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佩佩, 杨建梅, 杨红娟
(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 肝病一科,江苏 南通,226001)
肝硬化属于常见的肝脏病变,呈进行性、弥漫性病变,患病后易出现肝细胞坏死,造成门静脉高压及肝损害,甚至会出现大量腹水,直接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1]。肝硬化腹水作为肝硬化中晚期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随着疾病进一步发展可能会出现低钾血症、低钠血症等电解质紊乱现象,甚至进展为肝性脑病或肝肾综合征,对患者预后产生不良影响[2]。因肝硬化呈进行性发展,病程比较长,故还需加强护理干预。PDCA护理模式作为标准化和科学化的循环体系,划分为计划、执行、检查及处理4个阶段,在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评估后确定护理类型,可达到提高管理质量的目的[3]。临床路径护理属于新型护理管理模式,由医护人员为患者制订针对性的照护计划,实现了护理工作的有效性,可以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4]。为此,本研究开展回顾性分析,探讨将PDCA模式与临床路径护理联合应用于肝硬化腹水患者的效果。
本研究经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对本院于2019年11月至2021年11收治的9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的基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标准:① 与《肝硬化腹水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5]中的诊断标准相符;② 采取临床检查措施,无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或上消化道出血等相关并发症;③ 治疗依从性良好。排除标准:① 合并严重心、胆、肾疾病;② 表现为皮肤感染;③ 患有神经病变;④ 因酒精性肝癌、自身免疫性疾病或丙型肝炎诱发腹水。将90例患者按照护理措施的不同分入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4例)。2组间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2组临床情况比较
对照组患者采取PDCA模式,持续干预至出院。① 计划:分析并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实际病情,依照评估结果制订护理计划,所涉及的护理内容包含为患者创建整洁病房、观察患者的生理机能改变情况及关注其心理状态等。② 执行:有序执行护理工作,与患者积极交流,于护理期间不断强调相关操作的重要性,如明确告知患者置管操作的重要性,缓解其紧张感。③ 检查:观察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对于护理期间不能马上解决的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汇总本周的护理情况和容易忽略的问题,及时提升护理质量。④ 处理:对于护理问题进行综合分析,追踪并落实不合理的护理情况,及时调整护理计划,评估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对护理措施处理情况及时跟进,同时加强导管维护。
观察组患者以PDCA模式为基础应用临床路径护理,持续干预至出院。① 入院当天: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与其及家属积极沟通,详细告知他们治疗和护理过程,并强调护理期间的相关注意事项。测量并记录患者的腹围和体重等基本数据,为手术治疗提供基础参考数值,同时为患者营造舒适的治疗环境,保证病房干净和通风。叮嘱患者调整饮食计划,以低盐、低脂食物为主,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对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患者给予软食,指导其在进食时细嚼慢咽,以免引起上消化道出血;对于肝功能受损以及存在肝性脑病先兆症状的患者,告知其禁止食用含蛋白质的食物。② 入院后2~3 d:护理人员针对患者不同的临床症状和认知程度采取针对性、个体化的健康教育,根据患者的性格特点给予其安慰和鼓励,采取反问式、启发式等方法帮助患者建立自信心,促使其全面了解自身疾病、治疗措施及护理计划,便于治疗期间积极配合。此外,护理人员详细记录患者的每日饮食状态及出入量,掌握腹水消退情况,监测电解质水平,并进行腹水、肝功能检查,了解治疗效果,以便为调整治疗和护理的方案提供依据。③ 入院后4~5 d: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及临床护理,向患者介绍肝硬化腹水用药方法、用药剂量以及其他注意事项,促使其建立正确认知,宣泄负性情绪。指导患者准确识别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的前期征象和处理方法,及时处理患者存在的药物不良反应,促使其遵医嘱用药。加强对患者的皮肤护理,保证皮肤清洁、卫生,勤加更换衣物,避免其因长期卧床出现压疮。④ 出院指导:在患者出院当天,向其发放出院指南及随访计划卡,并对其进行院外随访,随访时间以6个月为准,观察患者于出院后疾病是否复发或出现其他并发症。
① 腹水程度:入院后、出院时,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2组患者的腹水情况。轻度腹水即超声下腹水深度<4 cm,患者无明显的临床表现;中度腹水即超声下腹水深度4~8 cm,患者临床表现为腹胀和食欲不振;重度腹水即超声下腹水深度>8 cm,患者存在明显的腹胀、食欲不振、腹部膨隆和双下肢水肿等相关症状[6]。② 并发症:统计2组患者在干预期间肝肾综合征、腹膜炎、腹部胀满及移动性浊音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③ 腹水量:入院时、入院后3 d、入院后1周及出院时,评估2组患者的腹水量。
入院后,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的腹水程度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出院时,观察组的腹水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腹水程度比较 [例(%)]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肝肾综合征、腹膜炎等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更低(P<0.05),见表3。
表3 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例(%)]
入院时,观察组的腹水量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入院后3 d、入院后1周及出院时,2组的腹水量均较入院时减少(P均<0.05),且观察组均少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见表4。
表4 2组腹水量比较
肝硬化腹水属于肝脏疾病发展的最终阶段,因病程较长,复发率比较高,获得的预后效果不够理想,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直接影响[7]。肝硬化腹水患者的预后效果与治疗依从性密切相关,但是大多患者在接受治疗时易被忽视主观感受和心理状态,未能满足其护理需求[8]。此外,由于患者血容量不足,体内交感神经被激活,诱发低钾血症和水钠潴留的风险比较高,可能会加重电解质紊乱及腹水程度,导致肝功能呈进行性恶化[9]。因此,还需加强对肝硬化腹水患者的护理管理,采取科学且合理的护理措施以延缓疾病进展、改善患者预后。
本研究分析了PDCA模式联合临床路径护理对肝硬化腹水患者预后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出院时,观察组的腹水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提示PDCA模式联合临床路径护理对于减轻患者的腹水程度具有确切效果。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PDCA模式联合临床路径护理采取健康教育、饮食指导和心理疏解等相关护理措施,改善了患者机体的营养状态,并帮助其调整舒适体位,有助于促进水钠排泄,加之用药干预可取得更为理想的护理效果,进而减轻患者的腹水程度[10]。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并发症(肝肾综合征、腹膜炎等)总发生率较低(P<0.05),提示PDCA模式联合临床路径护理有助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这是因为PDCA模式联合临床路径护理可及时发现患者在护理期间存在的问题,并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不仅可以帮助患者充分了解健康教育内容,还能保证治疗过程的安全性,在维持生命体征及水电解质稳定的同时还可缓解患者的不适感,能够有效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11]。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相较于入院时,入院后3 d、入院后1周及出院时,2组的腹水量均减少,且观察组的腹水量均较同期对照组更少(P均<0.05),提示PDCA模式与临床路径护理联合应用有助于减少患者的腹水量。分析其原因可能为,PDCA模式联合临床路径护理取得的效果较为理想,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进行有效护理,减轻了患者的心理负担,促使其对自身疾病及治疗方法具备正确的认知,能够更好地配合临床治疗,从而加速腹水消退,减少腹水量[12]。此外,PDCA模式联合临床路径护理依照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护理管理的标准化流程,分析影响肝硬化腹水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将护理措施具体化,明确各个阶段的护理重点,满足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改善了整体预后效果。
综上所述,肝硬化腹水患者接受PDCA模式联合临床路径护理干预具有理想效果,在改善腹水程度、减少腹水量的同时促进患者预后恢复,且对于相关并发症的预防也具有积极影响,可借鉴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