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祝泉洲
综观近几年高考小说阅读主观题,设题多从“五个维度”入手,即小说的人物、环境、情节、主题和艺术手法,参考答案也是依据这五个方面制定。因此,一直以来,小说阅读的备考也多限定在这五个方面,并由此形成一些答题的套路。这些套路一度被语文教师和考生视为小说阅读备考的不二法宝。
但是,2021年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主观题的考查,无论是试题的命制还是答案的制定,已经完全打破了以往的套路,呈现“指令性命题”的特点,即命题指令明确,不让考生在作答角度上纠结,直接明确答题角度。题目设置多关涉对文本的概括、分析、鉴赏和探究等方面,凸显对关键能力的考查。具体来说,主要考查以下四种能力:
概括能力指针对具体的语境,借助阅读经验提取相关信息,概括作品的共性特征的思维运作能力。2021年全国乙卷、北京卷对此都有考查。
【真题呈现】
(2021年全国乙卷第9题)买卖瓷盘的过程中,杨成岳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作品简要说明。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概括小说人物心理的发展过程,涉及对小说的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的理解,考查考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能力和提取信息能力。
【答题指要】
1.明确命题指向,找准概括对象
首先,明确命题指向。题目已经指明是“买卖瓷盘的过程中”,考生需在这一范围内寻求答案。其次,找准概括对象。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杨成岳的心理”“变化”,要求概括人物具体的内心活动。
2.提取关键信息,形成规范答案
依据文本中相关人物的具体表现及相关情节提取关键信息,形成答案。文中先讲杨成岳“不好言价”“请王先生体谅”,从中可以看出杨成岳无意购买;后来,当王超杰“脸上滑过一丝失望”之后,杨成岳“再想想”说明其转变了态度;最后,王超杰借表演“秦琼卖马”,巧妙暗示自身困境,最终使得杨成岳决定相助。
【参考答案】
①先是无意购买:他看出瓷盘是赝品,并不说破,以“小本生意”为由婉拒;②然后是有意相帮:表示再想想,留下王超杰并细心安排吃住;③最后决意相助:对戏剧的热爱、对世道人生的感悟,让他知假买假、慷慨解囊。
【备考建议】
概括能力是学好语文的一项基本能力。学生在平常备考时要注意以下要点:
1.从宏观角度来看,小说阅读的概括题目多考查人物形象概括、情节概括和主题概括。在小说阅读备考过程中,要全面掌握概括要领,灵活运用各类方法进行充分而又具有针对性的训练,以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具体注意事项如下:
①人物形象概括主要结合人物的身份、职业、社会地位等要素综合考虑,属于典型性概括;②情节概括主要依据情节的发展过程分层进行,属于层次性概括;③主题概括要结合小说的时代背景、主要事件及人物思想进行判断,属于整体性概括。
2.从方法论角度来看,概括的方法主要为要素合并法,即提炼出反映本质特征的关键信息,然后把它们进一步合并加工,具体表现为小说主要情节的梳理,人物思想性格的理解,主题要素的提炼等。
分析能力是指对文学作品中的鉴赏对象先进行性质、结构,或者多层面的分解,再从多个维度进行认知、研究的能力。2021年全国甲卷、全国乙卷、新高考Ⅰ卷、新高考Ⅱ卷、北京卷、浙江卷等均有考查。
【真题呈现】
(2021年新高考Ⅰ卷第9题)小说中多次出现的“门”,在不同层面有不同含义,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形象的理解分析的能力。题目首先明确要鉴赏的对象,即小说中多次出现的“门”,然后给出分析的要求,让考生结合文本从不同层面分析“门”的含义。命题指向明确,不在审题上设置障碍,凸显对学生分析能力的考查。
【答题指要】
此题考查小说中“门”的含义,需要梳理文本,由浅入深地思考。
1.回归文本,找准对象
有关“门”的描写主要有五处:①“石门阵摆退鬼子兵”;②“他们什么也没有看见,只看见门里堵满了石头——石头门”;③“只要不是木头门就行了。木头门烧得开。上次苏家峪不是给门板都烧光了”;④“守住了大门,不用关二门。对,把我们的门板烧掉呢,我们就夜不闭户”;⑤“倒认真地想起当真到了处处夜不闭户的时代”。
2.分类归纳,提炼共性
接着进行分类梳理,文中的“门”有三类:①②是王木匠在讲故事时有意加工的门;③是现实生活中的门;④⑤是“门”的升华,即王木匠从现实中明白了,只有保卫国门,才能守护家门,才有实现“夜不闭户”的希望。
3.分析意蕴,规范答案
最后再结合小说的主旨,分析出这三类门的深层意蕴,并调整逻辑顺序,形成规范答案。
【参考答案】
①现实生活中的门是木头门,洪子店村民以砖头堵门;②在王木匠的故事加工中,砖头门变成了“石头门”,战斗故事随之变成了传奇的“石门阵”;③王木匠从现实中明白了“守住了大门,不用关二门”的道理,即只有保卫国门,才能守护家门,才有实现“夜不闭户”的希望。
【备考建议】
理解分析能力是鉴赏文学作品最基本的能力,无论是主观题还是客观题都有涉及。学生在备考中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思维训练:
1.从现象到本质的思维运作训练
文学作品多是借助塑造形象来表达情志。学生在平时做题时,需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理解分析形象的本质内涵,进行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至繁的思维运作训练。
2.多层次、多角度的思维运作训练
对文学作品形象的解读不能单一化,需要多层次、多角度的思考。学生在鉴赏作品形象时,需要多维度思维运作,从不同层面挖掘形象的丰富内涵。
3.关联性的思维运作训练
文学作品中的形象不是孤立单一的,而是相互关联的。因此,鉴赏某一形象时,要综合考虑其与其他形象的关系,如统一或对立、包含或被包含、局部或整体、一般或特殊等。
鉴赏是人们对文学作品进行品味、理解和评判的思维活动。在高考小说阅读的考查中主要表现为借助艺术手法对小说进行鉴赏。2021年新高考Ⅰ卷、新高考Ⅱ卷、浙江卷均有考查。
【真题呈现】
(2021年新高考Ⅰ卷第8题)王木匠讲石门阵时,多处使用反复手法,这种讲述方法有什么效果?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鉴赏艺术手法的能力。与以往不同的是,此题明确告诉考生文段运用的具体手法,要求考生直接鉴赏其效果,无需考生自己判断,目标指向十分明确。
【答题指要】
1.明确反复手法的一般作用
反复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在文学作品中具有强调或强化情感抒发的作用。
2.回归文本进行有针对性地分析
小说写王木匠讲石门阵时,有三处使用了反复手法。第一处是描述鬼子向镇上望的情景:“那条小街上有人吗?没有。那个院子里有人吗?没有。那堆小树丛背后有人吗?没有。”三个“没有”渲染出小镇空无一人的静寂。第二处是鬼子进村后两次“不作声”的描写,以及三次“他们看见了什么呀?奇怪”的心理描写,既把当时的情景描述得非常充分,又引起听众的好奇。第三处是描写鬼子沿街跑的情景:“向左看:石头门。向右看:石头门。石头门。石头门。石头门。”此处反复强调石头门而不继续讲故事,可谓吊足听众的胃口,引发听众的好奇与追问。
“反套路”式答案更强调考生要有文本意识。因此,回归文本、充分理解文本内容并进行有针对性地分析是此类题目的考查重点,考生要给予高度重视。
【参考答案】
①具有渲染效果,把故事描述得更充分;②具有延宕效果,迟迟不讲下文,引发听众的好奇与追问。
【备考建议】
鉴赏文学类文本的艺术手法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学生在平时要做好以下准备:
1.熟知常见的艺术手法
常见的艺术手法有:
①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排比、对偶、设问、反问、反复等修辞手法;
②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其中描写和抒情为重点内容;
③表现手法:借景抒情、对比、衬托、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联想和想象、象征、用典、比兴等;
④结构艺术手法:悬念、铺垫、伏笔、照应、留白、双线结构、平叙、倒叙、插叙、补叙等。
2.熟练掌握艺术手法的鉴赏原则
首先,学生要能够准确识别文学作品中的艺术手法;其次,要能够结合文本分析该种手法在文本中是如何运用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环,要能够分析出艺术手法的表达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2021年高考阅卷时,在评判对艺术手法的鉴赏时更看重结合文本情境。考生必须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既要答出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又要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和艺术观点丰富答案。过去常用的术语、套话基本不会再出现在高考标准答案中。
探究能力指探讨文学作品中的疑难点,并对其有所发现和创新的能力。探究是在识记、理解、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能力层级,2021年新高考Ⅱ卷、浙江卷均有考查。
【真题呈现】
(2021年浙江卷第13题)探究“麦子”在全文中的作用。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形象的探究能力。要求考生能够结合文本进行探究分析,挖掘作品形象的深刻内涵,探究作品形象的艺术效果。
【答题指要】
1.从内容层面探究艺术效果
小说以“麦子”为题,文中有关老婆婆的形象、心理描写,有关孩子、结婚等情节,以及最后种麦子的场景,都是通过“麦子”串起,可见“麦子”是全文的主线,在结构上串联全文。
2.从人物层面探究人文精神
“麦子”象征着老夫妇旺盛顽强的生命力。小说通过对他们形象的描写,以及对他们生活、劳作场景的展示,表现他们就像文中所写的“麦子”一样,能够扎根在这片环境恶劣的土地上,用一生的守护给予这片土地生命的希望,并且顽强地生存下去。
3.从主题层面探究民族心理
小说歌颂了老夫妇扎根边疆拓荒产粮,为边疆做贡献的精神。在他们身上,读者可以看到我们这个民族不惧艰辛、勤劳勇敢的优秀品质,质朴善良、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以及忠于职守、甘于奉献的崇高的精神境界。
【参考答案】
①麦子是全文的主线,在结构上串联全文;②麦子象征守护边疆的这对夫妇所具有的旺盛、顽强的生命力;③麦子揭示扎根边疆拓荒产粮就是为守土作贡献的主题。
【备考建议】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探究能力为:①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②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③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学生在备考时可以依据相关内容进行充分准备,具体建议如下:
1.注重作品形象含义的多维探究
任何文学作品形象的内涵都不是单一的,考生应从多个层面切入,对作品形象进行多维探究;要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原则,有层次、有逻辑地进行探究。
2.注重探讨作品主题中蕴含的民族心理与人文精神
探讨作品的民族心理与人文精神,首先要对作品所反映的民族文化有一定的了解。这就要求学生在备考时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如传统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西方的宗教思想、理性精神等;其次要注意训练的方法,如结合时代背景、社会风俗进行探讨,结合人物的思想言行、人物间复杂关系进行分析等。
3.敢于批判质疑,发表创新性见解
批判质疑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指对某些前人观点敢于否定或重建,发表有个性的看法,这也是探究能力考查的最主要的目标。学生平时在阅读作品时,对于一些前人观点要理性地思考,辩证地看待,能够依据一定的理论或事实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