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路径探析

2022-12-21 08:10赵纯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21期
关键词:就业能力提升新媒体

摘要: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学习环境和就业环境出现了较大变化,就业挑战和机遇两者并存。高校作为输出人才的场所,需要积极优化创新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解决大学生社会就业矛盾问题。文章主要采用文献查阅法和访谈法,首先分析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就业教育迎来的机遇,其次得出高校在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方面存在着就业指导教师新媒体素养不高、就业指导形式单一、就业指导内容狭隘、就业指导路径过少等问题结论,最后建议高校采取组建一支“专新合一”的就业导师队伍、利用融媒体平台丰富就业指导形式、研发就业指导APP,构建“双维多元”课程体系和线上线下“双轨制”就业指导体系等措施来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旨在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工作,实现人生价值。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就业能力;路径;提升

中图分类号:G647.38;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21-0200-03

如今新媒体的影响力无处不在,其凭借覆盖群体广、传播速度快、内容资讯多、社交功能强等优势深受大学生群体的喜爱,新媒体的发展也给大学生就业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一些学生被慢就业、躺平、佛系等思潮所影响,变得畏惧就业,不想就业;一些学生则依靠新媒体技术,搭乘新媒体浪潮获得了高质的信息,找到心仪的工作,学到了专业技术。但整体来说,大学生就业情况不容乐观,高校作为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主要阵地,要积极利用新媒体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让每一位大学生能够在合适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国家社会做贡献。对此,高校要积极探索新媒体与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融合的路径,扩大就业教育指导的覆盖面,丰富就业教育指导的内容和形式,帮助大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

一、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迎来的机遇

(一)就业指导形式更丰富

新媒体具有传输高效、发布便捷、沟通双向、内容丰富等多种优势,其在教育方面的功能价值十分突出。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可以将就业指导从线下延伸到线上,利用微信、微博、抖音、APP等新媒体开展就业指导教育。这样的教育形式丰富了学生的学习选择,有效解决了就业学习与主流课业学习的时间冲突,同时也更贴合现代大学生的学习习惯,更具趣味性和生活性[1]。

(二)就业指导内容更多元

新媒体视域下,网络上的就业相关信息是互联互通的,大学生能够很轻松地找到各行各业相关的就业信息,快速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和岗位用人特点。此外,就业指导内容的形式也以更欢快、更直白、更立体的图文案例形式呈现出来。大学生还可以采取直播和VR等方式来模拟求职面试,利用视频教学的方式突出求职细节,展示面试重点,通过观看专家的课程与建议来完成就业等。相较于传统的教材文本内容,这样的就业指导内容更易于理解接受,也更能快速帮助学生提升就业能力。

(三)就业指导路径更多维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让就业学习和就业面试变得更加便捷,学生足不出户就能够了解到目的企业的相关信息,了解最新的大学生就业扶持政策,掌握求职岗位的需求变化,进而让简历制作、作品考核、求职面试等变得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大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视频、电话交流等方式完成初试,这极大地节省了双方的时间和精力,拓宽了大学生就业择业的路径。

二、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就业指导教师新媒体素养不高

目前,高校负责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人主要是辅导员和班主任,但这两类人不仅要负责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心理辅导、学籍学业,还要负责一些本职行政工作,其课堂教学能力也较为一般,教学精力较为有限。他们虽然懂得利用微信、APP等新媒体发布就业信息,进行就业交流,但在利用新媒体制作课件、采集资料、进行线上教学方面却知之甚少,所以班主任及辅导员开展的就业指导工作是笼统模糊的,比较宽泛且具有概念性,这跟大学生的真实就业指导需求缺乏适配性。究其原因,则是高校就业指导教师新媒体素养不高,学校也较少围绕这一问题来进行专业培训,从而制约了新媒体技术在学生就业指导方面的功能价值发挥。

(二)就业指导形式单一

高校就业指导形式依旧以课堂教学为主,授课形式多为大班统一授课,且多集中于学生毕业阶段。授课方式较为单一,主要是课堂讲解或者PPT授课,学生在课堂上缺乏模拟演练、实操实践的机会,学到的知识也多为教材上的理论知识,和现实有一定的脱节,学生难以获得有兴趣且實用程度高的就业知识[2]。综合来说,目前较少有学校开发出了专业的就业指导APP,从大一时期就开始进行就业指导规划,没有将课堂教学延伸至企业内部。在就业指导方面,学生缺乏个性化的指导和系统性的学习。

(三)就业指导内容狭隘

传统的就业指导内容过于狭隘常规,主要的就业指导内容多围绕离校手续、简历制作、求职技巧、就业协议书填写等内容展开,如告诉学生最新发布的就业政策、如何办理就业手续、如何选择企业等。但这些内容是每一位大学生都需要掌握的东西,太过同质化,根本无法体现大学生的求职优势和专业特色,难以帮助大学生在就业竞争中占据先机,奠定优势。高校较少围绕个性简历制作、口才礼仪训练、心理情感教育、专业优势凸显、职业生涯分析等内容来对学生进行指导,难以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四)就业指导路径过少

对于现在的很多大学生而言,毕业就等于失业。因为学校并不会给学生分配工作,只是会提供校招渠道,让学生有接触心仪企业的机会。但是传统的校招只能帮助少数精英学生找到工作,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并不适用。新媒体视域下,高校的就业指导路径依旧是单一的,高校没有积极与合作企业进行协商,为其推荐合适的人才,也没有积极在网络上帮助学生造势宣传,以此来吸引企业主动抛出橄榄枝。过于单一的指导路径让学生背负着很大的就业压力,甚至会出现心理问题。

三、新媒体视域下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可行路径

(一)组建一支“专新合一”的就业导师队伍

新媒体视域下,新媒体为大学生创业就业提供了强大助力,极大地缩减了学生检索就业信息的时间和成本。高校就业导师作为学生就业路上的引路人,必须能够灵活熟练地运用各种新媒体平台,了解这些平台的功能特点,发挥这些平台的育人价值,反复利用新媒体平台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因此,就业导师要做到“专新合一”,“专”是指就业指导理论要专业,就业教育能力要精通;“新”是指高校就业导师要具备出色的新媒体素养,强化自身对新媒体的理解和认知,能够做到善于运用新媒体来创新就业指导形式、设计就业课程内容、丰富就业教学资源、强化就业社交沟通、模拟就业实训内容,从而确保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丰富性与多元性、立体性与全面性[3]。教师只有做到“专新合一”,才能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准确了解学生真实的就业需求,搜集学生期望的就业状态,了解学生在就业学习方面的现状,帮助学生作出最科学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高校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指导,鼓励就业导师积极考取相关的媒体资格证书,积极前往企业进行挂职训练,持续学习教育理论,落实做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帮助大学生快速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

(二)利用融媒体平台丰富就业指导形式

新媒体视域下,媒体融合是一种必然趋势,新媒体具有传播双向、传输高效、沟通便捷、搜索快速等鲜明优势,而传统媒体具有可信度高、公信力强等优势,高校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不断融合,能够有效提升高校相关媒体的传播影响力,让相关的就业指导信息更快速、更全面、更精准地传递给学生,为学生提供线上就业指导服务[4]。例如,高校在微博、微信、抖音等平台开通官方账号,以图文视频的方式将传统的广播信息内容发布到这些账号上,关注了这些账号的大学生就能经常刷到这些资讯,快速从中汲取到关键内容。

高校打造融媒体平台的好处主要有两点:其一是可以将就业相关的冗长纸质文件以短视频的形式呈现出来,让信息内容变得条理清晰、通俗易懂,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并增加学生接触和关注这些就业信息的频率;其二是能够丰富就业指导形式,高校就业导师可以在融媒体平台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成立创业社群,围绕手续办理、就业咨询、政策指导、技巧训练、心理辅助、决策咨询、生涯规划与素质提升等八项内容,开设专业的就业指导课程,采取微信预约、微信推送、线上直播、评论回复等多种方式解答大学生群体的就业困惑,帮助他们迅速掌握相关行业的就业动态、岗位需求、用人标准及政策指南,帮助他们深化简历制作、求职沟通、职业生涯规划等实用技巧,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理论知识和就业实战水平。

(三)研发就业指导APP,构建“双维多元”课程体系

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要贯穿整个大学生涯,实现纵向的持续挺进与横向的全面覆盖。在纵向方面,要以时间为主线,从大一开始就有序地开展就业指导教育;在横向方面,则要逐步推进从理论学习到实习实训的转变,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了解自己的就业需求,确定和自己能力特点、兴趣爱好相匹配的工作,并坚定不移地朝其努力[5]。然而,现阶段的就業指导课程是一门选修课程,课时较少且多集中于大三、大四,这样的就业指导课程缺乏系统性和深入性,依靠融媒体平台来开展就业指导教育又较为自由自主,缺少了严谨性与正规性,无法确保每一位大学生都能认真按时学习相关内容。所以,高校可以研发就业指导APP,该APP至少应包括四个模块:课程学习板块、作业测训板块、社交沟通板块、榜单排名板块。

课程学习板块应以大一的生涯规划到毕业后的求职面试为线索,科学地设计就业指导课程内容,同时制定出相应的学习奖惩机制与硬性要求,以学分制的方式要求大学生学习专业内容,让就业学习成为常态化、持续化的任务;作业测训板块则以相关就业试题和就业测训为主,如求职要注意哪些礼仪,简历制作的重点是什么,如何维持良好的求职心态,如何去辨别企业的实力和前景等,学生学习完相应的课程内容后,要配套练习对应作业,以此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让这些就业知识内化于心,外显于形;社交沟通板块则是相对休闲自由的板块,主要围绕就业相关问题进行自由讨论、分享经验、发布信息,推动就业资源的深度整合;榜单排名板块则是在学生完成相应的课程学习与课后作业后,将学生的成绩、学习的时长、班级的排名、学院的排名全部公之于众,给予优秀的学员和班级一定的表彰和奖励,号召其他同学向这些优秀的学员看齐,补齐学习时长与课后作业。

利用就业指导APP,高校就业导师能够统一引领学生完成学业,高效快速地查看学生的就业课程学习状态,准确收到各种学习反馈,从而可以对部分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点和个性化的辅导,保障就业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持续性、系统性与专业性。学生如果能够坚持使用APP进行学习,其就业能力必然会健康发展,快速提升。

(四)构建线上线下“双轨制”就业指导体系

就业指导APP、就业网课、融媒体平台发布就业信息等都属于线上就业指导形式,高校利用这些新媒体来指导学生就业非常必要,其拥有资源丰富、覆盖全面、沟通迅速、不受时空限制等诸多优势,但只依靠线上就业指导体系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因为学生能否就业取决于学生和企业双方的选择,当企业正好需要某类人才而学生刚好满足企业用人标准时,就业才会成立。此外,高校的就业指导教师可能具有丰富的就业指导理论知识,但由于职业限制,他们往往缺乏丰富的实战就业经验,对不同企业岗位的了解也不够精通,对各院系、各专业学生的就业指导也缺乏实操的细节和措施。所以,要邀请企业导师来参与就业指导活动,弥补高校就业指导教师在实践经验方面的不足。

针对学生就业的指导,最好要整合专家、学校合作企业、校友好友等线下主体的力量,以此来拓宽就业路径,完善就业资讯,挖掘就业岗位,完成线下就业相关主体的业务协调与资源整合,解决企业、学生和学校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确保就业信息能够实现精准对接,就业人才培养和企业用人需求能够无缝对接,实现人职匹配。高校构建出线上线下“双轨制”就业指导体系后,可以将就业指导教育从校园阵地转移到企业阵地中,让企业的老师傅、技术骨干手把手地教导学生,耳提面命地传授经验,进而实现课堂教育与企业教育的双重指导,全面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与岗位胜任能力。高校也可以邀请企业的人力资源经理来学校开展就业模拟训练,逐一点出大学生面试需要注意的问题,逐一解决一些常犯的错误和常见的就业共性问题。

四、结语

新媒体视域下,社会变得更加开放,企业信息变得更加透明,高校传统的就业指导方式已经滞后于社会发展,难以满足当代大学生的求职需求。高校要想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就必须以新媒体技术为依托,从就业指导的形式、内容、路径等多个方面进行完善和创新,不断提高就业指导教师的新媒体素养。在了解大学生真实就业需求和社会就业趋势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的用人需求和大学生的专业特点来构建出系统化、常态化、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就业指导教育体系,从而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 吴竞.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就业能力及胜任力提升的策略研究[J].就业与保障,2021(4):54-55.

[2] 刘佳琪.基于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思考[J].产业创新研究,2022(14):190-192.

[3] 朱妍妍.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就业问题探究[J].中外企业文化,2022(3):149-150.

[4] 吕游.新媒体形势下现代就业形势现状分析的研究[J].艺术科技,2017,30(6):418.

[5] 柳海萍.基于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创新探索[J].河南农业,2014(10):38-39.

作者简介 赵纯,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就业能力提升新媒体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