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 董建蕊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辩证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应当通过围绕“中心点”展开提问的方式,循循善诱,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向纵深方向发展。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充分进行思考与想象,不断发展辩证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创新意识,注重各学习环节的灵活性,将思考、想象、鉴赏、感悟等融入创新意识的培养。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文言文教学还应当注重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由原来单纯考查知识点转变为对学生自身发展能力和水平的综合考查;由传统的“终结性”考查转变为“过程—结果”相结合的双维度评价考查。积极建立“阶梯式”评价体系,从学生的预习状况、发现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情感韵味的把握等多个方面,综合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真正落实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
在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须革新文言文教学的理念,并且做到全方位和立体化。
首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明确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地位。教师要从传统的课堂主导者转变为辅助者,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文言知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合作讨论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知识展开深入的思考与探究,并通过讨论掌握知识运用的方法,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小组合作的方式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集体意识,促进学生合作能力和社交能力的发展。开展小组合作符合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能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更好发展。
其次要重新设定教学目标。传统的文言文课堂中,“文”与“言”往往是分开的,这种生硬割裂式的施教方法并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甚至严重限制了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因此,要从破除应试能力目标的角度出发,重新设定文言文教学的目标。在小组活动中,教师务必引导学生从文本出发,从推敲一字一句出发。
最后要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最大化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借助丰富的教学形式。例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声、像、图、动画等生动形象的优势,在教学中将枯燥、晦涩的知识更加直观地展现出来,真正引导学生体验、感悟文言文中的形式美、人物美、情感美。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学生大多对新鲜事物感兴趣,要顺利、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首先需要教师创设情境来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教师要注意选取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元素,让他们对情境产生代入感,展开想象与联想,从而调动学生的思考热情和探究欲望。以《苏武传》为例,教师可以播放《苏武牧羊》的歌曲,展示苏武十九年抗争的图景画面,深情评价苏武:“两千年前,在北海边上,有一位杖节牧羊的老人,他热爱祖国、忠贞不渝,在饥寒交迫中艰难地生存,在他的身上体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传统美德和高尚人格。其气节令人肃然起敬。他既没有在敌人的淫威面前屈服,也没有在金钱、富贵面前动心。为了远大的理想,为了祖国的安定,他餐冰卧雪,不辱使命,义无反顾地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坚守住了自己的信念。一直以来,这种英勇义举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砥砺前行。可以说,苏武真正称得上是我们民族的脊梁。真可谓‘三千里持节孤臣,雪窖冰天,半世归来赢属国;十九年托身异域,韦鞲毳幕,几人到此悔封侯’。”
2.明确学习目标,合理划分小组
教师要想在教学中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就要在设置合作学习任务时明确教学目标,合理划分小组。在布置任务时教师需要根据学情,立足教材,合理挑选教学重点,布置难度适中的任务,加深学生对课堂重点的理解。让学生享受努力获得的成就感的同时,增加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性格迥异,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分工,把不同性格的学生划分在同一小组,取长补短,进而提升效率。
3.细化合作任务,提供相应帮助
小组的有效有序进行不仅有赖于小组成员明确的分工,也需要一些必需的合作技能。如成员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善于倾听,学会反思,要建设性地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还要明确组长的责任和权利,以及组员的具体分工和交流技巧,如发言者、记录者、整理者、成果展示者,指导学生合理记录,高效整理等。
对于《苏武传》的小组分工及成果展示流程,笔者是这样安排的:
任务分工:
①一、二、三组梳理人物关系,穿插故事讲解,负责“听我说”活动;
②四、五、六组赏析文本对比手法,负责“分析与鉴赏”活动;
③七、八、九组以客观的角度辩证地分析人物,负责“我也说人物”活动;
④十和十一组以300字左右的小文段展示成果,负责“苏武的内心独白”活动。
活动流程:
①组长负责组织高效讨论,成员共同研究设计;
②记录者、整理者、发言人提前准备所需资料和文档;
③展示成果,在互相切磋中共同提高对苏武的认识。
这是小组合作的主体部分,在学生合作、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并及时给出指导。
1.指导成员高效合作。在学生合作学习前,教师要让组长将各成员的思想、观点汇集,进行订正,取长补短,整合为小组智慧。这个过程常出现一些问题。例如,交流中有的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不听取他人意见,或者由于知识能力所限,学生交流时断章取义,不能着眼全篇。因此,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应“袖手旁观”,而应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去,在组间巡视,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度和情况进行了解,通过观察,对各小组合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必要时介入予以恰当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合作任务。督促学生记录和整理,表扬开展较顺利的小组。这样才能避免“短暂繁荣”和“华而不实”的表演。
2.引导学生思考小组目标,顺利完成任务。例如,在各小组合作讨论过程中,第十小组对自己的写作任务比较苦恼,组长反映大家都在激烈地讨论苏武的形象,组员想换任务——辩证地看待人物。笔者首先肯定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很好,然后顺势听取了他们对苏武的评价,接着引导他们思考:如果认为苏武的坚守“不值”,那么理由是什么?在学生有条理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之后,笔者建议学生将观点整理成书面文字,促进小组任务的顺利完成。
3.提醒学生从文本出发,夯实基础知识。学好文言文,积累基础知识是前提。而基础知识的积累,本质上又是学生的一项重要的学习能力。笔者认为,积累基础知识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整理和归纳。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和加强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对文言基础知识的运用。例如,绘制人物关系时,注意文本词语“假吏”“阏氏”“丈人”“斥候”“丁令”等。分析形象特点时,提醒学生注意细节描写的词语,如卫律的“惊”、常惠等人的“哭”、单于的“壮”,苏武的“啮雪”“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网纺缴,檠弓弩”等,扎实的字词知识储备是学好文言文的基础。
要在教学中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还要注重合作学习后的教学评价,对学生的探究结果给予及时的反馈,提高合作学习效率。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要在学生刚出问题时就急于指出错误,最好先肯定学生的思考,再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结果进行反思和论证,让学生自己发现存在的错误,并经过主动思考加以改正。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学生成果展示阶段是小组合作的最后阶段,也是小组合作效果能否达到预期的关键阶段。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各种不足都会有所显现,教师一定要注意适时地加以点拨和评价,从而巩固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首先,教师要在学生展示过程中发现知识性问题,通过评价引导学生准确掌握知识。如第五小组展示后,笔者先肯定小组成员在努力中凸显的聪明智慧,尤其是巧妙的设计(为了更好地说明对比手法,设计了一个苏武的人物关系图)。然而,在分析过程中,有的事例之间并非对比关系,比如李陵投降的痛苦与苏武投降的痛苦;卫律的劝降与偷盗牛羊的态度等。笔者引导学生思考对比手法的特点,然后分析他们的例子是否符合该特点,从而准确掌握对比手法。第七小组概括单于人物形象为残暴,理由是听说汉胡勾结反叛后便要杀使者。对此,笔者让学生思考:在作文中如何表现一个人残暴,单于的行为是否残暴。最后,学生得出结论:单于应该是一个冲动、武断的人。
其次,在学生展示过程中,教师还要通过评价引导学生注意表达的逻辑性。小组成果展示不仅是对学生讨论结果的一个展示,还可以看作是一次口头作文,更是思维过程的体现。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的表达进行客观评价,从而引导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无论是赏析对比手法还是评点人物,学生的思路或多或少都有点不够清晰,笔者没有单独点评,而是在最后列举几个例子加以说明。例如,在高度评价苏武的民族气节时,笔者让学生自己比较,如果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为中心点,再举例分析,这种方法与逐个举例再总结相比,效果有何不同;在辩证评价人物时,如果先点明小组的总体评价,再具体展开分析,是否会更好。最后,让学生总结成果展示与写作文的异同。教师这样一番引导之后,学生在表达的逻辑性上就容易上一个台阶。
同时,教师还要注意让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评价也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从教师的角度来反思和评价学习活动,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学习中的不足,学习他人的可取之处,并在后续学习中加以改进。
总而言之,通过参与小组合作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合作学习带来的成就感,树立学习自信,培养自主学习意识,有效提升合作学习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