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 健
(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北京 100054)
“听”是语言输入的重要途经。据美国保尔·兰德教授统计,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使用语言文字时,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由此可见听力教学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1]。成人高校生源的独特性具体表现为:学生的年龄偏大、复杂的生活工作背景、薄弱的英语基础、学生之间巨大的差异性、课时安排总体时间少、单次课时间过长等等不利因素,这些特征使得成人高校的英语听力教学面临诸多困难。面对这样的现实,成人高校教师要认真反思现行听力教学中的不足,并积极探索适合成人高校英语听力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本文拟从笔者十五年听力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中,分析总结成人高校听力教学的经验和有效策略,以期对今后的成人高校英语听力教学有所借鉴。
笔者所在的成人高校听力课程选用的教材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英语听说》(2017年7月出版,第3版),共四册。根据学校的课程设置,一般使用前三册。教材本身的话题非常贴近生活:从自我介绍、外出就餐、购物到看病、问路、打电话,以及谈论体育、工作、度假、生活方式等,难易程度由浅入深,知识结构循序渐进。但对话内容表达所使用的词句死板、不生动,缺乏趣味性,而且有些用语及表达方式明显已经过时,与现今实际脱节。教材最大的缺点是配套的听力材料语音、语调生硬,与真实生活场景里人们交谈的方式差距较大,而且重复词句太多,违背了实际生活中对话省略语句的说话习惯。
笔者所在的成人高校英语听力课程一周只安排一次课,一次三个小时。听力课(严格来说是听说课)一共上四个学期,最后一个学期不设听力课。总的听力课时少,但一次课的时间比较长。这样的课程设置就意味着学生每两次课要间隔六天,这非常违背人类大脑记忆的规律。任何知识的学习都必须遵循人类大脑的记忆规律,那就是“重复”,只有在经过一定时间的反复接触、操练之后,需要记忆的知识才能深刻并相对永久地存入我们的大脑。而语言更是由无数细小的知识碎片组合成的一系列信息表达,听力也不例外。其中词汇、语法、句型是最基本的构成元素。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对这些知识碎片的记忆掌握,需要耗费大量的学习时间。这些时间累积起来很巨大,但却不需一气呵成,且一定不可一气呵成,它应是无数的细碎时间的总和。
有一个说法:人在青春期到来之前,对于语言的学习最轻而易举;青春期过后,便不能像年轻时那样轻松地掌握一门新语言了。而作为成人高校,学生的年纪分布在20-40岁之间,抛开错过了学习语言黄金期这一劣势,他们还都是工作之余来上课,有一大半的学生有自己的家庭,这些决定了他们的学习能力不强,且时间有限。 成人高校的学生有一部分自外地,且有很大比例来自农村,学生的词汇量匮乏,语言基础较薄弱。虽然他们是高中或初中毕业,但经过一、二十年的荒废,有一部分人的英语水平基本是零基础。此外,学生之间还存在英语基础参差不齐的问题,这些都是成人高校英语听力教学面临的困难。
1.忽视听力技巧的指导。英语听力技巧指的是引导学生拿到听力题目时,合理进行审题,抓住听力材料中的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把握全文的主要意思。教师还要教会学生辨别音位、重弱、意群、语调,以及连读、略读等的技巧。在实际听力教学中,这些专门针对技巧训练的听力练习资料特别少。
2.听力课教学缺乏趣味性。成人高校的听力教学没有应试的压力,但课时安排时间不足,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还是有点赶进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安排教材之外的趣味性较高的听力活动不足。
随着多媒体教学的发展,笔者所在的成人高校做到了每间教室配有电脑及投影设备,还为听力课教学配备了蓝牙音箱,保证了听力教学的顺利进行。有待完善的方面是教室里还未能实现网络覆盖,教师若要实时分享网上的资料,有一定的困难,需要自己课前下载好或课上使用私人流量。
上述都是成人高校英语听力教学的诸多劣势,但也有唯一的一个优势。近年来由于大环境等各方面的因素,笔者所在的成人高校入学人数急剧下降。现在笔者教授的班级只有不到20名学生,但对于英语教学来说,这是比较有利的因素。听力课需要学生与教师进行大量的互动,由于人数少,学生在课堂上才能尽情发言,无须举手,大家随意说也不会造成混乱;而且因为人少,每个学生操练的机会就多,老师也比较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能够真正做到“精耕细作”,可以有目的地分配学习任务,师生关系比较紧密,学生在听力课上也比较放松、专注。
以上是笔者所在成人高校听力课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作为授课教师所能做的就是尽量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科学有效地实施听力教学。
要选择适合成人高校听力教学的教学策略,首先要清楚成人高校听力课堂的学习内容。在听力过程中学生必须能够区分连续的声音,识别听到的单词、句子、语篇,识别重音、节奏,预测说话者的谈话内容、推断谈话目的等,这样才能完整、准确地理解与把握听力材料。因而英语课堂教学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听力知识教学和听力技能教学[2]。
1.词汇知识
包括词汇的意思、用法、发音及词汇在英语语句中的发音、重读、连读、语调等相关知识的教学。在实际听力训练中,很多学生有这种体验:听到的句子很简单而且听得很清楚,但就是不明白句子的意思或者需要时间反应。这一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归咎于词汇的学习方法不当。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教师要让学生充分意识到学习词汇必须重视其完整性,掌握音、型、意结合的学习方法。心理学研究表明,各种感觉器官同时参与能加强对大脑的刺激,有利于记忆活动效率的提高。记单词要将概念与具体事物或行为相联系,在脑海里显示出视觉形象,这样记单词才能既快又牢,同时还能培养学生运用英语思维的能力,为在快速听音过程中准确理解所听内容奠定基础。那种背字典学习单词的模式非常不当,一定要在语言的实际应用里记忆积累词汇量。
词汇的积累是成人学生听力教学的重中之重,因为他们普遍存在基础差、词汇量有限的问题。笔者在教学中有目的地突出一些英语日常通俗词汇的教学,时常提醒学生要把有限的时间精力花在那些日常生活出现频率很高的词上,避开专业、生涩的词,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2.文化知识
文化知识教学是指关于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习俗传统等的相关知识的教学。语言是人与人交流的工具,除了词汇句子之外,不同文化的交流还必须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这是相互理解的基础,所以也是听力课堂必须提供的教学内容。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我们了解英语世界的渠道更加便利和多样,电影、音乐、历史等方面的信息都很容易得到。在课堂教学中适当推荐、穿插相关背景知识、英美剧集,都是学生喜欢的教学环节,这大大丰富了课堂内容,活跃了气氛。
要想准确、完整地理解听力材料,学生除了需要掌握相关的听力知识外,还需掌握一定的听力技能。这方面的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辨音能力教学
辨音能力是听力理解的基本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辨别音位、重弱、意群、语调,如何连读、略读等,这些都是听力练习最重要的环节,它的基础是学生的词汇量。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大量的听,使学生了解英语语言的说话习惯,比如单个的词放到连续的语句中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2.猜测词义能力教学
在实际听力(交谈)中,我们不会也不可能听清或听懂课中的每一个单词,很多时候我们会根据上下文做一些猜测。这一环节仍然是基于学生丰富的词汇量。如果生词太多,那么学生不可能猜出来,因为已知信息太少。因此,词汇量是听力的关键。
3.选择重点内容的能力
教师要教会学生根据听力的目的和重点对听力中的信息焦点进行选择。具体来说就是有目的地听,把注意力集中在相关的信息上,比如时间、地点、人物或者原因、目的等。这一点在日常生活对话里,我们自然而然就能做到,但在没有充足对话背景的听力练习里,这个技巧尤为重要。
4.推理判断能力教学
教师要教会学生推断、把握听力材料的主题和意图的能力,具体来说就是对隐含意思的理解,这一点是最难的。因为在实际生活对话中,人们经常会说反话、冷嘲热讽或者绕弯子表达。学生必须在听清听力材料的基础上根据上下文、人物性格和人物关系进行分析、推理、判断。
无论何种课程,在教学中教师都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知识基础,课程的具体情况选取正确有效的教学方法。基于成人教育的课程形式和学生普遍英语基础差、时间有限的现状,笔者在听力教学工作中,采用了以下教学策略。
求知欲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促进听力教学的顺利开展。因此,在听力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位,选取内容丰富的英语听力材料,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对于教材老旧、有的内容脱离现实的情况,笔者会在教材之外,补充与当代生活、时事热点相关联的材料。疫情初发之时,笔者组织学生观看了美剧《血疫》,之后组织学生学习了如疫情、隔离、死亡率、聚集性传染、病毒、世界卫生组织等相关词汇和句型。这一类表达本来是比较专业的词汇,但在当时的形势下,网络媒体天天报道,学生们自然而然有了兴趣,记忆就深刻了。
再比如,笔者在“饭店英语口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加入了自己多次在海外自由行的经历,让学生明白英语不仅是谋生的工具,更是开拓视野、丰富个人生活的资本,因此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总之,对于成人学生而言,贴近生活、生动有趣、词汇简单、语句短小的听力材料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听力课堂的教学中,教师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引导,从而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层次的提高,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从听力教材的选择来讲,教师在听力教学之初,应该尽量选择发音清晰、连读、弱读现象少且语速适中的材料。随着教学进程的推进,教师可以在各个方面提高听力材料的难度,并适当增加课堂教学中听力技能训练的时间。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每次课在常规的教学步骤之前安排10-15分钟的听力技巧训练。在之后的常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听第一遍之前引导学生整体把握听力内容,提出一些具有概括性的问题。听第二遍时,教师可以提前把一些具体问题告知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听。当然,反复播放与答案有关的语句也是听力课上经常要采用的手段。
听力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听懂地道的英语,因此听力材料应尽量具有真实性、交际性,语音、语调真切自然,符合在实际交际场合中的说话状态[2]。在日常的听力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做到用英语教学,即便成人高校学生英语基础太差,也应尽量用双语教学。另外,应充分利用网络,在课堂上引入与时事、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以及那些生动有趣的英语短剧新词等。这类碎片式的英语知识,特别适合成人教学这种一次上课时长长达三小时的授课形式,给刚刚开始倦怠的学生带来一点新鲜的空气,刺激其大脑再次活跃起来。
在听力教学中,合理调控学生的心理因素主要表现为培养学生对听力学习的兴趣和意志力。英语课应当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设计课程,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3]。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环节着手。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英语教学中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减少他们对英语学习的焦虑与恐惧。成人高校的学生年龄偏大,教师在与成人学生交往过程中更应本着平等的态度真诚相待,在注重学生个人情感的同时,保持成人交往的适当距离。因为现代社会比较多元,一定深度的交往,必然产生分歧,影响师生关系。教师要对学生一视同仁,切不可抱着个人喜好来区分对待学生。教师要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多表扬学生取得的进步,及时发现学生的困难,为其解疑答惑,纠正错误要适当,降低学生的学习焦虑,这一点在听力课上尤其重要。学生愿意参与课堂活动,回应教师回答的问题,非常可贵。作为教师,不要时时纠正学生的发音、语法错误,能够有效交流就可以了,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成就感,也才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2.教师应教授学生一些学习策略,让学生明白语言学习的规律,帮助学生制定一个学习阶段的目标。大脑记忆的规律是不断地重复,所以每个学生要根据自身的英语基础和生活节奏制定易于长期坚持的学习计划。每天听10分钟还是半个小时,背5个还是10个单词,都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能够长久坚持才是胜利,妄想一口吃个胖子是不可能的。
3.教师要培养学生短期记忆和速记的能力。成人教学采用一周一次课一次三小时的教学形式,就普通人大脑记忆的规律而言,这样的课时设置特别有悖常理,但现实如此。所以每次教学中,笔者都尽量把握合适的节奏,绝对不从头讲到尾。为了让学生课上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教师要精心设计各种课堂活动,讲、练、测试环环相扣,让学生在课堂上就将50%的知识消化吸收。
当今网络信息资源丰富,能将大量的知识信息直观地传递给学生,大大丰富了课上课下英语学习的丰富性,弥补了教材缺乏时代感的短板,特别适合有一定基础的学生的英语学习,所以给听力教室开通网络非常必要。笔者所在的成人高校,学生基础较差,所以正规的听力教材仍是课程主要的教学依据。笔者在课上对于网络资源的利用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
1.在进行教材教学过程中适时融入笔者平时在网上收集的知识信息。比如讲解某个词汇短语时,除了教材里的用法,笔者会补充最近在美剧或某个短视频里看到的最新的有趣的用法。这样对于这个知识点,学生的记忆就会更加深刻,因为给出这个用法时是有特别具体情境的,利于记忆。
2.笔者平时特别注意收集各类英语教学的网上资源。公众号、抖音、喜马拉雅都有大量的英语博主,他们彼此的侧重点不同,难易程度也不同,这类博主的节目,总的来说是碎片化的知识,但这一点超级符合语言学习特点。比如,喜马拉雅的“Albert英语研习社”,主要选材于最近外刊的新闻报道,所以有很多有关社会新闻和时事政治的词汇。词汇稍显专业,但紧跟热点,适合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再比如抖音的“BigShot 英语”,材料选自美国的一个明星访谈节目,这里有颜值,有八卦,词汇比较简单、生活化,但语速稍快,不过博主很细心,把原材料进行了加工,有讲解,有不同语速的演绎。当然所有以上内容都是融听说于一体的,因为听说本来就很难分开。笔者会有目的地挑选适合学生的内容予以推荐,同时在课前或课后留出10分钟让学生分享他们最近收集的英语知识。
英语课外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学生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在于运用英语进行交际。语言能力、交际能力的培养需要大量的反复实践,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不可能实现的[3]。这一点对于成人高校的课堂教学来说更是最突出的问题。成人高校的课时远少于普通大学,且安排紧凑,听力课一周只安排一次,一次三小时。因此,如果教师能注重对课外教学的组织与指导,调动起学生课下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那就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总的来说,课堂教学是把学生引入门 ,真正的学习在于他们自己在课下时间里不断地接触和积累,所以网络资源的分享更多的是有利于学生的课下自学。
听力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生理、心理过程,需要学生运用已有的语言知识,采用适当的听力策略,对文本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理解说话人的意图,达到培养和提高听力技能的目的。听和说同样都是人与人交流互动的自然行为,密不可分,所以交互式的教学模式是听力课最完美、最有效的教学模式。所谓交互式课堂教学,是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双向或多向的信息交流。教师主要以组织者的身份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任务或活动,引导他们用英语去交流情感、思想和观点,并帮助学生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学生则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创造性,自主学习,合作学习[2]。
交互式教学一般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1.多方位互动
听力课堂互动是多方位的,有师生互动,学生互动;有两个学生互动,也有小组互动。比如播放听力材料之前,教师将有关文化背景知识向全班讲解,之后可以先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历,发表观点,学生之间也可以进行补充辩驳,因为听和说真的很难绝对分离。笔者所在的成人高校近年来学生数目减少很多,反而真正做到了小班教学,特别适合多方位的互动。学生们在课堂上可以自由发言,没有约束。但由于学生基础比较差,词汇量有限,因此学生主动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高,课堂上大多时候需要教师点名叫学生回答问题。学生间的互动基本上需要安排在听力练习后,教师给予具体的词汇短语,学生进行机械的口头操练,如pair work 或chain drill,但真正的小组或全班讨论实施起来比较困难。
2.多层次互动
听力交互学习中,学生在听完材料之前或之后,进行意义协商或进行深入的各个层次的讨论,内容可以是发音、用词、语法等方面的知识,也可以是文化背景知识、个人经验等。这个环节能够充分满足部分好学生的需求,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但这个环节的时间比例不能太多,要兼顾各个层次学生的心理感受。
3. 多形式互动
听力课堂中的交互活动形式多样,讲演、小组讨论、双人作业(pair work)、游戏、竞赛等都是可选的组织形式。pair work 和chain drill 是笔者课堂上最常用的互动形式 。在完成听力理解、细节识别等纯听力活动后,从听力材料中截取短小的对话、语言碎片进行反复操练是听力课上每次要进行的环节,这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学生非常重要,是他们词汇、语句积累的主要学习手段。对比精读课的词句学习,这种基于口头的反复机械练习才是学生们掌握“主动词汇(不仅认识,还要会读会用的词汇)”的关键。从学习形式来看,交互活动必须融听、说于一体,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经过精心安排后,形式多样的活动会使课堂气氛变得生动活泼,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听力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对于课时有限、基础薄弱的成人学生,听力教学更是困难重重。教师必须以听力教学实践的研究理论为指导,考虑到学生的英语基础,细心选择合适的听力材料。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制定可持久的词汇积累计划,注重听力技巧的教学;合理调控学生的心理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设计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多层次的交互活动中,提高听力水平。而丰富的网络资源,更是充实课堂教学,延展学生课后学习的保证。听力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间就能实现的,需要教师的科学指导,更要依靠学生课上课后长时间的学习和练习,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