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琳娜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吉林 四平 136000)
伴随着现当代我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各个高校针对学生审美素养提升成了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也是现代人发展中所必备的一种特殊素养,在日益多变、复杂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学生如果想要在真正的意义之上适应社会或者科技的发展,就必须要具备非常优越的审美素质、品德。然而,受到各种各样因素所带来的不同影响,处于在学习阶段或者是成长阶段中的众多学生,所接触到社会的机会也在不断减少。从另外的一个发展角度来看,学生自身可塑性也在不断增强,从这些种种情况我们都可以看出,教育者在整个课程教学中需要给予学生更加准确、良好的引导作用。那么,在现实的美育教育过程中,这样通过科学的手段将审美教育融入高校音乐课程教学中,这也是我们在现实发展中需要不断思考的重要问题,也是能够促进学生发展最重要的保障。
将审美教育融入高校音乐课程教学中,不仅能够启迪学生智慧,而且还能够让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得到显著的提升。学生在通过音乐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受到审美教育的影响之后,不仅仅能够获得良好的体验,而且还能够激发灵感,并且通过音乐审美教育进一步消除学生在日常生活过程中的疲劳感以及紧张感,让学生能够获得身心上的放松。除此之外,对高校开展审美教育的过程中,还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自身的创新精神与创造意识,培养学生客观的事务规律性与敏感性的特点。依据相关的研究我们也可以发现,人类的大脑所划分的两个半球,在功能表现上是不一样的,并且音乐审美会促使人体的两个大脑半球在发展过程中获得一种均衡性的发展特点。因此,在高校进一步开展音乐审美教育时,对学生智力的开发、联想能力的发展、想象能力的提升都具有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对教育者来说,也可以在这样一种复杂的现象中去寻找规律,进而让学生能够遵循客观规律,获得全面的发展。
审美教育在高校音乐课程教学中的运用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审美意识的增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构建相对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针对后期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审美教育的融合与运用能够更加积极、有效的培养学生敏锐的感知能力、丰富的想象力等,经常将审美教育融入高校的音乐教学中,不仅仅能够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拥有一双“音乐的耳朵”,而且还能够在后期欣赏音乐作品时,不断的激发学生对音乐作品中身后内涵及精神理念上的领悟,提升学生对作品审美的直观理解,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除此之外,音乐作为一种极为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在发展中具有民族性的特点、阶级性的特点、时代性的特点等。音乐作品从其内容上和形式之上都存在着一种非常高尚的情感以及相对低级的庸俗的内容之分,前者往往会让人们朝向更加积极的方向发展,进而陶冶情操,后者往往会让人的意志力产生消极的变化,影响身心的发展。由此,高校在此过程中,应当选择音乐审美教育,规避低俗不良趣味,提升学生自身的精神世界。
审美教育在高校音乐课程教学中的运用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在发展过程中,道德品质可以说是归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这一特殊的形态范畴,是针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所表现出来的关系、行为规范进行调整的重要内容。审美在课程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调和作用,可以说“美”作为道德的主要象征,当人们将“美”作为目的与理想不断追求时,就能够在真和善、现实与理想之间架起相互之间非常重要的沟通桥梁。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道德伦理和美往往是一致的”。音乐在发展过程中具有“美”这一属性,其所存在的真善美相互之间的融合。音乐审美活动所展现出来的主题以及主观能动性的参与到后期的审美的活动中,自主并且充分的感受到音乐情感及形象,进而获得各种心理机能之上的和谐性的境界。由此,音乐审美会对伦理道德与综合素质的提升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审美教育在高校音乐课程教学中的运用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怀,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视界观和价值观。在高校的音乐课程审美教育过程中,音乐大多都会通过不一样的作品来完成对学生人生价值观方面的渗透,通过强烈的“美”的体验来刺激自身的情感,促使自己能够在潜移默化的学习和感悟过程中体验音乐独有的壮丽之美与艺术魅力,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进而形成良好的爱国主义情怀。在我国,古代中的“乐记”中有这样的表达:“致乐以治心”,这句话主要指的是通过音乐表演和欣赏能够陶冶人们的情操,塑造良好的心灵,进而促进人类文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西方,著名的哲学家柏拉图也曾经说过:“节奏和乐调往往具备非常强烈的力量进而渗入到人类的心灵中,促使其能够因此而美化。”由此,在高校针对音乐审美展开教学时,最终的目的就是不断完善其审美人格,并且通过音乐美的体验,促使其能够在其中所蕴含的内容获得发展,净化心灵,将思想情操升华到最崇高的境界,并且最终完成对完美品格以及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等进行构建。
对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而言,能够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功能。通过其所展现出来的形象性 、感染性及愉悦性的特点,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热情,有效的诱发学生的创新表演能力,虽然审美教育在现当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也逐渐被推向了风口浪尖,而且许多高校也多次提到将审美教育融入高校的音乐课程教学中,但是从现实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出,这些教育情况依旧存于一种表象,加之长此以往在音乐教育过程中,原有的一种不重视的意识以及监管力度的缺陷,都会导致此种教学内容无法落实。加之在各个院校中,师资配置整体水平较低,并且基础设施的配备也不够完整,特别是在一些偏远的区域,更是很难能够接受到正规的音乐审美教育,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音乐审美教育的发展。
在高校的音乐审美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可以说是展开教学中最为重要的角色。教育者需要在后期的教学中提前进行计划,在这中包括对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通过怎样的方式和方法展开教学,需要采用什么样的模式或者是手段进行教学等,都需要按照音乐审美原则来予以开展,这也使得高校音乐审美教育的教师在教学之前要设定一定的目的性,选择所对应的音乐的作品,并且采用灵活、生动的语言来予以讲授,与此同时,还需要增加一些情景上的渲染,结合现代化教育教学设备等营造优越的学习情景与氛围。从这些内容我们也都能够感受到,此刻展开高校审美教育就需要教育者具备超高的教育能力,并且能够全方位的掌握学生自身的心理需求,首先要让自己具备很高的审美能力,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之下深有感触,理解音乐中的深厚内涵,并且感受到一种快乐的体验,进而促进其发展,但是在现实过程中,许多教育者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或者是刚进入工作岗位缺乏教学经验的年轻教师,又或者是年龄大的教育者,这些教师要不就是缺乏经验,要不然就是难以与现当代科学技术相互结合,就导致教学效率难以提升。
高校的音乐审美教育大多都是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感知音乐、体验情感等作为基础进行教育,而在现实中,如果说学生没能够具备良好的基础知识积累的话,又或者是对相关音乐的组成,甚至是好坏很难区分的话,就非常难达到一种审美教育的培养。由此,在针对音乐审美展开教学时,需要通过长时间的理论教学、鉴赏教学、审美能力教学等,才能够让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从音乐所表现出来的基本符号入手,进一步对音乐展开全方位的鉴赏与了解,并予以分析,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来获得情操上的提升,获得情感上的共鸣,提升自身的审美作用,才能够促进其综合素养得到全面的发展。但是,在现实过程中,音乐审美教育往往是一个相对比较漫长的过程,由此,学校在开展教学时所耗费的周期长并且效果也不够明显,这就导致在之后的实施过程中更加的困难,久而久之就失去了耐心,导致后期的教育教学工作难以开展。
对高校的音乐审美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整个教育并没有系统的可以衡量的一个标准,这就导致在教学过程中,不同的教育者、不同的高校所展现出来的教学模式、方法、标准也都各不相同,当然也会在整个教学中去容纳许多不同的门类,例如:音乐美学、音乐基础、文化诗歌等,同时也能够将一些相关联的学科融入其中。往往优秀的音乐审美教材能够综合性的进行比较凸显其中的审美教育,通过良好的内容拓展学生整体的知识架构,让学生能够获得丰富的、多元化的情感体验,进而提升学生自身的审美内涵,优化人生境界。目前,对高校音乐审美教材的现状来看,大多都是具备着超强的理论性与抽象性的特点,而且整体缺乏形象性以及感染性,针对“美”这一理念的研究虽然非常的多,但是针对“育”这一概念却少之又少,更难以谈及教育的原理以及教育的方法。从其所表现出来的内容上我们也可以发现,缺少针对审美教育实践过程中有可能遇到的一些难题进行探讨,也没能够与大学生所展现出来的心理特点进行结合,缺乏一定的创新性,很难与时代和现实生活紧密结合。
对高校音乐审美课程教学来说,此种教育教学内容是长期性的,是不断促进和优化学生人格的综合性表现,由此,在整个教育环节中,如何构建相对比较完善的监督以及评估体系,则关系到后期学生各方面成长与发展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关系到课程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由于高校音乐审美教育起步较晚,并且此种教育内容需要非常长的周期才能够达到一点点效果,并且效果也不够明显,再这样一种情况之下,如何去完善监督以及评估体系,是目前最值得探讨的内容,也是存在的最为关键的难题,但是目前就高校现状来看,针对学校管理、学生评价以及教师评价各方面的监督以及机制都有待进一步的完善。
在高校的音乐审美教育过程中,需要提升高校各层面对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视力度,知晓音乐审美教育的必要性以及迫切性需要。对高校的音乐审美教育来说,所展现的是对学生人格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国家不断与时俱进培养综合性人才的重要保障,也是促进未来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内容,高校应当明确认识到加强高校音乐审美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以及迫切性,同时为进一步推动我国高校素质教育指明前进的方向。
教育者作为展开教育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因素,也是需要与教学手法、教学内容、教学材料、学生之间相互协调的重要媒介,是与学生共同完成教学目标的主要人员。由此,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教育者所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也是关系到后期教育教学效果的核心影响因素。由此,对各高校来说,需要不断加强对教育者的培养,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学习机会或者是深造、交流的机会,对教育者的整体业务素质、教学能力予以考核,不断拓宽高校音乐教育者的教学路径,保障音乐教育者在业务上,在教育教学方法上能够得到全面的提升,并且将这些优势运用到高校的音乐审美教育过程中,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充分洗涤学生的灵魂和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高校音乐审美教育过程中,有条不絮的循序渐进展开教学可以说是能够促进教育效率提升的最关键的内容,由此,对教育教学者而言,需要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完善课程整体结构,只有这样,才能够依托课程内容不断的深入展开教学。除此之外,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与学生进行结合,了解学生针对此课程教学中所感兴趣的内容,或者是与现当代社会的发展情况相结合,将这些内容融入后期的课程设置中,起到激发学生兴趣,开创学生思维的重要作用。另外,可以将高校音乐审美课程通过选修逐渐转化成必修课程,进而纳入到学校的课程教育教学计划中,促使音乐审美课程教学能够形成正常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完整体系,这样对后期展开全面的教育、长期的教育都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针对高校音乐专业的学生进行专业化、系统化的研究和调研,组织专业学者和研究者与时俱进,有针对性的整理和编写适应本校学生特点的专业性教材以及教学大纲,针对每一个阶段的学生进行调整,将音乐审美和学生自身的专业教育进行无缝的对接,这样,就能够更好地在教育的过程中,让学生能够不断的接收到音乐审美各方面的内容,激活学生的艺术灵感以及后期的创造力,帮助学生在其专业上得到长足的发展,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全面的发展,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这也能够充分展现音乐审美教育真正的效应。
在展开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从专业教研室、教师和学生这多个角度来设定相对应的、专业化的监督机制,并且可以定期的依托参与评价的相关主体来展开自我评价以及他人评价等。自我评价时,可以让学生针对自身前期的学习方式、方法、态度以及所获得的效果等各个方面来展开评价,这时候,不仅仅可以是学生的个人,同时也是可以通过集体的形式来进行表现。他人的评价相对个人评价来说,表现的更加的客观和严格,在这一过程中就必须有组织的、有计划的、有目的性的展开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对应的评价中得到反思,并激发自身不断的前行。
从某一种程度上来进行分析,学生处于这一特殊的阶段,其自身本身就有非常强烈的好奇心,同时也会有很强的表现欲以及创造欲望,这样一种欲望如果没能够得到很好的引导或者发展的话,就会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被弱化,甚至消失。而对音乐审美教育来说,其本质就是一种特殊的信息传播内容,音乐艺术的创作、表演等各方面,都展现出学生独有的一种创造意识。从这些我们也可以了解到,教育者需要在整个教学中,注重以引导为主,针对学生展开全面教育,这样就能够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之上,促进学生创新思维一创新意识的培养,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综上所述,伴随着现当代我国教育改革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以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都注重“以人为本”这一教学理念,在此基础之上,教育者不仅仅需要针对学生的学习感受、特点进行了解,同时还需要与时俱进,将生活中的一些内容融入课程的教育教学环节中,进而对学生展开全面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本文依托“审美教育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视角展开研究,通过多方面的教学,同样也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到整个教学中,从多元角度出发,形成良好的教育教学体系,进而将音乐审美教育贯彻到高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展开长期而有效的教育,为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