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制小说试题的方法还原与评价审视
——以《老人与小鸟》为例

2022-12-27 07:38江西涂韶华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22年2期
关键词:小鸟命题试题

江西 涂韶华

随着高中语文课程改革实践的不断深入,《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明确解答了高考应该“考什么”: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命制高考模拟试题的经验,以《老人与小鸟》为例,提出一个建立在课程目标基础上的高考小说文本阅读模拟试题研制框架。

近年来,高考小说选文呈现出“知识本位”特点:

1.选取现当代优秀作家作品,以中国小说为主,兼顾外国小说。

2.突出小说的社会功能与现实意义,展现真实理性的人生思考和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

3.重视小说艺术的基本要素和表现手法。所选作品系统地再现了小说艺术的“叙述”(视角、人称等,如《理水(节选)》《赵一曼女士》)、“场景”(设置、功能等,如《天嚣》)、“人物”(圆形、扁平,如《书匠(节选)》《理水(节选)》《有声电影》)、“情节”(方式、动力,如《越野滑雪》《有声电影》)、“主题”(内涵、价值等,如《书匠(节选)》《小步舞》《到梨花屯去》)、“结构”(谋篇布局,如《赵一曼女士》)与“虚构”(事实与真实的区别,如《微纪元(节选)》)等基本要素。

下面,笔者以一道小说文本阅读模拟题,对命题实践过程进行分析:

一、命题文本:《老人与小鸟》

老人与小鸟

[科威特]法赫德·杜威利 周放 译

一辆市政洒水车正在市场里洒水作业。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孩,为避开喷洒而出的水球,径直冲进了老人的店铺。

老人望着小心翼翼猫在天井中的少年,见他左手提着新衣服的边,从右手中垂下一根细线,线的另一端拴在一只小鸟的腿上。那只小鸟在尝试了各种逃跑的努力后,已经绝望地屈服于男孩的折磨之下了,它耷拉着脑袋,低垂着翅膀。每次汽车疾驰过男孩身旁,小鸟就像淋了一场毛毛雨,拍打着翅膀,重新尝试着逃生的努力,直到精疲力竭。接着,它便抬起头,转动脑袋,似乎对这场淋湿它全身的“雨水”感到诧异。它的羽毛湿湿地黏在一起,颤抖时,从羽毛的分际处显出红红的肉色。

老人开始仔细地打量这只可怜的小鸟,他感到仿佛有一只有力的手紧捏着他的心。老人不忍心再任由男孩儿继续折磨他的俘虏,他把男孩儿唤到身边,说:“小朋友,你能把这只小鸟卖给我吗?”

小孩儿似乎没听懂他在说什么,诧异地望着他。大人们要买小鸟?这令他颇感惊奇。他答道:“啊?好的。”

老人爱怜地捧着小鸟回到自己的铺子,用布为它擦去羽毛上的水和污泥,擦拭干净后,老人悲伤地发现小鸟的一只翅膀折断了,他便找来一根火柴棍绑在它受伤的翅膀上,为它接骨。

第二天早晨,却发现小鸟失踪了。老人不停地寻找,正在用力地拍打一个大洋铁罐,突然小鸟从铁罐中跳了出来。老人心中充满了无与伦比的快乐,好似一个长期离家远行的亲人又回到了身边。

这样几天过去了,老人一直精心照料着小鸟的翅膀。两周后,小鸟的伤口愈合了。老人为它拆开翅膀上的细线,取下火柴棍,用手托起小鸟的翅梢,对它说:“你现在自由了,我的朋友。啊……快飞吧!”

小鸟从老人手里跳出来,却落在大葱罐的木塞上。它张开翅膀,又在老人面前垂落下来。老人很诧异,盯着它说道:“难道你还飞不起来?过来让我瞧瞧哪里有毛病。”老人两只手捧着小鸟,检查了一下它的翅膀,发现骨头没有接回原位,是他在接骨时搞错位了。因自己的过失而让小鸟受罪,老人感到如鲠在喉,又强忍住了泪水。

日子过得很快,转眼过了一年。这只折断翅膀的小鸟一直生活在瘸腿老人的铺子里,他们已经习惯了彼此陪伴的生活,但有时两者之间又会剑拔弩张。往往是老人被小鸟的顽皮嬉闹气得咬牙切齿,不时袭来的悲伤的情绪,使小鸟变得不再是主人喜爱的温顺、安静的模样。

那天,老人的诗人朋友带来一只灰色掺杂着几根暗红色羽毛的小鸟,小鸟的腿上支着一根火柴棍。诗人把它放进老人的杂货铺,说道:“我从街上一个小男孩儿那里买了这只小鸟,你看它的腿断了,翅膀上的羽毛也被揪掉了,你就让它与你的小鸟一道过活吧,说不定它们能互相减轻对方所受的痛苦。”

两只小鸟面对面站着,愤怒地对望了一眼,旋即短兵相接地厮杀起来。开头几天,整个店铺都笼罩在一种剑拔弩张的气氛中。一个星期过去了,老人觉得两只小鸟间似乎开始出现了友好的关系。每当老人打开店铺的门,它们就齐声欢唱迎接他,然后一起落到老人肩头。

“新客人”来了一个月以后,老人有一天发现它翅膀上的羽毛已经长全了,于是对着瘸腿的小鸟说:“朋友啊,你现在已经能够在空中飞翔了。我们交了这么些天的朋友,你想要离开我们了么?我想你不会的,你是我们的朋友,你说呢?”

第二天早晨,老人打开店铺,老人看到两只小鸟躲在长凳上,紧紧地依偎在一起,一看到老人就像往常一样欢叫着,热烈欢迎他。老人也如同每天早晨那般喂它们吃小麦和米粒,又把水盆添满,但是它们却不吃也不喝。老人开始观察起两只小鸟来,发现原来那只小鸟一步不离地紧紧跟随着它的伙伴,然后它们又一次依偎在一起。突然,瘸腿的小鸟张开翅膀在店铺里飞了一阵,像是最后一次向朋友告别似的,接着迅速穿过大门飞到了空中。

苦恼和愤怒同时向老人袭来,而那只小鸟则缩在罐子中间的角落里,它也张开了两只翅膀,任凭它们垂落在地上。老人依稀看到了小鸟眼角的泪水!

一天过去了。第二天,小鸟仍然忧伤不已,不吃不喝。第三天,当老人打开店铺时,发现小鸟已然离开尘世,身子躺在米篮当中,一动不动。

老人再也忍不住,流下了痛苦的眼泪。

(有删改)

文本讲述了老人与断翅小鸟的故事,通过断翅小鸟的悲剧结局,揭示了当下社会孤独老人的生活现状。作者在展示老人慈祥仁爱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普通人的同情、敬佩和热爱之情,凸显小说的育人功能。

二、命题依据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学习任务群“文学阅读与写作”中提出:“精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经历,发挥想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发现。”“根据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

文本设定老人与断翅小鸟相依生活的情境,据此创设内容与特色分析、小说物象把握以及人物情感的探究等题型,综合考查学生在积极主动的阅读中,感受、想象、体验作品呈现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的能力;使学生在领悟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观念的基础上,充分调动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进行审美鉴赏和审美评价。

三、命题过程:《老人与小鸟》文本命题多维观察

基于该文本共命制三道题,分别侧重于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小说中形象(物象)的作用、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以及挖掘作品丰富的意蕴等内容。

(1)命题呈现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篇写小男孩为避开洒水车而冲进老人的店铺,引起读者阅读兴趣,也引出下文老人与小鸟的故事。

B.小说对小鸟“被俘虏”的状态描述,揭示了老人的真实内心活动,展现了老人善良的品质。

C.诗人朋友这一人物形象虽笔墨不多却十分重要,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写断翅小鸟的悲剧做铺垫。

D.小说使用了大量的“独白”来塑造人物形象,展开情节,人物的语言富有生活气息,充满丰富的情感。

2.简要分析文中瘸腿小鸟的作用。

3.小说的结尾一段中“眼泪”一词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请联系全文探究其意蕴。

(2)多维分析

第1题:

【解析】A项“引起读者阅读兴趣”错,小男孩为避开洒水车而冲进老人的店铺是小说的开端部分,并未运用技巧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试题情境】以小男孩、老人与小鸟的故事,以及次要人物的作用和人物语言等学科认知情境,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以及艺术手法的分析能力。

【命题还原】立足小说文本的综合考查,选项要求学生从小说的叙述语言、故事发展情节、运用艺术技巧以及小说的主旨等多角度把握作品。A项命题点在第1段,考查小说的情节概括和作用。B项命题点在第2段,考查小说对老人这一人物形象特征的分析。C项命题点在第10段,考查小说次要人物对小说情节发展的推动作用。D项命题点立足全文,考查小说人物语言与人物形象的塑造。

【必备知识】①关于小说文体知识:小说的核心任务是通过虚构故事情节、描绘环境来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社会生活。把握小说的主题,必须要把握人物形象、梳理故事情节、理解小说环境,进而把握小说的主旨。除此以外,还要掌握小说的语言、艺术技巧和表现手法的运用。②关于文本信息:作者有“科威特第一位小说家”之称,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

【关键能力】把握小说作品的基本内容(人物形象特征、主要情节)、语言特色以及艺术技巧。

【参考答案】A

第2题:

【试题情境】本题从小说物象、小说内容等为学科认知情境,考查学生筛选文本信息并进行概括、分析、探究的能力。

【命题还原】本题立足小说物象命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把握,又要对文章局部进行恰当分析。

【必备知识】①关于小说物象的知识:小说中的物象,即作者为了表现创作思想与主观情感的需要而创造的事或物的形象,具有交代故事发生背景、环境,串联情节,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揭示主题等作用。②关于文本知识:通过标题,描写和主要内容,从不同层面把握小说中“瘸腿小鸟”的作用。

【关键能力】理解物象与小说人物、情节及主题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①小说设置瘸腿小鸟与断翅小鸟一起生活,情节跌宕起伏,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②瘸腿小鸟的康复,与断翅小鸟的结局形成鲜明的对比,增添了小说的悲剧性;③瘸腿小鸟康复后离去,衬托了老人内心的孤独无依,引发读者对小说主题的思考。

第3题:

【试题情境】以理解“老人”与“眼泪”等词语的深刻意蕴为学科认知情境及社会生活情境,考查学生理解文本主旨的能力。

【命题还原】本题立足小说重要词语含义命题,要求学生梳理小说情节,把握小说的人物形象,理解小说的主题,进而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

【必备知识】①关于重要词语知识:在小说文本这一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词语与小说的人物、环境、情节等具有有机的语义联系,可以高度概括小说的内容,表现作者的观点态度。②关于文本知识:词语及其在文本的位置对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能力】①准确把握词语与人物形象的关系,分析词语对刻画人物特征的作用;②借助小说情节,分析词语和主题之间的关系;③借助文本,进一步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

【参考答案】这“眼泪”包含着“老人”的复杂情感:①对小鸟被同伴舍去感到忧伤与愤怒;②对小鸟的死感到痛苦与懊悔;③对自己重新回到孤独一人生活感到苦楚;④暗含了老人无力改变现状的无奈。

四、命题审视:基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

1.命题理念:充分发挥试题的“文化育人”价值

小说阅读的根本目的不仅在于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进行审美与创造式的鉴赏,还在于发挥试题对学生精神成长、社会价值观形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小说通过“老人与小鸟”的故事折射出当代社会孤独老人的生活状态,特别是精神状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底层群体生活的状态,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2.命题形式:关注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呈现

就命题形式而言,试题重在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运用语文思维解决问题。试题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递进思维方式命制,不仅关注文本的内容和艺术技巧等静态知识,还关注学生运用语文学科知识与学习经验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如第1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知识的把握。

3.命题逻辑:凸显“语文核心素养”的隐性主线

命题依据《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核心素养要求:一方面遵循以具体学习内容为载体的知识逻辑,另一方面凸显《课程标准》提出的四大学科核心素养的隐性主线。如第2题对“小鸟”作用的分析便是对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的考查。

4.命题驱动:践行语文课程目标的问题情境创设

试题践行《课程标准》倡导的情境化命题,突出个人体验情境、社会生活情境和语文学科认识情境,引导学生运用信息资源完成语文学习任务。综合整个命题过程,基于文本创设的“情境”信息发挥了有效的引导作用,促进学生语文知识和技能的整合。如第3题实际上要求学生深入文本故事情境,与作者产生共鸣,达到与故事人物角色互换,从而理解“眼泪”的多重意蕴。

5.命题框架:遵循“一核”“四层”“四翼”的框架

命题以“一核”为目标,选取反映社会层面的文本材料——老人的生存状态,充分发挥小说育人的价值功能;以“四层”为考查内容,在题型考查上,以小说文本呈现的小说文体知识及其阅读鉴赏关键能力为主线,为考查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搭建基点,指向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培养;同时,命题以“四翼”为考查要求,从基础性到创新性梯度化,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体系。

[注]本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重点课题《语文素养导向的高考“试题研究-讲评教学”统整建构研究》(编号为:19PTZD038)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小鸟命题试题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小鸟
愤怒的小鸟
愤怒的小鸟
愤怒的小鸟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