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俞鸣
(福建省泉州市泉中职业中专学校,福建 泉州)
2022年春晚,《千里江山图》被演绎成舞蹈诗剧,惊艳全场。一舞成画的《只此青绿》让我们领略到“视觉盛宴”的同时,也唤起我们内心深处、刻在骨子里对传统文化热爱的情感共鸣。随着网络社交平台的日益多样化,非遗文化、技艺的复原与展现也不断升级,国潮文创、古风服饰……成为时下年轻人喜爱的一种时尚,传统的优秀文化日益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展现出它“火”起来的灵动模样。
2022年,在北京冬奥会上,吉祥物“冰墩墩”火遍全球,各官方商店、电商平台供不应求,一“墩”难求的火爆场景既反映了当下中国年轻人掀起的“国潮”风尚,又更好地展现了我们文化的自信。我们会发现,品质优良的国产品牌在不断崛起,在服装、化妆品等多个领域迅速抢占市场。“中国制造”逐渐得到全世界的认可。
而这就是文化给予我们的自信力量。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和精神命脉,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近些年来,文化自信的不断增强使我们更自豪,更有底气地讲好中国故事。大到一个国家深厚的文化底蕴,小到一个人的文化素养,无不透露着文化自信赋予的魅力与力量。而泉州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国家首批历史文明古城、首个东亚文化之都,在经历20年漫长的努力和等待,终于在2021年申遗成功,而这也更印证了文化带来的自信,推动一个城市不断朝前发展。目前,泉州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1处,是全国唯一一个拥有全部三大类联合国“人类非遗”项目的城市。其中,市级“非遗”多达262项,省级98项,国家级34项,可见其文化底蕴甚为深厚。
正因如此,泉州市近年来一直秉持“古为今用”的明确态度,积极传承并保护泉州的传统多元文化,搭建并提升弘扬文化传播平台,不断探索、创新传统多元文化进校园等路径、方法,促进并推动传统文化成为孕育现代文明的沃土,不断滋养和丰富泉州古城作为文明城市的内涵。
推动传统文化薪火相传,让广大学生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并成长为文化自信的新一代,是让泉州传统多元文化进校园一直努力的目标。作为中职学校,我们应该且有能力努力将我们泉州的多元文化带入校园,融入教学中,提高中职学生的文化素养,尝试以多种形式探索特色多元文化课程。在各中小学、高校积极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的项目时,我们的中职学校也应紧跟其后,守护传统民间艺术,传承文化根脉,让多元文化之“花”香满鲤城。
2021年,泉州市共有11所学校被列入第三批“泉州市闽南文化传承基地学校”,市教育局明确提出各传承基地学校应将闽南的传统多元文化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入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并将其纳入艺术课堂教学和课外艺术活动中,努力建设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这无疑是为我们中职美术设计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与发展的契机。加之我校从2017年来一直鼓励各专业推进闽南文化进校园,打造特色校品牌,这也让我们美术与艺术设计专业教师有了很多的想法,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改进与创新,丰富学生课上课下生活的同时,感悟泉州多元文化的魅力。
青少年是讲好非遗故事、护好泉州文化的主要生力军。我校办学以来,一直强调理论与技能并重,这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良好体现,而在这之前,理论是基础与前提。作为中职的美术生,文化课的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说,文化课是一个学生认识和理解社会的基础,也是个人基本素质的体现。同时,它更让一件优秀的美术作品锦上添花。
所以,为了能较好地将传统文化融入美术教学中,我们会利用课余时间与文化课教师进行探讨、研究,选择性地把泉州传统、经典的文化与课程内容、知识点相联系,以项目式教学任务驱动他们完成绘画作品,尝试用课前“小故事”“短视频”分享泉州传统文化,让他们在感受美、发现美的同时,更深层次地了解、热爱自己的家乡,提升对泉州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情感共鸣,增强他们的非遗保护意识以及宣传泉州传统文化的主动性、积极性。而好的作品背后就是一个个对文化了解、喜爱的情感表现。古人常常喜欢借景、借物抒情,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无论是在建筑、绘画,还是诗词歌赋上,无疑印证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便是文化赋予的自信与力量。
在这点上,我们以往在教学中是有所欠缺的,对于学生的文化学习,他们大多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特别是在技能竞赛时,要求进行创作说明,他们便显得手足无措,表达苍白。所以常常会有人评价中职生素质不高,故此,我们有必要深化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积极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泉州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活动,引导他们关注家国、感悟传统文化、提升文化素养。
我们深知品牌的力量,品牌的背后是文化的强大支撑,好的设计是有故事的设计,提升中职美术生的文化素养势在必行。我们在前期的素材积累中,即是文化的输入过程,只有积累了足够多素材,才能产生创作的习得。发挥学生主体的参与性作用,使之转化为学生自主求知的积极性。将其视为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同艺术创作的一种交流,即为输出。在前期,无须面面俱到地涉及泉州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而是筛选与归纳出适合学生美术创作的泉州传统文化,如泉州传统的建筑特点、泉州传统花灯纹样等,提出任务,让学生团队协作,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或实地探寻等方式收集相关的文献、图片素材等,并归纳整理,形成小组报告。上课时,让各小组进行分享、讲解,对他们所探寻的文化内容有一个较完整的整体印象,借此从中发现“文化符号”,提取可临摹或创意的文化元素,为后期表现美的艺术创作积累素材和储备知识文案。
事实上,一些好的作品也正是秉持坚定的文化自信,遵循“弘扬中国精神、讲好中国故事”“反映时代风貌”“与时俱进”的准则,将时代主题与本土的文化特色相结合,使其创作中最大限度地实现弘扬时代精神、贴近本土文化、涵养情怀的统一。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们首先是文化的传播者,应不断努力地加深对自身群体文化的了解,从历史的角度,去深刻地理解我们的本土文化的本源、文化的构成以及传统文化发展的脉络,真正提升自己的文化自觉意识,真切领悟我们传统文化美在何处,因何而美,为谁而美。在笔者看来,融入的意义不单单在于解说,而是对过往创作的回顾与探究,更是对当下文化创意、新旧融合的启迪。我们今天关注传统文化,应该侧重于明白老一辈艺术家们创作的出发点是什么、本心是什么。艺术不是纯粹跟着大数据创作,那都是以往的东西;艺术应该是引领,创作者要坚持把自己的创作提升到一定的艺术高度。同时,我们还要善于从传统的文化中发掘素材。诸多经验表明,那些注重从传统文化中寻找素材、激发灵感的作品大多受到人们的好评,有些甚至经久不衰,令人难忘。因此,艺术创作要善于探寻历史,深耕历史中蕴含的思想情感、道德观念和人文精神,并在此基础上凭借现代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泉州传统多元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使更多彰显文化自信的优秀作品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显而易见,我们可以从这几年政府大力扶持的闽南旅游文创产业中得到很好的印证。纵观诸多文创产品设计大赛,年轻一代的设计师在产品的创意设计上,越来越多地将本土的文化元素融入作品中,强调美观实用的同时,也凸显文化的底蕴。
艺术贵在创意,教师不应该只看重学生绘画的结果,而是应该把重心放在让学生参与创作、体验创作的过程中,从而借由知识点的学习,发散思维,发掘文化符号与元素进行重构创新。在图案设计这门课程中,如讲解到“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的知识点,我们可以借由泉州传统建筑中的雕刻纹样,泉州传统花灯、惠女服饰等装饰纹样举例说明,很好地将泉州传统文化与知识点相融合。在分析“二方连续”的骨式时,以寺庙建筑上的装饰花纹为例,通过夸张变形、添加或减法的技巧重构元素,形成新的单位纹样,以垂直式、散点式、波纹式等骨式进行反复连续的排列。这种主题式的讲解,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在教授知识点的同时,直观地展现出如何运用传统文化元素进行“二方连续”的创作,教会学生运用知识点提炼、简化元素,抑或者重构元素。浅入深出,好奇心的驱使会让学生自主探寻纹样背后的用意,如葫芦形的纹样,代表着福、禄、寿等寓意。因为在传统的装饰纹样中,纹样往往传达着古人对某种愿望的寄托又或者某些美好的祝福等。那么学生在进行元素提炼的过程中,就是一种先找元素后了解寓意的逆向思维,这是一种潜移默化了解历史文化的好方法,也更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文化魅力的探索,这样以后才能创新出既符合古人心意又满足当下人心理的文创作品,而我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文化的融合不仅此于单门的课程上,在美术的教学中,它可以是贯穿始终,涉及各门专业的课程,如专业技能课,运用PS、CoreIDRAW等软件,尝试不同的电脑手绘风格,多样化地表现泉州的古建筑,教会学生我们所创作的不仅仅是一张插画作品,它还可以以另外一种形式去产生它的价值,我们可以将插画运用在茶叶的包装上,抑或者是T恤、帆布包,甚至可以做成挂饰等作为我们生活所用的物品,实现它的功能性。
学习“故宫文创”,让文化会说话。先懂而后用之,软件的学习仅仅只是工具的运用,它并非夹杂着任何的情绪与思想,有的只是我们当下对文化的理解,然后运用所学的技术将其呈现与创新。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而传统文化教育,其最终目的也指向人生教育,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学会尊重、如何具有责任感。中职学生要满足企业需要,适应工作岗位,实现职业理想,最重要的品质就是吃苦耐劳。这几年一直强调的“工匠精神”从某种角度与立德树人不谋而合。我们在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也会从文化背后体会到老一辈艺术工匠孜孜不倦、吃苦敢拼的匠人精神,而正是这一份份的坚持才成就了今天的文化自信。纵观各网红平台日益崛起的“国潮”风,一个个为传统文化着迷的年轻一代,正是继承了前人的那份坚持,在探索的道路上,为我们复原和呈现传统的多元文化,这才是真正文化精神的传承与延续,是一份责任感。
对于大多数中职生而言,他们对自己的人生规划是迷茫的,中职的美术教育不只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更关键的是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可以说,美术不仅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形式之一,它还具备育人的功能。我们应该正面引导学生,寻求适合他们的方式来激励他们,摆正道德观念。让他们根据自身对泉州传统文化的理解,以人生警句、电脑手绘的形式设计台历插画,用图说话,感悟人生。如“人生就像一碗元宵,看似平平无奇,食之甜到心头”,学生将对闽南传统小吃的喜好与人生感悟相结合,使简单的插画更添了几分趣味和内涵。当然,好的作品并非一气呵成,这个过程需要反复推敲、修改,有时候学生会因为构思出现了瓶颈,无法较好地将插画内容与之传统文化相融合时,教师需要多鼓励、多引导,多角度帮助他们分析问题所在,明确设计的方向,尽可能地发散他们的思维,鼓励学生用联系或效仿的方法与作品进行对话,慢慢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进而增强文化自信。当他们收获来自成功的喜悦与成就感时,也会深感努力与坚持是值得的,就如闽南人的精神一样“爱拼才会赢”,越努力越幸运。
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优秀传统文化总能使我们为之触动,燃起我们再创作的激情。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继承并激活泉州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吸收时代元素的同时挖掘丰富多样的闽南传统、泉州本土特色的多元文化,用泉州的声音坚守传统文化立场,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基因,用时代的力量守护好文化底蕴深厚的泉州,这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便是推动传统文化进校园,融入课堂,为其注入新的活力,让青少年真正成为讲好泉州文化的重要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