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始与革新:初探老年群体“数智化”教育发展

2022-12-27 14:57□邵
老年教育(老年大学) 2022年7期
关键词:智化教学资源群体

□邵 玲

当前我国社会进入数智化时代,数字货币、移动支付、行程码、在线预约和缴费等数字技术的普遍运用,一方面,给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但另一方面,由于老年群体的不适应,也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一些不便。因此,搭建针对老年数智化教育的社区教育平台迫在眉睫。

一、老年数智化教育的背景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

2021年,国家统计局发布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在人口年龄构成方面,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总人口的18.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总人口的13.5%)。与2010年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5.44%。

预计“十四五”时期的人口老龄化压力比“十三五”时期要大。2033年左右,我国将进入占比超过20%的超级老龄化社会,之后持续快速升至2060年的35%。

(二)我国老年群体融入数智化生活的现状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中国10.11亿网民中,60岁及以上网民群体占比达到12.2%,由此估算,老年网民的数量达到了1.23亿人。大量“数字新手”的涌入也暴露出当下数字信息化时代“适老化”存在的诸多不足。老年人数字生活面临的障碍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绝大多数老人不会操作智能设备。老年人长久以来习惯的现金购物、排队挂号、窗口购票等生活方式,在数智化社会进程中逐渐被扫码支付、线上预约等智能方式所取代,老人群体使用非智能设备或不会操作智能设备,无法完成相应操作,已然跟不上社会变迁的步伐。

二是数智化产品缺乏适老化改造。数智化的飞速发展致使一些机构和商家为追求市场利益,在设计理念和产品功能上,专注于吸引青年和中年群体;在产品设计上,缺乏对老年群体身体机能和年龄特点的考虑,一味追新求变,没有兼顾老年用户的习惯,数字智能产品明显缺乏适老化改造。

三是“数字反哺”并不容易。老年群体在遇见“数字困难”时,对学习新功能多持抗拒态度,学习意愿不够强烈,甚至抵触。“数字反哺”很难通过一两次培训或教学就能够取得显著效果,它是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学者有足够的耐心和时间,因此,长期的稳定的“数字反哺”并不太容易实现。

二、老年数智化教育体系的构建

应对人口老龄化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帮助老年群体适应和提升数字生活方式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老年数智化教育的意义重大。如何有效地对老年人进行数智化教育?笔者认为,关键在科学构建老年数智化教育体系。

(一)培养老年群体对数智化生活的正确认知

树立正确的主观意识是落实具体行动的前提,在开展老年数智化教育前,帮助老年群体培养对数智化生活的正确认识是一个关键环节。从心理学上来说,老年群体思维趋于保守,对于新鲜事物本能具有一定的排斥性。如果想要让老年群体打心底接受数智化变革,首要任务是要将他们置于一个得益方的位置,使其深刻体验到数智化变革能够给生活带来便捷,而不是烦恼。因此,在老年数智化教育普及前,城市生活的数智化应用基础一定要夯实,例如在上海城市应用App里,专门设置了老年群体专属界面,该页面能够提供语音帮助、增大字符、一网通办、可视化操作说明等暖心服务。这些细节服务能够帮助老年群体深刻感受社会的重视以及数智化生活的便捷,通过良好的口碑效应,吸引更多老年群体参与到数智化自主学习当中。

另外,在帮助老年群体树立对数智化生活倾向性认可的同时,也要让他们了解数智化生活的风险。及时且定期针对老年群体开展网络安全教育必不可少,目的在于帮助老年群体识别数智化功能的安全隐患,例如对银行账号信息、在线支付密码、身份信息等个人隐私数据收取的真伪辨别,避免落入网络信息诈骗的陷阱。

(二)完善老年数智化教育资源的构建途径

当前社会数智化技术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由于老年群体在思维敏捷度、视觉敏感度和记忆力等方面都与青少年有着一定差距,因此,想要让他们全面学习数智化技术是不现实的。硬啃过于深奥的专业问题,还会影响、打击老年群体学习的积极性。如果将这些教学资源换成生活缴费、在线挂号、移动支付等内容,可以促使老人群体学以致用,即刻享受生活便捷服务,帮助其产生继续学习的动力。因此,精选数智化教育资源是提高老年数智化教育实效的必要手段。针对老年群体的特点,教育机构应当努力做到资源集中,首先聚焦操作简单、视觉清晰、应用面广、便于推广的教育资源。

第一,在课程系统的设置上,应当注意老年群体作为学习对象时的特殊性,严格依照老年群体的生理、心理特征,来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有的放矢地规划老年群体的课程体系。第二,老年数智化教育的课程设计应当体现层次性,有步骤地从最基础的教学大纲撰写、教学资源收集、教学课件制作、同步教材印刷向网络课堂、远程培训、微课视频等新教学形式渐进优化。第三,教学资源应当与时俱进,在确保知识系统性与科学性的基础上,追求时效性。教育机构应当定期梳理分类教学资源结构,教学资源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类:网络社交类,包括微信、QQ、电子邮件等社交软件的使用;信息阅读类,包括新闻资讯、搜索引擎、听书广播等新媒体功能的使用;日常生活类,包括打车出行、外卖订餐、网络配药、在线挂号、家政服务等基本生活保障功能的使用;金融服务类,包括银行转账、基金股票、移动支付等金融理财功能的使用。

(三)丰富老年数智化教育的辅助教学设备与手段

老年数智化教育要有实效,除了挖掘课程教育资源之外,还应当丰富课程教育的授课技巧和辅助设备。授课技巧主要分为两类,分别是分步教学法和互动答疑法,前者是教师按照教学大纲循序渐进,教师为教学主导者,依托原有计划开展教学;后者则是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学员为教学主导者,老师依照学员的学习需求灵活更新教学内容。两种授课技巧没有高低之分,但需要因时因地制宜,只要能够保证老年群体有效掌握数智化知识、提升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是最合适的授课技巧。

教学辅助设备方面,应当充分利用当前科技手段,营造欢快轻松的课堂气氛,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提升学习效率。教学机构可依托现有新媒体技术,探索互动式的数智化课堂,简单来说,就是利用文本摄像机智慧投屏、WiFi链接数码互动黑板、多重触控平板电脑和电视等现代化多媒体载体进行的教学课堂。拿移动手机功能应用的课程举例,教师可先通过投屏演示,利用视频展示、PPT讲解、图片注释等方式将数智化教学内容进行分解。在老年群体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让老人在互动黑板上进行练习,熟练之后,再借用课堂WiFi链接智能手机,在网络安全的情况下,帮助老人熟悉鸿蒙、安卓、IOS等不同移动操作系统的功能运用。在听觉、视觉、触觉多方感官带动的机制下,提升教学课堂的实用性和实效性。

(四)加强老年数智化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是健全保障体系,畅通教师发展通道。促进老年教育专职教师在品德、能力、奉献等方面积极发挥带头作用,有力推动专职教师专业化发展。加强老年教育兼职教师队伍建设,鼓励社区大学通过公开招聘、兼职聘用、退休返聘等方式,吸纳社会和高校优秀人才。其次是实施分类培训,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建立健全老年教育师资培训体系,形成老年教育管理、教学、研究人员的分层分类培训制度,助推专职教师、兼职教师、助学志愿者负责人的专业发展和能力提升。最后是创新工作模式,完善教师管理框架。阶段推进兼职教师注册、培训、认证和登记制度,促进老年教育兼职教师规范化、专业化发展。兼职教师注册全流程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实施,实现全市兼职教师统一实名注册认证。构建由教务管理系统、统计管理系统、可视化系统、学习团队管理系统、师资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公共数据库七部分组成的老年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提升教师管理服务水平。

老年群体数字融入是数智化社会老年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需要社会有针对性地解决数字融入这一老年群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以满足高质量发展进程中老年群体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帮助老年群体跨越“数字鸿沟”,消除数字融入困境,是实现积极老龄化的必经之路,也是回应社情民意的应有之举。

猜你喜欢
智化教学资源群体
电子证照重构山西道路数智化体系
沙冒智化的诗
沙冒智化的诗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民用飞机航电系统虚拟教学资源建设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信息化教学资源老化问题及对策分析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
情结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