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林
(重庆交通大学体育部,重庆 400074)
2022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颁布《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提出:“筑基提质、补短扶弱、做优建强、全面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整体提升中小学教师队伍教书育人能力素质,促进教师数量、素质、结构协调发展,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奠定坚实的师资基础。”2022年6月,最新颁布的《体育法》也明确提出:“国家优先发展青少年和学校体育,坚持体育和教育融合……学校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足合格的体育教师”,对于中小学体育师资而言,作为新时期城乡中小学体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核心力量,担负着体育育人、思政育人和增强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任务,在构建高质量城乡中小学体育教育体系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但要看到,由于中小学体育师资存在的城乡差异依然很大,致使出现了诸多问题亟待解决,特别是在偏远地区更为突出。所以,最近几年,国家在城乡中小学体育师资待遇、数量、质量、培训、资源、资金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减缓了问题的持续发展〔1〕。因此,要客观认识新时期体育师资存在的城乡差异以及各类复杂问题,通过正视其角色定位,探索其主体功能城乡差异的问题根源和解决路径,促使其主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以便加快建设高质量高水平的城乡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
1.1 对象 研究对象为新时期城乡中小学体育师资的主体功能。
1.2 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登录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等文献检索平台,查阅2017年1月至2022年5月间,关于城乡中小学体育师资、体育教师主体功能、城乡角色差异等相关研究文献256篇,获取可借鉴参考的理论与实践依据。
1.2.2 网络查询法 通过微信、QQ、媒体网站等多渠道网络平台和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官网,搜选关于城乡中小学体育师资主体功能研究的最新信息数据。
1.2.3 逻辑分析法 对各种信息数据进行整理、归纳、分类,开展比较分析,科学提炼有价值的信息线索和论证素材,开展具有针对性的逻辑推理论证。
1.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且绘制图表,并科学分析各种数据之间的规律性和相关性。
2.1 新时期城乡中小学体育师资主体功能的内涵与分类
2.1.1 基本内涵 本文在体育学科的相关理论、国内外教师发展的相关理论、体育教师成长经历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新时期城乡中小学体育师资主体功能的内涵进行科学诠释,认为其是指在新时期城乡中小学体育发展中,以教师学科教育理论为依据,遵循体育教师职业发展规律和体育实践规律,专门从事体育认识和开展体育实践活动的体育专职职业者所突显的核心价值体现。这里的“城乡中小学体育师资”既包含专任体育教师,又包含体育教辅人员,既是城乡中小学体育教学、竞赛、训练、健身和课外体育锻炼的组织者、授业者和管理者,又是青少年学生体育价值观形成与发展以及推动城乡中小学体育高质量发展的主导决定力量〔2〕。
关于“主体功能”的理解有3个维度层面:第一,个体效能。从学理意义上讲,主体功能是个体体育理论和实践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结果,体现出体育教师个体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集中反映了文化素养、职业素养和技能素养的全面提升,从而为城乡中小学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开展全人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师资基础。第二,根源同宗。从古至今,教师职业始终是国家维护阶级利益和推动社会进步发展的主要行业之一,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教师通过教化感育达到塑造人的思想、端正人的态度、培养人的生存技能和提升人的文化底蕴的目的,为国家和民族振兴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第三,学科特性。体育教师作为特殊职业,其学科属性决定了其职业领域归属,在执教中要坚持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符合学科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规律,要根据体育学科特性客观评价体育教师职业的从业价值和社会贡献率。
2.1.2 主体功能分类 新时期城乡中小学体育师资的主体功能主要由核心功能和辅助功能组成,见图1,即为2大类7小类30种子要素功能组成,见图2~3,其中核心功能又由3小类功能15种子要素功能组成,是开展城乡中小学体育工作的最基本的、必备的、内在的主体功能,具有教育性、特殊性、职业性和创新性4个特性,是在新形势下国家对城乡中小学体育师资提出的新的职业要求、目标和方向。因此,城乡中小学体育师资必须融会贯通多学科知识技能,强化自身理论和实践素养,提升体育学科的专业化水平,才能够在学校体育实践中发挥最大的育人效果〔3〕,使青少年学生树立体育新思维,掌握新技能,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行为观,改善和促成新型的终身体育生活方式。而辅助功能主要包含4小类功能15种子要素功能,是在拥有基本的核心功能的基础上必备的、外在的主体功能,突显出前沿性、先进性、规范性和时代性4个特性,是城乡中小学体育师资在学校体育工作中“核心功能”的延伸和扩大化。因此,城乡中小学体育师资要经过严格的自我提升和校内外的培育培训〔4〕,才能够在城乡中小学体育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促进作用。
图1 城乡中小学体育师资主体功能构成框架图
图2 新时期城乡中小学体育师资主体核心功能及子要素功能框架图
2.2 新时期城乡中小学体育师资城乡角色差异及问题根源分析 新时期城乡中小学体育师资角色差异主要有6种类型、6种理论基础、30种特征和39种差异表现,见表1,可反映出新时期城乡中小学体育师资角色差异的大致状况,是正确认识城乡中小学体育师资角色差异的衡量和判断标准。而角色差异的根本原因主要有3类问题32种问题根源表现,见表2,严重影响了城乡中小学体育师资主体功能的有效发挥〔5〕。这对于缩短城乡中小学体育师资的角色差异,改善和解决所面临的各种困境,有针对性地开展城乡中小学体育师资的培养工作,能够提供可行的、有针对性的参考意见,具有较大的实践应用价值〔6〕。
表1 新时期城乡中小学体育师资城乡角色差异类型、理论、特征与表现统计
表2 新时期城乡中小学体育师资角色差异的问题根源统计
图3 新时期城乡中小学体育师资主体辅助功能及子要素功能框架图
2.2.1 角色差异的客观性 自2021年7月,“双减”政策落地实施以来,各级各类学校对体育师资的需求量不断加大,但由于部分乡村中小学艰苦恶劣的工作环境、短缺简陋的教育资源、难以接受的福利待遇等方面与城市存在较大差距〔7〕,导致城乡中小学体育师资在区域空间变化中产生的归属感、职业感和安全感是有差异的,这种现实差距虽然最近几年有所缓解〔8〕,但较长一段时间内却仍然存在,致使很多乡村中小学体育师资在不满足现有工作状况的情况下出现了职业倦怠感和人才流动倾向,造成城乡差距的扩大化趋势越来越大。
2.2.2 角色差异的持续性 虽然国家开展精准扶贫工程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消除城乡壁垒,打破城乡界限,但城乡人力资源和教育资源的失衡与流动现象仍较为严重〔9〕。从数量上看,教育部早在2012年就提出体育师资短缺的问题。为此,国家在“十三五”期间大力增加体育教师,体育教师由50.2万人增加到59.5万人,每年新增体育教师约2万人。尤其近几年,国家采用退役优秀运动员、教练员、校外体育培训教师进校园,顶岗支教,教师轮岗等方式来满足学校体育师资力量需求,但乡村中小学体育师资数量与城市相比仍存在较大缺口〔10〕。从质量上看,有专家认为: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学历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城市优于乡村,而主要矛盾正在从数量不足向提高质量转变。
2.2.3 角色差异的根植性 从教师职业角度来看,城乡并无差别,然而事实上体育师资的专业性一直为人诟病,“学科专业性”问题被社会大众舆论所误导,体育教师被“歧视”“投诉”和“嘲笑”的典型案例频频在社会新闻媒体之中被报道,这种“认知偏见”在我国偏远地区和乡村地区的中小学校更是普遍存在,而城市则似乎少了很多。此外,城乡中小学体育师资在重视程度、学科素养、经济条件、教学水平、社会评价、环境背景、生存状态等方面还是存在差别〔11〕,这种“差别”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纠正和解决,将会影响到新时期城乡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的整体质量,构建高质量的城乡中小学体育教育体系也将无法实现。
2.3 角色差异下的新时期城乡中小学体育师资主体功能优化矫正
2.3.1 城乡角色差异与新时期城乡中小学体育师资主体功能二者关系变化逻辑论证 根据表3~4可知,二者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不同类型的城乡角色的差异变化会导致主体功能发生根本性变化,即不同类型的城乡差异越大,则乡村中小学体育师资的主体功能发挥就越劣于城市,功能变化多数呈现正相关,极个别功能无变化或出现负相关。依据此表可使乡村中小学的决策者及时地调整师资培养策略和建立解决应急预案,提升乡村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质量和效率〔12〕。
表3 新时期城乡中小学体育师资个体主体功能变化波动情况表
2.3.2 角色差异下的新时期城乡中小学体育师资主体功能矫正策略 首先,依据时代需求,明确角色定位,突显主体功能的责任担当。符合国家教育发展新需求,以培育青少年体育素养为目标任务,做新时代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坚决抵制和避免城乡差距扩大化倾向,推动城乡中小学协同育人〔13〕。为此,要充分体现2个责任担当,一是在学校体育工作中的责任担当,通过体育教育改革实践,创设愉乐、民主、自信的教育环境,形成青少年学生独立思考、开拓进取和创造性学习的教育机制〔14〕。二是主体功能的向外延伸,城乡中小学体育师资虽然是学校体育发展的核心力量,但也是城乡体育发展的重要力量,可为城乡居民健身、咨询、指导、休闲提供科学的信息数据〔15〕,这有效地推动了新时期全民健身计划的稳步实施。
表4 新时期城乡中小学体育师资角色差异诱发主体功能关系比较变化表
其次,把握时代规律,增强角色动力,确保主体功能发挥最大效能。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规律,不断地强化和提升自身素养,把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模式运用到城乡中小学体育工作中〔16〕。为此,要掌握全面育人的新技术、新技能,借鉴国外先进的师资培养经验和做法,凭借学历提升、讲学、学术交流、职前职后业务培训、教学竞赛等途径,使自身在大数据信息技术、文化素养、技术技能等方面得到全面锤炼提升〔17〕,这是缩短城乡体育师资差异的有效办法,从而在城乡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科学研究、竞赛训练、健身指导中存储源动力、激发活力和大胆创新,提升城乡中小学体育的质量和层次,也有利于构建科学先进的城乡中小学高质量体育教育体系。
再次,紧跟时代步伐,端正角色认知,实现主体功能均衡化发展。主体功能的发挥对青少年学生体育学科素养的养成、知识技能的掌握、课外锻炼等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8〕。因此,必须正确清楚地理清“角色”的特殊意义,各种功能要均衡发挥且协调发展,才能够在城乡中小学体育工作中发挥更大的能动性。在时代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克服由传统思想、舆论偏见、社会风气等所产生的消极因素,解决区域间、城乡间、校际间在办学条件、师资待遇、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差距〔11〕,为主体功能改进、提升和均衡发展创造良好的必备条件,以此落实好城乡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质量提升计划,切实构建城乡中小学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
最后,赓续时代精神,削除角色偏见,探索主体功能输出新途径。在日常工作中要摒弃“角色”偏见,养成良好的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修养,把主体功能放大、放宽、放远,探索主体功能输出的方式方法,形成多元化的主体功能输出手段,不仅要拓展功能输出的量和质,更要扩大功能输出的度和面〔19〕。城乡体育师资多元化的主体功能一方面展现了城乡中小学体育人才的高效能、高规格、高品质,真正地在城乡中小学体育工作中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积极推动“五育”并举举措,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师资基础;另一方面对未来城乡体育的快速发展、开展乡民健身和改善全民体质发挥了积极作用,尤其对城乡老年人、留守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体育的开展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撑。
深度系统研究城乡中小学体育师资的主体功能,提出城乡中小学体育师资的主体功能的内涵和种类,共2大类7小类30种子要素功能,得出6种城乡中小学体育师资角色差异的类型、30种特征、6种理论基础、39种差异表现、3类32种问题根源以及二者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内在变化规律,并从4个方面提出矫正策略,从而使城乡中小学体育快速发展具备充足的人力资源,在技术、信息、技能、实践、培训等方面缩短城乡差距,避免因角色差异带来的负面影响。积极鼓励体育人才从事城乡中小学体育工作,确保城乡中小学拥有高质量的体育人才队伍,以推动城乡中小学体育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