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市坝区建设推进农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2022-12-27 03:14文,王海,汤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2年9期
关键词:坝区六盘水市农业产业

刘 文,王 海,汤 翠

(1.贵州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六盘水市中心分校,贵州 六盘水 553001;2.六盘水市畜牧水产业发展中心,贵州 六盘水 553001;3.六盘水市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贵州 六盘水 553001)

六盘水市坝区产业高质量发展是贵州省农村农业产业革命的主要路径之一[1],是贵州省委和省政府从贵州省土地资源稀缺的实际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目的是将坝区打造成为贵州省农业现代化的样板田、科技田和效益田。六盘水市以山地居多,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区,耕地破碎且分散[2],相对集中连片的坝区是六盘水市宝贵的农业耕地资源,具有相对较好的产业基础和农业生产条件,是产业发展的优势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示范区、现代农业的展示区、产业融合发展的试验区,抓好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六盘水市农业产业革命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具有引领和推动作用。因此,六盘水市将其作为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的主战场[3],着力破解农业产业化集中度低、标准化和集约化程度低、农业机械化水平低、现代农业生产要素不足和各自为战分散经营等制约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的瓶颈问题,推进坝区建设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布局、规范化管和品牌化经营,为六盘水市农业现代化提供可参考和可借鉴的经验。

1 六盘水市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做法和实施成效

六盘水市现有坝区49个,其中六枝特区16个、盘州市25个、水城区2个、钟山区6个。坝区种植土地面积共4 800 hm2,其中33.33~66.67 hm2占33个、66.67~333.33 hm2占13个、333.33~666.67 hm2占2个、666.67 hm2以上1个。六盘水市委和市政府高度重视坝区建设,成立了坝区建设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建立工作机制、制定工作方案和督促推进相关工作,坝区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1.1 坚持常抓不懈,坝区农业经济实现自给自足向现代市场经济转变

近年来,六盘水市委市政府在推动坝区发展的过程中,一直努力将过去“为吃而生产”的自给自足型农民经济社会,融合到“为卖而生产”的市场经济大潮中,以“凉都三宝”为重点,以“两园一田”建设为抓手,全力推动农业特色产业提质增效、立足农业产业园持续抓和推进农村产业革命部署深入抓。一任接一任推动坝区建设,100%坝区实现了与外部高速路网的互通,为坝区特色产业打通了市场销路。盘州市啊啷坝区和六枝特区郎岱坝区采取“坝区+配送公司+基地”的订单合作模式,打通蔬菜批发销售渠道,抢占了城区市场,拓宽了贵阳和广州等外销市场。六枝龙河镇龙场坝区猕猴桃基地成功入选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认证名单,六枝木岗镇木岗坝区粤旺蔬菜基地直供广州市场。

1.2 坚持效益优先,坝区主导产业实现从主要种植低效作物向种植高效经济作物转变

调减低效作物并发展猕猴桃和蔬菜等“特、精、优”农特产品是实现坝区经济效益最大化的重要手段。坝区建设以来,六盘水市按照“一坝一策”的要求,逐坝区制定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案,成立工作专班,推进坝区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套种和复种等高效种植模式,全面提升坝区综合效益,坝区平均0.066 hm2产值达到8 590元,累计种植各种作物7 060 hm2,复种指数达到1.47,其中经济作物种植面积3 906.66 hm2(蔬菜2 266.66 hm2、中药材173.33 hm2、食用菌106.67 hm2和烤烟133.33 hm2等),优质粮油作物种植面积3 020 hm2(精品水稻826.66 hm2和优质油菜1 526.67 hm2等),稻+鱼综合种养面积133.33 hm2,基本实现了从种植低效作物向种植高效作物的转变。

1.3 坚持集约高效,坝区运营模式实现从粗放量小向集约规模转变

为推动六盘水市坝区向集约高效的模式发展,六盘水市大力推进坝区土地流转,土地流转是坝区向规模化、标准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的基础。目前,六盘水市49个坝区土地流转率达到53.1%,共实现了土地流转(入股)2 546.66 hm2,其中有11个坝区已完成了土地100%流转。六盘水市主要是通过以村支两委为主导和坝区经营主体统筹,在土地面积不变的情况下进行土地置换,并建立了图斑到户的有效举措,带动坝区各类经营主体大力流转土地,有效促进坝区标准化生产和规模化管理[4]。通过这几年的发展壮大,现已成功打造了31个20 hm2以上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的特色产业基地,获批了18个达标坝区、创建了7个样板坝区[5]。

1.4 坚持适销对路,坝区营销模式实现从“提篮小卖”向现代商贸物流转变

“种得好,更要卖得好”这是老百姓的心里话,更是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目的[6],为保证坝区农特产品“销得远、销得俏”,六盘水市举全力扎实推进冷链物流设施建设,积极拓展和拓宽营销网络,目前坝区内已建设冷库库容3 574 t,业务遍及24个坝区。如六枝特区龙河龙场坝区猕猴桃基地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水果供应基地,将坝区蔬菜远销大连和广州等地。

1.5 坚持协作共赢,坝区组织方式实现从村民“户自为战”向形成紧密相连的产业共同体转变

坚持协作共赢是坝区农业产业发展的根本宗旨,市委市政府一直在积极探索和尝试农银企产业共同体管理模式,期望通过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社会经营组织管理模式,引导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户进行股权联合,让企业、合作社和农户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联产联业、连股连心”的产业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连接。如六枝木岗坝区成立的六盘水市众鑫农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就是以新投融资模式建立的“核心企业+金融机构+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共同体,主要帮助农民发展猕猴桃产业有效增产增收[4]。

1.6 坚持全链条打造,坝区发展方式从单一种植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转变

全链条融合发展是坝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六盘水市按照农田田园化、产业融合化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路径,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壮大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并在发展常规种养殖业的基础上,向附加值较高的加工、销售、餐饮服务以及乡村旅游拓展延伸,形成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如在六枝木岗坝区和郎岱坝区等5个坝区,按照国家猕猴桃栽培技术规范体系建设规模化和标准化的713.33 hm2猕猴桃基地,成功示范引领了六盘水市13 386.66 hm2猕猴桃产业发展。为了推动猕猴桃产业大力发展,配套建设了年加工万吨猕猴桃的精深加工中心和3个总库容超过2×104t的冷链物流中心、占地3.33 hm2的“弥你红”生态食品加工园。随着乡村环境的改善和农村产业的发展,凉都国学馆、养生谷和农耕文化园等产业园新业态不断涌现,如盘州市“哒啦仙谷”园区、盘州市娘娘山园区和水城县猕猴桃园区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真正为实现生态美和百姓富的有机统一,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2 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2.1 全线突破、提质扩面压力较大

一方面,已基本建成的坝区需进一步配套冷链冷藏等设施,资金缺口较大,如普田啊啷坝区尚缺配套建设蔬菜冷库的资金;另一方面,有的长线产业由于品种选择不适宜等因素和提质增效难度大,如抵耳坝区车厘子基地和郎岱坝区猕猴桃基地。

2.2 土地流转有待加强

土地流转(入股)率仍不够高,还没有达到60%要求;有的虽已流转,但受限于坝区配套设施还不够完善,一部分农民不愿意打破已流转土地的田埂地界等因素,影响了产业集约化发展。

2.3 经营主体实力不强

六盘水市坝区仅有19家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和65家正常发挥作用的合作社,数量少且实力相对较弱。大部分企业还处在摸索成长阶段,有的坝区企业运营较差和带动能力不足,有的合作社财务管理较乱和运行不正常。

2.4 基础设施有待加强

目前有的坝区存在内部产业路网规划不合理、机耕道欠账较大、水利基础设施管护不好和农产品就地预处理设施配套不足等。

2.5 要素保障差距较大

目前有的坝区存在农业产业保险宣传不够、保险覆盖面不广和保险力度不大,有的坝区甚至未开展农业保险服务,过于依赖政府化解农业风险等。

3 推进坝区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3.1 全面推进产业提质增效

选准产业、适度规模和强化管护满栽满种是提升坝区经济效益的关键招数。各地要按照一个坝区一个主导产业的要求,充分发挥比较优势,选准坝区主导产业,进一步扩大主导产业规模,推广套种和复种等高效种植模式,提升坝区土地产出率。以水稻为主的坝区,要在稳定水稻面积的基础上,推广“一田多用”模式,发展稻田综合种养、稻旱轮作和“稻+”产业;以蔬菜为主的坝区,要进一步扩大产业面积,大力推广“菜、稻、菜”和“菜、烤烟、菜”等循环种植模式,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以精品水果和多年生中药材为主的坝区,要抓好修枝整形、中耕除草和病虫害防治等产业管护工作,按照以短养长和长短结合的要求,大力推广“一季多收”模式,发展“林菜”、“林草”和“林药”等林下经济;以食用菌为主导产业的坝区,要做好菌棒生产和出菇管理。

3.2 全面夯实完善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是坝区高质量发展的基石。要充分用好省级出台的优惠政策,积极包装谋划基础设施项目并向上争取基础设施奖补资金;积极争取农银企产业共同体试点项目资金,加大县级财政资金整合力度,将整合的项目资金集中向坝区倾斜,按照“田成方、地成块、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要求,完善坝区产业路、机耕道、生产便道、沟渠管网和喷滴灌等基础设施,着重做好农业水利建设,努力推进旱涝保收和高产稳产的坝区高标准农田。大力实施耕地保护和提升工程,提高耕地质量,提高耕地生产能力和抗灾能力。抓好集约化育苗、水肥一体化、产后分拣、包装、冷链物流和保鲜储藏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3.3 全面引入优强企业

优强的坝区新型经营主体是坝区产业结构调整的龙头,能够有效带动坝区农户发展产业,实现增收致富。坚持强龙头、创品牌和带农户的农业模式,通过内引外招等方式,在培育本土企业的同时,通过精心组织专项工作招商,积极引进了省内外优强企业等市场经营主体,促进坝区主导产业加快实现标准化和规模化水平,促进了坝区农业结构调整工作,实现了由“政府主导包办”向“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社会全面参与”的转变。引导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积极投入到坝区的农业生产规模经营中来[7]。

3.4 全面强化风险防控

坚持以“良田出良产、良种产良品、良法求良效、良酬引良才”,切实加强产业管护,创新社会化服务方式,提升科技服务水平。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优化产业选择,强化产销对接,从源头和末端双向发力防范风险。坚持保障农民权益为核心,积极兑现各项惠农政策措施,落实“三变”改革有关合同。坚持发展风险共担,建立和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加快发展多种形式和多种渠道的农业保险,逐步形成农业灾害风险转移分担机制,确保坝区产业结构调整健康有序进行。

3.5 全面加强土地流转

流转土地是实现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和现代化的前提,把放活土地经营权作为资源入股的主要形式,探索村集体所有权占股份模式,既让所有权有所实现,又使经营权入股增值[8]。按照村支主导、坝区统筹、面积不变、地块置换和图斑到户的思路,扶持经营主体进行连片集中流转发展农业产业,对坝区内不愿意流转的农户,可在确保农民利益不受损害,承包土地数量和质量不下降的情况下,灵活通过“地块置换”等手段,调整种植地块,促进连片流转。

4 结语

推进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稳中求进、精耕细作和久久为功。六盘水市坝区应以耕地产值目标倒逼产业选择,以高效种植模式提升综合效益,以资金项目整合夯实基础设施,以深化院校合作提高科技水平,以完善利益联结保障稳定增收,深入落实产业革命“八要素”,在抓落实抓具体抓深入中实现坝区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示范引领更加有力和组织方式更加有效,综合效益明显提升,助推坝区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坝区六盘水市农业产业
一线光阴入洞中
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露地蔬菜创新团队启动会成功召开
贵州500亩以上坝区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刘伟参加5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工作座谈会
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确保农民稳定增收
山的国度
丰收
My Room
丹寨烧茶坝区产销有门道 坝区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