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老龄化背景下老年教育引入数字媒体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的思考

2022-12-24 16:24杨文霞赵荣霞
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老龄人口老龄化养老

杨文霞 赵荣霞

(北京市石景山区业余大学,北京 100043)

一、积极老龄化国家战略的政策分析

(一)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指明了老年教育的办学方向

1.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众多养老难题亟需破解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18.7%,65岁及以上人口占13.5%,预计“十四五”期间,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超过20%,我国即将从轻度老龄化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1]。据2021年10月发布的《2020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显示,全国老年人口抚养比为19.70%,比2010年提高7.80个百分点[2]。《中国城市养老服务需求报告(2021)》调查显示,77%的受访者考虑过自己的养老问题,91.7% 的人群考虑过父母的养老,养老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3]。

2030年前,我国“婴儿潮”时期出生的“60后”,将逐渐步入老年阶段,他们中近一半是独生子女父母,与“40后”“50后”相比,子女数量减少对“60后”的生活方式和养老选择产生了全方位影响。同时,随着我国生育政策的调整,“60后”群体的家庭结构,既有四个老人、一对夫妻、一个孩子的“421家庭”模式,也出现了“422家庭” “423家庭”模式,老年抚养比不断提升,使“上有老、下有小”的中间层承受起更多赡养父母、抚育子女的压力。

这些因素将深刻影响1.75亿“60后”新老年群体的养老方式,迫使他们要由依赖子女赡养逐渐转变为依靠自己和社会力量养老。转型期的养老理念撞击及现实的养老难题,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和老年群体个人共同努力,探索出一条符合新时代中国特点的养老之路。在服务老年群体养老需求、破解老龄化社会难题的探索进程中,老年教育应该,也必须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2.多项老龄政策法规出台,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到来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老龄工作,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4];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第一次明确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5];十九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指出“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设养老服务体系”[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专门设置了“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章节[7]。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12月国务院通过《“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10],这两个文件同2019年发布的《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8],共同构成了我国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

在党和国家重大规划和政策意见引领下,我国老龄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完备,各地区、各部门颁布的涉老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政策措施也进一步得到了完善。近年来,教育部及各地方教育部门也通过制定老年教育专项发展规划、行动计划、工作方案等形式,将老年教育发展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进行统筹。《2020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显示:“截至2020年年底,30个省(区、市)出台了老年教育规划或政策性文件,27个省(区、市)相继转发《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或出台了实施意见(行动计划)。”[2]这既是在教育领域践行积极老龄观实践的重要表现,也为基层老年教育机构、老年大学更快、更好、更高水平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工作指引。

(二)社会参与在积极养老中的重要作用,明确了老年教育的功能定位

1.三个“积极看待”,阐明了新时代老龄工作的目标要求

关于积极老龄观,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2016年5月27日,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要积极看待老龄社会,积极看待老年人和老年生活,老年是人的生命的重要阶段,是仍然可以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重要人生阶段”[9]。这三个“积极看待”、三个“有”,深刻揭示了积极老龄观的内涵,是总书记对老龄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教育工作者高质量做好老年教育各项工作的目标。

2.重视老年社会参与,提出了新时代老年教育的核心重点

老年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是老年人生命价值、社会价值实现的重要载体。《意见》[10]要求要“引导老年人树立主动健康和终身发展理念,鼓励老年人积极面对老年生活,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充分发挥作用”,并从“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提升老年文化体育服务质量”“鼓励老年人继续发挥作用”三个方面,对“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提出了具体要求。

《“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要求:“在全社会倡导积极老龄观,引导老年人根据自身情况,积极参与家庭、社区和社会发展。积极开展‘银龄行动’,支持老年人参与文明实践、公益慈善、志愿服务、科教文卫等事业。建设高层次老年人才智库,在调查研究、咨询建言等方面发挥作用。鼓励和引导老年人在城乡社区建立基层老年协会等基层老年社会组织,搭建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平台。”[11]

3.推进老年社会参与,顺应了社会对老年教育的更高期盼

《“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提出要“在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11]。老年社会参与作为积极老龄化政策框架下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的一项重要对策,为新时代老年教育工作提出了创新发展的思路。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老年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年)》指出:“老年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和老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老年教育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途径。”[12]《意见》[10]指出,“将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由“教育部门牵头研究制定老年教育发展政策举措”并“依托国家开放大学筹建国家老年大学,搭建全国老年教育资源共享和公共服务平台”。以上这些对发展老年大学、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提出了明确部署。

“十四五”期间,随着“60后”步入退休阶段,老年人整体学历层次、经济水平将有较大提升,他们主动顺应新时代、新趋势、新机遇的意愿强烈,迫切希望通过学习提高生活质量、提升生活品质,在学习中获得快乐。社会各界和老年教育部门要努力营造老有所为的社会环境,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建设,根据老年人自身兴趣爱好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让老年人通过学习掌握新知识、新技能,跟上时代发展步伐。要指导鼓励老年人运用自己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为家庭、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二、数字媒体积极老龄化的教育生态分析

(一)信息技术提速发展为老年数字教育提供了支撑

1.信息基础设施已实现全球领先

2021年12月国务院发布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显示:“‘十三五’时期,我国实现了信息基础设施全球领先。”[13]2022年2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较2020年12月增长4296万,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16.43亿户。”[14]

2. 数字生活成为百姓生活新方式

2021年11月,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的《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提出:“到2025年,全民数字化适应力、胜任力、创造力显著提升,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发展环境显著优化,基本形成渠道丰富、开放共享、优质普惠的数字资源供给能力。”[15]2022年2月,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2022年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工作要点》,确定2022年底实现“全民终身数字学习体系初步构建”[16]的工作目标。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传播渠道的创新发展,微信、抖音号、快手号、视频号等新媒体影响力快速提升。《2021抖音数据报告》显示:“ 2021年抖音见证了1517万次出生、2.53亿次长大、1819万次毕业、3347万次结婚和715万次退休,记录了1783万次离别、2854万次团圆。”[17]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记录和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已经成为许多老年人每天的生活习惯。

3.老年人智能技术运用水平快速提升

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发展进程,同时伴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过去我们常说,对于互联网,年轻人是“原住民”,中年人是“移民”,而老年人则是“难民”。为弥合老年人的“数字鸿沟”,2020年以来,我国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行动持续推进,国务院及各部门、各地区先后下发了《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方案》等文件,使各地适老化改造成果凸显。同时,数字产品企业也以老年人“会用”“好用” “有用”为目标,打造老年友好型产品,积极进行适老化升级。这些行动促进了老年人智能技术运用水平的快速提升,为打造老年友好型数字社会、服务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网民规模达1.1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43.2%。”[14]老年人中,能够独立使用疫情防控健康码、在网上购物以及网络搜索信息的比例都有大幅提升。

(二)数字媒体广泛应用丰富了老年社会参与的形式

1.数字媒体提升了老年群体的生活质量

积极老龄化的核心精髓是参与。老年人退休后,与工作相关的社会角色逐渐消失,社会网络不断缩小,社会生活参与不断减少。抖音等短视频应用产品通过信息时代社会参与的新形式,降低了老年人社会连接的门槛。通过各类APP平台,老年群体能够了解国际国内新闻事件,能够看到各家各户、各个阶层的社会新闻,也可以通过数字通讯形式与子女经常性沟通交流,实现了代际双向交流。

《中老年人短视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显示:“课题组在对分布在28个省的1150名中老年人访谈中,有超过60%的人认为短视频给他们‘增加了生活乐趣’,约50%的人觉得短视频帮助他们‘及时了解时事新闻’,近25%的人认为短视频便于他们‘关注朋友动态、跟朋友互动’‘增进和子女之间的交流’,还有约20%的人认为可以从短视频中‘了解到新的知识’‘学习一些技能’。”[18]老年群体的数字化生活,已成为老年人提升晚年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

2. 数字媒体增进了老年人社会适应与社会参与度

老年人数字媒体应用的发展,加强了老年群体的社会连接,促进了老年人社会参与的水平。《中老年人短视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分析了短视频促进老年社会参与的三种类型:一是“作为老年人保持与家人朋友交流的工具,短视频强化了老年人的代际联系,降低了老年人的孤独感,服务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18];二是“作为老年人获取信息的渠道,短视频满足了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帮助老年人了解了社会变化,促进了老年人的社会融合和社会适应”[18];三是“作为老年人展示技艺、分享知识的平台,短视频有助于老年人实现原职业以外的自我认同”[18]。

“武姥姥”的账号作者是位75岁的退休儿科医生, 2020年5月开始自媒体创作,现有粉丝36万,作品获赞104万次。她的作品全部是自己独立拍摄、剪辑、制作,现已上传作品1100多个。“武姥姥”介绍个人创作经历时曾说:退休后带孩子,孩子长大不再需要照顾后,每天在家里非常寂寞,有段时间甚至有抑郁倾向。做自媒体后,天天坐在家里,和网友们一起聊天,介绍儿童护理知识,指导网友开自媒体,给网友解决思想问题,每天生活特别充实。就像她自己所说:“和大家聊聊天,就有几万人,甚至几十万人观看,有困难请教粉丝,还有那么多朋友出谋划策,每月还有几千、上万元的额外收入,自媒体真的是老年人的好朋友。”

如今数字媒体平台像“武姥姥”这样的老年创作者越来越多。《中老年人短视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公布:“截至2021年4月,抖音60岁以上创作者累计创作超过6亿条视频,内容类型包括风采展示、亲子互动、创意特效、美食美景、动植物养护等,累计获赞超过400亿次。”[18]像94岁的“岁月妈妈”,通过分享日常简单生活,收获抖音粉丝365万,获赞6200多万;93岁爱聊天的糊涂老太太“悦纳”、87岁蹦蹦跶跶跳操的“秦哥”,都因传递母子间亲情,传播中国传统孝道文化,受到粉丝的爱戴。

3.数字媒体为“银发族”终身学习提供了丰富资源

《“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明确提出:“开展终身数字教育,完善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19]近年来,随着短视频及直播等数字媒体的快速发展,数字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得到了极大丰富。它的形象表达与高效传播,使越来越多的网民,包括众多老年人,进入视频平台开始“终身学习”。

《2021抖音数据报告》显示,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成为用户分享生活、获取信息及知识学习的重要平台。2021年,网民仅在抖音一个平台“旁听”观看高校公开课的总时长超过145万个小时。以一天上8节课、每堂课45分钟计算,相当于24万人在抖音上了一天课,这其中不乏老年学习者[17]。

在高校、医院等积极入住抖音、视频号、快手、B站等视频平台,为广大网友提供高雅文化、医学知识的同时,其他知识类账号也异军突起,各领风骚。例如秦皇岛市海港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中心的“反诈警官老陈”账号,拥有粉丝543万,2021年直播260场,成为宣传防范网络诈骗犯罪内容的头部账号,主播老陈也成了网红警官;陕西理工学院莫老师的“莫老师舞一生”账号,抖音粉丝有277万,粉丝团有35万学员,莫老师每天上午、晚上直播上课,在线教授成人拉丁舞,每次直播有上万人同时在线。如今随着数字媒体对知识类作品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各类平台的教学内容包罗万象,老年人喜欢的唱歌、绘画、摄影、化妆、美食、旅游等内容,应有尽有,需要时只需搜一搜,“总有一课任你选”,想了解的知识几乎都能在里面找到答案。

三、几点思考

(一)老年大学要树立“不求所有,但为所用”的开放办学理念,拓展数字资源获取渠道,缓解“一座难求”的困境

《2020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统计,截至2020年年底,“全国各级各类老年大学(学校、学习点)8万多所(个),注册学员1400多万人。建成29所省级老年开放大学,线下培训350万人次,线上培训8000万人次”[2]。从数据看,老年大学及学员数量与过去相比有所提升,但是与我国2.64亿庞大的老年人口数量相比,老年大学的办学资源与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终身学习需求之间的差距仍然很大。

老龄事业领域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对老年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新需求。面对老年教育“一座难求”的现状,老年大学等老年教育机构都曾积极创造条件破解,但师资不足、设施有限、经费欠缺等原因,使得老年大学的专业或班级数量“扩容”不能满足需求。于是,许多学校又自主建设或购买数字学习资源,希望通过开办网上老年大学予以缓解供需矛盾,但是多数都因经费后劲不足,课程内容更新较慢或停滞,或是因为缺乏有效组织和体验互动,学员对线上自主学习接受度不高,大多未能持续推进,没有实现预期效果。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和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数字媒体公共学习资源呈现出多元化、品质较高、公益性的特点,且获取日益便捷。除前文介绍的抖音、微信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上丰富的学习资源外,现在许多非教育机构如银行、保险、金融、养老等企业及新闻媒体等部门,也面向社会开放了大量制作精良且完全公益性质的数字学习资源。例如“学习强国”平台上,除有新闻时事、政策理论等宣传栏目外,还通过“慕课、读书、技能、健康”等栏目推出了大量优质音频、视频课程,并专门设置“老年”栏目,下设“饮食有道、老有所医、慢运动、广场舞、老有所养、老年心理健康、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孝老行动”等九个方面的内容。这些资源经过筛选、整合后都可以“为我所用”,成为老年大学“拿来”的课程。

各级各类老年教育机构作为积极老龄化的重要推动者,应充分认识到资源整合的重要意义,树立“不求所有,但为所用”的“绿色资源”理念,不自设壁垒,拓展数字学习资源的获取渠道,变革老年教育传统的教学模式。秉承“不坐等、不抱怨”的态度,用足、用好可利用的各类资源,主动破解老年教育供给不足的问题,让更多老年人在学习中享受老年生活,在学习中实现社会参与。

(二)变革老年数字教育新生态,培育“O2O课堂”应用场景,把积极老龄化融入老年教育办学全过程

《2022年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工作要点》[16]提出要“推动数字资源开放共享,促进数字公共服务公平普及”“深化数字应用适老化改造,加快推进信息无障碍建设”。作为基层老年大学和老年教育机构,如何做好提升全民数字素养“最后一公里”的工作,真正将人工智能、智慧养老、数字资源等信息技术的发展成果体现在老年教育工作中,这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勇于实践,更需要我们破除传统学校教育的壁垒,培育数字资源在老年教育应用中的新场景,变革老年数字教育的新生态。

移动互联网和社交网络的出现,让今天的我们有着前所未有的直接、高频、长期的连接和互动。如何通过垂直整合或跨界合作,为尽可能多的老年人提供一站式学习服务,应该需要我们认真实践。我们要积极探索从传统学校教育的办学模式转为真正以老年学员需求为中心的模式,促进老年教育的持续发展。

基于老年人身体、心理特点及老年学习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我们应突破传统老年教育模式的各种局限,探索老年大学的“O2O课堂”教学、移动碎片化学习等模式。以老年学员喜欢的“八段锦”课程为例,学校可以开办“八段锦O2O课程班”,学员在线上学习老年大学指定的公共资源课程,学校的数字媒体学习指导教师或是班级志愿者按照课表安排,组织班级线上学习讨论及线上集体训练,学员定期返回学校集中,邀请专业教师进行指导,验收线上学习成果。这种教学模式突破了一个专业教师只能同期上一门课程的一个班次的限制,可以扩招更多学员,且学校前期不需投入,后期运营成本也很低。

老年大学的“O2O课堂”模式,能够有效解决基层老年大学、偏远地区学校及社区、乡镇学习点等老年办学机构教室不足、师资不够、经费紧缺等诸多问题,也可以延伸到养老院、福利院、日间照料中心等老年人群聚集的地方,实现老年教育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扩大老年大学办学服务范围,拓宽学习支持服务领域,打造“学、养、教、乐”共同体,让更多老年人,包括因身体等条件限制不能到老年大学学习的老年人,同样能够通过在线学习共享祖国发展成果,乐享幸福晚年。

老年教育是老年人社会参与的途径和过程,其中课程体系是重要载体,是提高质量、实现办学目标的重要抓手。构建符合各层次老年人社会参与需要的课程体系,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问题及办好老年教育的中心环节。

为此,老年大学等老年教育机构要通过各项措施拓展教学边界,打造没有围墙的老年大学,加大老年教育特色课程、体验课程及学习项目的研发力度,加强老年人智能技术应用培训,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老年教育新模式,为各类有学习愿望的老年人提供多元化学习途径和学习体验的支持路径。

(三)运用数字媒体讲好“积极老人”故事,让“老年人”点燃“老年人”

《意见》强调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老年大学等老年教育机构要主动与数字时代社会形态紧密对接,为老年人提供社会参与的技能支持和知识保障,以数字媒体助力形成积极老龄化的老年教育新生态,让每一个老年人都能够与时代同行。

但是,当前社会上和老年人自己普遍持有着消极养老观念。大多数老年人及其子女和社会舆论认为,老年人退出劳动岗位后的主要任务就是休息,无须再为社会、社区、家庭、他人操劳,即普遍意义上的“养”老。中国老龄协会副会长吴玉韶认为:“相比我国复杂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很多人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性、特殊性、复杂性以及如何积极应对了解不多,全社会仍存在诸多认识误区。”[20]

老年心理学认为,老年人的某些需求有可能连他们自己都不能清晰地意识到,但却是生命阶段潜在的更重要的需求。这就需要老年大学在课程建设中,既要“按需设课”,在开设满足他们表层性需求或感受性需求课程的同时,还要“引导设课”,满足老年学员深层次的学习需求,并通过这类课程使老年学员眼界开阔、素养提升,实现满足老年人学习需求与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相结合,引导老年人践行积极老龄观。这些都需要我们紧跟时代需要大胆实践。

例如,可以开设“寻找积极老人”故事汇课程,邀请老年学员在自己喜欢的抖音、短视频等公共媒体寻找“积极老人”的优秀事迹,学校筛选后汇总为《“积极老人”优秀案例》,向老年大学学员及社会推荐,举办“积极老人故事会”等活动;也可邀请老年学员“走进自媒体”,通过学校的自媒体账号,或是老年人自己开设的自媒体账号,用文字或视频讲述自己、家人、朋友或是媒体上老年人的“积极”故事。这样既可以让老年人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途径参与社会生活,同时在“寻找—观摩—讲述—交流”中形成“老年人”点燃“老年人”的自我教育良好氛围。

面对新时代老龄人口不断增加、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老年教育服务体系不成熟、服务能力不强等诸多导致老年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问题,需要我们老年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引入公共数字媒体资源开展老年教育,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实践空间很大,更需我们再努力,以更加包容和公平的优质老年教育,让全体老年人,包括高龄老人,失能、失智老人,都能够终身享有学习机会,让他们在学习中享受幸福、快乐的老年生活。

猜你喜欢
老龄人口老龄化养老
养老生活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成因与应对
老龄苹果园“三改三减”技术措施推广
莱阳茌梨老龄园整形修剪存在问题及树形改造
世界人口老龄化之住房问题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