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版科普图书内容与形式的质量提升策略

2022-12-21 22:02陈露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21期
关键词:编辑加工

摘要:科技在人类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科技知识交流与普及也成为提升国家和社会整体科技水平的重要方式和渠道。引进版科普图书作为我国科学普及事业的重要工具和载体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引进版科普图书质量良莠不齐,有时会出现水土不服甚至适得其反的现象,并不能助益科普事业的良好发展。如何提高引进版科普图书的质量,有效传播科技知识,是当下出版领域需要思考、分析、总结的重要问题。

文章基于作者多年的引进版科普图书出版工作经验,将实际问题与解决方法进行归纳整理,并加以分析和总结。总结发现,引进版科普图书面临着内容与形式的双重考验,其出版工作应该是在中文语境下的二次加工或再设计,而非原封不动的照搬。文章旨在从内容与形式两大方面提炼引进版科普图书质量的提升策略。在内容上,应把控全局,坚守政治线、科学线;注重细节,在语言文字与逻辑、术语与名称等方面不断打磨。在形式上,应坚持“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对版式和封面进行有效再创作,赋予科技知识灵动意象。如此一来,引进版科普图书才能得到内容和形式上的双重保障。

关键词:科普图书;引进版图书;编辑加工;图书版式;装帧设计

中图分类号:G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21-0209-03

一、引言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制定了“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制度安排基本形成”的目标。同时,该意见提出,“坚持开放合作,推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加紧密的科普国际交流”[1]。由此可见,科普事业的发展已被提到国家层面,且科普国际交流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在此背景下,引进版科普图书出版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其质量亟须随之提升。

引进版科普图书的质量,一方面体现在内容的科学性上,另一方面体现在形式的观赏性上,二者均会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进而对引进版科普图书的科普效力产生影响。因此,提升引进版科普图书整体质量,需在内容和形式上下功夫。

二、把控全局与细节,传播优质科普内容

(一)明确选题方向,服务科普事业

引进版科普图书选题的确定依据,一为普通读者的实际需求,二为科技发展的专业需求。从普通读者的实际需求来看,科普图书选题应贴近读者的生活,能够帮助读者学以致用,像心理学、医学、社会学等方向的选题,其应用性相对较强,市场需求大。从科技发展的专业需求来看,科普图书的选题应符合国家科技发展大方向、大格局,能够起到引导读者了解当前国际科技发展前沿态势,甚至通过阅读科普图书引导其投身科技事业,例如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公共卫生、太空探索、深海探测、人工智能等方向的选题,与我国科技科普发展方向一致,是有较大科普价值的选题方向。科普图书的引进不应盲目跟随世界潮流,只有选择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需求的科普选题,才能通过科普图书的引进与出版开展有效的国际科普交流、文明互鉴活动。

(二)严守政治底线,确保科学严谨

政治性是出版物的生命线[1]。对于出版物来说,出现政治问题将导致一票否决。科普译著体现的立场与观点可能与我国政策方针相悖。换言之,即使是科普图书,作者也可能借助科普话题留下有倾向性的态度,或者书稿中出现政治主张与我国不一致的个人、组织。所以,编辑应留意图书的各个角落,不放过一个细节、不留下一处隐患,保证不出任何政治问题。

在一些情况下,引进版科普图书所引资料文献与我国不同,在涉及国家利益、国家安全、领土完整等方面的表述可能存在问题,在审稿过程中应予以修正,避免政治问题。例如,地图是国家版图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有着严肃的政治性、严密的科学性、严格的法定性[2],使用要特别慎重,国界线和岛屿不得缺失、错绘,领土颜色应一致,而引进版科普图书所引资料文献很多不属于中国,在这方面可能出现问题,必须当心。

科学性是引进版科普图书的内容之本。科普图书的内容应该严肃、严密、严格,合乎事实、逻辑与自然规律,不与大众认知相违背。在审稿过程中,编辑需确认科普主题明确,观念、观点清晰,内容、素材真实。尽管引进版科普图书中关于常理、既定事实的科学性问题较少,但是科学在发展、世事在变化,且中文版与原版之间存在出版时间差,动态内容在时间上有局限性,就容易导致科学性错误,编辑应提高敏感性,勤于查验,避免时效误差。

另外,网络信息资源如今也成为科普图书的参考依据之一,但网络是动态的,其中的内容和观点也在不断变化,可能出现不适宜的内容。引进版科普图书引用外网资源,在审稿过程中需对其格外关注,对原文所引内容的呈现形式应该仔细斟酌,涉及动态域名时,需注意核查网页是否存在、内容是否科学等。

(三)打磨文字细节,兼顾规范性与文学性

出版行业有一系列规范,从字词句段的表达,到标点符号、数字与单位符号,所有的出版物都受到严格的规范约束,这些规范既包括国家标准,也包括行业规范、学科规范,再加上读者的评价,只有顾及书稿的方方面面,才能够更好地提高引进版科普图书的质量。

1.语言文字与逻辑

出版是一门留有遗憾的艺术,这句话可以体现在语言文字的编辑加工中,即使语言风格相对严肃的引进版科普图书也不例外。虽然科普图书之美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其科学性上,但是引进版图书的翻译又是一门语言艺术,涉及多语种的表达,需在科学性与可读性这二者之间达至微妙的平衡。

引进版科普图书作为大众读物,一定要注意读者的阅读体验,要遵循中文习惯表述,做到语意明确、层次清晰、文字简洁,使整本书具有可读性。引进版科普图书的句子结构、语义表述不必完全与外文一致,而是要做好合理的增删取舍。除去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冗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等常见病句类型外,引进版科普图书还存在翻译错误以及照搬原文错误的问题。例如,译文“许多公司现在看到了积极底线和环境理念之间、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之间的联系”,原文中的“a positive bottom line”被译为“积极底线”,属于望文生义,此短句的引申含义是产生净利润的状态,喻为企业损益表格底部的利润部分。

此外,逻辑错误隐藏较深,需要更高的辨别力。如译文“美国的统计数据显示,每年有3.4万美国人死于自杀。照此推论,可以推算出其中的50%(1.7万人)是由于慢性疼痛自杀的”,原文“By inference”在图书中被译为“照此推论”,但从逻辑上看,两句话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因果推导关系,需要编辑理解原文、厘清逻辑后进行纠正。

引进版科普图书是将外文图书翻译成中文呈现给读者,虽然科学无国界,但语言鸿沟是客观存在的。当原著出现某种语言特有的表述时,可以通过直引原文的方式帮助读者理解。例如,在一本关于阿尔茨海默病的引进版科普图书中在提到患者语言障碍症状时,有这样一句译文,“比如,会将句子We are going to have a shower now(马上会有一场阵雨)中的shower理解为‘淋浴,或者将句子Its raining cats and dogs(外面下着倾盆大雨)中的cats and dogs理解为‘猫和狗”。直接引用原文,能更好地帮助读者突破语言障碍正确理解图书内容。

2.术语与名称

出版追求形式与体例上的一致,一是为了出版物的内在一致性考虑,二是为了提高读者的知识获取质量[3]。在引进版科普图书中,比较突出的一致性问题体现在术语与各类名称的翻译上。

引进版科普图书涉及的名称包括人名、地名、机构名、文件名,乃至书名、物种名,都应遵循统一的原则[4]。同一书稿内的人名、地名,宜以一本词典为主要参考工具书,如有缺漏条目,再以其他工具书作为补充。华裔或有中文名的外国人士,宜采纳或者括注其中文名。

例如,华裔气象学家冯又嫦,虽然原版图书会使用其英文名Inez Fung,但在中文版图书中不宜将其翻译为伊内兹·冯。机构名、文件名应首选术语在线、国家机构的推荐译名,次选较权威媒体所用的译名。关于书名,同样应尽量采纳已有译名。例如,英国天文学家J.F.赫歇耳所著Outlines of Astronomy一书,在晚清时期已有通行译本,译名为《谈天》,那么之后再将此书直译为《论天界的构成》则不合适了。

3.量、单位和符号

总体来说,量与单位的换算可遵循如下原则:一是尽可能量级对应;二是符合习惯;三是容易理解;四是读者熟悉。英文的数字表达习惯上每三位为一节,对应千、百万、十亿……与中文的数字表达不同。在涉及较大的数字时,可以选用科学计数法,或者搭配万、亿等词头,免去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要去数“0”的个数来理解。

在数值转换过程中,也需注意核算,避免翻译、编辑过程中出现人为错误。在量的转换中,除以上基本原则外,需特别关注倍数、分数的转换,这是科普译著中较为常见的错误之一。另外,单位的使用也是引进版科普图书中需警惕的问题。各国的计量单位有所不同,引进版图书中如遇英制、美制单位,需将之换算为国际制单位及其导出单位,或者其他合乎標准的单位,以方便读者理解。根据不同科学技术领域,基本单位的选取也应遵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三、重视美感与创意,赋予科普灵动意象

随着时代的发展,读者的审美品位不断提高,对图书装帧设计美的诉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也取代“内容为王”,成为评价图书质量的新准则。相比其他类型图书,引进版科普图书一则具有科学之美,二则有原版作为基础,需在版式、封面这两大主体的取舍之间,用创意设计赋予引进版科普图书灵动的意象,更好地传播科技知识。

(一)版式:视觉传达与知识传达

版式设计必须与图书内容紧密贴合,为内容服务。引进版科普图书可分为图文类与纯文字类,其版式的选择与设计也有所不同。

图文类自带版式,既是优势也是制约。图文类引进版科普图书一般保留原著版式的整体框架,版面分配与色彩设计遵照原著,但是由于外文与中文的文字结构、段落长度不同,译著的文字部分版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再设计。同时,版式设计应照顾到正文、图、表、页眉、页脚、注释、辅文等各个要素,字体、字号、行距、段间距、篇扉、版心、成品尺寸的选择应遵循一定的排版原则,适应中文阅读的视觉特点。

纯文字类的版式设计发挥空间更大,也更需要创意。这类图书可采取两类设计策略。第一类,沿用原著的纯文字版式,且与图文类引进版科普图书一样,在文字设计上做相应的再设计。第二类,打破原有版式结构,重新设计。科普图书版式设计需要注重对科技之美的体现,在科技内容可视化的过程中利用图、表、公式等科技元素,用创意设计、明快色调和生动文字提高图书的可读性。如果成本、时间充裕,可加入科普插画、插图,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科普插图、插画的添加需要编辑发挥主体性,在深入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提炼能够进行可视化操作的文字,把握插画、插图与文字的编排节奏,兼顾视觉传达与知识传达。

(二)封面:图文辉映与色彩表达

封面是图书的第一宣传窗口,好的封面设计会吸引读者,有效提升图书的市场竞争力。引进版科普图书首先需要判断原著封面在时效性、审美习惯、文化背景等方面是否适合中文图书市场,如果适合,则可以直接使用原著封面,并在文字方面做相应的再设计;如果不适合,则需要为中文版重新设计封面。

科普图书封面设计的基本准则是高度概括主题。编辑对图书内容、目标读者的了解更为深入,因此需要将这些信息准确传达给设计师,为设计师指明一定的设计方向。科普图书封面设计可分图与文两个部分。图的选择与设计必然是围绕科普主题相关元素,难点在于突破科技的严肃性,突出科普的大众性。应合理运用符合时代审美的具象化元素,拉近科技知识与大众生活的距离,从而有效吸引读者的目光。

除此之外,在科普图书封面设计中,色彩的运用与表达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不同色彩表达的情感是不同的,例如,红色庄严、黄色轻快、蓝色祥和[5]。科技知识的严肃沉闷,就可以用明快的色彩来中和。封面文字除了突出强调科普主题之外,还可以凝练简洁的方式呈现书名等重要信息,与图片完美融合、交相辉映。而文字在字形、字号、色彩的选择上,需贴合图片已经营造的氛围,共同赋予科普图书灵动之感。

四、结语

近年来,引进版科普图书作为传播科学知识的大众读物,为出版业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其质量也面临越来越高的要求。编辑需在提高引进版科普图书的内容质量上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以坚实的编校能力夯实引进版科普图书的根基,同时在引进版科普图书的形式质量上发挥辅助作用,与设计师通力合作,提升科普图书的视觉表达水平,让科技知识变得更为灵动,更好地为科技知识的传播服务。只有在引进版科普图书的内容和形式上双管齐下,提升质量,才能使其更好地应对市场考验,实现科技知识的有效传播。

参考文献:

[1] 新华社.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EB/OL].新华每日电讯,http://www.gov.cn/zhengce/ 2022-09/04/content_5708260.htm,2022-09-05.

[2] 谢清风.责任编辑审稿十原则[C]//分享七十年出版业荣光 共创新时代编辑届辉煌:中国编辑学会第20届年会获奖论文.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44-45.

[3] 郭红.英文书稿里的两类问题审读注意事项和处理对策[J].编辑学刊,2021(4):117-120.

[4] 郑帅.抓住“关键点”,串起“重点面”:科技图书目录审读的实践与思考[J].出版参考,2021(5):83-85.

[5] 李乐.图书封面装帧设计的色彩情感表达[J].艺术科技,2016(12):107-108.

作者简介 陈露,硕士,编辑,研究方向:编辑出版。

猜你喜欢
编辑加工
编辑加工和校对中的思维差异及转换
浅谈机械类书稿的编辑加工
多视角讨论当代科技图书编辑的综合素质
书稿的编辑加工
策划编辑成长之路
中小学读本编辑加工中易忽视的几个问题
专业学术图书审读及编辑加工的三个能力
责任编辑如何防范版权侵权
科技论文编辑加工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