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翼赚兰亭”的图式嬗变与鉴藏流传

2022-12-20 02:35朱万章
新美术 2022年5期
关键词:摹本兰亭序兰亭

朱万章

“萧翼赚兰亭”指的是唐太宗李世民指派大臣萧翼诓骗《兰亭序》的故事。李世民痴迷于王羲之书法,对其流传的墨迹情有独钟,尤其对名迹《兰亭序》更是欲得之而后快。《兰亭序》传至王羲之的第七代孙智永,智永再传至嫡孙辩才和尚。唐太宗曾三次向辩才索要《兰亭序》,均被他矢口拒绝。唐太宗无奈,只好按宰相房玄龄之计,派监察御史萧翼乔装成潦倒书生智取。萧翼千里迢迢到达浙江绍兴后,与辨才结成忘年交,取得他的信任,在历经多番磨合后终于得以观摩《兰亭序》真迹。萧翼得见《兰亭序》后,乘辩才外出之机,盗取《兰亭序》,回长安复命。这个记载最早见于唐代何延之的《兰亭记》。1[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卷三,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 年,第124—131 页。但关于此故事,也有多种不同说法,其中一说是萧翼博得辩才的信任后,辩才取出《兰亭序》共赏,萧翼当即亮明身份,“即出太宗诏札,以字轴置怀袖间”;2[清]孙岳颁等,《佩文斋书画谱》卷八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年,第494—495 页。还有一说是取《兰亭序》者非萧翼,而是书法家欧阳询。3[明]宋濂,《宋学士文集》卷十四,清同治七年至光绪八年永康胡氏退补斋刻民国补刻金华丛书本,叶三三。当然,后世亦有学者对故事本身的真实性提出了怀疑,例如明代文学家胡应麟指出“世以萧翼诱取兰亭事诬,不可信其说”,4[明]胡应麟,《少室山房集》卷一零七,民国十三年永康胡氏梦选楼刻续金华丛书本,叶二。今人亦认为“不论从情理上说或从事情本身说,都是当时或后世虚构的故事”。5史树青,〈从《萧翼赚兰亭图》谈到《兰亭序》的伪作问题〉,载史树青,《书画鉴真》,北京燕山出版社,1996 年,第82 页。但不管萧翼赚兰亭的故事是否属实,亦不论赚兰亭的细节如何,关于这一故事所形成的绘画主题却是自唐代以降长盛不衰的。由此绘画主题所引发的故实画的图式变迁及传播鉴藏,则是一个饶有趣味的话题。

一 现存《萧翼赚兰亭图》的最早本

现存最早的人物画《萧翼赚兰亭图》,当属传为阎立本的《萧翼赚兰亭图》卷(辽宁省博物馆藏,以下简称“辽博本”)(图1)。

图1 (传)[唐]阎立本,《萧翼赚兰亭图》绢本设色,纵26.5 厘米,横75.9 厘米辽宁省博物馆

辽博本的拖尾有文徵明的题跋、文嘉书何延之的《兰亭记》及李廷相手札一通。文徵明将其定为唐阎立本之作,而王世贞在其《弇州山人题跋》中猜测此图可能是五代顾德谦所作,并谓“此图向去已千载,虽绢墨就渝,而神采犹王。毋论老比丘与潦倒书生体态曲尽,虽苍头、小妓捧卷执役,无不种种臻妙。所见古贤名迹多矣,未有能过此者”,6[明]王世贞,《弇州山人题跋》卷十九,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年,第507—508页。但现在鉴定界多认同此本为宋摹本。7辽宁省博物馆编委会编,《书画著录:绘画卷》,辽宁美术出版社,1998 年,第116—122 页。虽然是宋代的摹本,且阎立本或顾德谦的母本现在已不可见,但此本仍然是目前所见诸本人物画“萧翼赚兰亭”题材中最早之作。黄伟利称此画“可能就是在此之前属于同类情形下产生的摹本,其临摹的目的是为了收藏。这种摹本,有本所依,且择高手所为,因而能够较好地保留原本的基本风貌。从中得以窥见初唐时以阎立本为代表的人物画风貌,也就是此卷值得特别珍视之处”,8黄伟利,〈辽宁省博物馆藏《萧翼赚兰亭图》探源〉,载《辽宁省博物馆学术论文集第三辑(1999—2008)》,辽海出版社,2009 年,第二册,第892 页。是很有道理的。图中所绘有五人,辩才和尚盘腿趺坐于椅子上,一双鞋置于椅子下侧,萧翼端坐于辩才前侧的一矮凳上,两人坐而论道,气氛热烈。一人站在萧翼之后,右手怀抱《兰亭序》,左手举过头顶,焦急地向辩才作出手势。辩才后侧有两人在煎茶(一说为煮酒),年长者手持筷子,在茶锅中搅拌,另有一人为年少者,摒心静气,凝望着长者。和两人煎茶相关的茶几、茶炉、茶盏、茶壶、耳锅等一应俱全,故此图同时被认为是代表中国茶文化的经典之作,有论者称其是中国最早的茶画。9王卫,〈《兰亭记》催生我国最早茶画《萧翼赚兰亭图》〉,载《中国茶叶》2016 年第10 期,第33 页。此图中,五人的布局位置与不同形态,成为人物画“萧翼赚兰亭图”的经典范式。

与辽博本时代相近的尚有另一件传为阎立本的《萧翼赚兰亭图》卷(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以下简称“台北故宫本”)和宋人摹本《萧翼赚兰亭图卷》(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以下简称“北京故宫本”)。

台北故宫本所绘内容与《石渠宝笈三编·延春阁》著录的阎立本《萧翼赚兰亭图》相同(图2),故有论者认为“卷中人物神采奕奕,笔墨高古之至,应定为阎相真迹”,10台北故宫博物院编辑委员会编,《故宫书画图录(十五)》,台北故宫博物院,1995 年,第20 页。王季迁则认为“也许是北宋摹本”,11杨凯琳编著,《王季迁读画笔记》,中华书局,2010 年,第169 页。徐邦达将其与辽博本并论,认为“两本都很难信为江南内库旧物,大致全是宋人临本”。12徐邦达著、故宫博物院编,《徐邦达集十·古书画伪讹考辨一》,故宫出版社,2015 年,第63 页。虽然此图也传为阎立本所作,且年代与辽博本接近,但其构图却与辽博本有很大不同。图中所绘也是五人,但在辩才和萧翼之间,有一个披着袈裟的和尚。在萧翼背后怀抱《兰亭序》卷的人则不见了,辩才和萧翼的服饰也与辽博本迥然有别,服饰均为白色并以白描法绘衣纹。在辩才后侧煎茶的两人也有所变化,年少者躬身捧盏,年长者蹲坐煎茶。和煎茶有关的茶几则不可见。由此可见,此本与辽博本应为不同作者所摹绘,且依据的母本不同。史树青指出“萧翼骗取《兰亭》,与辩才谈话,决不会容第三者在场。而此图作三人对话,尚有二人煮酒,且画面更未见到任何书卷,主题显与事实不符”,因而认为此画“既不是阎立本画的,更不是萧翼赚兰亭故事,而是后人对《兰亭》迷信,给它戴上了阎立本‘萧翼赚兰亭’的帽子”,13同注5,第81—82 页。似乎有一定的道理,但现在通行的观点还是认定此图属于“萧翼赚兰亭”图式,只是构图与辽博本稍异。

图2 (传)[唐]阎立本,《萧翼赚兰亭图》卷,绢本设色,纵27.4 厘米,横64.7 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

北京故宫本普遍被认为是宋摹本(图3),但杨仁恺和谢稚柳则认为是元人摹本,14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编,《中国古代书画图目(十九)》,文物出版社,1999 年,第341 页。而徐邦达则认为其时代应晚于辽博本和台北故宫本,但“其为南宋人作无疑”,并由此感喟《萧翼赚兰亭图》“在宋代传摹之盛,亦可见一斑”。15同注12。从其画风看,当与辽博本和台北故宫本的时代相近,但其与辽博本的造型也有所不同。此本仅画四人,除辩才和萧翼不变外,站在萧翼背后的书童并无举手作手势,且萧翼身穿官服、脚蹬官靴、头戴官帽,而辩才并未屈膝盘腿,而是将脚置于踏床上。辩才后侧亦无两人煎茶,而是一人伫立在其右后侧,毕恭毕敬。北京故宫本与辽博本相异,与台北故宫本也不同。毋庸置疑的是,目前所见最早的三件人物画《萧翼赚兰亭图》在构图及人物造型方面并非源自同一祖本。虽然如此,三件人物画《萧翼赚兰亭图》中也有一个永恒不变的造型,就是无论画面如何变化,辩才总是居于画幅左侧,且坐于木椅上,居高临下,而萧翼则居于画幅右侧即辩才对面,坐在矮凳上,正襟危坐。两人的气势与位置,彰显出萧翼在赚得《兰亭序》之前谦卑的状态。

图3 [宋]佚名,《萧翼赚兰亭图》卷,绢本设色,纵26.6 厘米,横44.3 厘米,故宫博物院

在人物类的《萧翼赚兰亭图》之外,最早的山水画《萧翼赚兰亭图》当属传为五代巨然的《萧翼赚兰亭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以下简称“巨然本”)(图4)。《石渠宝笈初编·养心殿》初定该图为《宋人画萧翼赚兰亭图》,在清人张丑的《清河书画舫》中被定为巨然的《萧翼赚兰亭图》,今由台北故宫博物院梓行的《故宫书画图录》亦将其定为“五代南唐巨然《萧翼赚兰亭图》轴”。16台北故宫博物院编辑委员会编,《故宫书画图录(一)》,台北故宫博物院,1989 年,第103—104 页。此图绘山麓处一人从右侧桥头向前骑行,一人紧随其后。在古刹前,隐约可见辩才和萧翼在对谈,而另有僧人在寺前作迎接状。清人顾复在其《平生壮观》中这样描绘画中的场景:“层岭重溪,茂林古刹,主宾抵掌于水亭之上,宾作指示状,主僧作吝惜状,骑马显者携从度桥而来,诸僧寺门出迎,此赚兰亭故实也。”17[清]顾复,《平生壮观》卷七,林虞生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年,第250 页。画面因年久而黯淡失真,往往不易见其画中人物细节,因而存在对画面有不同解读的现象。台湾学者陈韵如指出:“因在院落中有僧人模样,且路径之上有前行旅人,于是明人将此画视为一个故事场面,描绘的内容正是唐太宗派御史萧翼向辩才巧取《兰亭序》真迹的故事。”18何传馨主编,《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台北故宫博物院,2011 年,第327 页。图中衬景为陡峭的山峰、深山古寺、茂林修竹及流淌的山溪。从画意看,此图当为萧翼向辩才“赚”得《兰亭序》之后,有人骑马来迎,拟回长安复命的情景。画中的人物,只占画面的极少部分,绘画的主体,乃高耸壁立的山峦及影影绰绰的红墙碧瓦。这些精心构筑的林泉高致、重峦叠嶂,都是为萧翼“赚”得兰亭作铺垫,烘托出成功来之不易。如果说前三本人物画《萧翼赚兰亭图》描绘的是萧翼正在“赚”取《兰亭序》的过程,那么山水画《萧翼赚兰亭图》则描绘的是结果。在形制上,二者也截然不同,前者为手卷,后者则为立轴。

图4 (款)[五代]巨然,《萧翼赚兰亭图》,绢本设色,纵144.1厘米,横59.6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

以上所论四件元以前人物画和山水画,是目前所见存世最早的《萧翼赚兰亭图》。而从对后世的影响而论,则首推辽博本和巨然本。

在以上诸本《萧翼赚兰亭图》之外,尚有多件元代以降直至20 世纪的《萧翼赚兰亭图》存世。据不完全统计,这些作品至少有十七件。就其图式而论,大致可分为摹本、临本和异本三种。

二 《萧翼赚兰亭图》的摹本

《萧翼赚兰亭图》摹本分为人物画和山水画两类。人物画主要是对辽博本图式的摹绘,而山水画则主要是对巨然本图式的传移模写。

人物画摹本主要有元人赵麟的《模阎立本赚兰亭图》卷(苏黎世瑞特伯格博物馆藏,以下简称“赵麟本”)、赵孟頫(款)的《萧翼赚兰亭图》卷(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以下简称“大都会本”)与同为赵孟頫(款)实为明代佚名画家的《萧翼赚兰亭图》卷(中国国家博物馆藏,以下简称“国博明本”)(图5)、明代传为钱选的《萧翼赚兰亭图》卷(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以下简称“钱选本”)(图6)、清代姚文瀚的《萧翼赚兰亭图》卷(广东省博物馆藏,以下简称“姚文瀚本”)(图7)。以上几件无论就构图,还是人物造型,甚至尺幅及形制,均与辽博本有惊人相似之处。显而易见,此五件摹本的作者当寓目过辽博本或其摹本,所以能达到造型的高度统一。五件作品的作者分属元、明、清三代,前后跨越近五百年,可见“萧翼赚兰亭图”这一绘画题材自宋代以来,持续受到画坛的垂注。五件作品,除钱选本和国博明本两件的作者不详外,赵麟19赵华,〈由赵麟生平看赵雍世系诸问题〉,载《中国美术》2019 年第6 期,第92—99 页。为赵孟頫之孙,从生平活动看,虽然赵麟无缘亲承教泽,但却有机缘直接观摩赵孟頫的画并受其影响,而赵孟頫对“萧翼赚兰亭图”也青睐有加,曾经画过多件《萧翼赚兰亭图》,故赵麟的画作,极有可能是对赵孟頫《萧翼赚兰亭图》的传移模写。清代姚文瀚是宫廷画家,有机会奉旨观摩并摹绘内府所藏辽博本,由其自题“臣姚文瀚奉敕恭摹唐阎立本笔”即可知,其画亦钤有“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等乾隆内府用印,可见此摹本在清宫亦受到重视。

图6 [明]佚名,《萧翼赚兰亭图》卷,纸本设色,纵24.6 厘米,横77.1 厘米,美国弗利尔美术馆

图7 [清]姚文瀚,《萧翼赚兰亭图》卷纸本设色,纵26.5 厘米,横77 厘米广东省博物馆(右)

山水画摹本主要有元代的《摹巨然萧翼赚兰亭图》(私人藏品,以下简称“元摹巨然本”)(图8)20[唐]阎立本等绘,《唐宋元明清名画大观·宋元明清名画大观(上)》,广陵书社,2005 年,第83 页。、清代王翚的《仿巨然赚兰亭图》轴(吉林省博物院藏,以下简称“王翚本”)(图9)和朱昂之的《仿巨然赚兰亭图》轴(天津博物馆藏)。元摹巨然本和王翚本在构图上与巨然本相近,但其画风略有不同:巨然本为典型的北派山水画风,且陡峭的山峰几乎都用斧劈皴,构图也较为繁密。相比较而言,元人摹巨然本和王翚本略显疏朗,且画风属典型的南派山水画风,山峰多为披麻皴,山石多植被,一派郁郁葱葱的景象,有一种清新秀美之感,与巨然本所表现的苍浑与壮美形成鲜明对比。虽然画风不同,但人物情境却是相似的,都是描绘萧翼在“赚”得《兰亭序》之后拟跋山涉水返回长安复命的情形。作者以险峻的山峰、蜿蜒曲折的山路作衬景,以凸出萧翼赚兰亭之不易。

图9 [清]王翚,《仿巨然赚兰亭图》轴,绢本设色,纵145 厘米,横63 厘米,吉林省博物院

无论是人物画,还是山水画,元代以后的摹本分别都是对《萧翼赚兰亭图》祖本的传移模写。当然,也不排除这些摹本是对别的摹本的再摹写,但无论何种情况,不难看出在元明清三代,摹绘《萧翼赚兰亭图》的情况绵延不绝。

三 《萧翼赚兰亭图》的临本

《萧翼赚兰亭图》的临本主要出现在人物画,其人物造型与辽博本相近,人物布局、造型及形制略有不同。虽然这些临本是对辽博本图式或相似摹本的忠实临写,但其人物、造型甚至形制都有很大的变化。这些作品主要有清人仿赵孟頫的《萧翼赚兰亭图》卷(中国国家博物馆藏,以下简称“国博清本”)、松年的《萧翼赚兰亭图》扇面(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以下简称“松年本”)和现代冯超然的《萧翼赚兰亭图》斗方(以下简称“冯超然本”)。

国博清本(图10)只画了四人,且四人的形态也与辽博本大为相异。辩才和尚端坐于椅上,脚着靴子置于地,椅前并无踏床。萧翼坐于深色圆凳上,双手交放置在双膝上。萧翼背后一人侧身,右手举过头顶,作出摇摆的手势,另一手则悬空,并无拿着书卷。辩才后侧一人坐于木凳上,抬头望着辩才和萧翼,木几上放置一茶炉、茶壶和茶杯。从画面构图看,与辽博本等常见的五人神态大相径庭。

图10 [清]佚名,《萧翼赚兰亭图》卷,绢本设色,纵34.3 厘米,横94.3 厘米,中国国家博物馆

松年,晚清画家,字小梦,号颐园,蒙古族人,长期寓居济南,擅画山水、人物、花鸟,著有《颐园论画》。其《萧翼赚兰亭》扇面应属意临(图11),所绘人数、布局及造型均与辽博本相近,但仅画在咫尺之间的扇面中,属辽博本图式的缩小版。然而与辽博本相比,画中的人物显出老态,缺少神韵,且变形夸张,并没有达到辽博本那种将辩才等人的不同神态刻画得惟妙惟肖的艺术效果。作者题识曰:“甲辰立秋前一日,仿松雪笔意似□□。松年。”钤朱文方印“松年”和白文方印“穉龢”。“甲辰”为清光绪三十年(1904)。画中的上款人被挖去或脱落。“松雪”即赵孟頫,可见此图亦是对赵孟頫画作的临写。

图11 [清]松年,《萧翼赚兰亭图》扇面纸本设色,纵15.2 厘米,横47.7 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

冯超然,原名迥,字超然,号涤舸、慎得,别署嵩山居士,江苏常州人,是20 世纪前半叶活跃于上海地区有名的画家,擅画山水、人物和花鸟,与吴湖帆、吴待秋和吴子深并称“三吴一冯”。其所作《萧翼赚兰亭图》斗方并非一幅独立的绘画,而是附属于宋拓《王羲之兰亭神龙帖》的配图(图12)。图中仅绘辩才和萧翼两人,以白描法绘就。萧翼并非坐在辩才的正对面,而是在侧面,且神态可掬,非常恭敬虔诚,辩才则是眉飞色舞,侃侃而谈。冯超然有自题曰:“去冬友人携霍邱裴氏藏薛刻定武五字未损本,正与此肥本神明不隔。寐翁定为宋拓也,且有龙眠画萧翼赚兰亭图,生动可爱,戏为临此。癸未春三月,慎得居士冯超然并识于嵩山草堂。”钤朱文方印“超然”“嵩山居士”和“超然六十后作”。21浙江省博物馆编,《兰亭的故事:浙江绍兴翰越堂藏兰亭文物选》,文物出版社,2016年,第18 页。“癸未”为1943 年。“龙眠”即宋代画家李公麟,由此可知李氏亦曾画过《萧翼赚兰亭图》,冯氏的临本所依据的版本即是李氏所绘。

图12 冯超然,《萧翼赚兰亭》,选自宋拓《王羲之兰亭神龙帖》

四 《萧翼赚兰亭图》的异本

所谓《萧翼赚兰亭图》的异本是指虽然所绘为同一题材,画中的中心人物也是辩才和萧翼,但无论就人物的造型、布局还是构图,甚至形制都与诸本《萧翼赚兰亭图》有霄壤之别。这些作品有明佚名《萧翼赚兰亭图》轴(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以下简称“明立轴本”)、姜隐的《萧翼赚兰亭图》轴(美国耶鲁大学美术馆藏,以下简称“姜隐本”)、清陈鹄的《萧翼赚兰亭图》轴(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以下简称“陈鹄本”)、现代中村不折的《赚兰亭图》(日本东京国立近代美术馆藏,以下简称“中村不折本”)和傅抱石的《萧翼赚兰亭图》轴(香港私人藏,以下简称“傅抱石轴本”)以及《萧翼赚兰亭图》斗方(以下简称“傅抱石册本”)。

明立轴本所绘为六人,均为工笔重彩所绘(图13)。图中辩才盘腿坐于椅子上,一双鞋置于椅前,一根拐杖置于右侧。萧翼着官袍,在辩才的斜对面落座,另有分别着蓝色和红色官服的两随从站立在其左前侧。在辩才右前侧,有两个书童在煎茶,一人站立,弓身摇动着蒲扇在为茶炉煽火,一人坐在木桌后侧,抬头望着辩才和萧翼。在辩才和萧翼之间,放置着一白色瓷盆的盆景,盆中有兰花及寿石。在萧翼的后侧,则有一壁立的山石,石后斜出一株树枝及一簇花草。在山石和辩才之间,隐约可见一斜坡,坡上小草丛生。从环境看,画中描绘的是山间幽僻处。从人物服饰及身份看,萧翼不仅着官服,且带着两个侍从。很显然,这并不符合当时的真实情景,故此图或为作者首创,想象图之,或为作者依据不同于常见的辽博本图式。

图13 [明]佚名,《萧翼赚兰亭图》,绢本设色,纵124 厘米横78 厘米,故宫博物院

姜隐,字周佐,黄县(今属山东烟台)人,擅画人物仕女、花果,“细润工致,摹古有法”。22[清]徐沁,《明画录》卷一,印晓峰点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年,第13 页。所绘《萧翼赚兰亭图》为四人,但人物的位置和造型迥异于常见的辽博本图式(图14)。辩才在画幅右侧,着红色袈裟,屈膝盘腿而坐,一双鞋置于踏床上。萧翼在画幅左侧,位于辩才的右前侧,头戴官帽,双手环抱置于膝上,端坐于木椅上,身子略往前倾。在画幅的左下角,即在萧翼的右后侧,有两个侍从,一人手托书卷,面向辩才和萧翼,一人手捧囊匣,背对辩才和萧翼。看得出来,姜隐并未见过以辽博本图式为经典所临摹的诸本《萧翼赚兰亭图》,而是自己按照史书记载来揣摩图之或另有所本。

图14 [明]姜隐,《萧翼赚兰亭图》,绢本设色纵99.8 厘米,横47.4 厘米,美国耶鲁大学美术馆

陈鹄本的作者陈鹄,字菊常,江苏南通人,明末清初画家,擅画人物、花草,“设色绚丽,勾勒者亦工”23[明]蓝瑛、[明]谢彬纂辑,《图绘宝鉴续纂》卷二,载于安澜编,《画史丛书》第二册,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 年,第44 页。。其所绘《萧翼赚兰亭图》有三人(图15)。辩才为一寿星模样的老僧。辩才和萧翼均坐于圆柱形石凳(或木凳)之上,凳上垫着皮草。辩才双手扶住木杖,双脚着地;萧翼身往前倾,认真聆听。在辩才身后,一人手捧一物站立侍候。辩才后侧为矗立的山石及葱郁的芭蕉,石后可见一蜿蜒的栏杆。陈鹄在画幅右上侧自题曰:“师与文人大有缘,年来参得鸟写禅。蕉图特写为师寿,相对还欣有乐天。陈鹄。”从其题识来看,似乎与萧翼赚兰亭的故事并无直接关联,应系作者为其师祝寿而作。陈鹄自题外,尚有马駜题跋曰:“钟麓一隐岁月深,诸缘销尽留婆心。高人四季亲杖笠,过客六时闻梵音。机向天童领神悟,诞当水月清尘襟。青莲为座竹为阴,祝师却胜千黄金。”该题跋也未谈及萧翼赚兰亭之事,故此图或为后人据画面所示老僧和对坐之文人这个经典构图,便附会为辩才与萧翼。这从另一方面亦可反证萧翼赚兰亭的图式,千百年来已经成为一种程式化的构图。无论如何嬗变,辩才和萧翼相对而坐的画面是永恒不变的。

图15 [明]陈鹄,《萧翼赚兰亭图》,绢本设色纵86.9 厘米,横59 厘米,故宫博物院

中村不折为19 世纪末20 世纪早期日本有名的艺术家,长于油画、中国画和书法,酷爱中国文化。所绘《赚兰亭图》是目前所见这一题材唯一的油画作品(图16)。画面所示,在和煦的阳光照耀下,辩才和萧翼等五人在室内观摩《兰亭序》。辩才身披红色袈裟,坐于木椅之上,双脚着踏床,右肘靠桌,撑着下颚,左手扶着椅子的把手。萧翼着官服,弓身立于辩才右前侧,在条桌上打开《兰亭序》,正在仔细端详。辩才左后侧,一人手捧木匣,侍立恭候。在辩才左前侧,一人蹲跪于小桌前,正在沏茶。在萧翼左后侧,一红衣人侍立听命。室内雕梁画栋,室外绿荫环绕,隐约可见蓝天白云。看得出来,作者对萧翼赚兰亭的故事有所了解,但却并不忠实于传统的图式,而是在此基础上作了大胆的演绎。他所绘的场景并非辩才和萧翼对坐谈话的情境,而是抓取了两人观赏《兰亭序》的画面。故事发生的地点也不是常见的山间户外,而是在环境雅致的室内。无疑,这是中村不折对传统“萧翼赚兰亭”图式的变革与创新。

图16 [日]中村不折,《赚兰亭图》,布面油画纵137 厘米,横151.6 厘米,东京国立近代美术馆

傅抱石为20 世纪有名的山水和人物画家,曾画过包括《竹林七贤》《兰亭修禊》等在内的多件人物故实画。24张鹏,《希古与幽怀:傅抱石的人物故实画》,中华书局,2020 年,第22—27 页。单就《萧翼赚兰亭图》而言,傅抱石就至少画过三件,25张鹏,〈尺幅之间见新趣:小谈傅抱石《萧翼赚兰亭图》〉,载《中国艺术》2017 年Z1 期,第120—121 页。可见他对这一题材青眼有加。三件作品中,目前所见有两件,分别为立轴(图17)和斗方(图18)。傅抱石轴本自题:“抱石蜀中写。”所绘为树荫掩映下,在阶上的庭院前,辩才和萧翼相对站立在几案前。辩才身着袈裟,右手打开书卷,左手扶案;萧翼双手捧着书卷,欲藏之衣袖间,左前侧则有打开一半之另一书卷。画中情景符合萧翼以两件王羲之普通法书和辩才交流、观摩,而辩才拿出《兰亭序》来观赏的记载。画中萧翼所持,当为《兰亭序》,故此时萧翼盛气凌人,而辩才则有些沮丧。辩才右侧,一侍者双手交叉环抱于衣袖间,惊讶地望着萧翼。在辩才背后,另有一侍者在树丛中露出侧影,似欲端茶待客状。傅抱石册本实为其于1946 年所作的《人物山水图册(八开)》之一,其自题曰:“萧翼赚兰亭图。予入川七年,曾两着笔。此册虽小,未尝不入目也,抱石东川并记。”图中所绘为三人,在浓密树荫遮掩下,露出一座庭院。身着白衣的辨才和身着官服的萧翼隔桌站立。辨才面面相觑,萧翼颐指气使。画中的萧翼,似已将《兰亭序》诓骗得手,揣入怀中。辨才右后侧,一红衣书童侍立等候。不难看出,傅抱石的两图也和前述明立轴本、姜隐本、陈鹄本和中村不折本一样,不同于任一版本的《萧翼赚兰亭图》却符合何延之所记之相关事实。这是傅抱石从自己独有的视角对这一故事的诠释。

图17 傅抱石,《萧翼赚兰亭图》,纸本设色纵92 厘米,横61 厘米,香港私人藏

图18 傅抱石,《萧翼赚兰亭图》册,纸本设色纵25 厘米,横39 厘米

五 “萧翼赚兰亭”的图式嬗变

从文献记载及相关资料可知,南宋院画家朱绍宗曾画有《摹萧翼赚兰亭图》26[清]厉鹗辑,《南宋院画录》卷八,胡易知点校,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 年,第226 页。、元代画家赵孟籲曾画过数件《萧翼赚兰亭图》27[美]福开森,《历代著录画目》,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 年,第396 页。,而钱选亦画过《萧翼赚兰亭序》28[清]王原祁等纂辑,《佩文斋书画谱》卷一零零,载《历代著录画目》,第431 页。。明末山水画家袁枢,史载其“摹梅华道人临巨然《萧翼赚兰亭图》,气韵冲澹,绰有古趣”29[清]张庚,《国朝画征录·明人附录》,祁晨越点校,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 年,第117 页。,“梅华道人”即吴镇,由此可知,吴镇曾画过巨然本图式的《萧翼赚兰亭图》,而袁枢则是对吴镇摹本的再临摹。此外,明代的仇英、郑重、丁观鹏,晚清的任熊及现代的于非闇和张大千等均有画过《萧翼赚兰亭图》的记录。但就流传有序的作品而论,以上所论二十一件《萧翼赚兰亭图》基本涵盖了目前所能见到的该题材绘画。

在现有《萧翼赚兰亭图》相关的学术成果中,高登科的〈僧老识茶味:从多本《萧翼赚兰亭图》看唐代僧人茶事〉和蔡力杰的〈文本、图像与误读:传阎立本《萧翼赚兰亭图》新探〉可称得上搜罗《萧翼赚兰亭图》最多者,但前者也不过只论及辽博本、台北故宫本、北京故宫本、大都会本、钱选本和明立轴本《萧翼赚兰亭图》等六件30高登科,〈僧老识茶味:从多本《萧翼赚兰亭图》看唐代僧人茶事〉,载《紫禁城》2021 年第4 期,第50—87 页。,后者则多一件姜隐本31蔡力杰,〈文本、图像与误读:传阎立本《萧翼赚兰亭图》新探〉,载《中国美术》2021年第1 期,第110—116 页。,均不及存世作品一半,可见有大量的这一主题的绘画并未引起学界的关注。

前四章所提及的廿一件只是唐宋以降众多《萧翼赚兰亭图》中的一部分。这些作品中,从种类看,人物画十七件,占总数的百分之八十;山水画四件,仅占百分之二十,可见在历来的《萧翼赚兰亭图》中,人物画占据主流。从时代看,宋代有四件,元代三件,明代四件,清代六件,现代四件,几乎跨越了唐代以后的所有时代,足见这一题材受到持久的关注。从图式的嬗变来看,山水画作品除了时代风格与画家笔墨个性的变异外,几乎沿袭了巨然本的范式,从构图及形制均无大的变化。而人物画则表现出较为多元的嬗变特色:摹本大多沿袭了辽博本的图式和形制,其时代多集中在元、明、清三代;临本虽然沿袭了辽博本的主要图式——即辩才和萧翼对坐,但人物造型、布局位置和形制又有所不同,时代均集中在清代和现代;异本则依据“萧翼赚兰亭”的故事传说,人物造型、布局位置以及形制均与辽博本等传统图式判若霄壤,且时代集中在明代和现代,形制以立轴(或斗方)为主。由此不难看出,“萧翼赚兰亭”的主题虽然自宋代以来受到画坛的追捧,但不同时代的画家以笔墨对其所作的诠释与重构是不同的。清代的摹古之风较甚,故忠实于辽博本图式的摹本最为多见。而在明代和20 世纪,画家追求个性解放,个体意识明显加强,其个性需要得到充分的展示与发挥,即便对耳熟能详的题材,在这些画家的笔下,都能感受到鲜明的笔情墨趣,故出现并非千篇一律的异本。这是“萧翼赚兰亭”故实画在宋元以来表现出的图式变迁与特色。

六 《萧翼赚兰亭图》的鉴藏流传

现在所见存世的廿一件主要的《萧翼赚兰亭图》,大多经内府或名家鉴藏,流传有序。巨然本著录于张丑的《清河书画舫》、《石渠宝笈初编·养心殿》和顾复的《平生壮观》,曾经宋代内府、袁枢、陈定和清代内府所藏。辽博本著录于王世贞的《弇州四部续稿》、张丑的《南阳名画表》、李日华的《六研斋笔记》、《石渠宝笈初编》和胡敬的《西清札记》等著,黄伟利对其流传过程做过较为清晰的梳理:此卷明初在官府辗转,嘉靖年间,山果副使杨仪在京师收得,他请文徵明在卷后作跋。万历时,转给吏部侍郎赵用贤,赵又转王世贞,王请文嘉在文徵明跋后书《兰亭记》,接着又经韩世能、韩逢禧父子收藏。清初,经梁清、吴士谔收藏。入清内府后,溥仪在逊位前,以赏溥杰为名,连同其他一些书画经天津运往长春伪宫,后归东北博物馆即今辽宁省博物馆收藏32同注7,第122 页。。台北故宫本著录于《石渠宝笈三编》,曾经宋代内府、清代高士奇、毕泷和清内府等收藏,并有宋人敏德、沈揆和清人金农的题跋观款。北京故宫本钤有“南师中印”“伯谦精鉴”“龙有鉴赏”等鉴藏印,拖尾附旧拓《兰亭序》帖,有王厚之、王蒙和张翥题跋,并有明万历及清宣统观款两则。赵麟本前有邓尔雅题引首“赚兰亭图”,拖尾有叶恭绰题跋曰“此卷曩年得于燕京。彦澂人物,传世不多。此云摹阎立本,盖必有所本,渊源家学,信非凡辈,明以后决不能如此沈穆,读者当于此参之”33[日]铃木敬编,《中国绘画总合图录(第二卷)》,东京大学出版会,1982 年,第144—145 页。。后有李研山长题。元摹巨然本曾经元代内府、明代项元汴、清代缪曰藻及近人金城和金开藩等鉴藏。大都会本曾经明内府收藏。姜隐本曾经吴荣光鉴藏。姚文瀚本曾经清内府鉴藏,近人金城、许宝蘅、胡先春、恽宝惠和刘驹贤有观款。从其鉴藏印记及流传序列可知,以“萧翼赚兰亭”为主题的绘画,一方面经宋、元、明、清各个时代内府所收藏,另一方面,又受到明清及近代著名书画鉴藏家如项元汴、高士奇、梁清标等人的递藏。究其原因,固然与临摹或创作此画的作者息息相关,但与由“萧翼赚兰亭”的故实而衍生的众多作品也是分不开的。

在传世作品中,钱选本、国博明本和国博清本分别是后人伪托钱选和赵孟頫而作。钱选和赵孟頫都是“萧翼赚兰亭”故实的热衷者,他们均曾画过《萧翼赚兰亭图》,但现在已难以见其本款的真迹。相信在明清时期,两人本款的《萧翼赚兰亭图》在一定范围内得到传播且受到热烈追捧,故现在能见到明清时期托其名的赝鼎。这三件作品对于钱选和赵孟頫艺术风格与时代特征来说,虽然是赝品,却反映出明清时期艺术市场中《萧翼赚兰亭图》的鉴藏与传播情况。毫无疑问,之所以造成钱选和赵孟頫的《萧翼赚兰亭图》的真赝混杂,这是与其时的艺术收藏风气与社会风尚分不开的。从时代特征看,三件“赝品”似有“苏州片”作伪的特征,属典型的“伪好物”。它们均系对辽博本图式的传移模写,大多较为工整,赋色艳丽,且均为手卷,说明《萧翼赚兰亭图》已然程式化,同时也说明该故实在明清时期受到持久关注。

“萧翼赚兰亭”的传说离我们已有一千四百余年,此故事的真实性如同《兰亭序》的争讼一样,注定成为历史上一个饶有趣味的话题。故实里的人与事,早已成为远古的传说,于我们如云烟过眼,和历史上发生的其他故事一样,沧海横流,偶尔可能会成为谈资,正如元代诗人高明的《题萧翼赚兰亭图》诗所言:“客舟夜渡中泠水,空山不见羲之鬼。骊珠飞去龙亦惊,月落空梁僧独起。银钩茧纸归长安,蓬莱宫里人争看。一朝风雨暗园寝,玉柙搥碎昭陵寒。龙眠画手元晖笔,当时曾笑萧郎失。至今二子亦何在,久与《兰亭》共芜没。人生万事空浮沤,走舸复壁皆堪羞。不如煮茗卧禅榻,笑看门外长江流。”34[元]高明,《高则诚集》,张宪文、胡雪冈辑校,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 年,第43 页。虽然如此,但因“萧翼赚兰亭”而生发的绘画却成为唐宋以来恒久不衰的主题,由此而引发的对《萧翼赚兰亭图》的祖本、摹本、临本、异本及相关鉴定与递藏脉络的梳理与探究,也就尤为必要。无论是对这一故实画变迁的认知,还是宋元以来对《兰亭序》及其相关故实的接受与传播,以及相关历史主题绘画的鉴藏,很显然,都已远远超越了故实本身。

猜你喜欢
摹本兰亭序兰亭
摹本即真本——北宋宫廷藏画“真伪相杂”论
摹本王羲之草书法帖气息比较分析
莎士比亚的全球异常:《麦克白》之“人类”摹本、影视化以及灭绝时代
书法作品
《王羲之 兰亭序》
王羲之书兰亭序
On Tess’s Tragic Fate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兰亭烧烤记
Bondage and Feminist Consciousnessin the Patriarchal Society
从唐画宋摹本中说聂隐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