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的设计与实施策略

2022-12-25 19:15邸伟娇
小学生 2022年32期
关键词:双减数学知识作业

☉邸伟娇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要转变以往固化的作业设计理念,注重设计个性化作业,与课堂教学形成有效统一,才会帮助学生深度、系统掌握数学知识并同步提高实践、创新等能力。以往,教师设计作业通常是以写、算为主,作业量较大,而设计个性化作业,教师要注重丰富作业方式、减少作业量,充分激活学生主动完成作业的意识,让其愉快轻松完成作业的同时能够更好地运用数学知识,才会使学生的作业质量有所保障,助力学生提高数学综合能力。

一、设计实践性作业,加强知识理解

实践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然而,课堂时间有限,难以让学生充分参与实践。教师可以利用课后作业这一途径,将传统的书写性作业转变为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对数学知识的认知。而且,实践性作业会有效帮助学生发现课堂中遗漏的知识点,让所学知识更加系统化。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探索新鲜事物,“双减”背景下,设计实践性作业能极好地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会在潜移默化中激活学生主动完成作业的意识,推动其积极探索和实践,充分吸收数学知识[1]。

如,《可能性》一课是学习概率知识的基础,知识比较抽象,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可以将课堂教学延伸作为作业内容,布置实践性作业:“取一枚一元硬币,反复抛投50 次,每一次抛投后记录硬币是哪一面朝上。最后,对比实践数据,思考硬币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概率分别是多少?”通过设计趣味化实践作业,不仅能够充分吸引学生主动完成作业,还会让其对“可能性”实现深度理解。与此同时,学生的推理能力、逻辑思维也会得到进一步提升。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提高作业的神秘感,将红、白两种颜色的乒乓球同时装在一个纸箱中,让学生每次摸取一个球并记录球的颜色,总共操作20 次。此后,再让学生判断:“红球、白球,哪种颜色的球被摸到的可能性更大?”在趣味实验的引导下,学生不仅对“可能性”的随机性有更深刻的理解,还会让其愉快轻松地完成作业。

二、立足知识难度,设计合作性作业

数学知识的难度各不相同,教师设计作业也要灵活变通。针对知识难度较大的课程,教师仍然设计让学生独立完成的作业,无疑会增加学生的作业负担,而且,还会影响其巩固知识基础,削弱学习积极性。鉴于“双减”政策,教师要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保证其作业质量,需要对作业设计理念加以优化,设计合作性作业[2]。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三到五人一组,通过互相交流、探讨、合作的方式完成作业,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学生的负担,让其作业质量有所保障,还会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让他们互相之间取长补短,拓宽对数学知识的认知。此外,也会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数学知识,让其知识运用能力与学习能力等得到明显提升。

例如,《正比例与反比例》一课作业的难度较大,教师可以先将学生分成六人一组,再引入作业:“利用生活中的竹竿、米尺测量大树的高度。”在学生开始完成作业时,教师指导每个小组先共同商榷解决方案,思考应该如何应用比例知识,再从实际角度出发验证理论方案。学生在默契配合下,进一步认知到正反比例的含义,并对其应用方法进行深化理解。检查作业时,教师可以让小组先分享其合作成果,再说明其合作过程和依据以及是如何应用比例知识的,不仅能够让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还会帮助学生再次温习课程知识并加深对正、反比例知识的理解。另外,也能有效减轻学生个体的压力让其轻松愉快地学习数学知识,作业质量也会得到进一步保障。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在合作后积极反思整个合作过程,思索是否存在不足之处。接着再取长补短,进行二次测量并与第一次测量的数据进行对比,最后确定大树的高度,就会极大地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深度,而且还会让其实践能力与逻辑分析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三、加强学科融合,设计趣味性作业

在传统理念下,教师设计作业通常是以写算画为主。设计“题海”性作业,不仅作业枯燥,而且学生的负担也较重,容易使学生形成排斥心理。“双减”背景下,教师要更新作业设计理念,可以将写算画式的作业转化为趣味的动手制作性作业,不仅能有效地提高作业趣味性,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还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时积极联系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更好地运用数学知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3]。另外,教师可以拓展作业设计思路,将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内容融合在一起,使数学作业更具个性化和趣味性。

例如,《圆柱与圆锥》一课,要让学生对圆柱体和圆锥体的特征、表面积及体积的计算公式等知识进行扎实理解和运用。为了让学生对作业拥有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设计作业:“用橡皮泥分别捏出两种形状,并且要分部分组合成圆柱和圆锥。”这样能有效帮助学生扎实记忆两种立体图形的特征,对于圆柱体及圆锥体面积、体积公式也会进行深入理解。或者,教师可以设计比较精细化的作业,即让学生按照作业题中给出的数量条件,先用卡纸分别制作出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的图形,再将不同图形组合成圆柱形和圆锥形,接着,再指导学生展开立体图形并反复操作,就会让学生扎实巩固课程知识并夯实数学基础。又如,《多边形的面积》一课,为了让学生灵活应用不同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教师可以设计作业:“在实际生活中呈现出教室与图书馆的地形图,实际绘画后再写出计算思路。”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实际生活中的图形,完成数学作业。这样不仅会有效提高作业趣味性,让学生拥有更多新鲜感,还会有效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在教室的地面上绘画出一个不规则的多边形,再让学生实际测量真实数据后,在练习册中绘画这一多边形并计算出多边形的面积,也会有效提高作业的趣味性,进而让学生积极完成作业。

四、降低作业乏味感,设计生活化作业

数学知识的价值是应用于生活,数学作业脱离生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和掌握会受到直接的影响。而且,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数学作业的乏味感,降低数学作业的吸引力,难以激活学生主动做作业的意愿。鉴于此,教师要将生活为载体设计生活化作业,不仅是将作业内容建立在生活基础上,还要让学生通过生活实践完成作业,才会将作业与生活完美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进行全面了解,这样对于培养学生数学兴趣,加强其对数学课的重视等,也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4]。

例如,在教学《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二)》一课后,教师可以将学生的生活环境作为作业内容载体,让其调查家中一周内的水电煤气应用情况,并制作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指导学生向其家人收集相关数据后再完成作业。这样不仅会有效提升作业趣味性,还会使学生增加对作业的新鲜感让其学以致用。或者,教师也可以将日常生活作为作业设计载体,可以布置作业:“观察居住小区所在路段的车辆行驶情况,时间为十分钟。”指导学生先制作一个空着的统计表,让其根据实际观察记录并整理大货车、电动车及小轿车等的行驶数量,再将其制作成条形统计图。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会经历完整的数据采集、整理过程,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还会让其熟练应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知识,让其对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更加了解,从而更积极学习数学课程。

五、拓展学习深度,设计总结性作业

作业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在个性化作业理念下,教师设计个性化作业要打破以往设计作业的模式,从学生掌握知识的角度出发,可以脱离数学题目设计反思、总结性作业。作业内容方面,教师可以将其细化,以学习心得、感受、掌握的知识点、理解不透彻的知识点等为核心。通过设计个性化作业,能有效帮助学生深度思考其学习情况,积极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与此同时,也会推动学生主动补充不足之处,让其树立主动学习意识,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例如,《简易方程》一课,是学生学习初中阶段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等知识的基础,为了让其打好学习基础,教师可以设计总结性作业:“在课堂学习中都有哪些收获?对方程的含义是否全部理解?是否有不理解之处?列方程的思路是什么,有哪些步骤?”对于作业的字数不需要加以限制,但要让学生表达完整。在作业内容的驱使下,学生会积极回顾其课堂上学习的过程,以及反思自己具体掌握知识的情况。在学生梳理学习过程时,会有效对课堂知识进行复习,不仅会帮助学生清晰地扎实知识结构,还会让学生更细致地咀嚼不同知识点,对于仍存在疑虑之处,学生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相比以往教师设计的作业内容,不仅学生对课堂知识会主动深入探索、深入理解,还会让其自主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另外,教师在评价学生作业时,可以开展口头式评价,并且要为学生创设分享作业平台,可以让其以演讲的方式分享作业。教师在学生分享后要积极表扬和鼓励,就会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深度,让其知识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六、创新作业内容形式,培养创新能力

作业不仅是帮助学生夯实数学基础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其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一方面要在作业内容上进行创新,另一方面要在作业形式上进行创新,才会进一步引导学生思维,提升其创新能力。对此,教师可以将课堂知识与生活中的趣味事物或现象融合到一起,抓住学生的兴趣爱好,充分点燃学生对作业内容的兴趣,有效推动学生踊跃创新,并在创新过程中体验到作业的乐趣。另外,学生的视域及思维空间有限,要想使其充分发挥内在潜力进行积极创新,教师要注重给予学生一定的启发,才会达到作业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一课时,教师要让学生对图形的平移、旋转及对称的知识进行扎实理解。为了让学生扎实掌握知识点,有效培养其创新能力,教师可以抓住学生喜欢玩乐和趣味事物的特点,让其结合喜欢的图案制作一个风车或京剧脸谱。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搜集多种样式的风车及脸谱图片,风车、脸谱的制作方法视频,制作成微课件分享到学习公共平台,为学生提供便利条件和创作思路。在微课的辅助下,学生会拥有充足的动力大胆进行个性化的创新制作。与此同时,也会让其对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知识进行深化理解。在检查作业时教师也需要创新,可以在次日举办“创作展”,通过展览评价的方式检查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情况,并同步做出指导和评价,不仅会使学生更好地认知和纠正错误理解之处,还会有效培养其创新能力,也会使学生拥有愉快的体验,对数学作业充满期待。

七、总结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设计个性化作业能够落实教学政策,有效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并且会让其主动愉快地完成作业。设计作业时,首先,教师要注重丰富作业类型,可以设计实践性、合作性、创造性的作业;其次,教师要注重利用作业同步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进一步提升其综合素质,才会使学生轻松愉快、高质量地完成作业。与此同时,也会让学生夯实数学基础,帮助他们建立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

猜你喜欢
双减数学知识作业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作业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