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
随着农民中职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工作不断推进,各地涌现出一批好的经验做法。笔者在对云南省元谋和巍山两县的农民中职办学情况调研过程中,发现两地在招生策略、课程设计、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多方面有所创新,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值得学习和推广。
一、两县基本情况及做法
(一)元谋县基本情况及做法
元谋县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带,有着“天然温室”之称,是全国最大的露天冬早蔬菜种植区,全县种植蔬菜20万亩,年外销70万吨,畅销200多个大中城市,并出口到多个国家和地区,蔬菜产业成为元谋县农业主导产业。元谋县农广校现有教室300平方米,實践教学基地1200多亩,两所农民田间学校。2021年招收中专学员145人,开展集中教学80学时,远程学习276学时,现场教学80学时,实践教学80学时,期末考试及格率达90%。
元谋县依托蔬菜产业,发掘多方面资源,打造有本地特色的中职教育。一是围绕蔬菜种植、采收、病虫害防治等各个环节设计具有特色的蔬菜产业链课程体系并自编配套教材。二是吸收了解农情、有想法、爱钻研、有产业的“土专家”“田秀才”作为农广校师资,在教学上更加适应本地学员学习需求。三是与当地种养大户合作,在田间地头搭建教室,建成农民田间学校,可当场查看作物长势,也可运用各种农具现场教学。四是教学内容不局限于种养技术,也涵盖了电子商务、休闲旅游、经营管理等方面,有助于小农户成长和规模企业发展,还增加党史学习教育和感恩教育,激发学员内生动力。五是教学形式寓教于乐,开展晨练、团队拓展、歌舞表演、才艺展示等,让学员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
截至2021年底,元谋县农广校培养中专学历教育1010人,大专和本科学历教育603人。其中有290人成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135人担任合作社社长、53人成为“农民土专家”、12人成为元谋县委宣传部认定的农民理论家、3人成为全国和全省高素质农民培育共享师资、1人成为农业繁制种专家、1人成为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百优学员。中专学员成为元谋农业科技推广战线上的领军人才,为推动元谋现代农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巍山县基本情况及做法
巍山县地处云南西部,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自然资源丰富,非常适合畜牧业和种植业发展。巍山县农广校一方面发展中专教育,把教学与实际生产相结合,依托各个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结合产业专业特点就近就地办学,服务产业、方便学员。另一方面拓展发展合作高等教育,与云南财经大学、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联合开办本专科教育。截至2021年底,巍山县农广校共计招生中职教育学员1348人,毕业1277人,合作高等教育招生591人,毕业262人。
巍山县农广校农民职业教育工作重点突出。体系建设上,通过一线教学,与当地农业从业者建立起紧密的联系,搭建交流平台,互帮互助,互通有无,构建县域校生共同体。教学方法上,重视外出观摩考察,开阔学员视野,拓展学员思维,助力学员产业发展。组织构架上,充分利用行政优势,有效拓展师资力量。由县人民政府分管农业副县长任校务委员会主任兼校长,农业农村局局长任副主任兼常务副校长,使农广校可以在全县农口范围内调动相关师资力量,减少师资支出。宣传工作上,采用一线宣传法开展农民职教宣传工作,提升农广校中职教育知名度和广大农民参加积极性,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巍山从事农业产业发展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骨干、农业行业带头人中60%的都是巍山农广校中职学员,157人组织了农民专业合作社,33人成为农民专业发展的“土专家”,有12人被云南省科技厅特定为“科技特派员”,8人推荐为高素质农民培育共享教师。农民中职教育切实为巍山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人才支撑。
二、思考和建议
在国家提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大背景下,农村人才培养、农民教育培训逐渐受到更多关注。提升农广校核心竞争力,将农民中职教育这个农广校的立校之本抓稳抓牢,需要从多方面入手。首先,推进中职与培训衔接,在没有专项资金的前提下,推进中职和培训学分学时互认互换、学分奖励等制度,使中职教育成为培训的有效延伸和强化。其次,要深化农民中职教育教学制度建设。积极推进开设基础通识课、专业能力课、产业专题课三种类型课程,增强课程针对性;遵循灵活确定农学比例、灵活安排学期课程、灵活确定教学重点、灵活组合教学手段的原则,增强教学编排灵活性;强化集中面授、现场教学、远程学习、实践辅导、岗位实践五个环节留痕存档,增强效果可评性;重视能力素养提升,做好持续跟踪服务,这样才符合农民中职教育“以教为本”的本质特征。第三,做好农民中职宣传工作,提升知名度,讲好农广故事。要深入发掘校长、教师、学员等优秀人才案例,现身说法。“农广校是谁”“做了什么”“怎么做的”“学员怎么评价的”等是宣传重点。第四,吸收“土专家”“田秀才”作为师资力量。要在师资队伍中加入懂本地农业,爱家乡农村、爱乡亲农民的本土专家。如元谋县农民田间学校负责人姜文渊,从参加培训到参加农民中职,再到成为农广校兼职讲师,自身有懂技术、爱钻研的特质,农广校也对他进行深度发掘和指导,使他成为农民职业教育发展不可或缺的师资力量。第五,积极与本土企业合作,成立农民田间学校,作为农广校办学的桥头堡、体系的毛细血管,深入田间地头,探索将农民田间学校、实训基地纳入到中职教育现场教学环节,成为现场教学点。最后,深入发掘招生潜力,寻找招生突破点。深入乡(镇)、村社,利用广播、会议、发放宣传资料、张贴标语等形式,营造浓厚氛围,调动农民群众参加中职教育的积极性。深入调研分析地区产业结构、分布状况、人才结构,针对性设立专业、设计课程并作为招生宣传亮点,满足学员发展提升需求,提升农民中职吸引力。
农民中职教育是农广校的立校之本,是农广校发展的源动力,为广大农民提供教育机会是农广校的本质特征。新阶段新征程,要牢固树立以农为根、以教为本的发展理念,进一步深化农民中职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不断创新教育内容方式,为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接续奋斗。
(作者单位:中央农广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