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鹏,赵春文,周池春,杨燕婷,李司婧
(大理大学工程学院,云南大理 671003)
课程教学是大学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主要由理论和实践两个教学平台所组成。事实上,课程教学包含两个基本概念:课程和教学。其中,课程是“大米”(即内容、方案、计划和学习经验),而教学是“炊具”(即方法、教授活动、实施和描述),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仍然具有不确定性〔1〕。尽管具有不确定性,但是学术界普遍认为:在大学人才培养过程中,课程与教学密不可分和相互影响〔2〕。
既然课程教学由课程和教学组成,其改革势必涉及两个维度:第一,课程内容改革;第二,教学方法改革。因此,在开展课程教学改革时,需要并行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课程教学模式(例如“满堂灌”“教为主”)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化课程教学需求。因而,探究新的课程教学改革模式以提升大学本科和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成为广大教师长期以来的重要课题〔3〕。
受新冠疫情影响,在2020和2021年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所有课程采用线上课程教学方式。基于线上教学平台,课程教学(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必然面临改革。如何有效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课程教学改革必然面临的问题。
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微信能够实时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已经成为广大用户交流和获取信息的最常用媒介〔4〕。尤其是在高等学校,微信作为即时通信的免费应用程序,更是成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最常用交流工具。为了实现资源共享,建立微信群聊、发送微信朋友圈、关注和经营微信公众平台等成为大学生群体使用微信的主要方式〔5〕。基于此,本文基于微信,阐述课程微信公众平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以及设计基本框架,旨在让微信公众平台成为“生物医学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有力“助推器”。
经过两年的线上课程教学模式,微信公众平台协同雨课堂(https://www.yuketang.cn/)等平台已经从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实施了教学改革。为了进一步了解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生使用微信公众平台的主要特点以及搭建课程微信公众平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采用网络问卷形式开展问卷调查。问卷制作使用问卷星平台,并且通过社交平台向调查对象(包括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毕业生和在校生)发放问卷调查。本次问卷调查持续时间为20 d,共收回来自24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801份问卷,具体调查结果见表1。
表1 关于开设课程微信公众号的问卷调查
1.1 微信受到调查对象普遍欢迎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6.03%的调查对象每天使用微信的时长超过1 h。另外,67.17%的调查对象至少关注了10个微信公众号,但是与专业相关的微信公众号数量普遍不超过10个(占比85.39%)。即使是关注了专业微信公众号,能坚持每天阅读的比例也很少(占比14.11%)。由此可以看出,微信已成为调查对象信息获取与交流的普遍工具,但是调查对象关注的专业微信公众号数量普遍较少并且阅读频率也普遍偏低。
1.2 调查对象普遍在晚上阅读微信公众号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分别有40.32%和37.83%的调查对象喜欢在18∶00和21∶00以后阅读微信公众号信息。该结果表明:大部分调查对象(占比78.15%)普遍倾向于晚上阅读微信公众号。
1.3 调查对象关注微信公众号旨在增长知识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1.67%的调查对象关注专业微信公众号的目的是增长知识,25.34%的调查对象可能出于好奇心随便看看。该结果表明:对于能够增长知识的专业微信公众号,调查对象还是很愿意阅读并且关注。
1.4 调查对象普遍接受课程微信公众号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极少比例(占比8.24%)的调查对象选择不会看课程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内容。另外,调查对象普遍喜欢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课程相关内容(占比69.91%),并且留言解答(占比76.65%)和在线互动(占比62.80%)是调查对象所偏好的课程微信公众号功能。值得注意的是,48.94%的调查对象对投稿选刊功能也很感兴趣。这些调查结果揭示:调查对象普遍接受图文并茂的课程微信公众号内容,并且倾向于提供互动式、解答式以及投稿选刊功能。
1.5 关联规则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调查对象关注专业微信公众号以及阅读课程微信公众号内容的原因,使用Apriori算法〔6〕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支持度(support)代表每条关联规则在调查样本中出现的频率,其阈值一般设置为0.05。置信度(confidence,取值范围为[0,1])用于衡量每条规则的可信度,值越大代表规则的可信度越高,其阈值一般设置为0.80。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发现问卷调查内蕴含4条有趣的关联规则。关于调查对象关注专业微信公众号的原因,发现了2条高置信度关联规则:“如果每天阅读专业微信公众号并且会阅读课程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内容,那么关注专业微信公众号目的是增长知识(置信度为0.94)”和“如果每天使用微信时长超过3 h并且会阅读课程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内容,那么关注专业微信公众号目的是增长知识(置信度为0.82)”。关于调查对象阅读课程微信公众号内容的原因,发现了2条高置信度关联规则:“如果关注专业微信公众号目的是增长知识并且每天阅读专业微信公众号,那么调查对象会阅读课程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内容(置信度为0.82)”和“如果每天使用微信时长超过3 h并且每天阅读专业微信公众号,那么调查对象会阅读课程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内容(置信度为0.82)”。以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每天使用微信公众号阅读文章的调查对象,其主要目的是增长知识。另外,每天使用微信公众号增长知识的调查对象,倾向于阅读课程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内容。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喜欢使用微信并且普遍接受课程微信公众号,因此有必要在“生物医学工程”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搭建微信公众平台。根据课程教学改革内涵(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同步改革),课程微信公众平台需着力围绕课程教学和教学方法两方面内容进行改革。
2.1 课程内容 在课程微信公众平台,课程内容要以呈现教材以外的学习内容为主。如果重复呈现教材已有的课程内容,将不能够有效发挥课程微信公众平台的拓展功能。
第一,每门课程开篇都有概述或绪论,其时间安排大概为2~3个学时,并且讲述内容主要围绕课程背景、课程内容与适用范围、课程未来前景与挑战等。由于学时有限,很多背景知识和前沿动态等只能点到为止。基于此,在课程微信公众平台,应该重点呈现课程相关背景知识和前沿动态等内容。第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些概念和术语等难以理解,学生也很难消化和吸收与这些概念和术语等相关的课程内容。因而,在课程微信公众平台,可以将难以理解的概念和术语等转化为漫画、直观图像、现实案例等以帮助学生消化和吸收相关课程内容。第三,问题悬赏可以让学生围绕问题独立收集资料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因而,问题悬赏是课程微信公众平台助力实现PBL(problem-based learning)〔7〕教学理念的重要内容。第四,案例分析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应用所学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因此,丰富的案例分析是课程微信公众平台辅助实现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8〕教学理念的重要内容。最后,课程微信公众平台呈现的课程内容需要把握3个特征:主题鲜明、文字简短和具有一定吸引力。唯有如此,课程微信公众平台的课程内容才更容易被学生接纳。
2.2 教学方法 在课程微信公众平台,教学方法要围绕“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的理念设计教学活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为学生提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在线互动平台。
首先,为了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课程微信公众平台应该对学生开放留言解答功能。在留言解答板块,学生可以提与课程相关或无关的所有问题,并且精选问题将计入学生平时成绩。其次,在课程微信公众平台,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应该简单解答或直接给出答案,而是为学生“搭梯子”(由易到难步进式启发)以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再次,对于好的解决方案,课程微信公众平台可以将其刊载,使学生对解决问题具有成就感。最后,课程微信公众平台呈现的教学方法需要把握4个准则:问题式、互动式、启发式和成果式。只有这样,课程微信公众平台的教学方法才能发挥助力作用。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课程教学改革内容以及两年线上课程教学经验总结,在OBE和PBL两种教学理念指导下,课程微信公众平台着力围绕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设计,基本框架见图1。
图1 课程微信公众平台框架
在课程内容模块,主要提供背景知识与前沿动态、疑难释义、问题悬赏和案例分析4部分内容。背景知识与前沿动态部分重点呈现与课程相关的基础知识点和最新学术文献;疑难释义部分主要以漫画、直观图像、现实案例等形式解释难以理解的概念和术语等;问题悬赏部分用于发布与课程相关的挑战性问题(难易程度分为低、中、高3个等级);案例分析部分主要结合现实问题与需求,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所学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
在教学方法模块,主要提供留言解答、在线互动、投稿选刊和其他活动4部分内容。留言解答部分注重问题式和启发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以及步进式启发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在线互动部分强调互动式教学方法,提高学生信息交流能力;投稿选刊部分注重成果式教学方法,对于学生好的问题解决方案,在课程微信公众平台内公开发布;其他活动部分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来设置。
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值得广大教师持续钻研的重要课题,也是提升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保障。开展课程教学改革课题之前,需要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开展有针对性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基于此,本文开展了关于开设课程微信公众号的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可以了解调查对象使用微信公众号的基本情况和行为习惯,进而有针对性地优化课程微信公众平台的基本框架。
课程微信公众平台的基本框架搭建完毕后,将是课程微信公众平台的具体实施过程。在实施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完善课程微信公众平台基本框架内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此外,课程微信公众平台实施后,持续的教学反馈(例如学生对课程微信公众平台的学习反馈)和教学反思(例如课程微信公众平台对教师的辅助效果)也是助力“生物医学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