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2022-12-23 15:14:57张敬娥
读写算(下) 2022年10期
关键词:美术探究教师

张敬娥

小学美术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张敬娥

(山东省德州市解放北路小学,山东德州253000)

伴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不断改革,小学美术这门学科的课堂教学逐渐被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让这门学科的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效。笔者通过研究大量的资料分析了目前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现状,并且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如何提升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使学生可以真正地爱上这门课程。

小学美术;有效教学;策略

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素质教育得到了全面推行,美术教育对于学生素质的重要性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这时候,小学美术开展有效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有效教学强调的是让学生的美术学习效率可以达到最大化。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积极探索和研究更加行之有效的美术教学策略,最终促进学生可以更加积极且主动地学习美术基础知识。

一、目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现状

首先,部分小学美术教师由于受到传统美术课堂教学理念的严重影响,常常采用讲授的形式,并且是以教师为主。在这样的美术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注意力难以被吸引,同时也处于一种被动的美术学习状态,学生本身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再加上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学生更容易产生枯燥且无聊的美术学习感受,最终导致学生的美术学习效率长时间难以得到明显提升。

其次,部分小学美术教师未能创新美术课堂教学方法,选择依赖美术教材或者是网络上的一些美术教案,没有新颖之处,学生的美术兴趣也就难以得到充分激发。虽然说这样的美术教学可以完成设定的美术教学目标,但是却不会对学生的美术学习效率提供一定的帮助作用。甚至是有的教师设计了一些比较活泼的美术游戏,但是脱离了美术知识,反而给学生的美术学习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最后,部分小学美术教师采用的美术教学评价过于单一。在小学美术课堂上,教学评价属于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美术教学目标等其他教学环节都需要根据美术教学评价而进行及时调整。而小学美术这门课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如艺术形象性以及创造性等等,教师同样需要给予一定的评价。但是部分教师采用的美术教学评价往往比较简单且单一,如“你画得很好看”等等,这样的美术教学评价发挥不出真正的价值。

二、小学美术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创设美术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多媒体因为其本身的丰富性受到了教师的推崇,相应地,利用多媒体在课堂上创设教学情景也变成了一种潮流趋势。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创设美术情景,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在合适的时机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图片、录音、短视频展示在学生的眼前,以此有效扩充小学美术课堂上的信息量。这不但可以充分激发出学生对小学美术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丰富学生的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

比如,在学习《魔幻的颜色》的时候,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三原色的图片,创设出美术教学情景:“同学们,你们知道图片上的颜色都是什么颜色吗?在生活中,你们最常见的红色物体都有什么呢?黄色的物体又有什么呢?还有蓝色呢?”这时候,学生就会开始讨论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可能就会举手说:“生活中常见的红色物体有红灯。”教师就可以接着学生的回答引入美术知识的学习:“同学们都说得非常好!你们可不要小看这三种颜色,其实它们具有一定的魔力呢。本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有什么魔力呢?”小学美术教师通过利用多媒体开展有效教学,学生的注意力更容易集中,学生也就可以开展更加有效的美术学习了。

再比如,在学习《明暗与立体》的时候,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框架石膏体和素描石膏体这两者的图片,创设出美术教学情景,并且令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仔细观察这两张图片,你们认为哪一张会更加真实呢?”由此引导学生展开美术思考,并且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其次,教师可以继续引导学生:“当你们身处于漆黑的夜晚时,可以研究明暗的变化吗?”最后,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一起探究,并且得出结论。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美术作品,让学生利用刚学到的美术知识寻找其中的明与暗。小学美术教师通过这样创设美术教学情景,更有利于引入美术知识,同时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也会得到直线上升,最终促进学生的美术水平也可以得到一定的提高。

(二)结合现实生活,引导学生探究

小学美术教师要想开展更加有效的课堂教学,那么就需要打破“灌输式”的美术教学模式,不能只是运用美术教材上的内容,而应该引导和鼓励学生多多发现自己身边的美,以此促进学生掌握到更多的美术知识。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可以结合现实生活实现美术有效教学,引导学生探究更多的美。通过身边的美,学生就可以获得更加真切的美术学习感受,也就会积极转变自身的美术学习方式,最终促进学生得到更加良好的美术学习效果。

比如,在学习《色彩的冷与暖》的时候,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入手:“同学们,在非常热的夏天,你选择和自己的同学一起去操场踢球,但是由于太热了,你出了很多汗,特别想喝水,摆在你面前的有两个房间(分别是冷暖两种色彩),你会选择去哪一个房间喝水?为什么呢?”这时候,有的学生可能就会举手回答:“我选择冷色图的那个房间,因为我现在已经很热了,这个房间看起来会更加凉快一点。”教师就可以接着学生的回答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主题。小学美术教师通过结合现实生活,利用学生已有的现实生活经验,学生很自然地知道和接受了色彩具有冷暖的属性。

再比如,在学习《寻找美的踪迹》的时候,教师可以再次选择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入手:“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仔细观察花的经历呢?你见过数量最多的花朵是多少朵呢?”由此引导学生分析不同数量的花朵将会展现出不同的美,进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然后,教师可以继续追问:“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诗人杜甫是如何描述庐山的吗?”有的学生可能很快就会举手回答:“我记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时候,教师可以继续提问:“那么这句诗句的含义是什么呢?”由此引导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身边的事物,发现其中的美。小学美术教师通过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更容易进入到学习美术知识的状态,进而促进学生开展更加有效的美术学习过程。

(三)组织小组合作,促进学生理解

合作学习,是学生主动接受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同时也是教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重要教学途径,对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有着很大的积极作用。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实施小组合作模式,科学地为学生划分美术合作学习小组,并且根据小组的实际美术水平合理安排学习任务,使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都有机会表现自己。这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美术学习体验,而且还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对于美术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比如,在学习《点的魅力》的时候,首先,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学习本节内容。然后,教师设置美术学习任务:让学生在纸上画摆放小圆点,体验各种变化,并组合出各种创意的作品;学生在摆放圆点中发现有创意的圆组合会产生美感,给自己带来心灵的愉悦。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各个小组的学生示范和介绍自己的美术作品。小学美术教师通过组织小组合作,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创作美术作品的过程中,最终促进全体学生都可以得到不同程度上的美术成长。

再比如,在学习《记录色彩》的时候,首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本节内容,并且设计美术学习目标:让小组学生探究和理解色彩的冷暖对比,并且尝试着利用色彩表达内心的情感;让小组学生共同赏析名画,体会其中的色彩知识,进而加深对于色彩的理解和掌握。而小组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不要急于打断他们的探究过程,而是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可以得到真正的美术成长。最后,教师还可以挑选出几幅美术作品让小组学生进行赏析,并且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心得。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美术基础较弱的学生就会受到感染,积极参与到美术探究过程中。小学美术教师通过组织小组合作,让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相互督促,最终促进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的美术成长。

(四)举办实践活动,增强学生体验

由于受到传统美术教学理念的影响,部分教师认为自己只需要向学生传授更多的美术学习知识就好,但是这些知识只是学生学习和创作的重要工具,只有当学生真正学会如何运用这些工具的时候,才能得到真正的美术成长。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举办实践活动,使学生的美术学习体验得到进一步的增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美术创作水平举办美术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进行美术创作的过程中不断探究如何运用学到的美术知识。

比如,在学习《重重复复》的时候,教师可以举办美术设计的实践活动:“同学们,有一家公司想要开发出新的设计作品,你们感兴趣吗?我们选出最佳设计作品送给设计公司,你们说好吗?”这时候,学生参与该实践活动的兴趣已经得到了激发,教师就可以展示一幅画,引导学生发现出其中重复排列的特点。当学生掌握了重复排列的设计方法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独立设计美术作品,并且选择出最佳的美术作品。小学美术教师通过举办美术实践活动,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而巩固自身的美术知识体系。

再比如,在学习《雕与刻的乐趣》的时候,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巩固学到的美术知识,包括雕刻工艺的材料和工具等等,带领学生再次感受雕刻这种工艺的独特魅力。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回忆雕刻的基本技法以及要领,为接下来的美术实践活动奠定基础。然后,教师就可以设计雕刻的美术实践活动:每一个学生可以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雕刻作品,也可以是模仿其他人的雕刻作品等等,学生投票评选出最佳的雕刻作品。学生们都积极参与到雕刻实践活动中,有的学生尝试雕刻出一个小房子,有的学生则模仿其他人美术雕刻作品等等。小学美术教师通过举办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将会得到直线上升,相应的,学生的美术学习也就会变得更加有效。

(五)设计拓展作业,提升学生能力

部分小学美术教师存在一定的教学误区,他们认为学生太过于顽皮,不好好完成美术作业,反而还捣乱。其实,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正是学生学习小学美术这门课程的关键。若是教师针对学生的创造力而做出斥责类的教学评价,那么学生的美术创造力可能就会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拓展作业,有效提升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想象和创作,使学生的美术素养可以在创作的过程中而得到明显提升。

比如,在学习《色彩的对比》的时候,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复习学过的美术知识,让学生说一说“什么是色彩的对比”,使学生可以通过分析艺术作品中的色彩效果而感受到色彩对比的形式美感。然后,教师就可以设计美术作业:“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美术知识,你们是否可以运用色彩的对比创作出属于自己的美术作品呢?”小学美术教师通过设计拓展美术作业,既能帮助学生做好美术知识的巩固,而且还可以提升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

再比如,在学习《浮雕》的时候,教师可以选择一幅著名的浮雕作品——昭陵六骏图,带领学生进行分析,让学生思考这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浮雕作品,帮助学生记忆浮雕作品的概念和分类。接下来,教师可以设计美术课后拓展作业:让学生在课下搜集与浮雕相关的内容,独立分析和赏析一幅浮雕作品——虎门销烟,并且尝试着用陶泥制作出属于自己的浮雕作品。由于这不是书面上的美术作业,学生的兴趣将会更容易得到激发。学生在课下的时候,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就会主动完成美术作业。在这个动手制作的过程中,学生也就会掌握到更多有关于浮雕的美术知识。小学美术教师通过设计拓展作业,切实提升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水平的同时,还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美术综合素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适当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这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小学美术的良好习惯,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小学美术的逻辑和思维,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全身心健康地发展并且树立终身学习的自我认知。

[1] 毕艳秋,秦芳敏.小学美术如何进行有效教学示范[J].小学时代,2019(30):33-34.

[2] 茆红梅.基于有效教学下的小学美术课堂开展策略[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9(10):51.

[3] 涂方园.新课标下小学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提升[J].课程教育研究,2019(41):214-215.

[4] 辛步嵩.浅论打造小学美术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J].新课程(中),2019(09):152.

[5] 黄维.基于创造力培养的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研究[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12):179.

D045

A

1002-7661(2022)30-0081-03

猜你喜欢
美术探究教师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最美教师
快乐语文(2021年27期)2021-11-24 01:29:04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中等数学(2021年11期)2021-02-12 05:11:46
教师如何说课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1:16
创意美术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快乐语文(2018年13期)2018-06-11 01:18:16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中等数学(2018年11期)2018-02-16 07:4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