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依托互联网和数字技术崛起的新媒体给出版业带来了极大冲击,也对图书编辑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文章首先分析了信息化时代图书编辑面临的挑战,信息技术高速迭代、媒体形态层出不穷以及数字化阅读的不可逆趋势从不同方面对图书编辑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而得出图书编辑需要进一步提升自身素养的结论。文章紧接着有针对性地提出图书编辑可采取的应对策略,指出图書编辑可以通过提高信息获取和收集、筛选和辨别、加工和利用的能力来提升信息素养;通过提升对新媒体的认知和使用能力,对新媒体内容的选择、辨析与批判能力,对新媒体作品的制作能力来提升新媒体素养;通过满足读者个性化的需求、加强与读者的交流与互动、注重出版内容的时效性来培养用户思维,以提高打造融合产品的能力,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文章举例分析了编辑素养在融合产品中的体现,旨在为图书编辑进一步提升素养,满足信息化时代下融合出版的需要与编辑自身发展的要求提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编辑素养;信息素养;新媒体素养;用户思维;图书编辑;融合出版
中图分类号:G2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21-0230-03
20世纪90年代,随着互联网和计算机的普及,一场新的信息技术革命拉开帷幕。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依靠互联网和数字技术崛起的新媒体给出版业带来了极大冲击[1]。图书编辑面临新的挑战,需要进一步提升素养,特别是信息素养和新媒体素养,培养用户思维,以适应出版发展的需要。
(一)信息技术高速迭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将培育人工智能(AI)、移动智能终端、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创新重点发展,这些新技术也成为出版业融合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2]。
出版机构已在出版中广泛地运用二维码技术,图书出版附带的光盘已逐渐被二维码所替代。一些出版机构开始将增强现实(AR)技术与虚拟现实(VR)技术运用到出版之中。比如人民卫生出版社《创伤与急诊电子杂志》的新技术探索栏目,在APP端口进入AR识别界面,即可快速识别图片,在手机屏幕上呈现立体的图像;人民卫生出版社也开发了VR技术产品,如“人卫3D系统解剖学”。还有一些出版机构开始尝试在出版中融入AI技术,网易有道公司与电子工业出版社联合出版的译著《极简区块链》就是由AI翻译完成的。以数据分析辅助选题策划、以机器创作创新内容生产、以自动编校提速编辑加工、以市场导向定位印刷发行的新型AI出版正在形成。随着5G的到来,融合出版未来在产品形式、阅读体验等方面充满了无限的可能。
新一代信息技术可以在图书编辑工作的相关领域起到助力作用,提高工作效率,但也向图书编辑提出了巨大挑战——如果只是机械地重复简单的传统编辑工作,将会面临被淘汰的危险。
(二)媒体形态层出不穷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新媒体下的定义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目前新媒体主要包括互联网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形态。
随着媒体融合时代的到来,许多出版机构开始与新媒体结合起来出版具有媒体融合特色的出版产品。这些出版产品已不局限于纸张与印刷,它们基于网络技术、显示技术等高新技术,融合的同时超越与丰富了传统出版物的内容与内涵。一些出版机构还利用新媒体提高受众关注度,比如人民日报等媒体注册了自己的微博或微信公众号。
在新媒体环境下,编辑素养对融合产品的经营效果至关重要,但是许多图书编辑对新媒体缺乏了解,在新媒体应用、新媒体产品制作等方面的能力还有所欠缺。
(三)数字化阅读的不可逆趋势
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出版与阅读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从纸质出版到电子出版,再到网络出版、移动出版,出版与阅读开始向数字化、多元化发展。数字化阅读方式已经逐渐超越传统的纸质阅读,成为社会的主流[3]。2020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Pad阅读等)的接触率为79.4%,较2019年继续增长,图书阅读率为59.5%。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接触时长为80.43分钟,而与之对比的人均图书阅读时间仅为20.38分钟[4]。
人们的阅读形态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其一,人们阅读的内容不再局限于图文,而是集文字、图像、声音等于一体。其二,单纯的“阅读”变成双向的“阅作”。读者从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参与者。比如维基百科使得“人人都是作者”成为可能,读者成为传播的核心。其三,移动阅读成为主要的阅读方式。移动阅读具有传播与更新速度快、信息量大、多媒体、互动性强、便携性、片段性和个性化等特点,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阅读。面对数字化阅读的兴起和人们阅读形态的改变,如何更好地满足读者需求,成为图书编辑工作的重点。
面对信息化时代的挑战,图书编辑要进一步提升素养。出版业有人呼吁“21世纪的编辑出版人才,必须是掌握先进的网络数字出版技术、懂得经营管理、能够驾驭多种媒体编辑工作、能够撷取当代人类最优秀文化加以传播的复合型人才”。要成为这种复合型人才,图书编辑可以在培养信息素养、新媒体素养与用户思维三方面进行努力。
(一)培养信息素养
在信息化时代,信息素养应是编辑必须具备的素养。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提出了“信息素养”的概念:“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能得到解答的技能。”[5]图书编辑可以通过提高信息获取和收集、筛选和辨别、加工和利用的能力,来提升信息素养。
图书编辑要有高效获取、收集信息的能力。在信息大爆炸时代,为了准确地获取所需信息,图书编辑要先明确自己所需信息的内容和类型、获取途径及方式。图书编辑要学会通过各种搜索引擎、互联网平台等途径获取信息。信息摄取的途径及方式日新月异,比如电脑软件更新换代很快,图书编辑要不断学习,以保持获取、收集信息的能力。
图书编辑要有筛选、辨别信息的能力。无论何时,选题策划能力都是图书编辑必备的基本业务素养,而选题策划能力的核心就是收集与整理信息的能力。图书编辑在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资源时,要能通过自己的知识储备及专业素养对其进行判断、鉴别,筛选出真实、有价值的有效信息[6]。在信息化时代,信息的形式多样、复杂,图书编辑要有更强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坚定政治信念,严把政治关。
图书编辑要有加工、利用信息的能力。图书质量是出版工作的生命线,编辑必須具备优秀的审稿加工能力。在信息化时代,图书编辑不仅要有专业的文字处理能力,还要具备加工图片、视频、动画等不同形式内容的能力。图书编辑可以通过提高计算机操作技能来提升信息加工的能力,如提高Word、Photoshop、CAD等软件的使用能力。图书编辑还要能够有效利用已获取的有效信息,比如将信息以新媒体的形式进行传播,使信息的价值得到更好的体现和提升。
(二)培养新媒体素养
新媒体素养指具有关于新媒体及新媒体信息的知识、能力和修养,主要包括:对新媒体的使用、认知能力,对新媒体内容的选择、接受、理解、辨析与批判能力,对新媒体与大众、社会互动关系的理解能力等[7]。图书编辑可以从几方面提升新媒体素养。
图书编辑要提升对新媒体的认知能力。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编辑工作中面对的作品形式已不局限于纸质和电子稿件,还包括网络、手机等媒介的产品,图书编辑的工作内容和环节变得更加复杂。因此,图书编辑要不断关注、了解各类新媒体的特性,以便更好地适应新媒体时代的编辑工作。
图书编辑要提升对新媒体的使用能力。图书编辑如果可以熟练地运用这些新媒体技术中的一种或几种,就可以更好地获取、加工、处理信息并进行信息传播。同时,图书编辑可以运用新媒体来提高编辑工作效率,更好地完成编辑工作,比如开展网络视频会议、通过直播推广产品等。
图书编辑要提升对新媒体内容的选择、辨析与评判能力。面对鱼龙混杂的内容,图书编辑要注重对其选择、判断,以保证内容的真实性。新媒体的互动性与开放性导致新媒体平台存在大量不良内容。这些不良内容考验着编辑的道德修养,面对新媒体内容,图书编辑要强化自身社会责任,遵从职业操守,抵制低俗内容,生产并传播真实准确的信息,并引导读者分辨不良信息。
图书编辑要提升新媒体作品的制作能力。在媒体融合出版的趋势下,图书编辑的工作内容不再单一与局限,编辑需要在编辑工作中融合新媒体技术,培养制作新媒体作品的能力。比如,图书编辑可以结合新媒体对经典图书的内容进行进一步挖掘,策划立体化的融合产品;在运营出版机构微博或微信公众号时,图书编辑要能处理数字文件、推送信息等。
(三)培养用户思维
数字化阅读时代,随着阅读方式、阅读习惯的改变,人们对阅读体验有了更多的期待。为了更好地满足读者需求,图书编辑要学会站在读者的角度看问题,培养用户思维。
图书编辑要满足读者个性化的需求。不论新一代信息技术如何发展、出版行业如何变化,出版产品提供的内容或服务始终以满足读者需求为目的。目前传统的纸媒出版物已经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读者对图片、视频、动画等形式的内容更感兴趣。图书编辑要在出版产品的内容和形式上尽量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比如产品中可以运用AR技术,增加趣味性,吸引更多的读者;“今日头条”等移动终端APP设置“私人订阅”以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
图书编辑要加强与读者的交流与互动。图书编辑可以通过应用各类社交平台、社交软件等,加强与读者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一方面,图书编辑可以通过网络互动让读者更快、更直观地了解作品的内容与特点,及时得到读者的反馈,明确读者的意见与需求,以便从读者的角度出发,及时完善自己的工作。另一方面,读者可以作为信息的传播者更好地参与其中,利于作品的宣传与优化。比如可以用直播的方式宣传作品,与读者通过弹幕进行交流讨论。
图书编辑要注重出版内容的时效性。移动阅读使读者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读者的兴趣容易被转移并发生变化。因此,图书编辑要重视出版内容的时效性,在选题策划时要有前瞻性,还可以从工作方式开展创新,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提高工作效率,为读者带来更加优质的服务和体验。
“人卫3D系统解剖学”作为人民卫生出版社的王牌产品,迈出了智能化教材的第一步,是在新技术加持下,以提升用户体验为目标,打破传统内容组织形式,提供多样化知识服务以满足用户知识需求的一次尝试。
“人卫3D系统解剖学”打破了教材以课程为界限的传统,使专业领域内的多种知识融合互联,提供全3D视角的人体数字模型,用户可通过硬件系统或穿戴设备在虚拟环境中学习人体解剖结构,将听、视、感觉全方位深入教学。首先,这体现了编辑选题策划的立体化创新理念。在选题策划之初,编辑在对纸质图书内容规划的同时,可以向其他新媒体技术进行拓展。其次,这还体现了编辑对多方面内容资源的整合、利用能力。这不仅要求编辑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与业务能力,还要有较强的信息素养与学习能力,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取最新、有价值的信息,积极创新。编辑要注重培养互联网思维,努力成为多学科复合型人才。
在产品设计方面,“人卫3D系统解剖学”充分考虑用户习惯,完全基于3D视角,立体仿真,可360度全景观看;与人民卫生出版社的慕课平台关联,可在观摩学习3D模型时配合慕课平台中课程进行学习;教材中的模型采用高精度的贴图,最大限度还原人体结构,仿真度极高。这体现了编辑对多种媒体介质的协调运用能力。编辑要有较强的服务意识与用户思维,以满足用户的需求为目的,站在用户的角度看问题。另外,这还要求编辑要有优秀的资源整合能力与互联思维,充分利用资源,实现产品与服务整体化。
“人卫3D系统解剖学”是VR技术为主,语义分析、大数据、自然语言处理等多种技术融合作用的结果。这就要求编辑对新兴的信息技术及其对出版业的影响时刻保持关注,多学习、多观察、多思考,要有媒体融合出版的思维,并且要有打造媒体融合出版产品的能力。
进一步提升编辑素养不仅是信息化时代融合出版的需要,也是编辑自身发展的要求。面对信息化时代的挑战,图书编辑要顺势而为,不断提升信息素养和新媒体素养,培养优秀的用户思维,提高打造融合产品的能力,成为信息化时代出版业融合发展的推动者。
参考文献:
[1] 戴云武,邱昌员.互联网时代我国传统出版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J].编辑学刊,2016(4):117-120.
[2] 北京市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国媒体融合发展报告(2019)[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133-135.
[3] 茆意宏.移动互联网用户阅读行为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25-27.
[4] 北京市新闻出版研究中心.北京新闻出版业发展报告(2018—2019)[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291.
[5] 韩芳.全媒体时代学术期刊编辑信息素养提升的SWOT分析[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9(6):102-108.
[6] 杜小念.全媒体出版时代图书编辑的核心竞争力打造[J].出版科学,2014,22(1):38-39.
[7] 王青.基于新媒体的编辑素养培育研究分析[J].科技资讯,2016,14(2):143.
作者简介 梁玉林,硕士,编辑,研究方向:医学图书编辑与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