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振宇
上初中的时候,我家书架上有一本《演员的自我修养》。繁体字,竖排版,我是看不懂的,但是这书名让我觉得演员这个行当很高级,所以报名参加了学校排练的话剧。因为成了演员,我莫名其妙地找来了一本《悲剧心理学》,看了几页,没意思,扔下了。但是通过这本书,我知道了作者朱光潜是我的安徽老乡,所以又借了他写的《西方美学史》来看。当然,还是看不懂,又扔下。但我从中知道了几位古希腊哲学家的名字,尤其觉得柏拉图的“洞穴”比喻很有意思,于是将它写进了一篇作文,受到了表扬。
既然受到表扬,我觉得自己也不好意思不懂点哲学,于是就这么一路滑到了今天。这段看上去都不能被称为“阅读”的“阅读经历”,既没有恒心,也没有系统;既没有循序渐进,也没有切实的收获,几乎犯了所有读书方法论的大忌。
但那又怎样呢?回头来看,这个过程中的每一本书都没有辜负我。它们从不逼我读完,也从不问我要什么心得,它们只是一站站地接力把我送到下一本书的面前。而其中有很多知识的触角,像一颗颗暂不发芽的种子一样蛰伏着,在后来的日子里偶尔钻出地面。很多年之后,我才知道自己早已深受其惠。
劉佳言//摘自《阅读的方法》,新星出版社,得到图书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