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李楠,周国良
(长春电子科技学院,吉林长春 130000)
随着国内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高素质人才需求明显提升。高等院校作为我国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理应肩负起为社会发展、国家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这一重任。积极创新高等院校教学管理文化,发挥教学管理文化的作用与价值,提升教学管理效果,这不仅是高等院校自身发展需求,同时也是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有效助力。
教学管理文化是指被校内师生共同认可的教学管理观念、教学管理规范、教学管理运营方式及教学管理行为在文化层面、思想层面以及精神层面的客观反映。北京师范大学张东娇教授曾表示,教学管理文化包括教学管理观念、管理制度文化、管理行为文化以及教学设施与教学环境文化[1]。其中教学管理观念是指高等院校在开展教学管理工作时所遵循的各项原则;管理制度文化是指高等院校在开展教学管理工作时所采用的教学规章制度;管理行为文化是指高等院校在高校教育人员与管理人员的教学管理观念指导下的各种教育行为与管理行为;而教学环境与教学设施文化主要包括物理教学环境和管理载体及教学管理手段,物理教学环境被称之为显性教育,包括多媒体教学设施、黑板、讲台、桌椅座位等。管理载体及教学管理手段,被称为隐性教育。管理文化包括互联网技术及系统化管理。而教学管理文化在高等院校教学管理工作当中具有重要的引领功能,引导校内师生在心理层面以及情感层面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可以有效凝聚人心,不仅使师生产生情感共鸣与认知共鸣,拥有共同的目标理想与价值追求,形成强大的向心力与凝聚力,还具有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教育功能。高等院校应当在理论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对高校学生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思维模式、行为观念、人文素养展开科学培养,助力高校学生早日成为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人才[2]。
在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高速发展背景下,国内人才市场结构发生翻天覆地的转变,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与评价标准都明显提升。在新媒体背景下,传统高校教学管理模式难以满足教育改革工作创新发展需求,更加无法满足高校师生多元化发展与个性化发展的需求。为此,高等院校需要结合新媒体背景及教学管理工作创新发展的需求,科学开展教学管理文化创新,显著提升高等院校教学管理工作效率[3]。在此环节,高等院校的办学模式也需要做出科学调整,显著提升人才培养的实效性与针对性。并且构建完善的教学管理体制,提升现代化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效果,促进高等院校教学管理工作良性发展。与此同时,高等院校应当积极引入现代化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及新媒体平台来开展教学管理文化创新,以此提升教学管理工作的文化育人效果,既保证管理工作的作用与优势可以得到有效发挥,同时保证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性与育人效果,加大教学管理工作的创新力度与维护力度。在教学数据、教学信息收集与整理环节需要明确具体的维护内容及管理内容,并且遵循特定的教学标准来开展评价工作与考核工作,完善考核方案与管理方案,确保各项管理措施可以得到有效实施[4]。
需要注意高校教育人员与管理人员都是高等院校教学管理文化创新的重要参与者,新媒体传播快、信息便捷、受众面广泛,在面对信息化及全球化、多元化文化迸发的时代特点时,应该及时引导大学生正确面对新媒体时代所带来的一切变化。但目前高校教学管理文化环节,并未引起教育人员与管理工作者应有的重视,这就需要高等院校在积极加强基础教学设施建设时,及时注意新媒体发展为大学生带来的利弊影响,发挥教育与管理者的“引航员”身份,吸收优秀的新媒体发展内容,为校内师生提供良好的共同发展氛围,以充分发挥教学管理文化价值引领功能与价值认知功能,促使新媒体背景为高等院校教学管理文化发挥助力作用[5]。
众所周知,高等院校一直肩负着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科技发展、文化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这一重任。因此,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与社会模式改革的关键环节,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标准也随之发生转变。但目前各高等院校并未意识到教学管理工作的重点,仍然采用传统管理理念及传统管理方式来开展教学管理工作,由此导致教学管理模式过于单一,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与功能。而理论教学比例与实践教学比例严重失衡,学生在实践活动当中无法合理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因此知识迁移能力、知识分析能力及知识转化能力没有得到有效培养。长此以往,不仅不利于高等院校教学管理文化创新,而且会对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身心健康发展带来重大影响。综上所述,教学管理理念落后,是高等院校教学管理文化创新的主要障碍[6]。
结合目前形势分析,国内高等院校虽然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工作,意图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对传统管理模式进行创新与调整,但在实际的创新环节,因各方因素影响,教学管理文化创新效果不佳,各大高等院校师生之间存在的交流障碍仍然明显,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态度,教学管理工作的价值与作用也无法得到有效发挥。其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高校教育人员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限制与影响,并未做到与时俱进地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依然采用理论灌输的方式展开教学活动,这种“填鸭式”传授知识的方法,致使高校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一切教学活动听从教师的分配与安排,师生关系接近于上下级,而并非平等相处,在这种模式下形成的教学管理过于模式化,无法调动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从根本上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吸收效果;其次,高校教育者在教学环节没有结合高校学生的认知能力及知识储备来选择、优化与调整教学模式,在一味灌输理论之后,无法因材施教地开展学习活动。而师生之间欠缺必要的互动与沟通,更加剧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偏差,这不仅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不到稳固提升,而且为学生带来巨大的学习压力,同时只属于教师的“一人堂”的课堂教学氛围过于枯燥,将致使学生逐渐对课堂教学活动产生抗拒心理、厌烦心理;最后,传统灌输理论的教学模式极大程度地限制了高校学生生成发散思维,这将不利于国家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工作。由于,传统教学管理模式通常由校领导统一商定,下级管理人员以及教职人员、高校学生无法有效参与教学管理文化创新环节,而教学评价通常在期末考试完成后由学生进行评价,这种时间偏差导致了教育人员无法对学生展开实时性引导、科学性引导,所以,这种反馈机制缺乏实效性与科学性,过于片面,无法真正落实高等院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目前国内多数高等院校受到应试教育观念影响,教学管理工作仍然采用传统的考核模式。这种缺乏科学性与健全性的考核模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与学校对于培养新时代人才所提出的新需求,所以不利于教学体系与教学管理文化创新。为此,高等院校应当结合学生的多元化发展需求来创设教学考核体系,并且显著提升高校学生的专业水平及综合能力,但在实际考核工作当中,考核结果受到教育人员的主观因素影响过于深刻,这种由单方面因素确定的能力结果,充满不稳定因子。通常而言,高校教师会将考试成绩作为核心考核标准,但对学生的实际能力发展却重视程度不足,无法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更无法综合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高校教学管理体系也得不到有效落实与深刻观察,所以高等院校的教学管理成效始终达不到预期标准[7]。
成绩管理工作是高等院校教学管理工作当中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成绩管理工作可以科学地呈现学生在上一阶段的学习成果,这关系到学生的毕业情况与评优情况,同时也对教学管理成效具有重要的影响。具体而言,成绩管理可以包含各种考试成绩录入、考试成绩运算、考试成绩查询及考试成绩分析等一系列工作,工作量较大且极为烦琐,若是采用传统人工管理方式,会消耗大量的物理资源与人力资源,并且在成绩录入环节、运算环节、分析环节及查询环节,容易受到各种内部不稳定因素及外力因素的影响,出现误差,难以保证结果的精准性与真实性。为此,在新媒体背景下,高等院校应当积极引入现代化信息技术开展成绩管理工作,简化成绩管理工作流程,显著提升成绩管理工作效率。教育人员只需要在考试成绩出来后,将其录入到系统当中,软件系统就会自动对成绩展开计算与分析,学生可以通过各种便捷的方式查询考试成绩。与此同时,教育人员也可以以更加直观的方式掌握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情况。不仅如此,学校也可以结合学生考试成绩展开综合性分析,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且及时做出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案调整。
教学质量监督是教学管理工作等核心构成部分,同时也是高等院校育人成果的重要展现形式。为此,对教学质量开展监督管理工作极为关键。传统高等院校在考察教学质量时,通常会采用问卷调查这种方式,设计出与之相应的调查问卷,要求学生填写并且进行问卷回收,通过分析问卷结果,来统计调查结果,这种传统教学质量考核方式会花费大量的时间成本、物力资源与人力资源。而在现代化信息技术引入到高等院校教学管理工作后,高等院校可以将调查问卷统一发布至互联网平台,学生登录系统填写相应的评价问卷,系统自动调整数据,这样不仅可以有效节省问卷发放、问卷回收、问卷统计时间,减少人工参与,从而保证结果的精准性与真实性。此外,高等院校可以将调查结果作为教育人员考评的核心依据,并且结合分析结果,督促教育人员创新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案,显著提升高等院校高质量人才培养效果[8]。
课程设计效率直接会影响到教学效果。具体而言,相较于其他学段,高等院校内部专业更多,课程体系相对庞大。不仅如此,除了专业课程外,还有大量的选修课程,因此在课程安排以及课程设计时,需要确保课程设置的稳定性与合理性。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教学设计都是一项较为烦琐的综合性工作,这需要得到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助力支持。高等院校可以通过各种排课软件来设定教学目标,合理分配教师的工作量。经过统筹规划后,科学分配、科学调整教学计划,可以显著提升课程安排的合理性以及工作效率。除此之外,在选修课设置环节,高等院校可以在新媒体平台当中设置选课平台,学生在互联网平台当中结合自身需求来浏览课程设置,并且在平台当中细致了解各个选修课程的特点与功能,显著提升选修课程选修效率。结合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支持,不仅有效解决在课程设计上人力、物力以及时间上的过度支配,还可以帮助学生在提升选课速率的同时,学习与掌握新媒体技术,这为高等院校教育管理人才的全方位培养提供新路径。
教学管理工作者是高等院校教学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一系列教学管理方案的执行者与重要参与者。为此,教学管理工作者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对于高等院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效率具有重要影响。因此为保证高等院校教学管理文化创新效率,需要积极开展教学管理工作者的培训与教育工作,通过各种培训方式与教育方式来提升教学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保证教学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显著提升教学管理工作的专业性与实效性,优化教学管理队伍人员结构,确保各个岗位的教学管理人员可以实现各司其职、相互促进。为实现这一目的,高等院校还应当定期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加强教学管理工作团队的结构优化工作,吸引更多的优质教学管理专业人才参与到教学管理工作当中,在教学管理岗位发光发热。除此之外,还应当确保教学管理工作者与时俱进,具备良好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在保证教学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同时,在教学管理文化创新环节发挥出自身的创新作用,为高校教育管理事业发展提供有效助力。
首先,为保证高等院校教学管理文化创新效率,高校教育人员应针对课程教学任务与教学内容展开综合性分析,科学引入现代化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并利用新媒体技术提升与高校教学管理工作者的沟通效率、互动效率。通过线上互动与线下沟通等方式,及时传递教学通知以及教学文件等关键性信息。其次,在利用计算机设备展开线上沟通时,通过新媒体平台开展数据信息传递、数据共享,对日常管理内容展开深度分析,创建优质管理机制,结合高校的实际发展需求以及教学管理工作内容,创新出更为优质、更为高效的教学管理工作形式,在教学安排环节,合理设置数据信息,科学分配教学时间以及教学资源,显著提升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效果,确保在教学期间内,显著提升教育资源的利用率以及教育内容的科学性。并且发挥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作用与优势,对日常管理内容展开科学优化、科学调整,显著提升资源配比效果,在满足高等院校教学管理文化创新发展需求的同时,将创新的教学管理模式与学生管理有机融合,力求在创新发展教学模式时,为学生的快速成长和全方位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利用网络平台与新媒体信息技术,将其与高校教学有机融合是新时代对于高校人才培养提出的新挑战,同时也是高校教学教育改革的新趋势。高等院校教学管理工作者需要意识到新媒体环境所带来的发展契机,合理应用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创设互联网教学管理环境,结合校内师生多元化需求来策划教学管理方案以及教学管理制度,明确教学管理工作原则及教学管理工作发展方向,保证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性与精准性。为实现这一目的,一方面,应当保证在计算机技术应用环节对互联网环境展开科学优化,不断创新管理内容与管理形式,并且制订出相应的科学管理措施,全面提升计算机应用效率及互联网教育管理效果;另一方面,在教学管理环节,明确具体的教学管理要求及工作内容,显著提升高等院校教学管理工作水平。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管理文化创新环节,会涉及大量的信息数据、信息资源,这些数据信息会呈现教学管理工作的进展情况,从而便于教育管理人员对教育质量展开科学评价。而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作用是对一切教学管理信息展开科学分析、科学处理,并将其抽象化信息转化成直观性报告,助力国内高等院校教学管理文化创新发展,保证高校教育的时效性与优化性。
综上所述,新媒体背景下现代化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既为高等院校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了创新发展机遇,同时也对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提出更高要求,二者之间具有诸多互通之处,应将二者有机融合发展。高等院校通过创新成绩管理模式、提高质量监督效率、提高课程设计效率、提升教学管理工作者综合素质等方式做出科学调整,在保证高等院校教学管理工作与时代同行、校园工作顺利开展的同时,也为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核心素养发展奠定坚实而稳固的基础。这不仅是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也是顺应社会经济发展、高校教育管理事业发展的有效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