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东行政职业学院 董肖群
课程思政是新时期立德树人的根本遵循。会计专业技能的应用渗透于各行各业,为企业、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撑,因此,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品质的职业素养和精神、具有科学思维和创新思维的会计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全方位渗透式的会计课程思政是实现以上目标的重要途径。会计专业的首门课程——基础会计的课程思政教育任重道远。[1]
会计专业服务于各行各业的发展,会计专业人员的行为在经济发展的链条上传导着各种重要的信息,职业道德、专业精神、科学思维和创新思维、爱国主义精神、文化自信和社会责任感是会计人才不可或缺的修行。因此,仅专注于培养会计人才的专业技能远远不足,思政教育必须贯穿其中,通过隐性或者显性课程的方式影响学生的思维和行为习惯。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和习惯,对就业后在会计行业的发展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高职学生接触的首门会计专业课程是基础会计,根据首因效应原则,课程思政在基础会计课程的有效实施对学生后续的专业学习中能否全心投入,甚至就业后在岗位上的表现及个人的持续发展影响深远。首先,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一环扣一环,前期的学习效果直接影响后期的学习效率。同时,会计专业是一个要不断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不断会有新的发展变化,在革新中不断进步,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综合技能。学生在基础会计课程的学习中是否能建立对会计职业的正确认识,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习观将会影响后续的学习态度、学习目标的建立、学习计划的制定等。
首先,教师队对课程思政的本质和作用认识仍不到位,存在重技术轻德育的现象。由于工业化时代的学科分工造成了“尊德性”与“道问学”的分离[2],思政教育与专业结合尚未深入。本课题选取了一所高职院校的全体会计专业教师的访谈发现,95%以上的教师对课程思政的具体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法不清晰,并且认为高职的学生实际的在校学习时间不长,学习会计专业知识的时间已经非常紧张,如果增加课程思政将会压缩专业知识学习时间。
其二,会计专业教师队伍就如何把会计专业的教育与思政教育实施的实践尚在探索阶段,教师大都没有受到过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专业培训,没有系统的章法指引,思政的教育与专业的融合很多尚且停留在传统的理论讲解,收效甚微。
再者,课程思政跟专业相结合的推行实施的时间尚短,期间积累的相关专业的课程思政资源、教学方法、评价机制、激励机制等尚未完善,未能为教师实施课程思政给予充分的指导和引导,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学生在意识上也认为思政课与专业课是两个分开的内容。对专业知识重视,但是对思政方面的内容重视程度不足。[3]
会计专业教师是基础会计课程思政教育的主要实施者,他们更多地关注课程思政教育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学生是课程思政教育的接受者,课程思政的实施内容、实施方式对能否触动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转被动为主动学习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基础会计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既要满足教师在特定环境下教学的需要也要符合高职学生的发展特点。当前学生及教师接触和利用最多的是互联网。因此,本研究从社会对会计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结合会计的职业发展以及专业知识在实践应用中的工作流和信息流的要求,结合高职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教育环境、教育资源情况等,对基础会计课程思政的构建路径进行了设计,利用互联网发展的技术,引入企业鲜活案例和实时互动教学,增强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
刚进入高职大门的大一新生心智逐渐趋向成熟,但尚不稳定,对社会的认知尚处于模糊阶段。他们对大学生活、专业的学习、特别是未来职业的规划知之甚少但又满怀期待。通过课堂调研发现,90%以上的新生对会计专业的认识仅限于算账、做记录,对于会计专业技能在各行各业的实际应用的认识微乎其微。绝大部分学生对会计的工作流和信息流没有认知,就会计信息能如何影响企业管理决策以及如何剖析分析行业的趋势等不了解。对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缺乏体验,对会计专业学习没有明确的规划。
高职的学生抽象思维和逻辑分析思维相对较弱,但动手实践的意愿强,更加偏向于在实践体验中学习和总结。
思政教育涉及职业道德、专业精神、科学思维和创新思维、爱国主义精神、文化自信和社会责任感方面的内容,如果就理论讲解,较为抽象。学生较难理解吸收,从而难以转化到具体行动上来。因此,在基础会计的课堂上,要做好课程思政,把抽象转化为具体案例,从理论转化为现实体验至关重要。
高职学生当前生活在互联网时代,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与他人进行互动已经成为习惯。
根据以上分析,互联网+模式符合学生及教师的使用习惯,利用互联网+的模式引入带来真实感和强烈体验感的企业案例、与企业人员的互动进行课程思政是基础会计课程思政的有效路径。
1.实施手段——把企业真实场景搬进课堂
由于学生在校园课堂接受教育,难以高频对接企业应用的真实场景,因此难以有切身体验,利用互联网这个媒介把企业社会真实场景搬进课堂是提升基础会计课程思政效果的重要途径。教师利用互联网,通过微课程或者视频链接企业真实从业人员、真实案例和场景到课堂,转抽象转为具体,从真实企业案例和实践中总结出与专业结合的思政精髓,根据课程进展有节奏地引进课堂,使得思政教育发生于应用场景,触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课程思政学习体验,促进专业知识的学习,从而实现专业知识教育与课程思政教育的相互促进和融合。学生课程思政的良好实施效果将持续影响学生的就业和发展,学生在企业端更愿意对教学端的反哺,形成良性循环,具体见图1。
图1
2.实施基础——互联网+扎实的校企合作
首先,互联网不受空间甚至是时间的要求,为学生跟企业的真实互动奠定了技术支持基础。其次,各大高校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都在做积极的建设,学校与企业共同培育人才将日渐成为常态。良好的产教融合基础将为课堂与企业真人的互动提供资源。最后,随着国家云端学习资源的发展,资源共享的推进,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完善,教师能利用的互联网上的真实互动资源和案例资源将日渐增多。
3.具体实施路径——教学实践步骤
利用互联网打通课堂跟企事业单位会计工作流和信息流的各个环节的链接,建设企业真实互动案例;收集利用各大网络平台上的实践案例以及网络上的信息反馈,让同学们身临其境般感受会计专业知识在社会实践应用过程中涉及的思政要素及其应用。用真实应用场景和互动点燃学生学习的兴趣,建立他们对未来职业发展的目标感以及对未来职业的认同感,把他们带入会计专业学习正道。
学校的教学端与企业的应用场景端主要通过互联网进行连接,形成基础会计课程思政的实施步骤框架,通过五大步骤实施课程思政,面向学生高质量就业及终身学习习惯的形成。如图2所示。
图2 基础会计课程思政的实施步骤框架
第一步,从社会企事业单位对会计人才的具体需求及其招聘的具体要求开始,帮助学生确定恰当的学习目标。
大部分初进校园的高职学生对所选择就读的会计专业并不了解,很多是家长建议报读或者主观上感觉会计是个比较热门的专业而选择了就读会计专业。至于会计专业涉及哪些领域的问题,社会具体对不同层次会计人才的需求数量是多少,对于每个层次会计人才的具体知识、能力、职业素养、道德素养等方面有何具体要求更加是朦胧不清。在此状态下,学生的目标感不强,即使个别学生想发力学习,也不知道学习发展的具体道路该如何走,认真学习也是停留在传统课堂的认真听课上,缺乏自主学习和系统性的自主规划。通过向学生展示我国社会发展对会计人才的具体需求和具体要求,帮助学生从会计入门开始树立清晰的目标,建立起社会责任感。
第二步,让学生了解会计人才职业发展的路径和真实案例,从根本上触动学生对会计职业发展和职业精神的认同感,引燃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基础会计是对会计专业学生在大一第一学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是学生接触会计专业的第一印象,讲好第一课尤其重要,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对后面学习的主动性。当代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提出:“内驱力是指学生学习的社会性需求。这种需求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里的反映。这种需求一旦引起,学生便对学习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兴趣、主动积极的情感态度、良好的注意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努力,从而发动并维持学习行为的进行,使其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4]会计是一门不断有新的变化的学科,在商业应用上因行业不同有千差万别,因此,要把基本知识学得很扎实,加上足够的实训、接触大量的案例才算把会计专业知识学好。这样不仅需要学生能专注课内时间,并且要主动投入较多的课外时间。这就需要内驱力的支撑。大学生活相对自由,时间一般都自主安排,因此面面俱到安排监控学生的学习行为是不现实的,要切实触发学生的内驱力。那么,如何触发学生的内驱力呢?首先,让学生清晰地了解基于高职学生就业会计领域的工作后的职业发展路径上对应的每个阶段的知识和能力要求。第二,帮助学生了解当前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等综合素质的现状。第三,对比现状,帮助学生树立努力后可实现的阶段性的学习目标,从而形成内驱力。由于个体差异,每个学生的现状也会有所不同。帮助学生树立阶段性目标时,尽可能针对不同的个体给出具体的建议。
第三步,重点介绍会计发展史,可以通过与企业会计人员连线的现场对话形式或者微课视频介绍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在学习过程中运用科学、创新和辩证思维的重要性以及终身学习的必要性。
经济的发展促使了会计的出现,会计发展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同阶段的会计发展历史体现了不同阶段的经济历史发展状况。社会发展的脚步不会停下,会计发展的需求也不会终止。会计是一门不断变化发展的学科,而这些不断的变化发展是结合当下的会计实践和未来的发展需求,不断创新发展而来的。高职的会计专业的入门课程基础会计应包含会计发展史模块,使得学生有机会学习会计发展史,理解会计专业技能的发展性需要,从而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会计专业的学习,而不会把目标仅仅放在学习通过及格线考核从而拿到毕业证的这个层次上。在会计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科学思维、创新思维和辩证思维的重要性。
第四步,通过介绍会计信息在服务企事业单位决策中的应用,剖析会计发生的工作流和工作质量要求,使学生形成法治观念,对会计的职业规范、职业素养、职业精神有清晰的认识,从而科学地定好学习目标和做好学习规划。这部分可以融入基础会计教学的各个模块中。比如在学习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教学模块,可以跟企业进行连线或者是用企业人员现场录制的案例讲解视频,让学生理解会计不是简单的计数和计算,首先要确保数据的可靠性。要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就需要对公司的整体生产运营、公司战略甚至行业的发展情况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并且跟各个部门的运行情况要清晰,及时跟各个部门有效沟通,才能更好地确保拿到数据的可靠性。
第五步,通过大数据和案例体现会计信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应用的重要作用,展现国家经济的成果,让学生理解职业精神、职业素养如何助力个人职业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树立社会责任感、爱国主义情怀;理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把与企业人员的真实互动、企业应用的真实案例带进课堂。针对基础会计课程思政框架里各个环节需要的互动素材、实践案例和资源,对接企业、社会的资源,形成实时的网络资源库,教师授课时可以根据课程目标、进度、课堂实时需要随时调用。
最后,学生通过在学校受到的良好的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提升就业质量和职业发展前景,学生就业后的良好发展促使学生更愿意在岗位上与校园互动、传授经验,从企业端反哺教学端,丰富教学的互联网实时连线资源和案例资源等,形成良性循环。
课程思政是新时期高职院校落实“立德”“育人”“铸魂”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是新时期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路径。课程思政要求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追求的是有利于学生和社会当下及长远发展。随着高职学生生源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丰富和完善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和资源显得越来越迫切。教师开展课程思政需要更多的助力。以基础会计课程为例,利用互联网+的方式与企事业单位以录制或者实时互动的方式建立基础会计课程思政实时互动教学资源库,将为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各个层次的思政教育需求提供了参考路径;结合高职学生学习成长的规律,建立教学实践的模式和步骤,为加强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精神的教育,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发展的习惯,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提供一种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5]基础会计课程思政,也包括其他专业课程的实时互动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和利用很大程度依赖于高校和企业合作的深度以及师资队伍的水平,需要长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