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中央农广校和云南、重庆、四川、贵州4省(市)农广校组成调研组赴云南省开展实地调研。调研组先后赴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区、红塔区,红河州建水县、开远市和文山州丘北县,实地走访10余家农业企业、农民田间学校等,召开座谈会,与当地各级农业农村部门以及农广校有关负责人、农民学员代表进行交流座谈,全面了解西南地区农广校、农民体协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乡村人才振兴部署要求,加强农广校体系建设及推进农民教育培训农民体育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做法,研究农广校农民体协体系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落实中央部署要求的重要举措
调研了解,西南片区各省农广校积极贯彻落实中央有关部署要求,按照保供固安全、振兴畅循环的工作定位,落细落实中心任务,采取措施推进农民教育培训和农民体育工作高质量发展,取得很好成效。
(一)提高政治站位,全面落实乡村人才振兴部署要求
一是深刻领悟精神。西南片区各地党委政府和农业农村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专题会议,学习传达《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十四五”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自身认识、明确职能定位,确保在改革中保持农广校公益性、基础性地位不动摇,农民教育培训和农民体育工作的事有人抓、活有人干、责有人负。
二是争取政策支持。云南省农广校积极参与《云南省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实施意见》相关政策调研、建言献策和部分内容草拟工作,推动人才培育工作落实落细。重庆市农广校编制了《重庆市农村实用人才建设“十四五”规划》和《重庆市高素质农民培育“十四五”规划》,制定出台了重庆市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规范(试行),开展了《重庆市农民教育培训条例》立法前期调研,完成数据资料整理和统计分析,撰写立法前期调研报告和政策建议,为出台条例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是开展调查研究。云南省农广校先后赴14个州市近50个县深入开展调研指导,收集农民教育培训体育工作需求和意见建议,为更好地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奠定基础。重庆市农广校深入12个区县、21个乡镇、15个基地开展工作专题调研,通过电话交流、现场座谈、线上问卷、摸底调查等形式,初步掌握各区县农广校在文件出台、认定管理、体系建设等方面的现状、问题和建议等。四川、贵州等省农广校深入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园区、龙头企业调研,收集学员产业发展现状、现实困难、培训意愿,为做好本省农广校农民体协“十四五”规划打好基础,更好推进农民教育培训体育工作开展。调研对于掌握基层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情况、加强体系交流增强体系凝聚力,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农业农村发展大局
一是充分发挥稳粮保供积极作用。西南片区各省农广校围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积极开展专项培训和调研指导。云南省农广校实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网络专项培训行动,培训学员11.21万人。组织“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推广·云南在行动”系列直播活动,为全省开展大豆、玉米种植培训提供免费直播全流程支持与服务,确保夏粮丰收、大豆扩面增产。重庆市农广校围绕29个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重点区县,聚焦现代粮油生产与机械化操作、玉米大豆全程机械化生产+玉米大豆区域适宜品种+药肥双减增效、轻简绿色高效栽培技术,开展田间指导80余次,直播培训4期,累计学习人数达20万人次,为全面掌握技术要领,提高大豆油料产能,大豆油料扩种提供坚实的主体支撑和服务保障。四川省农广校参与省农业农村厅开展的“天府粮仓”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专题调研,深入田间地头查看水稻、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生长情况,了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培育、经营现状和短板,提出下一步构建高水平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思路目标、重点工作、保障措施和支持政策。
二是助推脱贫攻坚效果明显。重庆市农广校在“十三五”期间对贫困区县的农村贫困劳动力开展了技能培训,累计投入资金21.45亿元,培训农村贫困劳动力10.28万人,促进稳定就业7.26万人。近两年,对原18个深度贫困乡镇农技人员和科技管理人员开展技能提升培训,对脱贫户开展4次农民技术培训,有效提升了贫困劳动力的收入水平,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是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云南省农广校聚焦“绿色食品牌”打造“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和特色农产品品牌创建等重点工作开展培训。例如,建水县围绕柑橘产业、开远市围绕花卉产业、丘北县围绕辣椒产业开展了专项培训。各县级农广校聚焦产业办班,力求学员遴选科学化、培训内容精细化、实训观摩实效化、跟踪服务特色化,使学员在生产能力、经营管理水平、服务技能得到全面提升,进而有效促进当地因地制宜发展壮大特色主导产业。
(三)聚焦主责主业,深入开展农民教育培训体育工作。
一是争取资金支持。云南省红河州农广校今年争取本级农民培育项目资金80万元,计划培训750人;建水县农广校从联合办学补助收入中筹集资金22.3万元,对认定挂牌的农民田间学校和实训基地给予每个基地1万-3万元的资金扶持,帮助其增强自我造血、自我发展功能。重庆市农广校针对青年农场主每年给予1万元、连续补贴两年的创业扶持资金,对认定为农村致富带头人的,按不低于1万元的标准给予本人一次性奖补,累计给予青年农场主培训合格学员783万元后扶补助;遴选15个市级农民教育培训示范基地、30个现代青年农场主创业孵化基地,给予每个基地15万-20万元的建设补助经费,帮助各区县打造建成农民教育培训、实习实训、创业孵化等功能于一体的农民教育培训基地,累计补貼750万元。
二是创新培训模式。云南省农广校探索构建“一主、三分、三选、六化”培育模式,“一主”即建立健全以农广校为主体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三分”是分层、分类、分块开展系统培训,“三选”为培训对象精选、培训需求精选、培训内容精选,“六化”指培训工作规范化、实施方案具体化、培训方式多样化、教材建设乡土化、基地建设标准化、资金使用规范化,逐步建立了一套具有农广特色的农民教育培训模式,为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人才保障。重庆市农广校坚持“需求导向、产业主线、分层实施、全程培育”的农民培训模式,精选培训对象、提高培训针对性,按需施教、提高培训实用性,结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开展联合培训,共建共享农民培训师资、课程、基地等资源阵列。四川省农广校探索“长中短”结合、“全专研”兼顾的培训模式,推进全科型高素质农民培养。贵州省农广校围绕12个特色产业,采取订单式、定制式等方式,分层分类做好农民教育培训,拓展乡村社会事业和特色技能培训,培养一批新业态技能人才。
三是加强能力建设。云南省农广校加强田间学校标准化建设,认定4所全国共享农民田间学校,打造55所省级优秀农民田间学校,形成学员实训模块化布局和精品线路;引导开发优质教材,结合农民培训特点,持续开发实用的区域特色教材,加大优质教材推广应用力度。重庆市农广校联合西南大学、重庆开放大学开展骨干师资培训,切实提高了实战、领导、策划、管理等方面能力水平;根据高素质农民培训需求和重庆市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实际,优选推荐精品教材,形成了《2022年度重庆市高素质农民培训教材推荐目录》,供各区县精准使用;建立全市农村实用人才数据库和农村致富带头人基础人才库,为开展培训和跟踪指导提供数据支撑。四川省农广校通过对特聘教师选拔、农民田间学校遴选以及优师优课评选等活动,进一步优化了教师结构、丰富了培训手段,有效推动了现场教学实践水平提升。
四是强化跟踪服务。云南省农广校加强学员训后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强化产业发展指导、技术服务对接、产品销售衔接,帮助学员获得金融信贷、电商服务、法律援助等服务。重庆市农广校绘制完成全市35个涉农区县的高素质农民产业布局图,实现农民基本信息与产业分布信息一张图,能够有针对性的对训后学员进行产业发展指导和技术帮扶;指导组建了市级青年农场主联盟协會,各区县农业农村委相继指导、支持学员成立产业联盟、技术互助组织,在当地开展技术帮扶、产业抱团、规模营销;推进全市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价工作,2021年指导各区县开展农民技师评审初级1531人、中级456人、高级66人。四川省农广校对参训学员生产经营发展状况进行跟踪指导服务,提升学员生产经营能力,并及时发现问题、挖掘典型,形成调研报告,为扩大宣传,营造乡村人才振兴有利环境提供一手资料。
五是打造品牌体育赛事。云南省大力培养农民体育健身骨干,强化智体融合,在高素质农民培训中开展体育锻炼、民族舞蹈比赛等活动,提升学员综合素质。重庆市科学制定农民体育工作计划,结合本市农民体育工作实际,创新举办水果采收运动会等品牌赛事活动,积极参加全国农民体育单项比赛,组织农民体育骨干培训,全市每年开展农民趣味体育比赛活动的区县达到80%,农民健身活动人数达数百万人次。四川省积极组织开展各项健身竞赛活动,参加全国农民体育健身活动中,并多次获得单项名次奖、体育道德风尚奖、优秀组织奖等奖项;组织开展健身扶贫活动,通过捐赠体育健身器材、健身教学光盘、现场健身技能指导、文体活动等活动形式,助力脱贫攻坚战略。
二、有关问题
调研发现,西南片区各级农广校农民体协体系积极担当作为,工作扎实有效,培养一大批高素质农民,为地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但与乡村全面振兴要求相比,仍然存在一定问题。
一是农广校职能逐渐弱化。在机构改革中,合并现象较多,四川50%的市级农广校合并,贵州52%的县级农广校合并;职能不同程度的削弱,四川、贵州等农广校,大都承担省里安排的任务,由于人手紧、人员意识不高等,逐渐弱化农民教育培训体育工作等主体职能。
二是培训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培训专项资金存在整合使用现象,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面临资金严重不足问题,导致培训时间压缩,培训质量下降,培训积极性不高;农民职业教育没有资金支撑,招生规模不断下降。
三是农广校体系条件能力相对薄弱。各省农广校都建立农民田间学校,缺乏统一建设规划和有效运行机制,示范带动作用还不明显。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不高,存在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老化等问题。
三、对策建议
新发展阶段,农广校体系要勇于承担起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的历史使命,以培育高素质农民和培养知农爱农实用人才带头人为重点,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应有贡献。
一要准确把握农民教育培训体育新形势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广校体协体系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深入学习领会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乡村振兴和人才培养系列文件精神和相关部署要求,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到留住人、增能人、育新人,推动乡村人才振兴。一是关注城乡融合发展需求。从国家现代化发展的角度来看,平衡和协调城乡同步进入现代化,人才已经成为城乡平衡的基本要素。谋划农民教育培训体育工作,要有更长远更宽广的视野,从培养对象、内容、手段等方面适应城乡融合的大趋势。既要面向广大农民,也面向城市返乡回乡人员,同时也要关注农民就业能力;既提升农民的生产经营水平,也要注重培养创新思维、品牌意识等综合能力。二是关注农业产业发展需求。目前,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农业科技进步、农业生产组织方式变革、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形成、城乡融合发展对农民教育培训提出了新要求。农民是推动产业发展的源动力,农民、产业、收入、职业四者相辅相成。聚焦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开展农民教育培训体育工作,加快培养高素质的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三是关注农村和谐稳定发展需求。农民是农村的主人,解决农村社会建设和乡村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需要抓住农民这一主体。农民教育培训要从关注农业生产,向生产、生活、生态共赢共生拓展;从技术技能为主,向提升农民经营管理能力、综合素养拓展;从服务传统产业,向服务新产业新业态拓展;从一产为主,向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拓展,全面提高农民综合素质,这是有效推进乡村治理的基础支撑。
二要围绕中心工作发挥专门机构主体作用。广校体协作为事业单位,要紧紧围绕农业农村中心工作、围绕各地党委政府中心任务开展工作。一是服务中心工作。积极承担和服务农业农村部门各项中心任务,处理好与行政主管部门关系,有为才有位,有位才能有更大作为,在机构调整和事业发展大局中真正体现广校体协的重要作用和自身价值。比如,围绕稳粮保供开展冬春大培训、参与三夏农业生产指导等。二是加强组织领导。具备三个“到位”,包括当地党委政府支持到位、农广校校长能力到位、学校教师队伍努力到位。要主动向上级部门请示报告,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和农业农村主管部门支持,将农民教育培训纳入地方绩效考核内容,在教育培训任务、经费支持等方面给予充分保障。三是发挥自身特点优势。加强与教育、组织、人社、财政、发展改革等多部门合作,进一步健全联合办学领导体制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农广校建设发展和作用发挥等重大问题。发挥好五级体系办学和全媒体办学等优势,全面支撑中心工作开展。比如,疫情防控期间,加大在线学习力度,助力农业生产和稳产保供。
三要聚焦主责主业加快培养高素质农民队伍。农广校体系要始终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服务中心工作的同时,要履行好农民教育培训体育的主体职能,增强广校体协核心竞争力。在方式路径上,积极推进培训与教育有机衔接,这也有助于突破发展瓶颈,形成新的竞争优势。西南各省有一些很好的经验做法,通过中央农广校牵头、省级农广校对接、市县农广校落地,与部分农业高职院校在人才联合培养方面深入合作,同时探索制定农民技能培训与职业教育在生源、课程、学制、学时、教材、跟踪等环节的衔接标准要求,促进农民培训与中职教育、高职教育贯通。在基础内涵上,创新教学形式与方法,優先选聘全国共享师资授课。加强农民田间学校的管理与使用,科学配置实训教辅人员,加大实践教学比重。优先选用中央校开发的综合素养、经营管理类通用课程教材,同时结合实际开发具有特色的区域教材。在办学效果上,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质量效果评价工作,在18省29个基层校组织开展农民中职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工作,通过推进效果评价和试点改革,深化教育教学内涵和机制,促进教学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进而达到优化教育教学供给的目的。
四要强化基础支撑构建完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体系是农广校最大的特色,要持续加强体系建设。一是加强体系建设。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全力确保农广校由农业农村部门主管的体制不变、公益性事业单位的性质不变、五级体系的办学格局不变,确保工作职能不丢、体系链条不断、为农村农民服务职能加强。二是夯实工作基础。加强农民田间学校建设,不断延伸和强化农广校体系基层办学链条。加大基层农广校校长、师资和教学管理人员培训力度,加强共享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农民教育培训师资库,发布展示优质共享课程。三是加强资源统筹。要建立大体系观,发挥农民教育培训主体力量和专门机构作用,凡是利于农民教育培训的资源都可以对接,凡是有意愿开展农民教育培训的机构都可以合作,凡是有助于农民全面发展的渠道都可以联合,构建农民教育培训大体系、大格局,形成农民教育培训强大合力。
五要树立典型强化示范引领营造良好氛围。各级农广校在农民教育培训体育工作中,形成了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强的农民田间学校,优秀农民教育培训学员及好的经验做法和模式,要加强宣传推广,强化示范带动作用。要加大优秀学员的示范带动作用。要抓住重点人群,把一批奋发有为、勇于创新的学员,扎实工作、富有成效的办学人员宣传出去,打造一支能人队伍,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引领带动更多人才投身农村广阔天地。要加大典型做法的示范带动作用。把在实践探索中形成的好典型、好模式宣传出去,引领带动农民教育培训体育工作高质高效发展,让我们的工作在社会中有影响,在农民中有反响,全方位营造农民教育培训良好氛围。要加大宣传力度和广度。要利用好现代媒体手段优势,发挥中央和地方主流媒体的宣传平台作用,策划有分量的重点报道文章,通过大家集体努力,巩固好农广校专门机构主体地位,把农民教育培训办的更好。
调研组成员:齐 国、王伯文、付晴岚(云南)、卿阳成(重庆)、王帮武(四川)、宋明伟(贵州)、王泰群、 陈艳红、李 瑶、任庆帅、谢宗良、曾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