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奕秀,刘新泉
青少年近视已成为我国发病率最高的眼科疾病,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1]。近视不仅会导致患者视物不清,影响日常学习和生活,若不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随着度数的加深,还可能会出现近视性视网膜萎缩、视网膜脱离、黄斑病变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最终导致低视力甚至致盲[2]。我国青少年近视发生率在逐年攀升。中医学对近视阐释已有上千年历史,经络学说、针刺理论对近视病因病机及防控方法有着独特见解,倡导的“未病先防、已病防变”治未病理论尤其适用于青少年的近视防控。目前,关于中医药防控青少年近视的报道[3]很多,主要包括针灸、中药内服、耳穴压丸、艾灸、穴位注射、眼周按摩推拿等方式,均能有效地延缓近视的进展。针刺以其刺激性小、简单有效、绿色环保且无不良反应等优点,得到了患者和医生的青睐。现将近10 年有关针刺综合疗法防控青少年近视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以供临床医生参考。
早在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4]中就有对近视的记载,称之为“目不能远视”,明代傅仁宇所著的《审视瑶函》[5]称其为“能近怯远症”,到了清代则开始简称其为“近视”。对于近视病因病机,中医学多将其责于肝失疏泄、肝不藏血,认为肝开窍于目,目受血能视,若内耗过度,肝血不足,则视物不清。双眼正常视物需依赖五脏六腑精气上行灌输,心主血,肝藏血,心血充足,肝血旺盛,肝气条达肾脏所藏精气借脾肺之气转输和运化,循经脉走行上注于目,则目能视。因此,中医学对于近视治疗常从肝肾、脾胃论治,补先天,调后天等方面着手,使视物不清得以最大程度恢复。治疗上以中药、针刺、推拿、耳穴贴敷及综合疗法等方式为主。
中医学认为,肝之窍为目,肝肾同源,精血互生,过劳久病致肝肾亏虚,精血不足,目失所养,加之久视细微,使目筋痉急,气滞血瘀,终致本病。针刺可调节五脏六腑,改善眼部阴阳气血,疏通经络,视功能得以恢复[6]。近年来,眼科学者尝试用循证医学理论探寻针刺治疗近视的机理。沙芳等[7]研究了电针对豚鼠透镜诱导眼视网膜功能的影响,发现针刺合谷穴与太阳穴可影响视皮质的突触结构及神经递质,提升大脑皮层对刺激的处理,提高视觉中枢的调节功能,改善近视眼视网膜功能。韩贯宇等[8]通过试验发现,针刺可通过脑核之间的相互联系,抑制视觉下中枢的传导,降低副交感神经的兴奋,提高颈交感神经的兴奋,缓解睫状肌痉挛,降低晶状体的屈光力,使得视网膜成像清晰,视功能得以改善。余雅璇等[9]认为,针刺相应的穴位,可以调节眼部的血液循环,改善眼部的供血不足,恢复脉络膜、黄斑中心凹、视神经的营养供应,抑制眼轴增长。井傲等[10]对近视的特定穴——风池进行分析总结,提出针刺风池穴治疗眼疾主要作用机制为联系面神经核内侧核群、副面神经核等结构,改善椎—基底动脉的供血。
针刺眼部穴位同时辅以汤药内服,针药结合,二者相辅相成,能有效改善眼周血液循环,缓解睫状肌痉挛,消除视疲劳,促进远视力恢复[6]。张雅娟等[11]探讨益气健脾汤联合针刺对假性近视患者裸眼视力、散瞳后屈光度的影响。将100 例假性近视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给予益气健脾汤联合针刺治疗,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治疗6 个月。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72.00%,对照组为48.0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6 个月时,2 组裸眼视力随时间的延长呈升高趋势,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6个月时,2组散瞳后屈光度随时间的延长呈降低趋势,治疗后3 个月、6 个月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因此,益气健脾汤联合针刺治疗假性近视可明显提高患者临床有效率,改善视力及屈光度。苏艳华[12]为观察针刺联合增视益智片治疗青少年心阳亏虚型近视的效果,进行了类似研究,发现针刺联合增视益智片在控制青少年心阳亏虚型近视方面具有明显的疗效,且效果优于单纯服用增视益智片。可见,针药并用,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是一种安全、方便、有效的治疗手段,适合临床上应用推广。
《黄帝内经》[13]云:“耳者,宗脉之所聚也”。十二经脉皆上通于耳,人体五脏六腑皆连系于耳,耳与脏腑经络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刺激相关耳穴可抑制睫状肌过度收缩,解除痉挛,改善视物不清。何明等[14]为评价耳压联合针刺治疗青少年假性近视的临床疗效,明确其治疗优势,将80 例青少年假性近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耳压联合针刺)和对照组(针刺)。治疗2 个疗程后,试验组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为77.50%,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闫琦辉等[15]将就诊近视儿童随机分成2 组,治疗组采取针刺加耳穴压丸的干预方式,对照组进行用眼卫生、健康指导。结果显示,治疗组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 个疗程后、治疗2 个疗程后,儿童视力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1 个疗程后和治疗2 个疗程后视力均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针刺加耳穴压丸对儿童视力改善效果优于单纯用眼卫生指导,且治疗组视力随疗程增加而提高,表明针刺联合耳穴压丸对儿童近视防治效果有时间累积性。
艾灸温通经脉,养肝温肾。《医宗金鉴》[16]曰:“肝俞若同命门一并灸之,两目昏暗者,可使复明”。艾灸配合针刺眼区穴位,疏通气血,刺激经络,达到相辅相成的效果。王喜臣等[17]采取皮内针埋针(选取山根、丝竹空、瞳子髎、四白、人迎)结合灸疗法(选取大椎、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治疗80 例近视患者,结果表明,本法对于患者的裸眼视力和屈光度均有改善(P<0.05),并且能够提高患者的远期疗效,实现标本同治的目的。针刺配合艾灸两者各具特色、优势互补,能很好地控制青少年近视进展,但要注意针灸治疗近视取穴原则及操作手法。
针刺配合穴位注射,能疏通脉络,改善眼部微循环,缓解睫状肌调节麻痹,恢复晶状体正常屈光度,从而提高远视力,是防控近视简便易行而有效的方法。徐元荣等[18]开展了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青少年近视200 多例的临床研究,穴位注射取穴主穴选肝俞;配穴选翳明、肾俞。针刺取穴选睛明、承泣、瞳子。选好穴位,取维生素B1注射液于肝俞穴注入0.5 mL,翳明穴或肾俞穴注入0.3 mL,同时选1~2 个穴位针刺。主穴每次必用,配穴可交替应用。上述治疗隔日1次,5~7 d为1个疗程,1~2个疗程即收获了明显疗效。
推拿按摩是对针灸疗法的加强补充,可以巩固提高针刺疗效,两者配合优势互补,效果更为显著。赵海龙等[19]将120例青少年假性近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观察组予传统推拿联合普通针刺治疗,对照1 组予单纯传统推拿治疗,对照2组予单纯普通针刺治疗,观察3组的裸眼视力及临床疗效。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1 组、对照2 组的75.00%、72.50%(P<0.05)。观察组裸眼视力改善程度优于对照1 组、对照2 组(P<0.05)。可见,传统推拿结合普通针刺疗法可有效提高近视治疗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视力,且该疗法操作简单、疗效确切。
姚喆[20]观察针刺联合中药熏眼治疗青少年近视,对照组予托吡卡胺滴眼液配合热水蒸汽熏眼;治疗组以针刺联合中药熏眼,选穴丝竹空、睛明、攒竹、瞳子髎、四白、太阳;中药取蔓荆子、草决明、当归、川芎、青葙子、冰片。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89.10%)优于对照组(66.70%)。任莲芳[21]进行了针刺联合视功能训练治疗低度近视的疗效及对患者眼调节功能的影响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50%,高于对照组的47.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眼调节功能、调节灵敏度、调节幅度值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针刺联合视功能训练治疗不仅能较好地治疗假性近视,还能有效地改善眼调节功能。黄宗安等[22]研究发现,夜戴角膜塑形镜联合中医针刺治疗在稳定患者停戴角膜塑形镜后的裸眼视力、近视度数以及控制眼轴增长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可以更好地控制近视发展。周红等[23]研究了针刺联合托吡卡胺滴眼液治疗青少年近视的效果,将60 例近视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予以单一托吡卡胺滴眼液,试验组予以托吡卡胺滴眼液联合针刺治疗,比较2 组的治疗效果及视力改善情况。结果发现,在青少年近视的治疗过程中,相较于传统单一滴眼液治疗,联合针刺治疗的针对性更强,可达到预期的效果。
针刺综合疗法防控近视的疗效是肯定的,不论是联合中药内服、耳穴压丸、艾灸、穴位注射、按摩推拿等都相较单一防控手段的治疗效果显著,而且能有效避免单一手段使用过度带来的不良反应,具有联合增效的效果,临床上更倡导多法联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刺激相应穴位,改善视神经的传导功能,降低睫状神经节的兴奋,缓解睫状肌的痉挛,消除眼肌疲劳;或是改善脑部及眼周的血供,调节血管平滑肌的功能,以保证眼部气血充足,维持眼部微环境平衡,以增强视力。虽然临床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不足之处:(1)一些临床试验缺乏随机对照、样本量过小、缺乏后期跟踪调查;(2)针刺及综合疗法防控近视确切机制尚不清楚;(3)针刺治疗轻度近视近期疗效显著,但远期疗效却不够理想。这需要今后设计更为严格的临床对照研究,深入探寻针刺治疗近视的准确机制,充分发掘针刺综合疗法在近视防控方面的潜力,为针刺及综合治疗的疗效评价及远期效果提供更加科学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