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珍
摘要:随着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信息化时代为企业管理带来的极大改变,在企业管理中财务管理的作用也愈发凸显。全新的经济格局下,企业现代化改革的步伐逐渐加快,为了让企业实现稳定发展,科学健全的内部管理体制必不可少,而作为关键一环的企业财会内控监督机制将会在企业内部控制活动中起到重要作用。只有在内控监督管理方式科学合理的情况下,才能够更好地在企业内部执行并落实,为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保驾护航,并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所以,文章分析了当前我国企业财务内控监督的现状,针对当前机制存在的不足给出了合理化建议,希望能够为新环境下我国企业的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企业财会;内控监督机制;现状;改进策略
一、企业财会内控监督机制的重要性
在企业不断发展过程中,内部控制的作用更加突出,结合信息化技术构建起来的内部控制机制能够为企业的管理提供更加高效和高质量的管理效果。对于一个企业内部管理而言,财务管理无疑是重点所在,所以科学合理的财会内控监督能够更好地保障企业资金流的充足,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合理有效地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同时,维护企业经济效益,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资金支撑。
企业财会内控监督管理人员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更要充分认识到国家政策的重要性,充分利用好国家对企业发展所给予的在政策优惠,帮助企业财务做好统筹和规划,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让企业的资金能够在日常运营中发挥最大价值。我国在经济发展中呈现地理差异,东南沿海经济较为发达,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属于欠发达地区,为了实现经济发展的平衡,国家针对不同地区作出不同的政策调控。因此企业财会内控监督中,要根据企业所在地的不同,合理调整管理模式,符合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同时更好地响应国家政策。比如同样位于广东省,而北部地区的经济与省内其他地区相比,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国家针对这个地区的企业实施了一些政策上的帮助,以此来推动企业的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工作。所以粤北地区的企业财会内控监督人员必须要时刻关注国家和地方政策,合理为企业财务管理进行规划,充分利用政策上的优惠条件,更好地发展企业。
二、企业财会内控监督机制的现状分析
(一)缺乏内部防控意识
企业财会工作人员缺乏财会内控监督管理意识,我国企业开展财会管理相关业务起步较晚,工作人员在财会管理方面无法快速拓展业务,导致当前的财会管理工作难以跟上企业快速发展的步伐。对于一些企业来说,没有专门设置财会管理岗位,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也形同虚设,这就意味着一旦企业内部存在风险,就会导致企业利益受损。另一方面,由于财会内控监督较为分散,各项内部规定没有专门针对财会监督给出合理的指导意见,在内控过程中没有科学的制度作为支撑,导致财会内控监督工作很难得到落实。在执行财会内控监督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无法做到有据可依的情况下与其他部门的冲突。企业废除一些制度以后无法及时出台全新的管理制度,各个部门之间沟通与衔接不够的情况下,导致财会内控机制在企业内部无法推进。同时由于领导层和各部门员工对于财会内控机制的重视程度不够,在推进过程中受阻的现象比比皆是。尤其是对于中小企业而言,领导层的关注点在于企业业务的开展情况,认为只有不断开展业务,才能够让企业更好地盈利,而忽略了内部管理的重要性。
(二)制度建设不完善
首先,企业尚未形成合理的内部财会内控监督规章制度,大部分财会内控监督工作依靠骨干工作人员的经验以及个人觉悟,因此存在较大的自主性和随意性,个人盲目的决策可能会影响内部财会内控监督规章制度的执行。在实际的监管过程中,由于制度的缺失,直观上存在的偏差等问题,会导致各部门之间存在极大的矛盾,没有制定合理、规范、可操作的财会内控监督制度是当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在财会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现状问题。其次,财会内控监督规章制度存在漏洞,企业在制定该制度的过程中,都是站在企业发展全局的角度考虑,而在实际管理中各个部门都是以自身利益为主,充分分析制度中存在的漏洞,对于财会内控监督工作进行防范,导致部门之间的矛盾加深。所以,沒有科学的规章制度导致企业的内部控制很难得到推进。最后,企业对财会内控监督规章制度执行力度较差。企业各部门制定与工作相关的管理规章制度,目的在于推动各部门工作进程,但是在工作执行过程中,缺乏严格的监管,导致在开展财会内控监督工作时,规章制度无法涵盖到企业日常工作中,这将导致企业财会内控监督效果大打折扣。尽管一些企业针对财会内控监督管理制定了较为完善的规章制度,但在日常操作中,不注重执行细节,即便有章可循,但不按照规章制度开展工作,这些原因都会让财会内控监督管理工作无法达到预期要求。
(三)管理模式落后
企业自身的内部管理体制较为落后,无法跟上时代步伐,难以满足在新时期企业发展的需求。很多企业当前沿用的内部管理体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管理模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种落后管理机构已经与市场的发展大环境不符。特别是企业在自主经营后,缺乏对市场整体动态情况的把握,一方面,会错失发展良机;另一方面,其内部发展动力不足。所以,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国营企业的发展落后于民营企业。民营企业由于规模相对较小,同时紧密结合市场,能够在时代洪流中合理改变发展方向和管理模式。例如长江农工商控股有限公司,该公司作为国有重点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比较严重的内部管理体制落后问题,在改革开放之后没有及时地适应市场变化,导致市场份额逐渐降低,为了能够盘活企业,所以在2000年进行了长期整改,以现代化企业管理作为内控标准,充分吸收我国民营企业和西方大型企业发展的经验,通过全面化改革,确保了当今在国际市场上存有一席之地。
(四)监督力度差
我国大部分企业没有形成独立的财会内控监督部门,这就意味着风险的防控监督力度较差。在很多企业进行内控监督过程中都是由人事科或者后勤部来兼职承担这类工作,尽管这样可以做到省时省事,这种监督工作缺乏独立性的特点,导致实际的管理与监督效果不够良好。首先,人事和后勤部门受到一些部门的隶属和约束,他们执行的监督工作就会被一些部门威胁或者制约,独立性不够的情况下,导致监督工作执行力不够。其次,在对内部风险监督过程中,要考虑监督对象,是否只是对上级或下级进行财会内控监督,在防控过程中,监督部门实施的措施是否健全,实施的各项措施能否正常运行。目前企业财会内控监督全程监督监管存在执行不到位现象。
(五)员工素质与岗位不匹配
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业务开展也更加全面,员工数量也日益增加。在日常工作中,存在员工素质无法与岗位相匹配的严重情况。企业内部缺乏专业性能力较强的人,员工的工作能力和潜力很难满足当前的岗位需求,尤其是复合型人才数量不足。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的业务开展、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等一系列日常价经营和管理活动都需要具有一定信息技术基础的人员参与。而很多员工并不具备这一技能,在思想上没有认识到网络即时的重要性,不注重自我技能提升,同时企业的培训工作开展也不及时,内部员工能力无法提高。企业员工普遍存在年龄偏大的现状,很多年龄较大的员工难以适应企业当前快速发展的需求,这就需要企业通过多种渠道招揽大批高素质人才。
一些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对于员工只要求数量而不看重质量,一味追求低价的人力成本,而放弃了在高端市场中产品的研发工作。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高新技术成为未来企业发展的全新方向,劳动密集型企业必然会被时代淘汰。这就要求企业必须要提前考虑未来的发展规划,在企业发展和员工配置方面能够做好高瞻远瞩,能够提前布局,充分吸收更多的高素质人才,设定相关岗位,提高企业科研水平,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在这一过程中,企业财务安全就显得更加重要。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并不具备较高水平的财务管理知识,甚至都不是财务管理专业出身。仅仅是通过简单的培训,这样就导致了专业性不足,素质不够的情况,极易导致企业出现财务风险。同时,很多大型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拥有极强的管理经验,但是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在思想上对于网络技术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没有能够及时学习和使用,无法感受到信息技术对于财务管理带来的便捷性,造成了极大的成本支出。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导致了企业财会内控监督机制在执行过程中,由于员工素质原因,导致执行效果不佳的情况。
三、加强财会内控监督机制的改进策略
(一)培育内部防控意识
企业财会内控监督上,要营造良好的财会内控监督氛围,要提升全体员工对于风险防控意识,加大监督力度。首先要从各部门的负责人入手,认识到加强财会内控监督的重要性,从而开展长期有效的防控管理工作。帮助他们进一步了解到风险防控的重要性,按照规定针对风险进行等级划分。建立专门的风险防控监督部门,在风险管理过程中让各部门负责人签订相关的责任书,明确自身在财会内控监督中的职责,履行好自身义务。最后领导和基层员工相配合,提升企业整体的风险防控意识。在领导的监督下开展各项奖惩机制,要将财会内控监督和开展企业日常内部工作有机结合,各个部门的管理者要以身作则,成为各个部门风险防控监督的制定者与实践者,加强对财会内控监督力度。
(二)构建现代财会内控监督制度
首先,较多企业的财会内部管理制度十分复杂,没有简洁明了的管理机制,很难让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明确方向,提高全体员工的工作效率,实现企业战略布局。企业财会内控监督制度的复杂性会造成企业行政工作效率低下,这就需要对其进行合理有效的改革,提升可操作性,方便各部门员工在日常工作中进行遵守。对拟定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工作人员需要具备极强的专业性,但部分人员并没有参与到企业日常工作流程中,所制订的行政管理制度难免会在实际的工作中出现相互矛盾的情况,导致企业其他部门人员对管理制度抱怨甚至不满。因此该制度在制定过程中可以让全体员工参与进来,更好地提升管理制度的可操作性。其次,企业的行政管理制度是面对全体员工的,因此制度本身的阐述需要简明扼要且通俗易懂,让企业员工可以更轻松地理解其中的要义。
财会内控监督制度的运用在不同企业中会存在差异性,为了维护制度的公平和有效性,实施内部管理的工作人员需要针对每个企业情况不同,对制度进行合理的改进。其中如果存在不公平现象,甚至是制度本身存在缺陷,要工作人员及时发现有效完善,否则将会降低制度的权威性,影响后续制度的操作和执行。如果对制度进行改革,仅是为了解决某些员工反映的矛盾问题,也会降低该制度的权威性,因此工作人员在制定管理制度时,需要保证其公平公正,避免多次修改后影响它的权威性。而企业要拥有一个良好的行政管理制度,就必须确定对大多数员工的公正性和权威性,让大多数员工接受该制度同时保证其顺利在企业中执行。
(三)加强内部管理
建立健全企业财会内控监督力度,需要加强企业内部管理。首先要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岗位分工明确,特别是存在交集的部门内部需要安排不同人员进行监督,避免存在不同岗位不相容的情况发生,有效地预防风险。从财务部门来看,企业需要对开支和经费进行科学合理的统筹和安排,做好年度的费用支出结算工作。一旦年度预算得到上级部门批准并下达经费支出后该部门加强对于存在资金浪费的情况监管,各部门的经费支出都需要得到审批,严格执行企业内部制定的审批制度,所有经费的支出都需要进行跟踪监管。如果遇到大金额的经费支出需要上级部门开会集体研讨给出决定,保障经费合理开支,加强企业内部风险控制监督。对于企业的固定资产需要每位员工合理使用和爱护。如果出现设备等问题,要联系有关单位及时维修,并将流程公开披露,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监督和把控。在购置企业内部固定资产时也要从其先进性和必要性考虑,从而避免可能会产生的资金浪费现象,加强对企业财会内控监督。
(四)增强监督力度
增强企业内部的风险防控监督力度,首先可以建立纪检委员会,要求不同部门通过选举的方式成立廉政监督小组,加强各个部门的监管工作。该小组负责日常的风险评估和风险防控,可以合理地使用自身的监督职权,参与到企业日常的物品采购、人事管理、薪资评定甚至是绩效考核工作中。这些参与监督和检查的员工要明晰自身的权利和责任,这样的工作机制要受到领导的认可与重视,这样才能保证企业财会内控监督工作能够正常展开。除此之外还可以聘请专家进行企业内部审核。聘请专家组成理事会,参与企业内部重大事项决策,甚至可以动员社会力量加强对企业的风险防控监督。专家对企业内部的风险进行合理有效地评估,排除隐患的同时还能提升企业整体的风险意识,让企业向着科学化、合理化不断前进,增强财会内控监督力度。
四、结语
在企业的整体管理中,企业财会内部控制监督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对企业健康稳定的良性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这就要求企业的管理人员要充分认识到财会内控监督机制的重要性,将该工作做出进一步的调整和优化,促进企业现代化的发展,明确并落实企业财会内部控制监督机制的各个环节和具体的实施方案,运用行之有效的科学合理的方式管理企业的财务,规避财务风险,从而保障企业运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对企业所有的财务动态进行有效监管,确保企业资金安全,为企业正常运营服务。
參考文献:
[1]张晓.企业财会内控监督机制的现状和完善措施[J].中国集体经济,2022(20):132-135.
[2]王化增.企业财会内控监督机制的现状及其完善措施[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1(10):137-138.
[3]朱常勇.企业财会内控监督机制完善措施分析[J].今日财富,2021(10):195-196.
[4]刘梦迪.企业财会内控监督机制的现状及完善措施[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1,24(10):38-39.
[5]赵洋.企业财会内控监督机制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商讯,2020(23):128+130.
[6]张旭萌.企业财会内控监督机制的现状及对策探讨[J].现代营销(经营版),2020(08):216-217.
(作者单位:中联海广瀛工程物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