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战略激进度、媒体关注与审计费用

2022-12-21 08:36桂良军李琦
会计之友 2022年23期
关键词:金融化审计费用经营风险

桂良军 李琦

【摘 要】 企业总体战略作为企业经营活动的行动指南,影响企业的资源配置,也影响审计师的风险评估水平及承担的诉讼风险和审计定价。文章以2007—2020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研究发现企业战略激进度与审计费用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媒体关注在战略激进度和审计费用间起到了抑制作用。经替换代理变量、变更回归模型和两阶段最小二乘法进行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后,研究结论不变。进一步研究表明企业金融化和经营风险均在战略激进度和审计费用之间发挥了中介作用。从外部治理、企业资源配置以及风险角度深入研究了审计费用的影响因素,为提高审计费用的合理性带来新的观点,有利于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稳健发展。

【关键词】 战略激进度; 审计费用; 媒体关注; 金融化; 经营风险

【中图分类号】 F239.4;F27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22)23-0013-09

一、引言

两权分离现象进一步加深了信息不对称程度,导致信息优势方会借助自身优势损害劣势方的利益,不利于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审计作为独立的中介机构,可缓解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不利结果,为企业财务报表的公允性和真实性提供一定程度的保证。为了使外部监管的效果最大化,就需要确保审计的质量。合理的审计定价既是对审计质量的保证,也是维持资本市场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方面。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评估水平是影响审计费用的关键因素,我国审计准则中明确指出被审计单位的战略以及目标是事务所对被审计单位进行风险评估的重要评估对象。然而,现有研究主要关注企业的资产结构、业务复杂程度等具体的战略表现对审计费用的影响,较少从整体战略角度去考虑企业战略激进度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相较于防御型战略,现有研究表明激进型战略会提高企业的债务违约[ 1 ]和财务舞弊[ 2 ]等风险,此时,事务所为了确保审计报告的质量,将实施更多的实质性程序,收集更多的审计证据,增加了审计投入成本。除此之外,战略激进度较高的企业面临事后诉讼风险的可能性较大,事务所会提高风险溢价,以平衡自身可能遭受的潜在损失。因此,本文的核心是研究战略激进度对审计费用的影响。那么,当战略激进度确实能够影响事务所的审计收费时,什么样的治理机制可以缓解激进战略对审计费用的正向影响?战略激进度又是通过什么样的作用路径影响审计费用的?

本文以A股上市公司2007—2020年的数据作为基础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企业战略激进度与审计费用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战略越激进的企业面临的审计费用越高;媒体关注在战略激进度和审计费用间起到了外部治理作用,能够抑制两者之间的正向关系。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金融化和经营风险均是战略激进度影响审计费用的作用路径。

本文的贡献在于:(1)从企业外部监督的角度分析媒体关注在战略激进度与审计费用之间发挥的治理效应,而现有少数研究战略激进度和审计费用的研究中,学者主要从企业内部治理视角探讨了高管权力以及内部控制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2)从企业的资源配置角度入手,探究了企业金融化和经营风险在战略激进度与审计费用之间的作用路径,深化了相关研究,而现有文献中,学者主要考虑了事务所的审计工时和调整以及公司内部控制的影响路径。

二、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一)文献综述

Simunic[ 1 ]作为审计费用模型的提出者,指出审计费用由审计投入和风险补偿组成。在审计实务中,为更好地扮演“经济警察”的角色,逐渐形成了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模式。该模式要求审计师要充分了解企业的战略和经营环境等因素,关注由此给企业财务报表带来的重大错报风险。

战略激进度强调的是企业所制定的战略与自身能力的适配性,是企业扩张和风险之间的平衡性[ 2 ]。通常来说,当企业制定的战略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且这种不利影响大于为企业产生的利益并超过了企业自身的风险承担能力时,可以将这种现象称为战略激进。战略激进的企业通常具有以下特征:扩张速度较快、投资效率低、风险较高、组织形式多为团队、控制较分散[ 3 ]、内部控制缺陷多且难以修复[ 4 ]。

战略是企业进行日常经营活动的方针,影响企业的各项活动决策。已有研究表明企业战略激进度会影响企业的具体业务活动,从而给企业带来不同的风险。一是企业投资决策。我国实体经济“脱实向虚”的情况较为严重,周欢欢和黄俊荣[ 5 ]发现激进型战略的企业基于预防动机更愿意将资金投入金融资产中,提高了企业的金融化程度,加上金融资产本身的不确定性以及会计计量的主观性,增加了企業盈余管理的空间。王化成等[ 6 ]研究发现企业战略激进度与过度投资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降低了企业的投资效率,加剧了企业面临的代理冲突。叶志伟等[ 7 ]通过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发现激进型企业更容易出现短贷长投现象,企业资本配置效率低下[ 8 ],提高了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二是企业经营决策。当企业的战略越激进时,企业所面临的融资约束局面越严峻。此时,急需资金进行扩张的企业会更加关注如何进行盈余管理,从而提高了企业舞弊的可能性[ 9 ],降低了企业的会计稳健性[ 10 ]。除此之外,Bentley等[ 4 ]通过研究发现激进型企业的内部控制缺陷更加隐蔽和严重,增加了企业的审计风险。三是与企业融资活动有关的风险。Habib等[ 11 ]研究发现实施激进战略的企业股票通常存在高估的情形,更容易发生股价崩盘风险。在上述文献梳理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学者探讨了战略激进度对企业投资、融资和经营三大业务活动的影响,鲜有学者将研究延伸到审计领域探讨战略激进度对审计费用的影响。

在少有的相关研究中,杨金凤等[ 3 ]从公司内部治理机制探讨了高管特征的治理效应,研究发现CEO权力在战略激进度与审计费用之间起到了促进作用,进而从审计投入角度探讨了战略激进度影响审计费用的作用路径。还有部分学者探讨了内部控制等在两者间发挥的内部治理效应。根据对相关文献的分析,本文发现以战略激进度对审计费用的影响为研究视角探讨战略激进度和审计费用起到外部治理效应的机制尚有研究空间。

(二)研究假设

一方面,战略激进的企业具有更高的盈余管理动机和有利条件,增加了企业财务舞弊的可能性,提高了审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评估水平,影响审计资源的投入。现代审计将审计重点前移到风险评估,以企业的风险为导向来制定具体的应对计划。首先,基于信息传递理论,战略激进度越高的企业,其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质量越低,增加了其他利益相关者将企业信息进行横向或纵向比较的难度,增加了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和代理成本。其次,战略越激进的企业偏向对外扩张,但是这类企业投资效率和资本配置效率较低,经营业绩波动较大,提高了企业的经营风险。通常来说,管理层的工资薪酬与业绩具有重要联系,会使管理者在业绩不好时倾向通过盈余管理来粉饰报表,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最后,投资需求的增加伴随着融资需求的增加,战略激进的企业债务违约风险较大[ 2 ],加上经营风险的增加,导致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也较大。根据舞弊三要素理论可知,上述情形为管理层舞弊行为提供了动机和条件,增加了企业的财务舞弊风险,导致对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评估难度提高。实施激进型战略的企业内部控制存在更多的问题并且较难修复,审计师对控制测试的可依赖程度降低,会更多地实施实质性程序,收集更多的审计证据,提高审计资源投入。

另一方面,事务所承担的事后诉讼风险以及声誉受损风险越大,导致事务所会增加风险损失补偿,提高审计费用。深口袋理论认为审计费用的支付实际上代表着风险发生了部分转移,此时无论相关方是否存在错误,都会受到一定的处罚。审计本身只是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告质量提供合理保证,这意味着事务所很有可能会面临审计失败,遭到第三方的起诉。当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告出现重大错报时,审计师没有发现被审计单位的问题,并且出具了不合理的审计报告,导致股东等其他利益相关者产生损失,此时事务所很有可能会面临法律诉讼,受到经济处罚。并且,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属于委托代理关系,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双方目标的不同会导致行为上的矛盾。事务所属于受托方,是信息获取劣势方,面对串通舞弊或是专业舞弊行为等,审计师很可能发现不了风险点,从而出具了错误的审计报告,导致审计失败,进而对事务所的声誉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甚至可能导致事务所不复存在。根据声誉理论可知,对声誉的潜在影响是事务所收取费用的考量因素,为了弥补潜在的诉讼风险以及声誉受损风险,事务所会对风险较高的企业收取更高的风险溢价[ 12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研究假设1。

H1:企业战略越激进,审计师收取的审计费用越高。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进入了互联网信息时代,新闻媒体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媒体作为一个专业的信息收集者和传播者,在约束和监督企业的具体行为时发挥了重要作用。Dyck等[ 13 ]首次研究了媒体对公司治理的影响,认为媒体关注对公司起到了监督作用,其影响路径可以概括为两个:一是媒体关注会增加政府的关注度,提高行政监督的作用;二是基于管理者声誉机制,管理者更加注重自身在股东以及社交媒体上的形象和声誉,考虑到職业前景,会在主观行为中考虑媒体对自身行为的监督作用,约束自身行为。

从信息不对称角度分析,媒体作为一个专业的信息收集者和传播者,对信息的敏感度高于常人,能够向其他利益相关者更快速地传播企业新闻,缓解信息劣势方的不足[ 14 ],减少代理成本,提高企业的投资效率[ 15 ],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 16 ]。

根据媒体关注内容对企业是否有利,可以将媒体关注分为正面报道和负面报道。现有研究发现对正面报道的新闻可以有效降低审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评估难度并达成一致意见,而负面报道的新闻虽然可能会增强审计师对风险的感知,但是有关企业的负面报道更容易引起媒体、社会公众以及行政部门的关注,产生舆论压力,约束管理者的行为,减少企业的财务重述[ 17 ]。现有研究表明媒体的负面报道可以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对管理层行为起到约束效果,降低企业的代理成本。郑志刚等[ 18 ]从声誉机制出发,认为经理人考虑到自身未来的货币薪酬水平以及职业前景,会在进行经营决策时有动力去维护自身的声誉和形象。媒体的负面报道会形成对经理人的一种外部约束机制,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和盈余稳健性,减少盈余管理的行为,发挥较强的外部治理效应。综上,本文提出研究假设2。

H2:媒体关注度可以削弱战略激进度和审计费用之间的正向关系。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和处理

由于2007年开始实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本文以2007—2020年度我国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并进行了如下处理:(1)删除ST等异常企业;(2)删除金融行业数据;(3)剔除交叉上市的样本;(4)删除缺失值企业;(5)所有连续变量进行缩尾处理(上下各1%)。最终样本量为18 522个。本文媒体关注度数据来自中国研究数据平台,其余数据均来源于CSMAR数据库。

(二)研究设计与变量定义

为了研究企业战略激进度与审计费用之间的关系,本文采用最小二乘法(OLS)进行验证,回归模型如下所示:

为了验证H2,本文在模型(1)中加入了媒体关注(Media)和它与战略激进度的交乘项(Strategy×Media),回归模型如下所示:

针对Strategy变量的定义,本文参考Bentley等[ 12 ]的计算方法,分别关注企业的研发投入、营业收入增长率、营销支出、资本密集度、组织效率和组织稳定性六个方面(具体含义如表1所示),并计算出前五年的移动平均值,再根据年份和行业平均分为5组并按1—5进行赋值,最后进行加总。Strategy的最终取值范围为6~30,值越大,说明企业的战略越激进。

为了更准确地研究战略激进度与审计费用之间的关系,本文参考杨金凤等[ 3 ]的研究,选取如下控制变量:企业规模(Size)、资产负债率(Lev)、总资产收益率(Roa)、股权集中度(Sc)、市账比(Mb)、业务复杂程度(Complex)、是否亏损(Loss)、是否四大(Big4)、董事长和总经理兼任情况(Dual)及审计意见(Op)。除此之外,还控制了年份和行业的影响。其中,行业分类以证监会2012年行业分类修订版为标准,除制造业保留二级代码外,其他为一级代码分类。同时考虑到异方差和聚集效应的影响,对模型标准误进行相应调整。具体变量说明见表2。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表3汇报了全样本相关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审计费用的均值为13.751,标准差为0.646,说明各个企业的审计费用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与已有研究保持一致。从表中可知,战略激进度在25%分位时就已经达到了15,说明大部分企业存在战略激进的情况;均值为17.769,标准差为3.84,表明各个企业的激进度间存在较大差异。其他变量分布与已有文献基本一致。

(二)相关性统计

本文对变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战略激进度与审计费用的相关系数为0.066,并且显著水平较高,与前文的理论分析相同。但是由于在计算相关系数时,只考虑了两个数据之间的纯相关关系,没有将企业特征以及环境因素等考虑在内,因此两者的实际关系还需要经过下文的进一步验证。同时,本文进行了VIF检验以考察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检验结果表明最大值为2.19,远低于临界值10,可以初步判断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

(三)回归结果分析

本文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基准回归结果和调节效应结果如表5所示。从表中可知,战略激进度(Strategy)的系数在1%的水平下显著,系数值为0.011,因此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企业的战略越激进,企业的审计费用支出越大,验证了前文提出的H1。表5列(2)反映了媒体关注在战略激进度和审计费用间的调节作用,媒体关注与战略激进度的交乘项系数显著为负。由此可知,当企业的媒体关注度越高时,越能够抑制两者之间的正相关关系,降低企业的审计费用,验证了前文提出的H2。

(四)稳健性与内生性检验

1.替换战略激进度的计算方法

前文在计算战略激进度代理變量的研发投入时,是以企业的无形资产净额作为研发投入金额,但由于研发能否形成无形资产存在不确定性,并且还存在费用化的支出,在前文的检验中直接利用无形资产净额作为代理变量有一定的偏差,可能会导致实证结果的错误。因此,在稳健性检验中,本文删除研发投入指标,利用剩余的五个指标来重新衡量企业的战略激进度(Strategy1),回归结果如表6列(1)所示。可以看出企业战略激进度(Strategy1)的系数在1%水平下同样显著为正,说明战略激进度与审计费用之间仍然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前文回归结果一致,证明了前文结果的稳定性。

2.变更回归模型

在基准回归模型中,已经控制了年份和时间,考虑到企业个体因素和遗漏变量对回归结果的影响,本文还利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来进行验证,回归结果如表6列(2)所示,战略激进度的回归系数仍显著为正,同样符合前文的论证结果。

3.两阶段最小二乘法

考虑到在回归模型中可能含有内生变量等问题,本文通过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来排除内生性问题对研究结果带来的干扰。借鉴李莎等[ 19 ]的做法,利用滞后一期的战略激进度作为工具变量,回归结果如表6列(3)和列(4)所示。列(3)为第一阶段的回归结果,可发现工具变量的系数在1%水平下显著为正,第一阶段统计量检验结果已基本排除弱工具变量问题。列(4)汇报了2SLS第二阶段的回归结果,可见无论是自变量的系数值还是系数的显著性,均与前文保持一致,回归结果稳健,进一步减弱了内生性问题对本文结论带来的不利影响。

五、进一步分析

(一)企业金融化程度

通过文献回顾可知,实施激进战略的企业面临较大的融资约束,并且资本配置效率偏低。加之我国实体企业目前处境较难,普遍存在产能过剩和利润率低的问题[ 20 ],这就促使大多数企业将目光聚集在利润率较高的金融产品上[ 21 ]。

然而,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以及宏观大环境不断变化的背景下,金融资产的盈利性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冲击,不确定性逐渐增大,降低了企业的盈利稳定性,提高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并且现行《企业会计准则》在金融资产的会计确认和计量上都给予企业一定程度的主观判断空间,增加了企业盈余管理的空间,提高了财务舞弊和财务重述的可能性,已经成为企业扭转亏损或者进行平滑利润的一大“利器”。此外,代理冲突理论指出由于股东和管理层的目标差异,会导致管理层在经营过程中采取自利行为。由于金融资产的短期套利特点,作为理性人的管理层会出现自利行为,为了满足相关业绩要求进行短期高利润项目的投资,从而增加自身的利益以及提高自身声誉,引发管理层的短视行为,影响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高了企业的经营风险。资源限制理论认为企业可自由分配的资源是相对有限的,企业金融投资的增加会出现实体投资挤出的情况,影响企业的长期盈利能力。因此,本文认为企业战略激进度之所以会提高企业的审计费用,是因为激进的战略增加了企业的金融化程度,提高了企业的经营风险。通常情况下,经营风险的提高会导致企业财务报告重大错报风险的增加,提高审计风险,增加事务所的审计投入成本以及风险溢价。由此,本文认为企业金融化或许是战略激进度影响审计费用的作用路径之一。

本文借鉴孙洪锋和刘嫦[ 22 ]的方法来计算企业金融化的代理变量。利用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衍生金融资产、发放贷款及垫款、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与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之和除以总资产来衡量企业的金融化程度(Finance),再利用中介效应三步法进行进一步检验。由于我国2018年对金融资产分类进行了变更,本文删除了2018年、2019年和2020年的样本数据。回归结果如表7所示。

从表7列(1)和列(2)可知,战略激进度与金融化的回归系数均显著为正,列(2)中战略激进度的系数为0.01,小于基准回归中的回归系数0.011,且符合相应的显著性水平。以上结果表明,企业金融化在战略激进度和审计费用之间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说明战略激进度越高的企业增加了企业的金融化程度,使审计过程中投入资源以及溢价补偿的增加,最终导致企业审计费用的升高。

(二)经营风险

在前文理论分析部分,本文认为战略激进度之所以能够正向影响企业的审计费用,是因为实施战略激进的企业资本配置效率偏低,业绩波动较大,信息不对称程度以及代理冲突现象更严重,企业面临着较高的经营风险,这意味着外部投资者在对企业进行投资时,会承担更高的风险。而风险报酬理论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指出,投资者要求的投资报酬率与其自身承担的风险具有重要的相关性,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导致企业融资环境更为严峻。企业可能存在好的投资项目却受困于资金无法进行投资,出现投资不足的现象,增加企业未来持续经营的不确定性。审计准则中提到企业的经营风险通常表现在企业的财务报告重大错报中,会提高审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的风险感知,增加风险评估难度,做出较高的审计费用定价。因此,本文在进一步分析中,利用中介效应三步法来验证战略激进是否真的提高了经营风险,从而导致审计费用的提高,以为本文理论分析提供间接经验数据的支持。

本文参考王竹泉等[ 23 ]的计算方法,利用企业的盈利波动性作为计算企业经营风险(Risk)的代理变量。具体做法为先计算第t-4至t-1年的息税折旧前利润率滚动取值的标准差,再对其进行正态分布调整,算出标准差的累积分布概率,回归结果如表7列(3)、列(4)所示。战略激进度的回归系数均在1%水平下显著为正,并且战略激进度的系数为0.01,小于主回归中的回归系数0.011,列(4)中经营风险的回归系数也显著为正。因此,可以看出战略激进确实提高了企业的经营风险,从而促使企业审计费用提高。

六、结论与启示

本文以2007—2020年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为基础,对企业战略激进度与审计费用间的关系进行检验,并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发现:企业战略激进度与审计费用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通过治理检验发现,媒体关注在战略激进度和审计费用间起到了抑制作用。本文经替换代理变量、变更回归模型和两阶段最小二乘法缓解稳健性及内生性问题后,主假设研究结论不变。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经营风险和企业金融化均是战略激进度影响审计费用的中介作用机制。

本文在深化企业战略激进度和审计费用相关文献的同时,还具有以下启示意义:(1)事务所在对被审计单位进行风险评估时应全面关注被审计单位的整体情况,充分了解其整体战略制定和资产配置情况,增加审计定價的合理性,提高审计质量。(2)企业应根据自身的情况合理制定企业战略,不能为了激进而激进,忽视现有的资源与能力。企业应正确认识激进战略对企业经营和长期发展带来的危害,从企业整体出发合理进行资源配置,避免为了短期套利而阻碍企业的长期发展,出现“脱实向虚”的情况。(3)引导媒体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增强媒体信息的可靠性,充分发挥其信息传递和监督的作用,减少信息不对称程度和代理冲突,助力资本市场建设,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及社会。

【参考文献】

[1] SIMUNIC D.The pricing of audit services:theory and evidence[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80,18(1):161-190.

[2] 郭婧,张新民.企业战略激进、信贷周期与债务违约[J].外国经济与管理,2021,43(7):38-53.

[3] 杨金凤,孙维章,杨洋.CEO权力、企业战略与审计收费[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9,39(1):99-113.

[4] BENTLEY K A,NEWTON N J,THOMPSON A M.Business strategy,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and audit reporting quality[J].Auditing:A Journal of Practice & Theory,2017,36(4):49-69.

[5] 周欢欢,黄俊荣.战略激进度、市场化进程与金融化[J].新疆财经大学学报,2021,88(3):51-62.

[6] 王化成,张修平,高升好.企业战略影响过度投资吗[J].南开管理评论,2016,19(4):87-97.

[7] 叶志伟,张新民,胡聪慧.企业为何短贷长投:基于企业战略视角的解释[J/OL].南开管理评论,2021- 10-26.

[8] 张蕊,王洋洋.公司战略对投资水平与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2019,327(10):33-40,72.

[9] 艾永芳,佟孟华,孙光林.公司战略、大股东持股与财务欺诈[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7,38(4):70-76.

[10] 刘行.企业的战略类型会影响盈余特征吗:会计稳健性视角的考察[J].南开管理评论,2016,19(4):111-121.

[11] HABIB A,HASAN MM.Business strategy, overvalued equities,and stock price crash risk[J].Research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Finance,2017,39:389-405.

[12] BENTLEY K A,OMER T C,SHARP N Y.Business strategy,financial reporting lrregularities, and audit effort[J].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2013,30(2):780-817.

[13] DYCK A,ZINGALES L.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role of the media[R].Working Paper,2002.

[14] 李晓慧,杨坤.媒体关注、审计意见与会计信息透明度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5,338(10):52-60.

[15] 程新生,刘建梅,王子璇.媒体关注能提高公司投资效率吗?[J].财经论丛,2015,193(4):45-52.

[16] 吴芃,卢珊,杨楠.财务舞弊视角下媒体关注的公司治理角色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9,379(3):51-69.

[17] 戴亦一,潘越,刘思超.媒体监督、政府干预与公司治理:来自中国上市公司财务重述视角的证据[J].世界经济,2011,399(11):121-144.

[18] 郑志刚,丁冬,汪昌云.媒体的负面报道、经理人声誉与企业业绩改善: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金融研究,2011,378(12):163-176.

[19] 李莎,林东杰,王彦超.公司战略变化与审计收费:基于年报文本相似度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19,212(6):105-112.

[20] 王红建,曹瑜强,杨庆,等.实体企业金融化促进还是抑制了企业创新: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7,20(1):155-166.

[21] 黄贤环,吴秋生,王瑶.影子银行发展与企业投资行为选择:实业投资还是金融投资?[J].会计研究,2021, 399(1):100-111.

[22] 孙洪锋,刘嫦.企业金融化会影响审计师的风险决策吗?[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9,34(5):54-64.

[23] 王竹泉,王贞洁,李静.经营风险与营运资金融资决策[J].会计研究,2017,355(5):60-67.

猜你喜欢
金融化审计费用经营风险
创业投资企业的经营风险管理机制
金融·危机·再现
审计独立性探究
关于审计准则中审计费用的思考
流动性与经济的关系探究
终极控制人与审计费用实证研究文献综述
浅谈如何降低医院的经营风险——从内控管理的角度分析
上海市A股上市公司审计费用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国际原油供给波动的原因探究
国际地面工程项目经营风险之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