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治疗猪沙门氏菌病的相关研究

2022-12-23 07:55杨晓东
中兽医学杂志 2022年10期
关键词:沙门氏菌病猪猪舍

王 君,杨晓东

(1.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行政审批局,四川乐山 614400;2.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孝姑镇人民政府,四川乐山 614400)

猪沙门氏菌常见于2~4 月龄仔猪,该疾病患病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包括卫生环境较差、饲养管理不足等,要求行业应切实提高对猪沙门氏菌病的关注度,并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做好仔猪日常管理工作,确保患病仔猪能够得到良好的治疗、管理,进而提升治疗效果,保障养殖场综合效益。

1 猪沙门氏菌病分析

猪沙门氏菌病能够以持续性的方式,在感染猪的体内进行存活。该疾病常见传播途径为粪口,并且在远距离的情况下,也能够传播。下文具体对该疾病展开分析。

1.1 流行病学

该疾病病菌存在6 组血清,并且菌株中均伴随表面、菌体、鞭毛抗原、在不同抗原下,对应几十种类型,可以数字进行标记,便于区分[1]。相关研究[2]显示,在地区不同的情况下,能够对不同血清疾病进行分离,就目前而言,猪伤寒沙门氏菌病最为常见。在所有血清型猪沙门氏菌病中,部分菌属能够感染到人,引发发病。猪沙门氏菌病在猪的各个年龄段均有发生,其中最为常见的时间段为2~4 月龄断奶仔猪。

该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主要传染源为病猪以及携带该疾病细菌的健康猪,病猪肠道内的病菌通过粪便、尿液等排出,可感染猪舍内的其他猪,严重威胁猪的健康。健康猪在食用污染饲料以及饮用污染水源后会发病。另外,该病还可通过授精、交配等方式进行传播,使其他健康猪患病。

1.2 临床症状

针对急性型猪沙门氏菌病,在5 月龄以下断奶仔猪中较为常见,在患病初期,病猪主要呈现食欲不振的情况,经体温测量,体温升高情况较为明显,部分病猪在患病后喜欢蜷缩在猪舍的角落,并且在病程时间延长的情况下,病猪还会出现腹泻现象,粪便呈现黄色。该疾病存在潜伏期,多处于1~2 d,一旦没有及时发现病猪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将会引发大规模患病情况,进而对养殖场经营不利。

针对慢性型猪沙门氏菌病,常见于4 月龄仔猪中,在生猪患病后,初期生猪主要呈现排水样粪便的情况,并且在粪便中能够观察到血块、黏液,数量较少,但是该疾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在一只猪患病后,猪舍内大部分猪均会被感染。受到不同发病期以及疾病严重程度不同影响,病猪呈现不同严重程度的脱水情况。结合诊疗经验,该疾病病猪死亡率相对较低,及时是腹泻症状也需要一段时间患病后才能够明显表现出来,但是部分病猪在患病后伴随直肠狭窄情况,进而呈现僵猪现象。

1.3 剖检变化

败血症是该病急性病变的主要病理改变,受淋巴器官肿大影响,会导致病猪体内存在淤血,并伴随出血现象,可在黏膜、浆膜中观察到明显的出血点,且全身均有。可在病猪的耳部以及腹部下方的皮肤处观察到明显的紫斑情况,可存在肿大现象。另外,在病猪中,还存在肝脏肿大的现象,伴随坏死灶,呈现灰白色,主要为针头大小。针对慢性型病猪,坏死性肠炎属于主要的病变来源,并且具有典型性,能够观察到病猪肠壁呈现肥厚状态,黏膜表面出现明显的坏死情况,有纤维蛋白从其中渗出,导致黏膜转变为轮状。在病猪的肝脏中,能够发现坏死点,主要呈现灰黄色,并且为针尖样。在病猪肺脏中,能够发现肺炎病灶,呈现干酪样,该情况的出现主要与巴氏杆菌感染有关[3]。

1.4 实验室诊断

工作人员应做好病料的采集工作,具体操作步骤如下:控制实验条件为无菌环境,对病死猪进行解剖处理,将病死猪的肝脏、肺脏取出,并对病原进行分离处理,可根据容器大小,对病变组织进行切选,完成灭菌处理,该部分存放温度需要控制在4℃。借助灼烧灭菌手段,对手术刀片进行处理,并对病料组织的表面同样采取灭菌处理,借助手术刀,将组织予以切开,使用沙门氏菌增菌液,对组织进行接种,并完成需氧培养,该项操作需要将温度控制在37℃,培养时间需要控制在18~24 h。

培养完成后,可对接种环进行灭菌处理,并蘸取培养物,完成接种,接种方法为连续划线方式,在接种结束后,进一步予以需氧培养,并对菌体的具体生长情况进行观察。在其中,可选取具有典型特点的菌落,完成后续检查。检查结果显示,经过24 h 培养后,能够观察到圆形菌落,并且呈现微微隆起的状态,经观察,菌落的边缘十分整齐、光滑。在镜检中,能够观察到革兰氏阴性直杆菌,其中,两端具有钝、园的特点,没有出现荚膜,芽孢也没有形成,但是能够观察到鞭毛,并且鞭毛呈现自主运动的状态。

2 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析

2.1 发病原因

猪沙门氏菌病发病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可具体分为自然、人为两种,其中,自然因素主要与气候密切相关。在气候突变的情况下,将会增加生猪患病风险。同时,因为地处四川犍为县地区,多存在持续性的阴雨天气,也会增加生猪的患病风险。另外,当猪舍中的温度、湿度出现明显变化后,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病率。而在人为因素中,主要与日常管理密切相关。

通常在管理环境良好的情况下不会发生猪沙门氏菌病,即使出现该疾病后,也能够得到有效处理,进而降低养殖场的损失。但是一旦没有做好环境管理,将会导致猪沙门氏菌病发病风险提升。该病主要管理影响因素包括饲喂不合理、寄生虫感染、长距离下的生猪运输、粪便管理不足等。喂养方式与猪沙门氏菌病患病密切相关,由于工作人员对仔猪喂养重视度不足,在没有做好喂养管理的情况下,一旦饲料喂养量控制不足,加之投喂时间不合理,将会对猪的消化系统造成负担,进而影响猪的正常消化功能,引发猪沙门氏菌病。另外,由于没有做好饲料储存工作,在猪食用发霉饲料的情况下,或食用三无饲料,将会导致猪免疫能力下降,进而出现猪沙门氏菌病。

结合生猪养殖,环境管理至关重要,通过为生猪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可确保生猪健康成长。但是结合实际管理工作开展,在盲目追求经济效益的情况下,养殖环境管理存在明显不足,猪舍脏乱差、污水粪便堆积严重,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猪沙门氏菌病发病风险。另外,生猪每天都会排除污染物,而在对粪便处理不及时的情况下,粪便将会成为细菌寄生物,进而加剧病原体传播,导致生猪出现猪沙门氏菌病。

2.2 中西医结合治疗措施

2.2.1 中医治疗

有研究显示,针对急性型猪沙门氏菌病,中医治疗应用效果显著,可确保病猪得到良好的治疗。四川犍为县地区某养殖场针对存在的20 头沙门氏菌病仔猪采取中医治疗,中医处方包括丹参、苦参、土茯苓各18 g,金银花、败酱草各30 g,丹皮10 g、广木香6 g、薏苡仁15 g,将所有中药材混合浸泡半个小时,以水煎服后,为病猪服用,剩余混合液在过滤处理后,筛选出上层清液,喂给病猪,剩余滤渣与饲料进行混合,确保药物作用得到充分发挥,1 次/d,治疗3~5 d。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工作人员要密切观察病猪变化,并及时做好用量调整,确保病猪治疗工作开展的合理性。经治疗后,所有病猪均已经痊愈。还有学者针使用中药方剂青木香、黄连、白头翁、车前子各10 g,苍术6 g,炒白芍、地榆炭各15 g,烧大枣5 枚,治疗猪沙门氏菌病,将所有中药研制成粉末后,与饲料进行混合,投喂病猪,同样能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4]。

2.2.2 西医治疗

当前主要使用土霉素、磺胺类药物急性治疗。土霉素每天的使用剂量为50~100 mg/kg,分2~3次进行口服治疗,经过3~5 d 治疗后观察病猪情况,并将剂量减半,共治疗4~7 d。磺胺类药物可选择磺胺嘧啶、甲氧苄啶,前者治疗剂量为20~40 mg/kg,后者治疗剂量为2~4 mg/kg,将两种药物按照剂量进行混合处理,每天2 次,口服,治疗1 周。有学者研究发现,针对猪沙门氏菌病,大蒜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可在猪场中将大蒜与玉米饲料进行混合投喂病猪。

近年来,西医治疗猪沙门氏菌病 甲唑片时,应根据病猪实际情况合理增加用药剂量,确保病猪能够得到更加科学的治疗。可选择肌肉注射恩吉诺、息热,两种药物均需根据病猪体重确定用药剂量,每kg 需增加药量0.2 ml,2 次/d。还可选择强效阿莫西林对猪沙门氏菌病进行治疗,肌肉注射,治疗剂量为40 mg/kg,1 次/d,治疗3~5 d,并要求工作人员密切观察病猪治疗情况,根据病猪恢复情况及时调整药量,保障病猪治疗效果。还可使用恩诺沙星,肌肉注射,2.5 mg/kg,每天治疗1 次即可。

2.2.3 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在猪沙门氏菌病的应用较为广泛,能够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有利于保障养殖场经营综合效益。有养殖场在发现患有沙门氏菌病的猪后,采取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措施,包括经肌肉注射恩吉诺,0.2 ml/kg,2 次/d,共治疗3 d。另外,经肌肉注射息热,治疗剂量以及次数与上文相同。养殖场还需给予病猪中药治疗,使用中药方剂为青木香、黄连、白头翁、车前子、苍术、炒白芍、地榆炭、烧大枣等,所有剂量按照病猪数量以及要求进行调配,将中药研制成粉末,每天2 次给病猪进行投喂,共治疗3 d。经一段时间治疗后,病猪均恢复健康,治疗效果明显。

2.3 饲养管理

(1)除采取药物治疗外,针对猪沙门氏菌病,要求工作人员应切实加强养殖场管理工作,并避免在外场中采购仔猪,以免出现感染情况。因此,工作人员应做好调查工作,深入了解供应猪场仔猪情况,并选择更加健康的猪场,降低仔猪猪沙门氏菌病风险。对于生猪养殖而言,猪饲料十分关键,与生猪的健康密切相关。而猪沙门氏菌不仅能够通过原料存在于饲料中,还能够借助加工、运输等途径与生猪进行接触。

(2)做好饲料处理。可将饲料在90℃温度下,经热处理,实现杀菌,但是该方法条件相对苛刻,在实践中,工作人员发现温度达到80℃即可满足饲料杀菌处理,但是在处理后,饲料往往具有较高的再次污染风险。因此,针对热处理后的饲料,可另外采取有机酸处理,降低饲料再次污染的风险。

(3)做好猪舍消毒工作,以免受到消毒不当影响,导致仔猪感染猪沙门氏菌病。这要求工作人员应加强对猪沙门氏菌病的了解,做好环境控制,并结合猪舍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消毒剂,完成消毒处理。应始终保持猪舍环境的干燥性,在必要的情况下,可适当予以加热,日常应保持猪舍通风。同时,养殖场应合理调整自身饲养方式,可借助全进全出方式,在出栏后,完成猪舍、用具清理、消毒工作,确保消毒的彻底性,从源头着手,降低猪的患病概率。同时,日常管理应注意保持猪场干净卫生、做好废弃物清理工作,并合理调控饲养的密度,以免出现应激情况,降低污染风险。除进行消毒外,工作人员应加强清洁工具以及运输车辆消毒处理,有效降低猪沙门氏菌病风险。

(4)可借助冻干菌苗,对仔猪进行疫苗接种,提高仔猪免疫力,进而降低仔猪患病风险。与死菌苗相比较,采取冻干菌苗,经接种后,免疫效果更加显著,可在当地对菌株进行分离处理,并制作成相应的菌苗,确保实际免疫效果。因此,强调行业内应高度关注猪沙门氏菌病发病原因,定期接种疫苗,做好饲料管理工作,采取科学方式,完成生猪投喂,并做好猪舍管理工作,能够确保猪沙门氏菌病得到有效防控,在最大程度上降低生猪患病风险,确保生猪顺利成长[5]。

3 结论

既往行业内多采取抗生素治疗猪沙门氏菌病,但是该治疗方法也会增加疾病的耐药性,进而不利于猪沙门氏菌病治疗工作的开展。因此,养殖户应从中医视角出发,切实加强猪沙门氏菌病,在做好日常管理的同时,及时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并根据病猪实际治疗情况做好用药剂量调整,确保在最大程度上降低猪沙门氏菌病的爆发,保障养殖场的综合效益。

猜你喜欢
沙门氏菌病猪猪舍
4种鸡源致病性沙门氏菌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江苏楼房猪舍臭气处理模式
氟苯尼考对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鱼粉中沙门氏菌杀灭方法的研究
病猪喂药有办法
食品中沙门氏菌检验虚拟仿真实验研究
中药方剂治疗猪支原体肺炎的效果观察
阳光猪舍的夏季管理
阳光猪舍的夏季管理
阳光猪舍健康养殖技术助力冬季养猪量价齐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