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希
(通辽职业学院,内蒙古 通辽 028000)
教育工作历来受到全国乃至整个社会的高度重视,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发布,明确提出要深化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的变革。为此,职业院校作为人才输送的桥梁,就需要积极创新,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防止职业院校教学工作与专业的课程内容脱离,要把职业资格要求与岗位要求、专业技能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全面提升职业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为社会提供高质量、高素质的建设型人才。
岗、课、赛、证融合是职业课程建设的基础形式,为了全面落实“教学与生产结合”的理念,将其作为专业课程建设的重要依据。“岗、课、赛、证”融通模式能够针对本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对教学工作进行科学性剖析,将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职业素养等具体地纳入职业课程体系。以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素养为要求,实现了岗位需求与学校专业课程设置的协调统一。岗、课、赛、证融合教学可以通过“产学研结合”的方式,将其作为一种完整的教学环节,以问题为核心开设专业课程,夯实专业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基础能力,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岗、课、赛、证四个不同的含义,岗指的是个工作岗位,而课是一个专门的教学系统,赛是职业竞赛,证是专业技能认定的资格。岗、课、赛、证的融合,是一种全新的教育形式,与以往的教育方法迥异,岗、课、赛、证的统一,是以课程系统为中心,以专业为中心,通过职业竞赛来展示自己的专业能力,岗、课、赛、证融通是一种长期性的、系统性的工作,必须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改善教学评估的制度。
在岗、课、赛、证融合过程中,职业竞赛内容和职业规范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还应该在工作需要和岗位要求的前提下进行。岗、课、赛、证融通已经成为了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岗、课、赛、证融合将课程系统与职业比赛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将比赛中的技能要求、操作规范和考核评价融入到课程教学中,从而达到提升各项专业能力的目的,同时,通过岗、课、赛、证的协同效应,可以促进职业素养的提升。高职院校应根据企业技术和工作岗位需求,适时地调整和优化培训方案,使专业教材与职业岗位的知识匹配。根据工作需要选择专业的专业课程,并在课程系统内开展相关的教学工作,并进行技能认证,认证合格后,还可以举办各种职业技能竞赛,满足不同职业的需要,从而提升高职毕业生的整体素质。
在教学改革环境的推动下,高职高专教育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着重于对学生的操作力和适应性等综合素质的培养。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职业院校会计信息化的技能大赛,使得学生能够展示在会计管理技能自身所具有的优势,并通过实践的操作为将来同工作岗位实现有效的结合打下良好的基础。但职业教育的检验与评价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技能大赛的引入虽具有成效,但仍难以形成系统、全面、覆盖每个学生的促学与督学机制,所以恰当的比赛内容设计、良好的组织与评价制度能够实现对课程教学的支持、补充与融贯作用,提高人才培养成效。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均以一门课程为单元,以课程考试和相关从业资格证书为检验方式。当前,职业技能大赛的举办强调对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与测试,推动教与学的积极性,成为职业教育中新的驱动力。然而,每年的全国的技能大赛难以对教学进行全面的检验和系统的促进,也无法衡量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因此,如何借助竞赛的特点和优势改变的教学模式,对课程教学进项支撑和优化,成为高职高专教育的一个新课题[1]。
目前职业院校的专业课程设计存在着较大的针对性,而在传统的教学大纲设计上,侧重于讲解专业的理论,而缺少实践上的实践训练。由于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较低,在特定的职业方向上也不够清晰,在教学中缺乏核心的工作和设定,很容易造成对学生将来的就业做出合理的安排。在职业教育中,如果开设电商平台、营销管理、互联网等专业领域的课程,将会造成职业的细分,而且,这些行业的工作也会变得更加困难,从而影响到学生的专业能力。职业教育不能与时俱进,不能适时地对其进行合理的规划和优化,将会使其偏离工作的范围,使其与职业能力水平不相匹配,从而严重地制约着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将来发展和工作。
若与岗课赛证的配合程度不高,则会影响到学员的生涯发展,而职业专业的课程所需的学历认证证书数量相对稀少,因此,岗课赛证四位一体的工作也很难进行有效的配合。职业教育的课程是由各个学校按照自己的特点和学生的发展规划来选择,然后按照自己的教学大纲来制定自己的课程,而这些公司和学校都不会参加职业学校的课程,因此也就不能得到相应的职位信息。许多院校的专业课程与公司的工作无法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有些课程并没有将相应的工作与工作相结合。当前职业教育的专业课程设置较为单一,由于受教育方式的限制,职业教育在实施职业教育时缺乏细致的市场调查,对各大企业、各行业的需要也缺乏细致的研究,未能充分利用培训评估机构的功能,在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培训评估机构的主导地位还不够突出。职业院校开设的专业课程太多,缺乏与信息的实时衔接,使其与职业认证的要求相脱离,从而影响到职业教育的发展[2]。
职业院校的各个专业的教学计划和实践训练的时长都是有限制的,在设置专业课程的目的时要明确优先次序,要全面地考虑到职业技术的目标,以保证专业的课程设置达到相应的技能标准。目前许多职业学院的课程考核都是以测试为主,而测试的主要是理论方面的,而实际的测试与学历证明上所说的专业技术要求不符,而实践能力的测试方法也相对缺乏,而以传统的课程评估和课程的方式,往往会导致课程设置与专业工作的规范脱离,难以适应不同行业的需要,从而给职业毕业生的就业发展带来极大的障碍。在职业教育的教学工作中,开设的电子商业课程必须与现实发展相适应,利用资讯科技,把握产业发展动态,并对职业教育的专业课程进行优化,强化专业课程与职业领域的整合,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强化对外在环境的把握,强化与岗课赛的职业技术相适应。
根据目前高职教育认证存在的问题,应准确掌握高职教育专业的课程、学历认证的工作范围和工作岗位的需求,并根据不同的职业领域来进行专业课程的开设。这要求我们对专业岗位的性质、类型、技能要求、工作任务以及工资福利等方面有全面的认识。在发展的空间等方面,高职院校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在工作中从事的工作,并清楚自己的工作范围。在选择职业学校的时候,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而在选择一个专业的时候,只要拿到足够的学分,就可以拿到相关的学历,然后拿到相关的工作。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在工作的范围内开展工作。要有一个清晰的方向,那就是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计划实施的前提要保障双师型师资力量的建设,这样就能让不同的人加入到这个项目中来,而这个项目的负责人和成员,可以是各个行业的佼佼者,也可以是职业学院的老师。根据国家制定的发展策略和新的行业,制定和完善专业的课程,并定期的进行社会信息的分析与研究,并根据发展的需要,适时增加一些新的专业,掌握最新的发展动态。准确地结合了专业课程的开设与职业的需要[3]。
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类别的生源,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状况,实行分层教学、情境教学和专业教学,制订基础专业能力的标准,并且规定相关的要求,可以组织具有教学特点的班级,展开“双创”等特殊的人才培训方式,指导学生形成合作互助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将职业竞赛、职业素养考核与评价、岗位项目、证书情况等,都列入了综合评价的内容。各位老师需要共同讨论每个模块的内容与各门相应课程的融合。每一位老师都可以发表见解,分析自己所授课程中能够融入的考核内容和岗位所需的知识与能力,并积极思考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强化专业技能的掌握,为提高学生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的通过率、增强学生的专业素养,以及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做出自己的努力[4]。
例如,会计专业开设《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这门课程,其主要目的帮助学生毕业前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但忽视了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能熟悉法律法规,培养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提升学生会计职业道德修养,为社会输送合格会计人才的初衷。所以,应打破一贯的教学方式,应以素质化教学为要求。首先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会计工作岗位要求,学生坐在课堂上面对书本,接触理论,与实际工作岗位相脱节,“课证岗证”相融合的教学方式,结合岗位工作要求安排教学内容,设置知识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知岗位工作。然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贯的教学方式,学生感知无味,“课证岗证”相融合的教学方式通过课程竞赛,激发学生的兴趣,探索知识,探知真相的积极性。其次还要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及与人沟通能力,大多高职高专学生为90后,以自我为中心较为严重,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生对法律法规的掌握,同时也要通过教学情景的设置及学业竞赛的举行,注重学生独立人格的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及良好与人沟通能力的提升。
教育部在对高等职业教育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高职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高职教育把培养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能力为核心,面向岗位的应用型人才为办学宗旨。从而在教学设计时要注重加强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并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修养。“课岗融合”,将岗位技能、融入课程,即以岗位要求设置课程内容,课程体现岗位需及专业发展规律。学校在开展校企合作过程中,为课证融合搭建教学平台,如一些企业与学校相联合推出“订单班”授课方式。聘请企业会计工作人员来校亲临指导教学,根据企业提出的要求,由本校教师根据人才需求、岗位需求(如出纳、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审计、税务岗等)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目标为依据制定授课内容,利用情景化教学方式培养应用型人才[5]。
比如在《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这门课程应改变一贯条条解释的教学方法,利用实际岗位经常处理的经济业务案例,由教师精心设计情境,其一般教学设计流程为:第一,教师提供资料收集平台,促使学生课前自主在平台上,查询会计岗位工作流程,了解岗位职责;第二,课上教师发放岗位工作资料,设定工作场景、布置工作任务,学生自己动手完成所布置的会计工作;第三,学生完成后,学生根据布置的工作任务,小组间互换完成的工作资料,由小组根据在课前收集查询的工作岗位流程及了解的岗位职责为依据进行小组互评;第四,教师根据小组互评结果,总结处理会计经济业务时岗位应当遵守的法律法规,及评价学生完成的工作任务,并提出合理化建议;第五,教师展示错误会计岗位工作案例(如会计核算资料、视频等形式),由学生观察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利用错误案例的形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也做到警示作用。上述根据会计岗位特点进行《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学设计,其优点在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寻找知识真相的求知心理,从而动手操作,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工作内容,熟悉工作流程,能够自觉遵守会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达到本课程的真正教学目的,有效做到课证融合的教学方式。
综上所述,岗课赛证的融通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适应职业院校发展需求,提高学生各项专业能力,推动教学模式深化变革。目前在岗赛课证融合导向下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对于职业领域没有明确指向,岗课赛证之间融合程度较低,教学目标偏离职业技能的要求等。因此专业教师应该分析岗课赛证融通逻辑,以职业为导向开展教学,创设分层情境专业教学,完善岗课赛证课程体系,强化学生专业技能掌握,建立融通评价考核标准,为祖国和社会培养出更多应用型复合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