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路径研究

2022-12-27 00:02赵明刚
教育评论 2022年10期
关键词:冬奥爱国主义思政

赵明刚

2022年4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的讲话中系统阐发了体现中国人民伟大创造精神的“北京冬奥精神”。他指出:“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进伟大的事业。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广大参与者在冬奥申办、筹办、举办的过程中,共同创造了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北京冬奥精神。”[1]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北京冬奥精神的重要论述思想丰富、见解深刻、立意高远,蕴涵着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激励青年大学生“一起向未来”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承担着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大学生头脑的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准确及时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北京冬奥精神的重要讲话融入课堂教学,向大学生讲深讲透北京冬奥精神的思想内涵、精神实质、时代价值和重要意义,引导当代大学生努力践行北京冬奥精神,立报国志,做奋斗者。北京冬奥精神丰富的思想政治意涵和强烈的使命担当,决定了它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将北京冬奥精神及时融入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全过程,不仅是推动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大学生头脑的现实需要,而且是加大理论供给,改善思政课教学生态,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作用,把青年学生培养成有爱国情怀、有进取意识、有担当精神的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

一、北京冬奥精神的科学内涵及其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北京冬奥精神形成于冬奥申办、筹办、举办的过程中,凝结着广大冬奥建设者、工作者、运动员、志愿者等各条战线人们的劳动、智慧和梦想,体现了他们的精神风貌、道德风尚、理想追求,是当代中国精神价值的集中表达,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一)北京冬奥精神的深邃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把北京冬奥精神概括为“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2]。这20字,看似简单,实则思想深刻、内涵丰富。

胸怀大局,指广大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建设者、参与者、运动员和志愿者身上表现出来的“心系祖国、志存高远,把筹办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作为‘国之大者’,以为国争光为己任,以为国建功为光荣,勇于承担使命责任,为了祖国和人民团结一心、奋力拼搏”[3]的爱国主义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北京冬奥会是我国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是展现国家形象、促进国家发展、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契机。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是中国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是中国对国际奥委会、对全世界负责任的体现。”[4]如期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是举国关注、举世瞩目的“国之大者”,举办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冬奥盛会,需要广大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建设者增强大局意识。什么是大局意识?如期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就是建设者应该牢记的最大的大局。可喜的是,广大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建设者不辱使命,如期顺利完成冬奥会、冬残奥会场馆建设,体现了广大一线建设者舍小家为国家的大局意识。胸怀大局展现了广大建设者宽广的胸怀和高尚的品质,反映了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广大一线工作者默默奉献的爱国主义情怀,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风尚,为国争光的社会主义情操。只有胸怀大局,才能成就大事;只有勇担使命,才能创造辉煌。

自信开放,指中国人民在对外交往中表现出来的“雍容大度、开放包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递深厚文化底蕴,以大道至简彰显悠久文明理念,以热情好客展现中国人民的真诚友善,以文明交流促进世界各国人民相互理解和友谊”[5]的大国风范。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全球影响力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国际会议、国际体育赛事在中国举办。奥运会、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在中国成功举办,不仅是国力的彰显,而且是国家形象和中国人民精神面貌的立体展示。今日之中国人民早已摆脱“东亚病夫”的孱弱形象,愈来愈富强、自信、开放。自信开放展现了在不同文明相互交融、不同文化交流互鉴背景下,中国人民对历经5000年历史而不断流的中华文明的传承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守,以及对域外文明、外来文化海纳百川的开放心态。

迎难而上,指广大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建设者、参与者和运动员身上展现出来的“苦干实干、坚韧不拔,保持知重负重、直面挑战的昂扬斗志,百折不挠克服困难、战胜风险,为了胜利勇往直前”[6]的拼搏精神。为了确保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如期举行,确保“两个奥运”同样精彩,兑现中国政府对国际社会的承诺,广大建设者克服时间紧、任务重、工期短、质量高等困难,牢记“一刻也不能停,一步也不能错,一天也误不起”[7]的铮铮誓言,发扬中国工人阶级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优良作风,战酷暑、斗严寒、高标准、严要求,以越有困难越向前、众心齐泰山移的大无畏精神,高质量完成了奥运场馆的建设工作,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迎难而上成为中国人民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追求卓越,指广大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建设者、参与者和运动员身上表现出来的“执着专注、一丝不苟,坚持最高标准、最严要求,精心规划设计,精心雕琢打磨,精心磨合演练,不断突破和创造奇迹”[8]的工匠精神。在筹办、举办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过程中,广大建设者、运动员和志愿者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牢记办赛初心,不忘参赛使命,秉持“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理念,顽强拼搏,积极进取,勇争一流,精益求精,创造卓越,超越自我,创造了场馆建设和体育比赛的多个第一。追求卓越体现的是打破常规、敢于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生动诠释了“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

共创未来,指中国人民愿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协同联动、紧密携手,坚持‘一起向未来’和‘更团结’相互呼应,面朝中国发展未来,面向人类发展未来,向世界发出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热情呼唤”[9]的那种大国担当。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而且是一场文化盛会。它架起了不同国家和人民相互交流的桥梁,搭建起中国和世界沟通和对话的平台。通过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中国向世界宣传中国尚和平重合作的文化和价值观,世界更全面认识了中国。中国呼吁国际社会摒弃冷战思维和意识形态偏见,与中国一道弘扬奥林匹克精神,秉持“一起向未来”和“更团结”的理念,共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创未来展现了中国对人类世界未来发展的期许,反映了中国人民乐观、豁达、开放、自信的精神追求,体现了中华文化协和万邦、和而不同的思想,也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心愿息息相通。

(二)北京冬奥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北京冬奥精神作为先进的思想意识,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

一是爱国主义教育价值。习近平总书记用“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这5句话20个字来概括北京冬奥精神。虽然5句话的内容、含义各不相同,但强调的主题都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中国精神谱系的永恒主题,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力弘扬新时代中国精神的主要目的,弘扬中国精神最终要落脚到爱国主义教育上。北京冬奥精神的共同创造者,无论是广大建设者,还是运动员和志愿者,他们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无私奉献诠释了什么叫爱国主义以及如何做才是爱国。

二是集体主义教育价值。集体主义是共产主义道德原则,是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一段时间以来,在中国的道德领域,集体主义原则遭践踏,个人主义原则被追捧;集体主义精神遭放逐,利己主义精神被弘扬;集体主义无处安身,个人主义大行其道。这种颠倒的价值观严重冲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误导了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因此,大力弘扬北京冬奥精神,特别是团结合作精神,对青年大学生形成集体主义意识、传承集体主义精神,自觉抵制极端个人主义、庸俗利己主义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引导价值。

三是社会主义教育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许多资本主义国家不能比拟的优势,其中一个方面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这一制度优势,不仅一再被中国的建设成就证实,而且一再被中国干的大事所证实。脱贫攻坚证明了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抗击新冠疫情证明了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做到抗击疫情与发展经济统筹兼顾。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和圆满落幕,再次证明了“中国共产党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绝不是溢美之词,而是被实践一再证明的真理。因为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是在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的背景下举办的超大型国际性体育盛会,参赛国家、参赛人数、出席嘉宾都是历界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最多的一届,中国政府既要保证赛事如期举行,又要确保每一名运动员和工作人员不会感染新冠病毒,组织难度非常大。中国政府经受住了严峻考验,不仅兑现了两个奥运同样精彩的承诺,而且确保了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按期顺利举行,不像日本东京奥运会推迟一年举行。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再次证明了社会主义好。因此,北京冬奥精神是对大学生进行“四个自信”教育的最生动教材。

四是自强不息、顽强拼搏、追求卓越的励志教育价值。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参赛的中国运动员都是年轻人,他们和在校大学生是同龄人,他们怀揣摘金夺银、勇攀高峰的梦想和“一起向未来”的理念,来到冬奥赛场,向着“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目标进发。他们在赛场上不畏强手、敢打敢拼、永不言弃、超越自我的表现不仅赢得了全国人民的赞扬,而且赢得了习近平总书记的点赞。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冰雪健儿的回信中高度赞扬了中国冰雪运动员。他说:“中国冰雪健儿在冬奥赛场奋勇拼搏、超越自我,取得了优异成绩。我向你们表示祝贺!为你们点赞!”[10]中国运动员在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赛场上那种不负青春、不负时代的拼搏精神和为国争光的使命感,是对大学生进行励志教育的最好教材。

二、将北京冬奥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策略

把北京冬奥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要强化重点、突出主题,将北京冬奥精神与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精神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融入爱国主义教育

北京冬奥精神贯穿一条主线就是爱国主义,突出一个主题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此,在全社会弘扬北京冬奥精神,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一要抓好青少年和在校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11]“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12]因此,“要把加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1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14]“要重视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把爱国主义精神贯穿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全过程,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青少年的心灵深处。”[15]爱国主义教育能使广大青少年和大学生都懂得“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16]。

二要抓好爱国主义内涵建设。爱国主义是具体的、现实的。在当代中国语境下,“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17]。高校思政课“要围绕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重大问题”[18],广泛开展理论宣传,进一步激发青年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热情,积极引导学生听党话、跟党走,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三要抓好爱国主义载体建设。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充分利用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承载着爱国主义精神的红色基地,“还要充分利用我国改革发展的伟大成就、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华民族传统节庆、国家公祭仪式等多种形式”[19],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让爱国主义教育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二)融入集体主义教育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顺利举办和获得巨大成功,再次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证明了以团结合作为原则的集体主义的重要价值。因此,在全社会弘扬北京冬奥精神,就要加强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要引导学生处理好三对关系。

一要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个人与集体是对立统一关系,个人是集体的一分子,集体是个人的依靠和归宿。没有集体利益,个人利益也无法保障。因此,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是根本一致的,个人利益应该服从集体利益。

二要处理好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在社会主义社会,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不是紧张对立的关系,而是和谐统一的关系。人在任何时候,都是社会存在物,人不能脱离社会而独立生存。对此,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0]既然人一刻也不能离开社会而存在,那么个人就应该为社会做贡献,个人价值要通过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来体现,而不是一味追求个人价值,甚至为实现个人价值不惜损害社会利益,这是极端个人主义的表现,应该受到批判。

三要处理好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个人利益是有机统一的,不是冲突对立的关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应该把国家利益摆在首位,甚至为了国家利益不惜牺牲个人利益乃至生命,这是新时代青年应该具有的思想觉悟。

(三)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北京冬奥精神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要求,深刻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表达。北京冬奥建设者以实际行动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弘扬北京冬奥精神,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北京冬奥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需要做好以下三项工作。

一要寻找二者的结合点。北京冬奥精神的实质是爱国、敬业、奉献、进取,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追求一脉相承,二者思想相通、目标相同。

二要创新形式和载体。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采取新颖的形式,如让学生观看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精彩的开幕式和闭幕式,让学生感受中华文明的文化魅力,播放中国运动员在赛场上夺冠时的精彩画面,激发学生们的爱国热情等。

三要丰富实践活动。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开展冰雪运动,让学生参与进来,感受冰雪运动带给人的精神愉悦,也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北京冬奥会场馆如冰立方、冰丝带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建设者的伟大创造精神,懂得劳动最光荣、最伟大、最崇高、最美丽的道理,从而达到实践育人的目的。

(四)融入拼搏进取精神教育

北京冬奥精神生动诠释了中国运动员顽强拼搏、积极进取的精神,他们在冰雪赛场上敢打敢拼、一往无前、挑战自我的奋斗精神,感动了无数中国人,这其中大多数是在校青年大学生。

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拼搏进取精神教育,是学习和践行北京冬奥精神的不二选择。中国运动员在冰雪赛场上创造的一个又一个佳绩,获得的一枚又一枚奖牌,无不在诉说着奋斗成就人生,拼搏创造辉煌。但是,现在有些大学生进取意识淡漠,“佛系”观念浓厚;拼搏精神弱化,“躺平”思想严重;责任心不强,使命感不足,得过且过,碌碌无为,浪费了大好青春,荒废了锦绣前程。因此,在青年大学生中间大力弘扬北京冬奥精神,用拼搏进取精神激励学生奋发有为,使学生懂得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

三、将北京冬奥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具体路径

(一)加强课程设计,实现北京冬奥精神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

将北京冬奥精神融入思政课教育教学,要结合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将北京冬奥精神有选择、有重点地融入思政课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行之有效的用北京冬奥精神育人的思政课教学体系与方法,不断提升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1.根据每门课程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融入的内容和章节

一是将北京冬奥精神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根据课程内容,结合课程教学目标,可以考虑将北京冬奥精神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部分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案例之中,通过“中国梦”和“文化强国”的讲述,使学生懂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丰富。实现中国梦,需要弘扬包括北京冬奥精神在内的中国精神,建设文化强国离不开精神文明建设。这样的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为什么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凝聚中国力量、弘扬中国精神,为什么坚定“四个自信”首先要做到文化自信,因为“人无精神而不立,国无精神而不强”,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既是国家强盛的需要,也是个人全面发展的需要,从而达到以高尚精神塑造人、以文化人的目的。

二是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内容涵盖人生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社会主义法治教育。根据课程内容,结合课程教学目标,可以考虑将北京冬奥精神融入第一章“树立正确人生观”、第三章“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第四章“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案例之中。北京冬奥精神思想内涵丰富,既蕴含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观念,又包涵理想信念、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等精神价值,与“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主题和内容高度契合,可以结合不同的讲授章节,从不同角度将北京冬奥精神融入教学环节。如,讲第一章“人生观”时,教师可以将北京冬奥精神融入其中。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之所以取得圆满成功,受到国际社会一致好评,是与冬奥会广大建设者、运动员、志愿者的辛勤付出、顽强拼搏分不开的。他们之所以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成绩,又与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密不可分。用冬奥人物和冬奥故事进行人生观教育,更贴近学生生活和心理,更能打动学生,赢得学生。

三是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涉及众多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政治派别、社会思潮,怎样将北京冬奥精神有机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案例之中,需要任课教师认真研究。把北京冬奥精神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切入,将北京冬奥精神融入第四章“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讲授中。如,教师可以从北京冬奥精神蕴含的爱国主义、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角度,讲授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中国共产党人李大钊、方志敏等革命先烈身上体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情怀、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怕牺牲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已经深深熔铸在中国人民的精神血脉之中,成为中国人民的集体记忆和价值追求。

四是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根据课程内容,结合课程教学目标,可以考虑将北京冬奥精神融入原理课的第一章“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和第二章“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案例之中,通过物质决定意识和认识指导实践的辩证关系原理,阐明北京冬奥精神是怎么来的、将到哪里去,帮助学生搞清楚北京冬奥精神的来龙去脉。北京冬奥精神来自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伟大实践,同时作为一种先进的社会意识,能够激发中国人民建设美好生活的干劲和热情。

2.加强对北京冬奥精神的理论阐释

北京冬奥精神作为精神产品,思想深邃、语言凝练、表述严谨,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难以准确理解其精髓要义、实质内涵,这就需要思政课教师深学细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北京冬奥精神的重要讲话,在吃透精髓内涵的基础上,对北京冬奥精神作一步的创造性转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有趣的形式、清新活泼的文风,向学生讲清楚北京冬奥精神的内涵、实质、理论逻辑以及时代价值和重要意义,让学生明白北京冬奥精神背后凝结着无数建设者、运动员和志愿者的智慧和汗水,需要青年一代倍加珍惜,积极传承,努力践行。

(二)精心组织实践教学活动,实现北京冬奥精神融入实践教学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指出:“坚持开门办思政课,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结合,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21]大学阶段是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期,必须紧紧抓住大学生思想观念正“拔节孕穗”这一黄金时期,精心浇灌,悉心培养。在充分发挥课堂理论教学主渠道的同时,要用好实践教学主阵地。实践教学是深化课堂理论教学,使思想理论内化于学生之心,外化于学生之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是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和实效的重要途径”[22]。开展实践教学,要多采用参与式、体验式、情景式、沉浸式方法,让学生真正融入实践教学活动中。要推动北京冬奥精神进学生头脑,就要突出生活体验、实践导向,构建立体多元的实践教学活动。

一是开展教学类实践活动。高校可围绕北京冬奥精神,组织学生开展调查研究,组织大学生聆听专家讲座和先进事迹报告,邀请冬奥建设者和夺金运动员讲述冬奥故事。

二是开展创新类实践活动。高校可组织学生参与以弘扬北京冬奥精神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开展以传承北京冬奥精神为主题的班会、歌咏比赛等活动。

三是开展社会服务类实践活动。高校可利用植树节,组织学生到郊区、田野、荒山等地进行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活动;利用三月学雷锋活动月,组织学生深入农村、工厂、社区、中小学、养老院等地方开展志愿服务。实践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收获感动,在潜移默化中励志笃行,在知、信、行统一中实现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的统一。

(三)开展冬奥文化创建活动,实现北京冬奥精神融入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对于培育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思想观念、道德理念具有独特作用。用北京冬奥精神占领校园文化阵地、唱响文化主旋律、传播文化正能量,是实现用北京冬奥精神塑造人的根本之道。

一是将北京冬奥精神融入校园环境文化。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北京举办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契机,深入挖掘冬奥文化资源,如将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和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的卡通形象融入校园雕塑、校园建筑和校园海报等硬件环境中,使北京冬奥精神由抽象走向具体、由知性走向感性、由文字走向实物,使之形象化,更吸引学生眼球,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从而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载道的目的。

二是将北京冬奥精神融入校园宣传文化。打造冬奥文化走廊,举办冬奥文化展览,包括冬奥场馆图片展、冬奥会摄影展、冬奥新闻作品展等;举办冰雪运动会、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大学生在展现个人才能、培养兴趣爱好的同时,能够走进冬奥,了解冬奥,参与到对北京冬奥精神的学习和践行中来,培育爱国主义情感。

三是将北京冬奥精神融入校园精神文化。高校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格调高雅、健康向上的文化艺术体育活动,如文明校园创建活动、文明班级评选活动、大学生运动会、大学生歌咏比赛、最美大学生评选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将北京冬奥精神融入校风、学风、班风等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引导大学生向冬奥精神的创造者学习,胸怀祖国、无私奉献、顽强拼搏、勇争一流,在拼搏奋斗中砥砺前行,在追求卓越中建功立业,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青春、无愧于人民的辉煌业绩。

猜你喜欢
冬奥爱国主义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冬奥进行时
我们的冬奥
喜迎冬奥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悦住冬奥村,保障展新观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