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式支持教育联合针对性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干预中的效果

2022-12-26 11:48:38董胜楠陈云鹤郭璇孟慧霞刘海婷
关键词:指导员针对性同伴

董胜楠, 陈云鹤, 郭璇, 孟慧霞, 刘海婷

(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 精神科,山东 聊城,252000)

精神分裂症(SCH)是一种迁延性重型精神疾病,目前,仅通过药物治疗对SCH病情的控制效果不佳,无法妥善解决患者社会功能障碍和生活能力下降等问题,故需对此病患者施以有效的康复管理措施[1]。针对性护理是基于疾病特点及个体情况所制定的护理方案,通过给予患者针对性的认知教育、生活管理和功能训练指导等,可对SCH患者的病情控制起到积极作用[2]。近年来,“1+5”式支持教育被引入SCH患者的干预中,该教育模式是指由1名同伴支持指导员负责5例患者的教育任务,通过采取疑问解答、抗病经验分享和康复技能指导等措施来提升患者的康复效果[3]。本研究分析了“1+5”式支持教育联合针对性护理用于SCH患者的效果,旨在为日后更好地对SCH患者进行干预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在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SCH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展研究。纳入标准:① 符合SCH的诊断标准[4];② 入组3个月内病情基本稳定;③ 言语沟通无障碍;④ 家属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 处于重度精神衰退期;② 存在双相情感障碍或其他精神系统疾病;③ 合并肝肾功能严重病变等;④ 年龄>70岁;⑤ 酗酒。将90例患者按干预方式的不同分成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中,男26例,女19例;年龄21~67岁,平均(38.47±8.23)岁;病程1.5~9年,平均(5.21±1.29)年;小学及以下10例,初中22例,初中以上13例。观察组中,男29例,女16例;年龄20~68岁,平均(39.13±9.56)岁;病程1~9年,平均(5.06±1.15)年;小学及以下11例,初中19例,初中以上15例。2组间上述基线资料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表明2组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针对性护理 对照组患者施以针对性护理,持续3个月。① 针对性认知干预:开设小课堂知识讲座,向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患者普及相关医疗知识,每周开展1次,30~40 min/次;对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患者,以浅显的语言向其面对面地讲解相关医学知识,每周1次,30 min/次。② 针对性心理干预:当发现患者有不良情绪时,基于其不良情绪的产生原因采取相应的心理学方法对其进行疏解,每周至少2次,20 min/次。③ 针对性用药管理:结合患者的年龄和对药物的耐受性等情况为其合理调整用药剂量,并嘱其严格遵医嘱服药。④ 社会功能训练:组织患者开展手工制作活动(如刺绣等)和户外活动(如野炊等),每周1次。

1.2.2 “1+5”式支持教育 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方式的基础上联合采用“1+5”式支持教育,干预3个月。① 选拔同伴支持指导员:护士长从既往康复效果较佳的患者中选拔9名担任同伴指导员。选拔标准为,病情稳定时间超过6个月,自知力基本恢复;年龄20~50岁,至少为初中文化程度;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且理解能力较强;有责任心,服务意识强。② 培训:同伴支持指导员选拔完成后,由高年资专科护士为其开展专项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同伴支持教育的概念、理念及履行的职责、疾病相关知识、沟通技巧,以及康复训练指导方法等。培训时间为1周,培训方式为集中授课与实操演练相结合,培训完毕后予以考核,考核通过者方可开展此项教育服务。③ 教育服务实施:向同伴指导员分配服务对象,每名指导员负责5例患者,并自动结成同伴支持小组,指导员担任组长。每周组内开展1次康复心得交流会,各成员结合自身情况及近期存在的困惑进行提问,问题通常包括如何维持较佳的精神状态、如何合理用药、药物疗效维持时间和如何面对社会歧视等。指导员结合自身经历及治疗经验对同组患者的问题进行逐一解答,交流会用时30 min/次。同时,指导员引导患者开展康复训练,训练内容包括正念冥想训练、感观记忆训练、思维认知训练、自理行为训练和社交技能训练等。以社交技能训练为例,指导员指导患者进行个人仪态、聆听和情感表达等方面的练习,并详细讲解社交技巧,如交谈时眼神交流、肢体语言和语速控制等,每次训练时间为40 min,每周3次。

1.3 观察指标

① 于入院时、出院时及出院1个月(门诊复查时)后,采用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5]对2组患者的社会功能予以评定。PSP总评分范围为0~100分,分值与社会功能呈正相关。② 于入院时、出院时及出院1个月(门诊复查时)后,采用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6]对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予以评定。SQLS由心理社会(15项,15~75分)、动机/精力(7项,7~35分)、症状/副反应(8项,8~40分)3个维度构成,总评分范围为30~150分,分值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③ 于入院时、出院时及出院1个月(门诊复查时)后,采集2组患者的晨起空腹静脉血3 mL,离心得到血清后,测定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社会功能比较

出院时及出院1个月后,2组的PSP评分均较入院时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见表1。

表1 2组PSP评分比较分)

2.2 2组生活质量比较

出院时及出院1个月后,2组的SQLS各维度评分均较入院时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见表2。

表2 2组SQLS评分比较分)

2.3 2组血清指标比较

出院时及出院1个月后,2组的NGF、BDNF水平均较入院时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3。

表3 2组血清指标比较

3 讨论

SCH病情迁延,可导致患者精神残疾,从而给其家庭带来较大的负担。目前,该病单纯通过药物治疗已不能实现病情的有效控制,多数患者仍存在以社会功能缺陷为主的阴性症状。有研究[7]表明,SCH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与其病耻感有关,病耻感可使患者对外界产生排斥,从而导致其产生社会功能缺陷,并持续加重。故需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以改善SCH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及病耻感。针对性护理是一项人性化医疗模式,旨在结合患者的疾病情况、年龄和文化程度等整体情况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以使其获得较好的康复效果。但此护理模式由专科护士主导,因其时间和精力有限,常导致干预不到位或无法充分吻合患者的实际需求,从而难以获得预期的效果。近年来,有研究[8]发现,同伴支持教育可弥补单纯护士主导护理的不足,增加护理人员对患者的了解,并通过针对性的信息分享和支持反馈等,有助于提升干预效果。“1+5”式支持教育为同伴支持教育的一种模型,即每名同伴支持指导员负责5例患者的教育工作,符合临床实际。由于当前缺少有关针对性护理与“1+5”式支持教育联合用于SCH患者的研究,故本研究对针对性护理联合“1+5”式支持教育在SCH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出院时及出院1个月后的PSP评分与同期对照组相比均更高(P均<0.05),提示针对性护理联合“1+5”式支持教育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究其原因,“1+5”式支持教育中,选拔既往康复效果理想的SCH患者担任同伴支持指导员,因其曾面临与患者同样的境遇,故其在与患者交流时更能引发共情,其观点也更易被患者所接纳。当同伴支持指导员通过与患者沟通了解到其受病耻感困扰时,报以理解的态度,并以自身正面事例帮助患者重塑希望,可帮助患者克服病耻感,使其更好地接纳自我[3]。同时,同伴支持指导员从自身经验出发,指导患者开展社交功能训练,尤其是向患者着重讲解社交功能技巧,能使社会功能训练更具实操性,从而使患者的社会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9]。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出院时及出院1个月后的SQLS各维度评分与同期对照组相比均更低(P均<0.05),提示观察组干预方法可更显著提高SCH患者的生活质量。考虑其原因,诸多护理举措的叠加能够有效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其身体恢复。有研究[10]发现,NGF和BDNF可修复神经元,有助于SCH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出院时及出院1个月后的血清NGF和BDNF水平与同期对照组相比均更高(P均<0.05),提示观察组干预方法可对血清NGF和BDNF水平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进而有助于减轻SCH患者的神经损伤程度。

综上所述,将“1+5”式支持教育联合针对性护理应用于SCH患者,可明显调节血清NGF和BDNF水平,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指导员针对性同伴
举办两新党建指导员履职能力提升培训班
党员生活(2023年6期)2023-06-07 09:28:26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 01:13:12
应时而著,为事而作——议论要有针对性
晓有机化学必考方向 提升备考针对性
“用工指导员+”激活集体协商
工会信息(2020年7期)2020-07-07 03:34:34
学会“针对性”写作
有的放矢,始得鲜明——议论要有针对性
寻找失散的同伴
嘿,这欢乐的日子!
同江市 严把三关 促“两新”组织党建指导员作用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