力将主要依赖人类的思想创意、发明创造等智慧投入[7],极大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优美的生态环境有助于宜人生活的形成,更加激发人们的创新活力,保护和修复自然成为人们必然需求,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境界。

(五)自身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协调原则

18 世纪下半叶,随着蒸汽机的出现和广泛使用,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开始了。采矿、冶金、化工、建材等重工业快速发展,导致货运迅速增加,廉价水运成为产业布局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工业生产带来人口聚集和城市规模扩展,工业化与城市化相互促进,工业生产和城市生活需水量不断增加,水源地成为城市与产业发展必须考虑的主要因素。同时,大量工业与生活废水也需要排放,邻近河流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选择条件。

新型胰岛素增敏剂ZG02在大鼠肝微粒体中的代谢稳定性研究 …………………………………………… 陈 瑞等(24):3359

要从无序低效竞争、产业同构中解放出来,协调建立水、陆、空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立区域之间错位发展、协同发展机制,“完善省际协商合作机制,协调解决跨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流域管理统筹协调的重大问题,……清理阻碍要素合理流动的地方性政策法规,清除市场壁垒,推动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跨区域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要探索一些财税体制创新安排,引入政府间协商议价机制,处理好本地利益和区域利益的关系。”[3]

三、基于流域的生态文明建设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实施了基于流域的新区域发展战略[8],习近平先后就三江源、长江、黄河等流域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发表系列讲话,标志着我国基于流域的生态文明建设进入新阶段。

(一)长江流域经济带的生态优先与绿色发展

习近平高度重视长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先后三次召开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明确指出“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努力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3]并就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发表讲话,为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治理与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几年来相关部门和沿江省市积极落实,环境污染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但是,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整体状况仍然比较严峻,治理任务十分艰巨,必须进一步落实习近平讲话精神,从长计议,久久为功,建立治理长效机制,优化上中下游发展格局,确保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逐步好转。

1.建立长江流域治理长效机制。

长江流域治理要遵循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原则,探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现路径,在实践中让老百姓尝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甜头,实现“要我保护生态环境”向“我要保护生态环境”的转变,建立“体制保障、流域协同、生态补偿、市场调节”的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治理长效机制。

(1)完善流域治理的管理体制。习近平指出,“要落实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中央层面要做好顶层设计,主要是管两头,一头是在政策、资金等方面为地方创造条件,另一头是加强全流域、跨区域的战略性事务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省的层面主要是做到承上启下,把党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转化为实施方案,加强指导和督导,推动工作开展。市县层面主要是因地制宜,推动工作落地生根。”[3]建立健全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治理体制,第一,要破除管理制度壁垒,协调好中央和地方、地方与地方的利益;第二,应树立流域发展“一盘棋”的思想,按照流域生态系统规律,统筹考虑上中下游地区,厘清涉及的各种权利、责任和利益关系;第三,贯彻新发展理念,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保障长江流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水环境保护、水生态修复、水污染治理以及生态环境风险防控等工作全面推进,保护和改善长江生态环境,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和长江流域健康发展。

2.优化长江流域发展格局。

习近平指出,“要优化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布局,坚持大中小结合、东中西联动,依托长三角、长江中游、成渝这三大城市群带动长江经济带发展。”[4]

(3)健全权责明晰的生态补偿机制。习近平指出,“要强化上中下游互动协作,下游地区不仅要出钱出技术,更要推动绿色产业合作,推动下游地区人才、资金、技术向中上游地区流动。要鼓励支持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参与长江经济带发展,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投入。三峡集团要发挥好应有作用,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建设。”[3]

在这一新时代,人们的需求不仅停留在物质需求层面,人们对生命健康和生态宜居等有了更多需求。滨水城镇更宜居,山水城市、公园城市、生态城市将成为城市建设的新方向,滨水城镇迎来发展的新时代。上中下游城市带建设有利于解决工业化时期城市发展问题,同时亦可扬滨水人居环境之长,满足后工业化时代人们的新需求,因此从流域角度综合考虑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智慧选择。

长江流域水环境治理是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治理的关键内容,建立健全跨省市、跨流域的生态补偿机制,有利于改善长江流域水环境质量,有利于提升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能力,有利于促进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生态补偿资金主要来自财政转移支付和专项资金,其中绝大部分转移支付来自中央财政,跨省域和流域的横向转移支付则寥寥无几。应按照“受益者补偿、损害者赔偿、保护者受偿”原则,探索多元化生态补偿资金渠道,发挥“政府+市场+社会”的协同作用,建立生态补偿长效机制。一方面,落实好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扩大横向转移支付规模,实现精准生态补偿;另一方面,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对生态保护主体进行补偿,寻求政策银行、开发银行、民间资金、社会基金等融资支持。同时,要积极探索生态补偿多元路径。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地区可根据各自实际情况,除资金补偿外,还可通过项目合作、产业转移、人才培训、园区共建等方式进行横向生态补偿。

(4)深化标本兼治的市场调节机制。习近平指出,“要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强化企业责任,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把生态环境破坏的外部成本内部化,激励和倒逼企业自发推动转型升级。”[3]

一杭的心沉下去了,最坏的事情被自己遇到了,他愤怒地把一口浓痰吐在范坚强脸上。范坚强把刚念的那一页记事本撕下来,擦掉脸上的痰,用火机把记事本点燃了。记事本很快在一阵得意的大笑中变成灰烬。

1.1.2 药物与试剂 药物有多西环素(含量91.2%,批号:A201710038),河北久鹏制药股份有限公司;阿莫西林(含量97.7%,批号:170511039),珠海联邦制药有限公司;恩诺沙星(含量90.5%,批号:DK05-1610111),上虞京新药业有限公司;氟苯尼考(含量98.2%,批号:5003-1710009),安徽立博药业有限公司。试剂有氢氧化钠、N’N-二甲基甲酰胺、乙酸和乙醇,均为分析纯(AR级)。

(2)增强共商共治的流域协同机制。习近平指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要统一指导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统筹协调跨地区跨部门重大事项,督促检查重要工作落实情况,对重点任务和重大政策要铆实责任、传导压力、强化考核。各有关部门要履职尽责、主动对表、积极作为,及时帮助地方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沿江11 省(市)党委和政府要加强领导,充实工作专班,压实责任、改进作风,确保工作落实到位。”[3]长江经济带水环境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土壤污染防治具有关联性,这就要求沿江各省(市)增强生态环境治理的流域协同机制,定期召开流域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合作联席会议,加强生态环境部门沟通合作,定期互通环境质量、环境治理信息。建立流域生态环境监测信息实时共享机制,针对环境风险及时做好预防工作,进一步完善应急联动机制。同时,就流域经济合作促进生态环境有效治理等重大问题进行商讨。要进一步整合现有中央部门和地方长江流域管理机构,吸纳沿江各地党政机关、科研院所、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媒体机构和知名人士等共同参与,形成全社会合力,强化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议事机构和执行机构职能。

成渝双城经济圈要着力抓好长江上游生态保护,加快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宜居地和改革开放新高地的“两地”建设带动科创中心和经济中心“两个中心”的发展,成为长江上游和我国西部核心增长极。

由于每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实际和财政收支计划不同,因此国债的发行规模也有很大差异。我国改革开放至今,经济增长迅速,其中,国债的发行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筹集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同时,由于我国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我国国情、难以被复制的发展道路。因此,在评估我国国债规模和现状时,应当结合我国的经济实际,而不是片面地进行数据的分析。

进一步加快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促进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快污染治理和产业转型升级,使其成为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支撑中部崛起。

长三角地区要着力落实《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加快江河、湖泊水体治理,使长三角成为我国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率先建成现代化示范区、科技创新高地和经济中心。

但采尔在中研院的这段时间,蔡元培在上海医院疗养。但采尔多次致信问候蔡元培,也讲到他不适应南京气候,经常患肠疾,自己的病刚好,夫人又患类似的病,提出要提前回国。但采尔产生这个想法,除水土不服导致身体不适的原因外,更为重要的是当时上海战事不断,他怕近在咫尺的南京受到牵连,同时也为能否拿到月俸和返国费用而担心。

(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着眼于生态文明建设全局,明确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加强协同配合,……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2]。

长期以来,黄河上游荒漠化治理缺乏系统观、整体观和长远观。出现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九龙治水”等一系列问题,把荒漠化治理单纯认为是“植树种草”,没有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认识,进而导致治理思路不清,直接影响到荒漠化治理成效。

荒漠化治理与生态保护的核心在于治水,重点关注水量动态变化、水中泥沙含量和水质污染状况三大问题,通过调整人类经济活动,发展绿色产业,提高发展质量,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恢复流域天然植被。建立以减人提质和治水复被为核心的治理体系,促进黄河上游生态环境逐步好转。第一,减少人口压力。严格控制人口增长,鼓励人口外迁,切实减轻荒漠化土地上的人口压力。一是控制区域总人口,确保只减不增;二是在区域内优化人口分布,减少脆弱生态地区人口数量。一方面是让人从生态环境脆弱、生存条件恶劣或需要实施保护的土地上撤退出来,转移到生态条件相对适宜的区域,如湟水谷地、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地,实现聚集发展;另一方面是加大生态移民财政支持力度,使农牧区人口向城镇转移。第二,提高发展质量。一是提升人口素质,进一步普及基础教育、扩大职业教育、提升高等教育,不断提高人口科技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增强发展的能动性。二是发展绿色经济,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与生态的良性互动发展。在省会城市和中心城市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现代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在中小城市、小城镇和农村发展生态建设、沙产业等特色优势产业。打造好区域营商环境,引导生产要素向现代化产业体系聚集。第三,加快水土治理。治水,就是要“开源节流”管理好水资源,提升利用效率和效能,发展循环经济和静脉产业,推行清洁生产,防治水质污染,提高水质标准。统筹兼顾人与自然、生态与经济、上中下游等各方面的水需求和水平衡,以整体最优、全面发展、均衡协调为目标,以生态系统多储水、蓄水,细水长流、小水滴灌为原则,逐步减少农业用水量,增加生态用水。抓紧研究制定黄河上游的“南水北调”西线方案。治土,就是管好土地。黄河中上游地区生态脆弱,一旦破坏就难以恢复。只有保住土,才能够保住水,进而保住植被。尽量减少人类活动对土地的干扰和破坏。任何人都不能随意进入荒漠化土地,更不能随意进行砍伐、采挖、放牧、开垦、施工等活动。人、牲畜和产业等,均要从荒漠化土地撤退出来。荒漠化地区必要的重大开发建设项目必须同时做好环评和配套的生态修复工程。第四,恢复天然植被。治理荒漠化重在植树种草和恢复天然植被。最有效的办法是围封土地,撤出人和牲畜,让其天然恢复。在通常情况下,3 年就可以恢复到原有植被状况。由于这些地区的降水通常在400 毫米等雨量线以下,不宜大规模种树,人工植被宜实行乔灌草相结合。以地域草本植被和灌木作为主要面上植被,乔木作为护城护路护田的点线防护植被,这些植被均可纳入生态建设考核指标,而不应仅仅以造林面积来考核。

黄河中游主要特征是支流多、峡谷多,河流泥沙量大,其中渭河与汾河是两大支流。由于这两大支流流经黄土高原,因此黄河中游地区最突出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要想治理好水土流失,就必须改变长期以来过于依靠工程干预的思路和办法,充分调动大自然自身的生态修复功能。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除了自然因素外,很重要的一点是人地关系失调。因而,治理水土流失必须着眼于缓解人地矛盾。第一,聚集发展。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做好生态、生产和生活空间布局。一方面,调整区域人口、产业和城镇布局,优化空间开发格局,以汾河-渭河谷地为核心,聚集城镇和人口。把人、畜和产业从高原面撤退下来,转移安置在河谷、盆地等自然条件比较优越的平川低地上。另一方面,积极推进以关中城市群和晋中城市群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促使更多的农民退出农业和黄土地,就近进入城镇工作和生活。第二,绿色发展。配合空间聚集发展,摒弃传统工业化模式,坚定走绿色发展道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汾河污染治理,依托西安、太原等中心城市,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积极支持发展地方特色产业,构建现代绿色产业体系,为聚集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产业支撑。第三,精细发展。黄土高原生态脆弱,特别需要管控好人自身的行为,坚决杜绝野蛮开发和粗放利用行为。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智慧农业和智慧环保,将农业发展与生态环保、文化旅游结合起来,发挥黄土高原的多重属性价值,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生态保护的协调统一。第四,系统治理。黄土高原自然生态环境是一个整体,必须统筹治理,系统修复,整体保护。在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同时,多储水、多蓄水,留足生态用水,以维护生态系统整体的稳定。继续推进以小流域治理为核心的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程,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配置,优化空间布局,大力营造局地小气候环境,恢复自然生机,促进黄土高原生态系统整体修复。

黄河下游主要是河南、山东两省,人口、产业、城镇密集,用水紧张、环境污染是突出问题。要转变生产生活方式,以中原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为重点,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大环保投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统一。黄河三角洲湿地要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港口的合理开发利用。

综合考虑选择由山东开元电机有限公司生产的YVP系列变频调速电动机,型号YVP280S-4/75KW,性能参数如表2.

(三)海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京津冀协同发展

海河流域贯穿京津冀三地。随着我国城市化进入中后期,中心城市空间形态由点状聚集型向网络分散型过渡。长期以来京津冀深度协作问题始终未能得到有效解决。京津两市对周边的河北省各城市经济发展拉动作用较小,与珠三角、长三角相比,缺乏完备的城市体系,缺少影响较大的二线城市和实力较强的三线城市,各城市之间功能互补性不强,协调性较差,竞争大于合作。这不但制约京津冀区域发展,也影响环渤海及北方城市带整体发展。

2014 年春节刚过,习近平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京津冀三地要自觉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共同谋划京津冀协同发展。2017 年4 月1 日,国家在河北省建立雄安新区。雄安新区建设一石数鸟,既解决了北京大都市病,也为河北省发展增添了新增长极,也能够促进天津市与河北省更紧密合作。由此,长期以来困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问题有了明确的解决方案,也为海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找到了着力点。

京津冀协同发展必须瞄准打造功能完整的世界级城市群目标,着力抓好生态环境保护与城市产业分工。当前,绿色环保、集约智慧成为城市区域发展的主导趋势,这是对高耗能、破坏环境的传统发展方式的一次革新。“小尺度集中、大尺度分散”的城市区域空间格局成为既发挥城市集聚效应,又克服大城市病的重要举措。北京必须以高端要素聚集为抓手,转移中低端产业,瞄准世界经济前沿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与战略新兴产业。大力促进首都经济圈基础设施一体化进程,建立优势互补的城市分工体系,通过城市群建设实现产业链的衔接,抓住研发和设计、销售和商务服务这一产品价值链“微笑曲线”两端,转移加工制造等中间环节到首都经济圈中的其他城市。天津市滨海新区应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低端产业也应逐步向周边产业区转移。雄安新区主要做好北京外迁的央企和高校的承接,以打造绿色智慧的人居环境和低成本高效率的新型城市运行模式聚集人才,瞄准世界高科技和先进产业发展,成为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新型中心城市。随着北京产业的“外溢”,必然带动迁入地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河北省北部生态涵养功能区环境保护,加大海河流域系统治理力度,形成京津冀互利共赢新格局。此外,加快京津冀城市群与外围城市带及其他北方城市带的一体化进程。要进一步通过便捷的高铁网将这些城市带与核心区进行有效衔接,并通过制度创新降低城市带发展的交易成本,以京津冀带动环渤海和北方经济发展,形成区域合力,共同推进北方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猜你喜欢
经济带流域生态
压油沟小流域
“生态养生”娱晚年
保健医苑(2021年7期)2021-08-13 08:48:02
堡子沟流域综合治理
罗堰小流域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法人(2021年2期)2021-03-02 07:12:46
住进呆萌生态房
学生天地(2020年36期)2020-06-09 03:12:30
生态之旅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当代陕西(2018年9期)2018-11-18 07:26:13
打造智慧流域的思路及构想——以讨赖河流域为例
长江经济带与汉江生态经济带如何协调融合
学习月刊(2015年9期)2015-07-09 05:3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