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晚期首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并发维甲酸综合征成功分娩1例的护理

2022-12-23 10:54:21张莉莉陈建红金爱云
护理与康复 2022年11期
关键词:维甲酸本例产科

张莉莉,张 焱,陈建红,金爱云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杭州 310012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是以异常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急性髓系白血病[1]。APL临床表现凶险,以出血和栓塞为主,是致死率最高的急性髓系白血病之一,早期病死率(从确诊到诱导治疗过程中30 d内死亡)高达17.3%[2]。随着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retinoic acid,ATRA)的运用,APL患者化疗的完全缓解率高达90%~95%[3]。ATRA的作用是与白血病细胞上的维甲酸受体结合,诱导早幼粒细胞向正常细胞分化。然而,外周血白细胞迅速增长会导致大量的白细胞滞留和小血管栓塞,从而诱发维甲酸综合征,其发生率为41%,病死率高达3%~6%[4]。孕晚期首诊APL患者并发维甲酸综合征案例临床极为罕见。2021年4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产科收治1例孕晚期首诊APL并发维甲酸综合征患者,经治疗与护理,患者成功分娩,母婴平安出院。现报告如下。

1 病例简介

患者,女,34岁,初中文化。因“孕3产0孕34周+2,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APL,胸痛气急7 h”收治产科。患者末次月经为2020年8月4日,因备孕失败,于2020年8月24日外院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移植囊胚2枚,成活1枚,当地医院B超检查显示:宫内早孕。正规产检无特殊情况。自诉妊娠6个月时产检发现血小板减少,无明显不适,未予重视。发现血小板减少以来,每周产检监测血小板,血小板持续性减少。2021年3月28日,外院行骨髓穿刺提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3型。当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 2.2×109/L,中性粒细胞分类55.1%,血红蛋白 90 g/L,血小板计数 50×109/L。凝血功能+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11.9 s,纤维蛋白原1.29 g/L,凝血酶时间19.1 s,D-二聚体6 597 ng/mL。2021年3月29日,患者入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予维甲酸20 mg 2次/d口服治疗,辅以补充纤维蛋白原、输注血浆等对症支持治疗。4月1日晨,患者突发胸前区疼痛、胸闷气急伴心悸,自诉胎动较前频繁,医嘱予地塞米松静脉注射、头孢呋辛钠口服后转入产科。体温36.7℃,脉搏122次/min,血压94/61 mmHg(1 mmHg=0.133 kPa),胎心160次/min;急诊胎儿生长B超提示无特殊情况。考虑维甲酸综合征,继续予地塞米松5 mg 1次/d静脉注射、维甲酸20 mg 2次/d口服、头孢呋辛钠500 mg 2次/d口服、纤维蛋白原2.0 g 1次/d静脉滴注治疗。4月2日,患者自诉胸闷气急明显,血液科医生会诊后,予维甲酸减半口服,地塞米松10 mg 2次/d静脉注射后明显好转。4月5日实验室检查提示:D-二聚体33 970 ng/mL,血红蛋白73 g/L,纤维蛋白原0.75 g/L,血小板57×109/L。于当天(孕34周+4)行急诊剖宫产术,新生儿因早产入住儿科。产妇术后第4天子宫收缩好,恶露少于月经量,遵医嘱回奶,转血液科进一步治疗,4月11日母婴平安出院。

2 护理

2.1 围产期心理支持与专科指导

本例患者初中文化,严重缺乏对APL和维甲酸综合征相关知识的了解,妊娠期用药和胎儿安全问题是患者焦虑的焦点。APL患者由于正常的造血功能受到抑制,贫血、血小板减少、出血、感染、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是病理妊娠的危险因素,胎盘早剥、胎儿生长受限、早产、死产、产后出血等均高于同期正常的孕产妇[5]。胎动自我监测是简单有效评估胎儿宫内健康的方法。指导患者左侧卧位计数胎动,2 h内准确计数达到10次即为满意的胎动。如胎动计数2 h内<10次或减少50%提示胎儿低氧的可能。产科医生、病区责任护士、儿科医生、血液科医生、病区心理咨询师分别与患者一对一沟通交流。由于该患者处于妊娠期,对其采用ATRA单一诱导治疗,妊娠3个月后的用药对胎儿相对安全。患者接受好,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的各项操作,住院期间自我计数胎动,3次/d,胎动均正常,患者依从性好。

2.2 循证模式下维甲酸综合征的护理

2.2.1胸腔积液的体位管理

细胞的正常分化周期为原始细胞-早幼粒细胞-中幼粒细胞-晚幼粒细胞-凋亡,APL是由于细胞分化停滞在早幼粒细胞阶段,ATRA的作用是诱导细胞分化,诱导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维甲酸综合征,临床表现为不明原因的发热、呼吸困难、胸腔积液、低血压、心力衰竭、急性肾衰竭等[6]。本例患者维甲酸综合征发生于维甲酸诱导治疗第4天,半卧位下胸闷气急加重,胸膜及胸水B超提示左侧大量胸腔积液。有研究[7]表明,单侧胸腔积液患者采取的体位要根据不同的胸腔积液量选择,单侧中少量胸腔积液的患者,应指导其采取健侧卧位,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改善呼吸功能,减轻并发症,提高舒适度;大量胸腔积液患者取患侧卧位,因为当大量胸腔积液的患者取健侧卧位时,积液因重力的影响使患侧肺受压,同时纵隔移位致使健侧肺受压而不能发挥最大的气体交换功能,导致通气减少,同时影响心血管循环系统,通气/血流比值严重失调至血氧饱和度下降。本例患者左侧大量胸腔积液,治疗期间选择左侧卧位,3 L/min低流量双鼻导管吸氧下,血氧饱和度均在96%~99%。

2.2.2全身大量瘀血瘀斑的护理

本例患者全身散在瘀血瘀斑明显,部分瘀斑直径>1 cm,均为重度瘀斑,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以及血小板均减少,住院期间血小板维持在(50~90)×109/L,皮肤穿刺处出血,血肿明显,这不仅增加患者痛苦,也增加了再次穿刺的难度。研究[8]表明,皮下注射和静脉采血后先用无菌创口贴保护穿刺点,再用橡皮加弹力绷带进行加压固定,止血效果较好。当患者血小板计数在(20~50)×109/L时,橡皮加压固定 1 h后撤掉;当血小板计数在(10~20)×109/L时,橡皮加压固定2 h后撤掉;当血小板计数<10×109/L时,橡皮加压固定3 h后撤掉,橡皮加压固定后均不需要再用手按压穿刺部位。本例患者对于新穿刺的部位通过穿刺点橡皮加压固定有效按压后,取得良好的效果,住院期间新穿刺的部位穿刺点瘀斑直径均<0.5 cm。

2.3 产后特殊的观察与应急预案

2.3.1产后预防性子宫按摩

预防性子宫按摩指的是预防性使用宫缩剂之后,不推荐常规的子宫按摩来预防产后出血,但医务人员需要常规触摸宫底,了解子宫收缩情况[9]。对于APL患者,产后推荐预防性子宫按摩。有高危因素者,产后4 h是发生产后出血的高危时段,密切观察子宫收缩情况和出血量变化,并及时排空膀胱[9]。本例患者产后采用预防性子宫按摩,观察生命体征、宫底、阴道流血、膀胱充盈度等,积极听取患者主诉,观察4 h,每15 min记录一次,共记录16次,4 h后每小时记录一次。该患者产后子宫收缩好,阴道流血少于月经量。

2.3.2产科止血复苏及大量输血的应急预案

产后出血占据我国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高达34%,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5%[9]。以科主任和护士长为主导建立产科止血复苏及大量输血的应急预案,当患者产后出血>1 000 mL时立即启动。医生拨打院内急救电话,急救小组成员5 min内迅速奔赴急救现场,急救小组成员包括产科医生和护士、血液科医生、麻醉师、手术室护士。输血科立即备血,血液科医生评估原发疾病并下达医嘱,产科医生和护士执行产科止血复苏及大量输血方案。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的产科大量输血方案,常用的推荐方案建议红细胞∶血浆∶血小板以1∶1∶1的比例输注。本例患者产后子宫收缩好,术后血红蛋白维持在89~99 g/L,产后出血450 mL,未启动该应急预案。

3 小结

APL早期的病死率极高,孕晚期APL并发维甲酸综合征是母婴死亡的重要原因。护理的关键在于围产期心理支持与专科指导;循证模式下维甲酸综合征的护理,包括体位管理和全身大量瘀血瘀斑的护理;做好产后特殊的观察与应急预案,包括产后预防性子宫按摩和产科止血复苏及大量输血的应急预案,保障母婴安全。

猜你喜欢
维甲酸本例产科
《思考心电图之176》答案
心电与循环(2021年4期)2021-11-29 02:41:56
《思考心电图之169》答案
心电与循环(2020年3期)2020-06-18 13:43:12
认识产科大出血
维甲酸对胎鼠骨骼致畸作用的研究
产科医师答问录
妈妈宝宝(2017年4期)2017-02-25 07:01:36
产科医师答问录
妈妈宝宝(2017年3期)2017-02-21 01:22:34
产科医师答问录
妈妈宝宝(2017年2期)2017-02-21 01:21:28
视功能分析图例详解
服用维甲酸的年轻人要避孕
家庭医学(2014年8期)2014-09-12 13:41:42
全反式维甲酸治疗难治性ITP(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