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麻后移动CT定位下肺结节精准切除272例效果观察

2022-12-23 05:01周玉汀王博江李祖雷李东邱增华刘保东
山东医药 2022年34期
关键词:侧卧位气胸全麻

周玉汀,王博江,李祖雷,李东,邱增华,刘保东

1淄博市中心医院胸外科,山东 淄博 255036;2淄博市中心医院介入肿瘤科

随着低剂量CT胸部查体的广泛开展,临床发现越来越多的肺结节,其中很多磨玻璃结节经手术证实是早期肺癌。但磨玻璃结节在术中往往表现为质地软的肺组织,手指触摸不明显,致使切除范围不易确定,甚至切除的标本中找不到病变。所以术前精准定位成为肺结节切除手术中的重要步骤。目前,常见的定位方法主要分为CT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射液体(亚甲蓝、碘油等)和经皮植入金属物(Hook wire、微弹簧圈等)、磁导航气管镜下定位、解剖定位和超声定位等[1-5]。Hook-wire定位是常用的一种方法,经查阅文献发现,诸多学者已就Hook-wire定位的效果、适应证等方面进行了研究[6-8]。然而每种定位方法都有其局限性,多数情况Hook-wire定位是在CT室完成定位后,再将患者再送至手术室,中间需搬动甚至术前等待较长时间。如果出现气胸、出血、金属标记物移位等情况,可能会增加对患者造成损害的机会,甚至影响手术效果。对于全麻后移动CT引导下定位并即刻胸腔镜手术的报道少见。2020年12月—2022年4月,我们应用集成CT的杂交手术间,开展了全麻后移动CT引导下新型肺结节定位针穿刺定位胸腔镜手术272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2020年12月—2022年4月淄博市中心医院胸外科收治的肺小结节患者272例,男90例、女182例,年龄27~77岁,平均56.58岁;共382枚结节,其中1枚结节171例,2枚结节92例,3枚结节9例;结节直径3.5~13.6 mm,平均7.13 mm;病灶距离胸膜0.2~40.9 mm,平均10.21 mm。每例患者常规术前谈话,签署授权委托书、手术知情同意书、CT引导下肺穿刺金属标记物置入知情同意书、耗材知情同意书等。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1.2移动CT引导下肺结节定位针穿刺定位方法采用全麻双腔气管插管,麻醉成功后,根据术前CT图像,患者取平卧位或侧卧位,输液管道、麻醉机呼吸管道均向腰腹方向延展并妥善固定,CT机(扫描层厚1 mm)从患者头侧移动至手术床位置,能覆盖胸部定位区域,体表固定定位栅。定位流程:①进行CT扫描;②按照“垂直最近”原则设计进针路线并标记穿刺点(定位栅为纵向,CT移动至指定层面处有横行镭射红线,与定位栅交汇点;③消毒铺巾,置入穿刺定位针(SS510-10宁波胜杰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进针至胸膜外,见图1;④CT扫描观察进针位置及角度,适当调整角度和深度,然后进针至结节附近,暂不释放;⑤CT扫描确认定位套针末端位于结节旁或近侧,位置良好,释放定位针;⑥CT扫描观察金属标记物与结节的位置关系,移动CT机器复位,开始胸腔镜手术(平卧位需改为侧卧位);⑦双针穿刺和三针穿刺操作同前,只是在释放时要多针同时释放。定位成功后于胸腔镜下实施手术。

图1 新型肺结节定位针

1.3 观察指标统计患者的定位效果,包括定位所花费的时间、穿刺定位的位置、穿刺点的位置、定位区域的情况。

2 结果

272 例患者均成功进行了术前定位,定位成功率100.0%。定位所用时间9~68 min,其中平卧位穿刺定位33例、侧卧位穿刺定位239例。穿刺点位于前肋面55例,穿刺点位于侧肋面177例,穿刺点位于后肋面150例。穿刺定位完成后有57例(20.9%)定位区域的肺组织内即刻出现CT扫描图像上肉眼可见的不同程度渗出影,考虑为局部因穿刺定位形成肺实质内的出血。66例(24.2%)定位完成后即刻出现不同程度少量气胸,气胸比例均<10%。完成定位后同时出现肺实质内出血合并气胸者17例(6.25%)。定位成功后272例患者均于胸腔镜下完成手术。手术方式:行楔形切除248例、肺叶切除7例、肺段切除17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原位腺癌43例(11.3%)、微浸润性腺癌149例(39.0%)、浸润性腺癌116例(30.2%)、不典型腺瘤样增生33例(8.6%)、肺内淋巴结23例(6.0%)、纤维组织增生或纤维化结节18例(4.6%)。患者术后均顺利康复,未出现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

3 讨论

胸腔镜手术中有时会遇到胸膜腔多发致密粘连,松解粘连后手指触摸不到病变,如果定位后再进胸,按照定位能精准切除病变。对于部分肺段或亚段切除的患者,如果先定位再手术,术中裁肺的时候会更有把握。定位的目的实际上是给外科医生提供一个准确的参照物,明确肿瘤在定位针的哪个方向,距离多少,怎样将肿瘤完整切除。定位针的位置最好在结节附近,不要穿到瘤体上,以防止出现种植转移。我们初期定位花费时间略长,与操作者的熟练度有关。随着例数增多,熟练度增加,用时缩短,目前单针定位最短时间仅用9 min。

Hook-wire定位的常见并发症有气胸、肺内及针道出血等。文献报道气胸发生率为7.5%~40%,肺出血13%~36%,但一般程度均较轻,多数只需密切观察,尽快手术即可[9-11];大量的胸腔积液和严重空气栓塞致死极为罕见。本研究出血发生率20.9%,气胸发生率24.2%,与文献报道相符。另外,脱钩和移位亦是Hook-wire定位目前难以避免的并发症,发生率2.5%~13%[12-13],这可能与患者需要转运、体位改变、肺萎陷和倒钩未充分打开等因素有关,亦可能成为手术失败的原因。Hook-wire定位完成后,会有穿过胸壁的定位金属导丝存在,产生疼痛,引起患者的不适。国内有学者发明了新型肺结节定位针,用软线连接定位钩,可明显减轻疼痛[14]。本研究272例患者均成功进行术前定位,定位成功率100.0%,未出现失败,可能与全麻状态下患者稳定性好、采用新型肺结节定位针、定位后立即手术、避免搬动有关。

我们采用的新型肺结节定位针,释放后前端是十字锚钩,尾端是多色尼龙线,术中看到的是尼龙线,从线尾的颜色可判断锚钩的深度。穿刺点定好后,因为穿刺针的尖端较锐利,多数患者可消毒后直接穿刺,但少数患者的皮肤厚韧,需用11号尖刀片戳一小口再穿刺。锚钩只要释放,一般不会滑脱。本研究2例因病变表浅,定位针进得浅,结果释放后术中发现锚钩仅一侧勾连少许脏层胸膜,未影响手术;之后遇到类似病变,可将针尖越过病变0.5 cm再释放,避免脱钩。

有学者报道,利用复合手术室联合T型标记物进行肺结节定位和胸腔镜手术,可以减少并发症发生[15]。我们利用集成了CT的杂交手术间,开展全麻后移动CT引导下新型肺结节定位。全麻后定位采用的体位有平卧位和侧卧位。平卧位穿刺适用于上叶病变,从前肋面穿刺的患者。穿刺定位完成后改侧卧位再进行手术。侧卧位则适用于多数病变,尤其从侧肋面、后肋面穿刺的患者,患侧上肢可以向前或向后摆动,以帮助找到最佳穿刺途径。但如果病变的位置在CT扫描下完全被肩胛骨阻挡,则不能采用定位针法。

清醒状态下定位,需要患者保持每次深呼吸屏气,并且在同一位置,否则会偏离。其次,患者局麻,胸膜麻醉效果可能不充分,穿刺时疼痛刺激,影响屏气及定位位置的变化。相比之下,全麻后呼吸控制平稳,定位过程中采用机控呼吸,混氧通气。全麻插管后有可能出现少许肺膨胀不全,会影响结节的显示,可给予5 cmH2O的呼气末正压通气,肺膨胀不全问题会很快消失。通常情况,上叶肺受呼吸的影响不大,下叶肺则容易受呼吸影响,运动度大,病变可有移位,穿刺时要注意观察,选择在同一吸气相或呼气相完成操作,以避免移位和形成气胸。我们的定位分不停呼吸和暂停呼吸两种控制模式。多数情况下穿刺定位不需停呼吸,但有时扫描后发现肋骨阻挡明显,可采用暂停呼吸的模式,利用加压膨肺后暂停呼吸在吸气相,可以更容易显露肋骨后方结节。每次加压膨肺后暂停呼吸要在同一位置,重复多次,会相对延长操作时间,所以,操作熟练后我们暂停呼吸的情况越来越少。另外,我们发现病变位置深的,穿刺引起肺内出血的概率增加,多针穿刺比单针穿刺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也增加。全麻后定位相较于清醒状态下定位更稳定,尤其多针定位的患者,更加准确安全。双针穿刺和三针穿刺操作中注意各针分别刺入肺内,暂不释放;CT扫描位置满意后,要多针同时释放,原因是我们发现气胸和出血情况基本是在释放退出套管后出现的。尤其当出现气胸后就不能继续新的定位操作。

关于剂量辐射的问题,定位过程中全程采用低剂量CT扫描完成,完成后患者只承受约1次正常CT检测的剂量。当然,杂交手术间的前期投入费用较高,但对于胸外科医生的作用较大,可以让医生轻松完成手术,不必为找不到结节担心,亦不必为出血、气胸等的定位并发症担心。

总之,全麻后移动CT引导下的肺结节穿刺定位具有安全、高效的特点,可以帮助外科医生精确切除肿瘤,最大限度保留正常肺组织,有利于早期肺癌的精准治疗。

猜你喜欢
侧卧位气胸全麻
3类人要避开的危险睡姿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骨科全麻围术期腹胀便秘的中医护理方案效果评价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对全麻拔管期呛咳的影响
视频宣教对全麻患者麻醉术前焦虑及配合程度的影响研究
侧卧位和俯卧位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较研究
新生儿气胸临床分析
气胸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出现气胸后,患者及其家属如何处理
气胸的分类及诱发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