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鸭病毒性肝炎研究

2022-12-23 07:55
中兽医学杂志 2022年10期
关键词:病鸭雏鸭周龄

张 岩

(河北省涿州市农业农村局,河北涿州 072750)

鸭是各种美味名菜的主要原料,也是人们进补的优良食品。从中医养生角度说,鸭肉具有清火润燥、生津止咳等功效,深受市场欢迎。鸭规模化、集约化养殖背景下,受到引种、免疫、卫生、消毒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增加了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轻则影响生长发育,重则致死。中医治疗鸭病毒性肝炎,有着治标又治本的效果,因此要重视推广应用。

1 流行病学

鸭病毒性肝炎属高度致死性传染病,其病原为Ⅰ型鸭肝炎病毒,该病毒的抵抗力、适应力极强,在pH 值为3.0 的强酸环境下可长期存活,在-20℃低温环境下可生存9 年,在56℃高温环境下1 h 依然存活,持续加热23 h 后方可丧失活性。

病毒性肝炎多发于5 周龄内的雏鸭,尤其是1周龄内的雏鸭发病率、致死率最高。5 周龄以上的鸭和成年鸭发病率、死亡率明显下降,但发病后可隐性感染。

病鸭、带毒鸭是病毒性肝炎的主要传染源,康复鸭依然可持续排毒1~2 个月。病毒主要经过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传播,健康易感鸭直接接触病鸭、带毒鸭及其分泌物、排泄物后即可感染发病,或者间接接触被污染的饲料、饮水、槽具后亦可患病[1]。

鸭病毒性肝炎可发生于一年四季,相比较而言,每年的4 月份是该病的高发期。如养殖时饲养管理不当,营养补充不足,养殖密度过大,圈舍通风光照条件差,会进一步增加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

2 临床症状

鸭病毒性肝炎,其潜伏期为1~4 d,潜伏期过后开始发病。该病发病较急,病程短。发病初期,病鸭精神不振,闭眼昏睡,羽毛松乱,双翅下垂,行动迟缓,缩颈呆立,不愿进食,严重的食欲废绝。发病中期,病鸭出现双脚痉挛、全身抽搐、运动失调等神经型症状,头向后仰呈角弓反张状。后期病鸭排绿色、黄白色稀粪,进而死亡。据统计,1 周龄内的病鸭死亡率高达90%以上,2 周龄内的病鸭死亡率为50%以上,3 周龄后病鸭死亡率明显下降,但生长发育迟缓。

3 病理变化

对病死鸭的尸体进行解剖,可发现肝脏出现明显的病变,肝脏水肿呈灰红色,有的呈黄色,肝脏质地脆,表面有黄豆般大小的出血斑、点。病变肝脏切片后,可发现干细胞呈空泡状,严重的出现坏死。胆囊水肿呈椭圆形,胆囊内部有大量褐色、墨绿色的胆汁。肾脏水肿呈灰白色,表面血管呈树枝状充血。脾脏肿大充血。如病鸭继发感染大肠杆菌的细菌,极易引发败血症病变。

4 诊断方法

鸭病毒性肝炎诊断时,有经验的兽医人员结合该病的流行特点、临床典型症状表现、尸体解剖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时需进行实验室诊断,如病毒分离鉴定试验、血清学试验等,均可确诊。鸭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症状表现和鸭瘟、鸭霍乱、鸭传染性浆膜炎、鸭副伤寒等疾病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为避免误诊,做好鉴别诊断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鸭瘟:30 日龄以内的雏鸭发病率、死亡率极低,食管、泄殖腔等部位出现出血性溃疡表现。而鸭病毒性肝炎多发于1~2 周龄的雏鸭,并且致死率较高。

鸭霍乱:可发生于任何日龄的鸭,相比较而言,3 周龄内的雏鸭发病率低,青年鸭和成年鸭发病率高,发病后肝脏水肿,并出现灰白色的坏死灶,心包内有大量积液,十二指肠黏膜出血[2]。

鸭传染性浆膜炎:多发于2~3 周龄内的雏鸭,发病后鼻腔、眼部流出大量分泌物,下痢,粪便呈绿色,运动失调,大部分病鸭呈纤维素性心包炎、气囊炎、肝周炎,脾脏肿大,脑血管充血。

鸭副伤寒:多发于2 周龄内的雏鸭,双目流泪,眼睑水肿,眼部脓性结膜炎,有大量分泌物,下痢,肝脏充血肿胀,观察表面发现有灰黄色的坏死灶,肠黏膜水肿并伴有点状出血。

5 中兽医治疗

中兽医认为鸭病毒性肝炎,主要是由于鸭外感疫毒之邪导致的肝胆实热、湿热泄泻,热极则生风,肝风内动,进而病鸭出现昏迷、痉挛、抽搐等症状,因此在治疗时要遵循清热解毒、疏肝解郁、熄风止痉、益气健脾、舒肝化滞等原则,进而提高病鸭的抵抗力,最终恢复健康,具体可采用下述中草药方予以治疗:

方1:珍珠草20 g、白英20 g、茵陈20 g、半枝莲20 g,将上述中草药加入适量水煎熬成药液去渣,每只病鸭灌服15 ml,早晚各1 次,连用3~5 d。该方中珍珠草具有清肝明目、利湿解毒的功效;白英具有清热利湿、祛风解毒的功效,茵陈具有清热化湿、利疸退黄的功效,半枝莲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的功效,诸药合用可有效抑制鸭肝炎病毒增殖,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改善肝炎症状,降低转氨酶,改善肝损伤,治疗效果显著。

方2:连翘20 g、茵陈20 g、半边莲20 g、积雪草20 g,将上述中草药加入适量水煎熬成药液去渣温服,每只病鸭服用15 ml,早晚各1 次,连服3~5 d。方中连翘具有疏散风热、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茵陈具有清热、化湿、退黄的功效,半边莲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的功效,积雪草具有清热利湿、消肿解毒、散淤止痛的功效,上述诸药合用可起到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消炎利胆、提高机体免疫力、恢复肝功能的作用,治疗鸭病毒性肝炎效果颇佳。

方3:黄檗25 g、黄芩25 g、黄连25 g、连翘25 g、茵陈25 g、双花25 g、枳壳25 g、甘草25 g,将上述中草药加入适量水煎熬成药液拌入饲料中服用(500只雏鸭用量),每天1次,连喂3~5 d。方中双花、连翘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黄芩、黄檗、黄连具有清热凉血、解毒的功效,茵陈具有清热利湿的功效,枳壳具有理气健脾的功效,甘草具有补脾益气的功效,上述诸药合用,可起到清热解毒,健脾益气的作用,治愈率高达98%[3]。

方4:枯矾20 g、大黄25 g、栀子30 g、柴胡30 g、葛根30 g、甘草40 g、升麻40 g、紫草50 g、大青叶50 g、板蓝根50 g(200 只雏鸭1 天用量)将上述中草药加入适量水煎熬成药液去渣温服,每间隔3 h 服用1 次,连服3~5 d。方中枯矾具有消痰、燥湿、止泻、止血、解毒、杀虫等功效,大黄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的功效,栀子具有泻火、凉血、利湿的功效,柴胡具有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的功效,葛根具有升阳止泻、透泄疹毒的功效,甘草具有补脾益气的功效,升麻具有升阳、发表、透疹、解毒的功效,紫草具有清热凉血、活血解毒的功效,大青叶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的功效,板蓝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功效,上述诸药合用可起到清热解毒、疏肝利胆、补脾益气的效果,治疗鸭病毒性肝炎效果突出。

方5:当归3 g、柴胡6 g、龙胆草6 g、木通6 g、生甘草6 g、黄芩9 g、栀子9 g、车前子9 g、生地黄9 g、泽泻12 g,将上述中草药加入适量水煎熬成药液去渣温服,每次10 ml,早晚各1 次,连服3~5 d。方中当归具有补血养血、活血祛瘀的功效,柴胡具有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的功效,龙胆草具有清热燥湿、泻肝定惊的功效,木通具有利尿消肿、清热去火的功效,生甘草具有补脾健胃的功效,黄芩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栀子具有泻火、凉血、利湿的功效,车前子具有利尿通淋、清热祛痰的功效,生地黄具有滋阴润燥、凉血止血的功效,泽泻具有利水渗湿、泄热的功效,上述诸药合用,可起到泻肝胆实火,清三焦湿热的作用,当前被广泛应用于鸭病毒性肝炎治疗中。

6 综合预防

6.1 自主繁育,严格检疫

当前,部分养殖场户在严重时管理不规范,极易引入患病、带毒鸭,导致病毒性肝炎的爆发。自繁自育,可有效降低这一现象的出现。因此养殖场户要提高自繁自育意识,如为扩大规模必须要引种时,要严格做好检疫工作,对引种鸭场、鸭群进行全面健康检疫,并查看免疫接种档案,保证疫苗齐全且无病的情况下方可引种,避免从疫区购进雏鸭。引种运输前,可喂食维生素、黄芪多糖,降低运输时所造成的应激、不良反应。引种鸭应单独饲养在隔离舍内,隔离期做好护理工作,控制温湿度,尽可能地减少应激,禁止过早合群,一般在隔离饲养1 个月后且无异常的情况下方可投入到常会养殖区域中,防止病毒性肝炎等疾病的传播扩散[4]。

6.2 每日清洁,定期消毒

鸭子养殖过程中,营造清洁卫生的鸭舍环境至关重要。养殖人员要提高卫生清洁和消毒意识,保持圈舍有良好的光照、通风条件,及时排出氨气、二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每日应及时清理鸭舍内的粪便和污水,统一堆放发酵处理,制作腐熟有机肥并应用于农业生产当中,减少资源浪费。夏季用清水冲刷地面,一方面可降温,另一方面可清洁地面。每日需冲刷水槽、料槽,减少污染物。此外,要重点做好消毒工作,一般每周消毒2~3 次,疫病高发期和炎热下降可适当增加消毒频率。消毒时,要结合不同位置、物品选用适宜的消毒药剂。带鸭消毒时,优选百毒杀、戊二醛、聚维酮碘、过氧乙酸、次氯酸钠等广谱、高效、腐蚀性小、毒性小,无残留、无浓烈刺激性的消毒剂;污染用具消毒时,可采用火焰消毒或新洁尔灭溶液;土壤消毒可使用漂白粉溶液;场区道路消毒时优选过氧乙酸、氢氧化钠溶液;运输车辆消毒时选用过氧乙酸、百毒杀。要轮换使用消毒剂,控制好消毒剂使用量,防止产生毒害和抗药性,确保达到理想的消毒效果。

6.3 强化饲养,防控疫病

鸭养殖户要制定科学的养殖管理制度,认真做好饲养管理工作,保证鸭子的健康生长。养殖人员要重点做好防寒保暖避暑工作,炎热夏季需及时通风降温除湿,防止鸭舍温度过高导致中暑。寒冷冬季要及时保暖,雏鸭育雏时温度控制在283℃~33℃,防止造成冷应激。同时,要控制好饲养密度,及时结合日龄分群饲养,一般情况下,4~10 周龄的鸭每m2可饲养10 只左右,11~20周龄的鸭每m2可饲养8 只左右。冬季气温低时可适当增加养殖密度,夏季气温高时应适当降低养殖密度。同时要控制好湿度,育雏时育雏舍湿度控制在60%~70%左右,后期随雏鸭日龄的增加,可适当将湿度降低至50%~55%左右。

此外,重点做好饲喂管理工作,妥善管理饲料原料,防止发霉变质。科学配比饲料,防止饲料暴晒造成营养流失。定点定量加料,每天要有净槽时间,防止饲料有剩余导致霉变。高温季节避免中午加料,建议早晚各加一次,并保证饮水充足,防止高温应激。结合日龄灵活调整饲料配方,雏鸭期饲料可参考配方为:玉米50%、菜籽饼20%、碎米10%、麸皮10%、鱼粉7.5%、骨粉1%、贝壳粉1%、食盐0.5%,并定期添加微量元素、矿物质、维生素,满足鸭子生长对于多种营养物质的需求,提升抵抗力,降低疫病发生率[5]。

6.4 免疫接种,有效预防

针对有母源抗体的雏鸭,需在7~10 日龄时皮下接种鸭病毒性肝炎弱毒苗2 羽份/只。针对无母源抗体的雏鸭,需实施主动免疫,在1~3 日龄时通过滴口、饮水、注射的方式接种鸭肝炎弱毒疫苗,2 羽份/只,降低发病率。亦可注射高免鸭血清0.5 ml/只。10 日龄时再接种鸭病毒性肝炎弱毒苗1 羽份/只。针对种鸭、蛋鸭,在开产前1 个月接种疫苗2 羽份/只,间隔2 周后再接种1 次,让雏鸭出从中获得较高的免疫抗体,进而降低雏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接种疫苗前后2 周,禁止服用抗生素类药物,避免影响疫苗效力。要严格控制好免疫接种方法、剂量,达到理想的免疫效果。

6.5 加强保健,提高抗病力

鸭病毒性肝炎预防时,中草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将中草药作为鸭饲料添加剂,一方面可有效改善肉质,增强育肥效果,增加产蛋量;另一方面具有成本低、无药害残留的优势,可显著降低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因此,养殖人员要重视对中草药的应用。例如:将柴胡、茵陈、黄芪、麦芽、白术、薏苡仁各50 g,田基黄、板蓝根、栀子、龙胆草、车前草、枳壳、郁金、赶黄草各40 g,甘草10 g,研磨成粉末状,按照1:100 的比例添加到鸭饲料中喂食,可起到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益气健脾、疏肝解郁的效果,有效降低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

7 结语

近年来,鸭病毒性肝炎发病率逐渐升高,对养鸭业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和阻碍。养殖场户要高度重视防控工作,结合鸭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点、规律,制定完善的预防措施,降低鸭病毒性肝炎发病率。针对患病鸭,中兽医要发挥中兽医的优势,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帮助病鸭及早恢复健康,减少经济损失,提高养殖效益,促进养鸭业健康发展,推动畜牧经济稳步增长。

猜你喜欢
病鸭雏鸭周龄
自然感染鸭坦布苏病毒蛋鸭卵巢的病理学观察
鸭浆膜炎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
白羽绿头鸭生长与产肉性能研究
申鸿七彩雉血液生化指标和肌内脂肪含量的测定及其相关性分析
雏鸭的饮水与开食
申鸿七彩雉血液生化指标的正常参考值研究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预防与诊治
鸭几种常见病毒性疾病的防治分析
雏鸭运输中应注意的问题
褐壳蛋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