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引领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禽类生产课程中的研究与实践

2022-12-27 03:14石秀华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2年9期
关键词:禽类实训中职

石秀华

(广西农牧工程学校,广西壮族自治区 柳州 545000)

随着我国禽类生产行业的智能化、现代化发展,该领域对专业人才的操作性、技术性、实践性、理论性能力要求不断提升,中职禽类生产教学要重视学生这几方面能力的发展,通过“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岗位胜任力。

1 禽类生产“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设计

1.1 项目的设计与选取

1.1.1 与实践相结合设计项目

随着越来越多先进的禽类生产、饲养、繁殖、管理技术的产生与引进,中职禽类生产人才培养不能停留在生产线上,更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节奏,实现教学理念和模式的与时俱进,将产教融合渗透到“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实施的各个环节。

授课教师不能凭借主观臆造开展实践项目的策划与设计工作,要引进真实项目,促使实践教学与当前行业的实际发展相适应。比如,禽类孵化相关项目设计应结合生产线的实际工作场景,使学生对实践任务保持兴趣,在完成项目过程中所学到的知识可在真正的生产实践中进行应用。

1.1.2 项目的设计要有层次性

禽类生产各环节是一个连续的整体,所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泛,教师在设计实践项目时要充分考虑所教知识的难度与学生的能力发展情况的适应性,利用层次化的任务组设计,逐渐引领学生进行深度知识的探索。以“中间为主,头尾兼顾”的原则,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以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主,兼顾学习能力较差的部分学生,适时鼓励与表扬。在强调基础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训练的同时,还要为能力优秀的学生设计拓展训练。

1.2 项目的准备

师生共同参与项目设计和学习任务设计。教师根据所选择的实践项目认真备课,理清该项目教学中所要完成的讲授任务,分析在师生、生生讨论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搜集相关资料,避免讨论无果的情况,指导学生进行问题分析、对策优化。学生按照教师要求和安排仔细阅读项目,并收集参考资料,基于任务分析撰写解决方案。

在师生共同讨论过程中,教师让学生使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他们已经具备的经验和知识,比如论证实施项目的方法和条件。这有助于学生对已有经验和知识学以致用,提高了学生对禽类生产项目的探索兴趣,增强了他们做好任务的信心。项目小组分析项目和具体任务完成过程中所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师启发并引导学生从理论层面对其加以解决,并将解决方案和备选方案形成文字资料。例如,在雏禽雌雄鉴别生产相关学习项目的讨论活动环节,教师帮助学生初步了解雏禽雌雄鉴别岗位工作流程、操作规范等,并进一步了解雏禽雌雄鉴别过程中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等。方案交给教师审查并通过之后,项目小组按照方案开展完成项目。

1.3 项目的展开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项目,形成具体的工作任务。具体到每个工作任务,要做到分工明确,即每个小组成员各自承担任务,并明确操作者之间的衔接关系。在项目展开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项目小组要尽量自己解决,若尝试解决无果,一时之间又找不到失败原因,要立刻寻求教师指导。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基础,教师指导学生勤动手、多动脑,创造性地解决各种问题。实践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学生各项基本技能得到有效提升。教师鼓励各小组对任务完成方案与过程进行优化,促使小组间形成良性竞争机制。

1.4 项目的评价与考核

各小组成员记录并讲述本组任务完成情况和过程,并现场解说、答辩。教师和各小组代表组成该次任务教学评价工作组,对各个小组的实践过程和任务完成结果进行评价,各小组和学生个体完成自评、互评。教师对各项评价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再引导学生从小组和个体出发,反思项目完成过程。

2 禽类生产“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模式教学的效果

能力发展高度依赖脑与肢体,是实践活动的参与过程,将“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应用到课程教学,对禽类生产专业学生技能水平、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均有显著推动作用。首先,在该教学模式中,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学中做,做中学”,技能学习由浅入深,由生疏到熟练,最后牢固掌握技能。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专业技能水平提到明显提升。其次,在整个禽类生产实践项目完成过程中,学生是实际任务的主要完成者,也就是说学生是实践主体。在遇到实践问题时,学生主动探索解决方法,不再等待老师“救场”,当无法依靠小组力量解决问题时,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己探索解决方案,而不是直接获得答案。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问题分析、解决兴趣的激发,使他们产生创造的欲望。项目讨论使得问题答案失去唯一性,学生所获得的是大家所认可的最优答案而非固定答案。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禽类生产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分析项目、完学习任务的过程中,遇到一些实际困难在所难免,各个小组和学生个体通过不懈地努力克服它们,这个过程既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又令其获得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能够激发出学生潜意识中因难而上、不畏艰辛的奋斗意志。

笔者通过选取所教授的4个班级进行教学实验对比,抽取2个班共80人作为“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实验班,另外2个班80人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授课作为对比班。根据最后期末成绩统计,实验班学生课堂平时成绩平均分为85.6分,对比班学生课堂平时成绩平均分为77.3分;实验班学生技能成绩平均分为88分,对比班学生技能成绩平均分为82分;实验班学生总评成绩平均分为83.2分,对比班学生总评成绩平均分为75.5分。由此看来,通过采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不论是平时课堂表现、技能水平还是综合成绩,实验班的成绩明显高于对比班。

同时,针对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发放了学生课程问卷调查,数据统计结果如下。

(1)在对“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满意度调查中,大部分学生对本教学模式表示肯定。其中喜欢这种教学模式的学生为90.5%,认为一般的占7.5%,不喜欢这种模式的为2%。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90%的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模式能提高学习积极性,5%的学生认为没有变化,5%的学生不确定。

(2)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方面,70%学生认为自己自主学习、解决问题能力得到很大提升,20%学生认为自己得到稍微提升,5%学生认为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提升,5%学生不确定有没有提升。

(3)在知识与技能获得方面,大部分学生认为通过此教学模式,在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上都有了更大收获。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上,92%的学生认为此教学模式比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能更好掌握理论知识,8%的学生认为在理论学习上与传统教学模式效果相似。在专业技能的学习上,95%的学生表示此教学模式更加利于专业技能的学习,3%的学生认为在技能学习上与传统教学模式效果相似,2%的学生表示不确定。

3 “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模式教学的优化措施

3.1 创新应用思想

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当前禽类生产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重要要求,中职学校要加强实践教学,通过“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模式的应用促进理实合一。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习惯于“满堂灌”,学生习惯于死记硬背,学生学习习惯差,学习积极性不高,自主学习能力弱,难以接受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在三教改革的理念下,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的应用思想,将理论知识教学和实践技能训练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并在教学过程和目标上实现二者统一。教师引导学生发挥主体地位,在项目设计和具体实践任务的完成中协调好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以引导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为基础,借助独特的课堂魅力吸引学生,促进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快速提升。

3.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中职教育中,教师的综合素质直接决定禽类生产行业人才培养质量,因此,要想达到培养会经营、懂技术的专业人才,就要重视教师综合能力的不断提升。为了适应领域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高要求,禽类生产课程授课教师要实现知识和技能的多方面能力提升,以提高岗位胜任力。

首先,中职学校以周或者学期为周期、以课题研究为导向,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培训,促使其更新“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模式实施理念和模式。其次,教师深入禽类企业参加实践锻炼,了解先进管理理念和生产技术,促进产教融合在禽类生产人才培养活动中的渗透。

3.3 完善实训基地

项目教学对实训仪器设备和基地环境的要求较高,中职学校要加大实训基地的建设,才能为学生完成实践项目提供相应保障。在购买先进的禽类生产实训设备、购进实训动物和实验仪器方面,中职学校要加大投入,并落实实训基地管理规范,为学生提供一个健全、科学、规范的实训平台,以确保学生有先进的实训环境可以利用。

3.4 项目教学与生产实践对接

项目教学与生产实践对接,从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创新层面落实产教融合,提升学生在实际禽类生产岗位上的适应能力。基于此,中职学校要高度重视学生生产实习与在校实践学习的融合,拟订科学的项目化实践教学计划,明确项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管理策略促进实际生产技术教学。

4 结语

综上所述,“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模式在中职禽类生产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应用,对学生实际岗位胜任能力提升有重要的意义。禽类生产课程实践项目设计,可以将相关的生物学、繁殖和育种等课程互相整合,使不同知识点相互衔接,令实践任务与实际生产线对接。教师作为实践教学活动实施的主导者,要主动转变教学实施理念、提升综合素养,将中职学生培养成为会经营、懂技术的禽类生产专业化人才。

猜你喜欢
禽类实训中职
冬季禽类呼吸道疾病的防治措施
影响禽类养殖的不利因素及措施
禽类呼吸道疾病防治措施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项目驱动的启发式程序设计实训探索与实践
解除美国禽类产品进口限制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现代通信实训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实施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