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陈心渝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充分尊重和保护其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在自主游戏中,教师要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从游戏环境出发,优化游戏路径,完善游戏方案,促进幼儿深度学习。
教师可以从三个方向展开优化自主游戏。一是制定游戏规则。教师要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心理成熟度,鼓励幼儿尝试制定游戏规则,提出指导意见,引导幼儿自主开展游戏,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二是材料使用。游戏材料可塑性强,具有“一物多玩、一物多用”等特点。教师要引导幼儿“会玩”“巧玩”,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的使用价值。三是环境创设。教师要充分利用游戏场地和空间布局,创设自主游戏环境,将环境创设融入幼儿活动的全过程。
一是创设“留白”区域。在优化自主游戏中,教师要从儿童视角出发,根据幼儿的成长规律,合理安排游戏区域,创设“留白”区域,引导幼儿对“留白”区域进行创设,促进幼儿深度学习。
二是创设真实游戏情景。创设真实的游戏情景,能够帮助幼儿开展自主游戏。例如,在“迷你烧烤会”活动中,教师借助烧烤设备创设真实的游戏情境,提供可塑性强的材料代替菜品,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和真实性。
三是做好跟踪记录。教师可以通过拍摄照片或视频的形式,掌握游戏进程。这些资料不仅能记录幼儿成长的瞬间,还便于完善后续的案例。
材料投放应和主题设定相结合,有助于激发幼儿活动兴趣。例如,在“高楼大厦”建构活动中,除了基本的玩沙工具之外,教师还可以为幼儿准备形状、大小不一的彩色积木,注意为幼儿及时更新材料。
大班幼儿具有一定的合作意识,情感的稳定性开始增强,能够和同伴开展合作性游戏。因此,自主游戏规则应该偏向于合作。例如,玩沙是一种操作性很强的游戏。在“美丽的祖国”玩沙活动中,幼儿分小组合作。有的小组造“万里长城”,有的小组造“长江”,有的小组造观光车。
游戏是幼儿的意愿性活动。因此,教师首先要尊重幼儿的奇思妙想,观察幼儿材料的使用情况、游戏行为、在游戏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再判断介入时机,协助幼儿推进游戏进程。例如,发现安全隐患时,教师要及时介入,排查游戏安全隐患;当幼儿降低游戏兴趣时,教师可以以玩伴身份介入游戏,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当幼儿遇到问题时,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帮助幼儿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