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静, 孟娟, 吴松鸽, 霍仙娜
郑州市心血管病医院、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脏康复科(河南郑州 450016)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活方式改变,我国心血管病发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调查推算心血管病人数高达2.9亿,且心血管病病死率居首位,其中2016年心肌梗死(心梗)病死率农村为74.72/10万,城市为58.69/10万,严重影响国民生命安全[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创伤小,安全性高,能有效帮助心梗患者重建血运[2],PCI虽可帮助患者度过危机,但此类患者身心状态及生活质量处于较差水平,尤其是出院后无法接受到专业护理干预,而患者心功能未完全回复,自身及家属照护知识不足,影响预后,故连接起院外护理指导十分必要[3]。家庭参与式护理将家属纳入患者照护中,作为患者干预的支撑,对患者预后有积极意义[4-5];格林模式是目前健康促进中较优模式,通过分析诊断明确健康管理重点,进而制定对应预案,临床开始在心脏恢复方面融入格林模式理念,以促进护理质量[6]。基于此,本研究对心梗介入治疗患者实施家庭参与配合格林模式,探讨其护理价值。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本院心梗介入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1)符合STEMI诊断标准[7];(2)治疗时间窗≤12 h,于本院进行PCI治疗,术后成功实现血运重建,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3)患者无意识不清,愿意配合出院后随访与康复护理工作;(4)患者或家属配备智能手机,且能熟练使用微信,具有一定文化水平;(5)患者知情同意本研究。
排除标准:(1)存在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等高危心脏疾病者;(2)既往有心梗史或接受过心脏手术者;(3)存在肢体功能障碍性疾病;(4)合并急慢性感染者;(5)合并其他严重功能障碍者;(6)认知功能障碍,或既往有精神病史者;(7)家中无人照顾者。
剔除标准:干预期间中断联系、失访者。
本研究最纳入符合上述标准的心梗介入治疗患者11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研究组56例、对照组54例,为避免不同组别沾染,住院期间将两组患者安排在不同病房。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复议,同意本研究实施。
两组性别、年龄、梗死部位、婚姻状况、家属照顾者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例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包括严密观察围术期患者生命体征,监测穿刺点出血等情况,术后指导饮食、排便、运动等,告知家属用药注意事项,病情平稳后予以健康教育与心理指导,予以出院用药及生活方式等指导,嘱咐患者定期回院复查,若出现胸痛、胸闷症状及时返院复诊,常规电话随访指导(出院第1个月:1次/2周;第2~3个月:1次/月,共进行3个月)。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家庭参与配合格林模式:(1)准备阶段:①成立指导小组,由本科室2名主治医师与1名康复医师负责专业方案指导与调整,护士长负责监管与护理人员培训,4名护理人员(护师及以上职称)负责计划实施与数据收集,护理人员培训共6个学时,每学时40~60 min,内容包括专科知识与技能、格林模式理念、家庭参与注意事项、线上宣教要点、护患沟通技巧等,保证培训质量。②培训家属照顾者,家属照顾者需是成年家属,可由配偶、子女等人员担当,保证每日陪伴照护时间≥6 h,由小组护理人员组织家属学习,采取小班与1对1灵活教学模式,内容由心梗康复知识、出院指导、关爱患者、如何与医护人员配合组成,最终由护理人员评估合格后实施,在出院前1~2 d完成登记信息与线上微信指导,后续干预内容全程由家属配合,负责监督提醒,促进患者疾病认知与照护能力提高。(2)行为诊断阶段,住院期间,护士从社会学、行为环境、教育组织、管理等方面诊断患者,了解患者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的掌握情况,构建出医、护、患、家属沟通渠道,然后从倾向、促成、强化因素方面实施对策。(3)健康干预阶段:①倾向因素,加强健康教育,除采用回授方式加强院内健康教育,出院后借助微信平台完成继续教育,在公众号内推送宣教内容,形式可以是视频、文档、PPT,内容由心脏康复危险因素、用药管理、运动管理、饮食营养、健康生活习惯、心理状态6个维度组成,每周一至周六上午10:00推送,每周1个循环,循环并更新6个维度,推送3个月,每天10:00之前群提醒公众号推送内容,提醒家属与患者阅读与学习相关内容。②促成因素,提供医疗资源,如获取健康知识、医护沟通、养成健康行为等,康复过程在医护指导下进行,同时家属参与计划,监督患者院外健康锻炼,康复锻炼过程中由家属陪伴,呼吸锻炼,采取舒适姿势,如静坐或静卧,伸直头背部,放松身体,吸气默数4次,呼气默数6次,呼吸气尽量延长,控制呼吸频率6次/min,并加深呼吸深度,即吸气时抬起腹部,呼气时下陷腹部,每次练习时间>10 min,每天练习时间>30 min,每周至少练习5 d,注意整个过程以鼻吸鼻呼方式进行,强度以未发生屏气、身体不适为宜;运动锻炼,拉伸运动5~10 min,放松肌肉,之后进行有氧运动(行走、太极拳等),每天30 min左右,最后进行慢节奏有氧运动(慢走等)10 min以避免静脉血突然回流导致低血压或晕厥发生,每周4~5次。③强化因素,提供社会支持,家庭照顾者接受专业培训,可实现协同护理效果,配合护理人员监督患者学习健康知识,坚持健康行为;每2周举办一次线上知识竞赛,设定小奖品,每次回答正确率最高者获得,发挥榜样作用,提高群活跃性,病友间可在群内分享自我护理经验与疾病管理感受,发挥同伴支持效果;家属有意识促成患者与朋友交往,促进患者融入社会交往中。
1.3 评价指标 (1)疾病认知程度,采用Ghisi等研发的简版冠心病教育问卷(coronary artery disease education questionnaire short version,CADE-Q SV)[8]评估患者疾病认知情况,我国学者对其进行汉化版本修订[9],测定20个条目重测信度组内相关系数(ICC)是0.30~0.88,总分重测信度ICC是0.82,Cronbach′s α系数是0.77,具有良好信效度,汉化问卷包括疾病知识、营养知识、运动知识、心理知识、危险因素5个维度组成,共20条,每条以正确(1分)、错误(0分)、我不知道(0分)计分,总分20分,该问卷得分越低,认知程度越差。(2)心功能恢复指标,采用6 min步行试验(6-min walk test,6MWT)[10]评估患者心功能恢复情况,该测试内容是6min内患者依据自己体能尽可能步行的距离,即6 min步行距离(6-min walk distance,6MWD),6MWD越短,运动耐力越差,心功能恢复越差;同时采用心脏彩超检测患者心功能,包括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ESD)与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3)生活质量,采用刘江生执笔的中国心血管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问卷(Chinese questionnaire of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s,CQQC)[11]评估心梗患者生活质量,该量表通过对600例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病患者测定发现具有良好信效度,其Cronbach′α为0.91,各亚组Cronbach′α为0.76,本量表包括体力70分、病情26分、医疗状况6分、一般生活17分、、社会心理状况26分、工作状况9分,共6个维度,分值越低,生活质量越差。
1.4 收集方法 统计时间为干预前(即出院前1 d)与干预后(干预3个月后),CADE-Q SV与CQQC均可快速评估,由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完成,回收问卷均为有效问卷;6MWT试验前需由医生进行病情评估,备好急救物品,应对突发事件,并在试验期间观察患者身体情况,对于出现胸痛、面色苍白、行走不稳等症状者,立即终止试验,首先划定30 m距离,做好标记,嘱咐患者在规定范围内往返走动,若有体力不支可适当减慢或停下休息,记录6 min内患者步行距离;在心脏彩超检测前休息5 min,取左侧卧位,平静呼吸后检测LVESD、LVEF。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者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表示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CADE-Q SV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CADE-Q SV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CADE-Q SV评分较干预前提高,且研究组CADE-Q SV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两组CADE-Q SV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心功能恢复指标比较 干预前两组LVEF、LVESD、6MW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LVEF水平高于干预前,LVESD水平低于干预前,6MWD较干预前增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LVESD水平低于对照组,6MWD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心功能恢复指标比较
2.3 两组CQQC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CQQC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CQQC各维度评分较干预前升高,且研究组CQQC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干预前后两组CQQC评分比较 分
心梗形成是一个慢性过程,不良生活习惯、血脂异常等危险因素长期作用下引起冠状动脉阻塞,心肌供血不足而缺血坏死[12-13],但其发病属于突然发作状态,而PCI能快速有效缓解心脏症状,但易使患者忽略心血管疾病心脏管理的重要性,忽视不规避生活中危险诱因与坚持康复锻炼,会导致疾病恶化,影响心脏康复[14]。因此提高患者疾病认知,养成健康行为习惯,对患者后续恢复意义重大。
家庭参与配合格林模式对心梗介入治疗患者疾病认知的影响。临床实践中发现部分患者认为PCI术后心脏症状解除,可以出院就代表心梗疾病已治疗痊愈,无需在院外进行自我管理,导致预后不良,其与患者或家属对心血管疾病心脏康复认知不足密切相关[15-16]。本研究应用家庭参与配合格林模式后发现,干预后研究组CADE-Q SV评分高于对照组,提示本干预模式可提高心梗介入治疗患者疾病认知程度。临床常规护理中对院外干预较为薄弱,患者及家庭人员疾病知识缺乏,不知日常生活注意事项,而本干预模式在以线上微信平台为渠道进行格林模式健康管理,完成院内系统诊断分析后对患者予以倾向、促成、强化因素干预,增强患者获取饮食、用药、运动等各类健康知识,且家庭参与模式通过提高家属认知,也可起到家属监督与支持作用,促进患者坚持锻炼,而借助微信平台可充分发挥护理的及时性、互动性,患者能反复学习,从而从整体提高患者对心梗心脏康复的认知。
在心脏康复中,运动耐力、LVEF等是体现心功能预后重要指标[17],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6MWD长于对照组,LVEF、LVESD改善程度水平优于对照组,实施家庭参与配合格林模式过程中,在提高家属与患者疾病知识掌握基础上,还可发挥协同护理、病友支持等积极作用,激发主观能动性,引领患者个人健康行为建立,患者坚持进行呼吸与运动康复锻炼,而康复锻炼是心脏恢复的重要内容,合理康复锻炼可促进机体侧支循环建立,缓解动脉粥样硬化进展,而本模式中家属接受过健康知识培训,居家期间由家属共同参与,能让患者感受到家属关心与支持,另一方面微信线上指导,可提高康复锻炼专业性与规范性,从而使患者保持健康行为,促进心功能恢复,故而本模式干预后可有效提高患者运动耐力。
随着医学护理领域发展,临床不仅要求疾病症状缓解,同样重视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而心血管疾病诱发因素多,出院后居家生活伴随自身功能改变、生活失控、社交减退,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而研究发现,家庭心脏康复,使用患者教育、行为矫正、运动训练来改善心血管疾病,是一个较为合理选择[18]。本研究应用家庭参与配合格林模式,有家属参与,可在患者情绪低落时予以鼓励,在持续监督下帮助患者克服困难,予以心理慰藉,同时格林模式具有科学系统、持续动态等优点,在远程专业指导下,有效解决问题疑惑,纠正不良行为,使患者出院后也能持续得到医护关怀,提高康复效果,故而本研究结果中干预后研究组CQQC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表明家庭参与配合格林模式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更具优势。
综上所述,予以心梗介入治疗患者家庭参与配合格林模式,可提高患者疾病认知程,促进心功能恢复,改善其生活质量。但本研究观察时间较短,家庭参与配合格林模式长期干预效果尚未可知,需进一步延长观察时间探究本模式长期效果。
利益相关声明:所有作者均不存在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说明:黄静、孟娟参与实验设计、实施研究,黄静论文撰写,黄静、孟娟、吴松鸽参与数据采集、统计分析,霍仙娜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