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会卿针药相须从肾-瘀血论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经验

2022-12-27 02:01袁都户郭会卿周志峰张宇飞张高伟
中国民间疗法 2022年3期
关键词:夹脊通络肝肾

袁都户,郭会卿,周志峰,张宇飞,张高伟

(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腰椎间盘变性、突出,压迫和刺激神经根引起的以腰痛或下肢放射性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综合征[1],好发部位为L4/L5和L5/S1,严重者还会出现马尾神经症状[2]。研究发现,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为2%~3%,其中35岁以上的女性发病率约占2.5%,男性约占4.8%[3-4]。

郭会卿教授,河南省中医院中医骨伤科教研室主任,主任医师,河南中医药大学颈肩腰腿痛研究所所长,省级骨科知名专家,先后求学于朱良春、李振华、娄多峰等名老中医,师从多家,博采众长,临床工作30余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现将郭会卿教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经验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

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归属于中医“腰痛”“痹证”等范畴,《素问·脉要精微论》载:“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也。”指出腰部疾病的发生与肾密切相关。《诸病源候论·腰背病诸候》载:“劳损于肾,动伤经络,又为风冷所侵,血气击搏,故腰痛也。”认为腰痛是由于“肾经虚,风冷乘之”而发病。《丹溪心法·腰痛》亦载:“肾气一虚,凡冲寒、受湿、伤冷、蓄热、血涩、气滞、水积、堕伤,与失志、作劳,种种腰痛,叠见而层出矣。”郭会卿教授认为,腰为肾之府,乃肾之精气所溉之域,精气虚而邪客病。肾与膀胱相表里,足太阳经过之,此外,任、督、冲、带诸脉,亦布其间,故该病内因不外乎肾虚,而外感风寒湿热诸邪常因肾虚而客,痹阻经脉,发为腰痛。依据证同而治同理论,郭会卿教授将虚邪瘀理论[5]运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虚即正气虚,邪即外邪,瘀即痰浊瘀血。该病之本为脏腑气血亏虚,标实为风寒湿闭阻,日久痰浊瘀血内生,痹阻经络,不通则痛。郭会卿教授提出腰痛基本病机为肾精亏虚,关键病机为瘀血阻滞。肝肾亏虚则生发乏源,筋骨肌肉失于滋润、濡养、温煦,不荣则痛;跌仆挫扭或患病日久,肢体损于外,气血伤于内,经脉痹阻,气滞血瘀,气血推动无力,不通则痛,风寒湿邪与气血津液相搏结,虚实夹杂,循环叠加,终致该病缠绵难愈。

2 针药相须,共奏良效

《备急千金要方》云:“汤药攻其内,针灸攻其外,则病无所逃矣。”郭会卿教授从肾-瘀血论治,在补肾的基础上兼以活血、温督、祛寒湿等治法。治疗时中药和针灸相辅相成,中药调节阴阳平衡、改善脏腑气血功能[6],针灸通行气血、调节脏腑、通络止痛[7]。针、药并用,利用两者优势,内外兼顾,立体施治,疗效倍增。

2.1 针刺通经活络、缓急止痛 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病理变化是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和刺激脊神经根、脊髓等,产生腰部或一侧及下肢疼痛、麻木等症状。治疗的关键是消除神经根水肿、充血,促进破损纤维环的修复。《灵枢·经脉》载:“膀胱足太阳之脉……夹脊抵腰中。”“督脉之别,名曰长强,夹膂上项,散头上,下当肩胛左右,别走太阳,入贯膂。”说明督脉之别和膀胱经皆夹脊而行,夹脊穴位居二经之中。针刺夹脊穴可通达二经经气,令气血流通,阴阳调和。腰部夹脊穴还与督、任、冲、膀胱、脾、胃、肾等经脉、经筋发生联系,针刺腰夹脊穴可贯通多经气血,直达病所,散结消肿,快速缓解下肢放射痛[8]。现代研究显示,针刺夹脊穴还具有解除神经根压迫、消除神经根炎性反应、纠正腰椎小关节紊乱、增加脊柱稳定性的作用[9]。郭会卿教授总结前人经验,结合现代研究,以腰夹脊穴为主,肾俞、大肠俞、阿是穴等为辅,并辨证配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足太阳膀胱经病证配秩边、委中、承扶、昆仑,足少阳胆经病证配环跳、风市、膝阳关、悬钟、足临泣,足麻痛者选用阳陵泉,寒湿重者选用腰俞、丰隆,瘀血重者选用血海、膈俞,肾虚者选用命门、腰阳关。操作方法:患者俯卧位,充分暴露针刺穴位皮肤,常规消毒皮肤,取用0.35 mm×50 mm毫针快速进针,直刺30~50 mm,得气后,分施捻转提插以加强针感,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其中环跳捻转得气向臀部及下肢放射最佳。针下肌肉松弛后留针30 min,其间行针2~3次,联合TDP灯局部照射,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腰夹脊穴和神经根距离最近,针刺突出部位同侧的腰夹脊穴可直接刺激相应节段腰神经,通过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性提高痛阈,促进脊髓功能恢复,调节周围神经系统,促进代谢和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营养,消除神经根水肿,从而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症状。该法在临床中取得了与常规针刺相同的疗效,但具有取穴少、操作简单、见效快等优点。

2.2 中药祛邪固本、瘥后防复 该病多由先天禀赋不足、久病体虚或跌仆挫扭所致,临床表现为腰部酸软无力,头晕耳鸣,痛处拒按,或向下肢窜痛、麻木,舌暗红,苔薄白,脉沉紧。郭会卿教授认为久病则虚,久病则瘀,该病以肾虚为本,血瘀为标,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治疗时应以虚、邪、瘀为辨证主线,化繁为简,遣方选药。根本治法为补益肝肾、温经活血通络,给予经验方腰突合剂方加减,组成为熟地黄、烫骨碎补、补骨脂、桑寄生、蜂房、续断、酒乌梢蛇、土鳖虫、桃仁、红花、川牛膝、当归、醋延胡索、赤芍、白芍、甘草等。方中熟地黄甘、微温,入肝肾经,可封填骨髓、利血脉、补益真阴,重用为君;骨碎补、续断、补骨脂、桑寄生、蜂房补益肝肾、温肾补阳、强筋健骨,为臣药;乌梢蛇、土鳖虫、桃仁、红花、赤芍活血散瘀止痛;牛膝、当归、醋延胡索活血止痛,通利肢节筋脉;佐以白芍、甘草调和诸药、缓急止痛。诸药合用,共奏补肾活血、通络止痛之功。郭会卿教授临床用药灵活,随症加减,疗效显著,如风寒湿较盛配伍羌活、制川乌、豨莶草、薏苡仁、木瓜等健脾益气、除湿止痛,下肢麻木者加全蝎、蜈蚣通利关节、活络筋骨。

3 病案举隅

患者,女,54岁,2019年8月12日初诊。主诉;腰部疼痛伴左下肢麻木5年,加重1个月余。外院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虽多次口服西药(具体不详)治疗,但症状反复出现。遂至我院门诊就诊。刻下症:神志清,精神差,腰部疼痛难忍,痛处固定,并向左下肢放射,伴腿膝乏力,久坐加重,遇劳更甚,纳眠一般,小便清长,大便调,舌质暗红、苔白腻、脉弦涩。查体:腰部肌肉僵硬,L4、L5棘突及左侧0.5 cm处压痛并沿臀部、大腿后侧放射至小腿部,小腿前外侧及足背1、2趾蹼间皮肤感觉迟钝。腰骶部叩击痛(+);直腿抬高试验左(+)、右(-),加强实验左(+)、右(-);挺腹试验(+)。CT结果显示:L4~5椎间盘突出,L5~S1椎间盘膨出。西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断:腰痛病(肝肾亏虚夹瘀型)。治以补益肝肾、行气活血、散结通络。郭会卿教授治以针刺联合腰突合剂加味治疗。针刺治疗取穴及操作方法如前文所述,治疗2个疗程。腰突合剂加味组成:熟地黄15 g,烫骨碎补15 g,补骨脂15 g,桑寄生18 g,蜂房5 g,续断片18 g,酒乌梢蛇5 g,土鳖虫10 g,桃仁10 g,红花10 g,川牛膝15 g,当归10 g,赤芍15 g,醋延胡索30 g,白芍15 g,甘草片6 g。15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嘱患者卧床休息,清淡饮食,调畅情志。2019年8月29日二诊:患者腰部疼痛明显减轻,下肢无力感好转,但活动后偶有疼痛不适。继续予针刺治疗2个疗程;口服方药为防滋腻过度,原方加鸡内金、陈皮顺气导滞,继服10剂。2019年9月12日三诊:患者腰部疼痛基本消失,下肢无力症状明显缓解,活动受限好转,疼痛消失,睡眠良好,嘱患者平素适当行腰背肌功能锻炼,注意保暖休息,忌劳累。

按语:患者年至半百,肝肾亏虚,精血不足,气血运行无力,阻滞脉络,不通则痛,故引起腰腿部疼痛、麻木;病程迁延日久,以肾虚为本,脏腑气血虚弱,不荣则痛,则见腰膝酸软、下肢无力等症状。治当补益肝肾、温经活血通络。针刺可疏通局部经气,调和气血,调节阴阳,通络止痛,操作简单,治疗安全,且效果显著[10];内服中药腰突合剂加味方中,熟地黄、烫骨碎补、补骨脂、桑寄生、蜂房、续断等温补肾阳、强筋健骨、固本培元,酒乌梢蛇、土鳖虫、桃仁、红花、川牛膝、当归、赤芍、醋延胡索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整个诊治过程辨证施治,针药相须,以补肾培元为主,同时注重活血化瘀止痛,配伍精确,故疗效显著。

4 小结

腰椎间盘突出症致痛原因有机械压迫和炎性刺激两种,治疗的关键是消除神经根充血、水肿,解除对神经根的机械压迫和炎性刺激。郭会卿教授以虚、邪、瘀为理论指导,灵活运用腰夹脊穴的奇穴功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以针刺导其气、汤药攻其后,针药相须,充分发挥二者优势,将脏腑和经络辨证有机结合,调和气血,以补肾活血、通络止痛,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夹脊通络肝肾
基于适应证与解剖相关研究颈夹脊穴定位研究
杞菊地黄丸治疗飞蚊症肝肾阴虚证的疗效观察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清肺通络方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作用机制
补肝汤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效果分析及对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
丹参通络解毒汤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组织Atg5、Beclin-1及LC3表达的影响
中药熏蒸联合夹脊、督脉电针治疗脊髓损伤51例临床观察
通络益肾汤辅助治疗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MMP-9、TIMP-1水平的影响
两腿一分补肝肾
健身气功与“夹脊”
颈夹脊穴注天眩清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