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观助力推理 思辨走向自然

2022-12-23 15:03蔡卫兵
中学数学杂志(初中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教学启示

【摘 要】 以2022年宁波中考数学试题的两道选择题、一道填空题的解法探析为例,挖掘“数学直观”的意义,形成自然、清楚、揭示数学本质的策略性方法.在数学解题中,需要“数学直观”地“抽象、归纳、类比、联想、发现、构建”,从中培养和发展“数学抽象、数学建模、逻辑推理”等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直观”的习惯与“感知”的能力,实现解题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 宁波卷;策略剖析;数学直观;教学启示

随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我国数学教育已全面开启了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数学课程改革.核心素养指导数学教育改革,尤其是数学考试和评价的改革,我国正式迈进素养导向的数学核心素养评价时代.从应试能力考查过渡到高阶思维认知能力考查,致力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和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2022年宁波中考数学试题坚持“以人为本,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绿色命题理念,立足必备知识,聚焦关键能力,强化素养导向.本文撷取部分试题,从其解法探析入手,“数学直观”导航,生成自然思路,从而启示“数学直观”在发展数学核心素养上的重要意义.

1 试题呈现与策略剖析

1.1 直观理解题意,预测思路

例1 (2022年宁波卷第9题)点A(m-1,y1),B(m,y2)都在二次函数y=(x-1)2+n的图象上.若y1

A.m>2  B.m>32  C.m<1  D.32

直观选项意义进行排除 因为选择题后面有备注: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观察A,C,D三个选项都是不含m=2的取值范围,将特殊值m=2代入可得A(1,y1),B(2,y2),显然点A,B都在抛物线的对称轴的右侧图象上,且点A是抛物线的最低点,显然满足题意,即可排除选项A,C,D.

直观图象概念进行代入 因为点A(m-1,y1),B(m,y2)都在函数图象上,所以y1=(m-2)2+n,y2=(m-1)2+n,所以(m-2)2+n<(m-1)2+n,化简得-4m+4<-2m+1,解得m>32.

直观图象规律进行转化 因为抛物线的开口向上,对称轴为直线x=1,所以此抛物线上的点到直线x=1的距离越近,其对应的函数值越小.因为y132.

直观函数性质进行分类 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因为a=1>0,所以当x≥1时,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当x<1时,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因为m-11,所以3232.

本题主要考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图象和性质以及学生的画图能力和识图能力,运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分析.理解题意,需要对题目的所有信息进行提取和发掘,建立具体和清晰的表象,感知材料形象概括,为思维抽象概括作准备,预测思路.这一过程需要“数学直观”地“从问题背景中抽象出一般规律和结构”,培养和发展数学抽象素养,感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的意义,形成数学想象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1.2 直观感知特征,开启思维

例2 (2022年宁波卷第10题)将两张全等的矩形纸片和另两张全等的正方形纸片按图1方式不重叠地放置在矩形ABCD内,其中矩形纸片和正方形纸片的周长相等.若知道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则一定能求出(  ).

A.正方形纸片的面积   B.四边形EFGH的面积C.△BEF的面积   D.△AEH的面积

直观数量与数量关系 设两张全等的正方形紙片的边长为a,两张全等的矩形纸片的长为b,宽为c,则2a=b+c,即c=2a-b,所以EH=FG=b-a,EF=GH=a-c=b-a,

所以S阴影=(b-a)2+(b-a)c+(b-a)a=(b-a)(b+c)=2a(b-a)=4S△BEF,故选C.

直观图形与图形关系如图2,联结EN,GM,EG,将线段NH平移至FM处,根据矩形纸片和正方形纸片的周长相等,可得EF=EH,所以S△BEF=S△DGH=S△MEG=S△NEG,

S△AEH+S△CFG+S正方形EFGH=S平行四边形ENGM,所以S阴影=S平行四边形ENGM+S△BEF+S△DGH=4S△BEF.

(或如图3,延长HG交BC于点M,延长GF交AB于点P,将线段GO平移至EQ处,根据矩形纸片和正方形纸片的周长相等,可得EF=FG,所以S△AEH+S△CFG+S正方形EFGH=S矩形EHMN,

因为S△BEF+S△DGH=S矩形EFPQ,所以S阴影=2S矩形EFPQ=4S△BEF.)

本题以矩形纸片为素材,以生成的图形面积为问题核心,具有PISA试题的三个明显特征:情景、运用、思维.将整式的运用、矩形的性质、图形的平移问题融汇在基本图形中,为运用割补、重组、转移、等积变形、以数解形等方式提供平台.感知特征,需要对图形的形状、大小、关系进行提取和发掘,包括内隐正方形EFGH,预测等积关系,开启思维,进行代数运用或等积变形的方法去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关注数学思维方法和理性思维能力.

1.3 直观沟通联系,助力探究

例3 (2022年宁波卷第16题)如图4,四边形OABC为矩形,点A在第二象限,点A关于OB的对称点为点D,点B,D都在函数y=62x(x>0)的图象上,BE⊥x轴于点E.若DC的延长线交x轴于点F,当矩形OABC的面积为92时,EFOE的值为,点F的坐标为.

直观轴对称图形发现位置关系 如图5,联结AD与OB交于点G,作CH⊥OB于点H.因为A,D关于OB对称,所以AD⊥OB,AG=DG.易证DG∥CH,AG=CH,

所以DG=CH.所以四边形CDGH为平行四边形,所以CD∥OB.(或连结OD,由S△OBD=S△OBC,得到CD∥OB.)

直观已知数据聚焦面积关系 (利用面积比来刻画线段比解决第1空)如图6,连结BF,由CD∥OB得到S△OBF=S△OBC=922.因为S△OBE=12×62=32,所以S△BEF=322,所以EFOE=S△BEFS△OBE=12.

直观图形结构构建几何模型

如图7,过点D作DG⊥x轴于点G.

设B(a,62a),D(b,62b),F(32a,0),由△OBE∽△FDG得BEDG=OEFG,

即62a62b=ab-32a,所以b=2a(b=-12a舍去).(或将S△OBD=922转化为S梯形BEGD=922,由面积计算公式得12(62a+62b)(b-a)=922,解得b=2a;或如图8,构造△GEF∽△DHF,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建立方程求得b=2a.)

直观变量变化规律捕捉中点信息 变量的变化必然有其规律,直观变化规律,方能便于我们感知,进而依据变化规律将其轻松求解.如图9,过点D作DG⊥y轴于点G,交OB于点P,易证点P为OB的中点,PD=OF=32a.因为∠ODB=90°,所以OB=2PD=3a,

所以BE=(3a)2-a2=22a=62a,所以a=3,所以F(323,0).(或如圖10,延长BD交x轴于点H,易证点D为BH的中点,点G为EH的中点,易求得GH=a.

由△ODG∽△DHG得DG2=OG·GH,即18a2=2a·a,进而解得a=3,F(323,0).)

本题以矩形和对称点为素材,以反比例函数为载体设置问题,实现双曲线与平行线的图形的完美组合,注重核心知识组合与串联,使试题具有综合性和灵活性,达到了用一道题考查诸多核心知识的目的.面对一个新的研究对象,从哪些角度发现和提出值得研究的问题,这需要“数学直观”地去类比联想、发现模型、构建模型,培养和发展逻辑推理与数学建模素养.

2 教学启示

2.1 注重直观想象,强化逻辑推理

对于任何学科的教学,最终都应当把培养学生的学科直观作为重要的价值取向[1].史宁中先生这段话指明了解题教学的重要方向,那就是解决数学问题始于直观,终于理念.直观想象是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手段,是探索和形成论证思路、进行逻辑推理、构建抽象结构的思维基础.注重画图、析图和赏图,对题中所给的较复杂的图形,学会分解,拆分成基本图形;加强图形之间的联系,丰富图形的想象,完善知识间的重组,为添加辅助线、解题思路的形成做好铺垫;加强条件和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图形和问题之间的预想和预判,借助直观将抽象变具体,将隐含变清晰,强化逻辑推理.善于发现图形中的结构特征,从中抽取出数量、形状、位置、变换等关系,使之呈现出“标准”或“熟悉”的状态,顺利实现模型化归,释放问题内涵,创造性地使用图形解决问题,挖掘新思路,寻求新方法,使数学逻辑和数学直观相互交织,直观中有逻辑,逻辑中有直观,进而培养学生“直观”的习惯与“感知”的能力[2].

2.2 优化知识结构,完善思维品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考试命题,要关注数学的本质,关注通性通法,综合考查“四基”“四能”与核心素养[3].回归教材,筑牢根基,广泛联系,让知识网络在关联与融合中形成;探究方法,优化过程,一题多解,让创新意识在求解与比较中发展;关注本质,深化思想,适时渗透,让思想方法在启发与探究中升华.在教学活动中给学生提供展示逻辑推理和思维能力的平台,突出每个学生用自己的数学方式思考、探究,由直观建立表象,由直观引领转化,由已知想可知,由未知想需知,沟通可知与需知,帮助学生逐步学会想得更清晰、更深入、更全面、更合理,形成良好的数学题感.题感是数学直观的具体体现,是直觉洞察的结果,是思维习惯的结晶,是反思顿悟的升华,进而在直观—抽象—推理—建模—直观的螺旋发展中完善有理、有序、有度的思维品质,彰显数学教育对学生能力发展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史宁中.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评价与教学实施[J].中小学教材教学,2017(05):4-9.

[2]林新建.基于“核心素养”的数学直观能力培养途径[J].数学通报,2019,58(08):19-2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91.

作者简介 蔡卫兵(1976—),男, 浙江宁波人,中学高级教师;主要从事初中数学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教学启示
基于学生发展视角的中考试题分析
口译大赛选手心理压力分析及教学启示
大学英语学生作文语言错误分析研究
探究雅思口语测试对高校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分析
尊重差异 别样人生
英语错误分析对教学的启示
英语错误分析对教学的启示
综艺节目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
共生理论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的启示
职业技能大赛对《网页设计与制作》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