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睿 侯瑞波
摘 要:流动性在金融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传导和影响经济的重要枢纽,本文通过分析流动性在经济社会和企业中的影响,总结出流动性和经济状况的关系,从而为政府的治理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流动性;变现能力;金融化
所谓的流动性即资产变现的容易程度,如果一种资产(如股票)比另一种资产(如房子)更容易变现,我们就称股票代表的这种资产具有更强的流动性。流动性的概念源于经济学大师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随着各领域金融的不断深化,流动性充斥着经济的各个方面。具体到企业方面,则是资金的流转变现程度,如果企业的资金流转变现很容易,那么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长期积极的影响,但是如果企业的流动性不足,会导致资金供应紧缺,发生违约信用风险,企业的借贷成本直线上升,对企业的正常经营与运转带来风险,甚至会使得企业破产与倒闭,从而引发金融危机。由此可知流动性的研究对经济社会,特别是在金融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具有重要意义。
一、经济社会的流动性
从2001年至2013年,经济社会的流动性逐年上升,我们可以清楚的感觉到经济蓬勃发展,金融不断深化,流动性不断增加。在2013年时,学者们形成了共识,我国的流动性已经过剩,究其原因,有人归结于2008年9月,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后,经济面临硬着陆的风险。为了应对这种危局,中国政府于2008年11月推出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十项措施。初步匡算,为了实施这十大措施,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这种货币供给的突然非正常的增加在当时确实为经济的稳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在之后几年的时间使市场的流动性大幅增加,通货膨胀现象严重,导致的结果就是流动性过剩,这类似于挥霍消费的时候,突然发现口袋的钱不够花了。且长期反复附加在流动性上面的杠杆这时候一起反向加倍打击,之前的四两拨千斤直接变成了千斤压四两,市场的压力越来越大,四处都是还贷的压力,信用在这个时候也没有一点用了,市场上一片萧条,只能变卖资产,苦苦还债。
从2013年一直到现在,大家的感觉也很明显,就是流动性紧缺,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钱不好挣了,工作难找了,不舍得花钱了。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利空大于利多,国际市场上美国市场萎靡,欧洲市场分裂,亚洲市场低迷,投资者信心不足,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低,石油价格不振,全球经济难有新的突破。虽然中国央行不断降息降准,但是由于消费者和投资者信心不足所导致的流动性陷阱依然表现出流动性不足的特征。
2015年12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姚余栋在“三亚·财经国际论坛”中讨论到全球金融市场流动性将趋紧,欧央行、日央行继续购债应该是最后的秋天,全球经济将进入漫长的冬季,这个冬季可能是二、三十年。姚余栋分析了过去100年以来全球流动性的周期变化:从1900年以来到1945年二战,国际流动性趋于高峰;从1945年到1971年下降,周期是约70年。预计到2017年达到顶峰,这是欧央行、日央行、英格兰银行结束购债,顶峰之后就是下降。姚余栋猜想:下降的时间至少有20年到30年,或许要等到2035年进入中国超老龄社会的时候结束这个周期。从1971年以来到2035年,这期间将处于流动性紧缩。
最近几天的美元走强,人民币走弱更是使得老百姓不知所措,在金融的相关研究中,对于流动性的研究不在少数,但是对于流动性对国民的研究资料还是有限。由上述分析可知,流动性的过剩和短缺对于经济来说都不是好事,因而对于我们的国家和政府应该适时地利用宏观调控这只看得见的手对发展不完善的经济进行调控,使得经济能够处于健康发展状况。
二、煤炭企业的流动性
流动性对于企业来讲也是非常重要的,这里我们以煤炭企业为例来说明。2003年至2012年被称为煤炭行业的黄金十年。在这十年期间,随着对煤炭的需求不断增加,煤炭供不应求,直接推动煤价的上升。2004年,我国出台煤炭出口配额制的相关政策,管控煤炭的出口。但是煤炭供需仍然紧张。财政部于2008年8月20日将我国焦炭、炼焦煤及其他烟煤等出口税率大幅增加。自从2004年相关政策出台之后,我国煤炭出口量就迅速逐年下降。据海关总署数据,截至2012年,我国煤炭出口量已降至928万吨,不及2003年出口量的十分之一。同时,煤炭进口关税基本上都降低为零。鼓励进口限制出口的政策效果显著,过去十年内,中国煤炭进口量迅速增长,2003年中国煤炭进口量仅为1100万吨,而至2013年,当年中国的煤炭进口量为3.3亿吨,十年翻了33倍。
我国的煤炭进出口政策在过去十年内为中国的能源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给中国经济的提供了大量的流动性,使得能源企业迅速发展。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公布的2014年中国煤炭企业百强,2014煤企百强2013全年共完成营业收入41568亿元,而2004年评出的百强企业2003年营业收入仅为2760亿元,十年内中国煤炭企业的营收规模至少增长了15倍。在2013年的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我国共有11家煤炭企业入围和2012年相比多了5家,可以毫不夸张地说,2003年至2013年是中国煤炭业的黄金十年,煤炭产业赚得盆满钵满。
在流动性充足的情况下,对于企业来讲,特别是对于煤炭等贷款型企业来讲,他们的资金链可以有足够的保证,就连银行的大部分贷款争相贷给煤企,这种企业的流动性就是企业的命脉,一旦流动性不足,就会出现违约现象,影响到融资能力,可能使得企业不能正常周转和运行。
2015年1月6日,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兼新闻发言人、国务院参事姚景源在成都举行的中国西部经济发展论坛上对目前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特征进行了总结。姚景源认为,中国经济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以后面临的经济形势是就是“三期叠加”。什么是“三期叠加”?就是中国经济现在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刺激经济政策负作用的消化期。具体到煤炭行业就是中国经济新常态和国际能源价格新常态。在这种新常态下,煤炭价格突然下降,企业流动性陡然下降,导致煤炭行业资金链断裂。煤炭价格的下跌与产能严重过剩是密切相关的,而产能过剩总结来说就是流动性不够,变现能力差。
据了解,由于煤价下跌使得煤炭生产重地“三西”地区遭受重创,煤矿大面积停产,很多煤炭大企业连续几年亏损。以煤炭作为工业支柱的山西连续两年经济排名全国倒数。山西煤气不得不进行大量裁员,导致多人失业。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流动性本来就不足的时候,各地煤电互保政策使得流动性更显不足。
由此看出流动性对于企业的生存特别是贷款型的企业来说更为重要。对于企业的流动性也要把握一个度,不能过高,高的话会使得库存过多,压制流动性;而流动性过低使得资金链无法周转,不能维持日常需求,因此使得流动性维持在一个范围之内才能使得企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保持良好态势。
三、建议和策略
针对以上分析,政府对经济的把控当然是比个人和企业要强得多,对于上述规律,我们可以总结一些建议:
1.加强基础知识的宣讲
政府要对企业和个人做一些知识的宣传讲解工作,以便在经济高涨时期能够及时刹车,不至于过度膨胀,致使流动性突然下降;在经济不景气时,政府鼓励个人和企业,坚定信心,并适时释放流动性,理论和实际结合,使得流动性能够在一个平稳的区间内,对经济的发展产生长远的推动作用。
2.推动企业的转型跨越发展。
毕竟对于资源型城市和资源型企业来讲,资源不是永久的,且资源会造成污染,在现有技术水平下,会造成效率的极大损失。如此下去,必然在某个时期导致流动性的不平稳,我们要防患于未然,以长远眼光和角度来理性对待问题,不能为了一时利益而使得子孙后代没有资源。
3.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体系
有效的风险防范体系可以预测风险、控制风险和风险发现,实现各部门资源共享,不仅能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还能提高预防风险的能力,推动企业和经济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民强.金融抑制下我国流动性过剩形成机制及对通货膨胀影响的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吉林:吉林大学,2013年.
[2]李晓东.浅论新经济形势下煤炭企业如何应对危机[J].实务探讨,2012(112):102-103.
[3]徐东岳,刘涛.我国煤炭工业发展十年回顾及趋势展望[J].经济管理,2014,40(1):29-32.
[4]漆鑫,张亮,李磊.金融市场发展、流动性需求与行业产出波动[J].南方经济,2012(9):70-82.
作者简介:王睿(1992- ),硕士研究生,山西财经大学,研究方向:能源金融;侯瑞波(1990- ),硕士研究生,山西财经大学,研究方向:金融计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