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祥香
2021 年11 月16 日,国际宽容日。一个男孩闷闷不乐,呆呆地坐着,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我上前摸了摸他的头,对他说:“你生病了吗?”他告诉我他没有生病。
一个姑娘见状,大喊一声:“老师,他这次题没做好,所以不高兴!”
“是吗?”
他摇了摇头,依然沉默。
我转向大家,问道:“谁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或者告诉我和谁有关?”
一个学生站了起来,说明了原因。
“既然和你有关,你知道该怎么做吗?”我和他四目相对。
他缓缓走过去,对男孩说了声“对不起”,然后鞠了一躬。
此时,这个男孩也开了口:“我也有不对的地方,请你原谅。”他们烟消云散。
这事就此算了吗?不!我面向全班,解读了安德鲁·卡内基的名言:“不要心怀恨意,遇到困难时不要害怕让步,小人总是坚持己见以维持尊严。愿意主动伸出手与人言和、坦诚自己的错误并提议重新开始的人,才是气度恢弘的人。”一字一句,从困难到小人,从错误到气度……落点于心。
等全班交流完,我特意强调:“这样的经历或许你曾经也有,在后面的学习生活中你可能也会和别人闹别扭,你们愿意做什么样的人呢?认真读一读这段话,默默地记在心里吧!”不一会儿,那个男孩向我举手示意,他已经背下来并牢牢地记在心里了。我很欣慰!
最后,我介绍了安德鲁·卡内基,引出了戴尔·卡耐基,告诉同学们:“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是因为他们思维的高度和格局是小人无法与其相比的,希望大家多认识一些优秀的人,从他们身上汲取力量,进而做个优秀的人。”
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曾在“国际宽容日”发表讲话:“用关心取代冷漠与轻视,用了解取代盲目、无知和歧视。”人与人之间,我们需要关心和了解。从宽容做起,不仅对自己负责,也要对他人负责。我打心里希望我的学生将来都可以做对家人、对祖国、对世界负责的人。
学生的学习,起初源于模仿。近日,和一男孩聊天——
“某老师和你谈话了吗?”
“谈了。”
“都说啥了?”
“说学习态度要认真。”
“你怎么想的?”
“反正说我不认真,那我就不认真呗。越说不认真我就越不认真。”
“那老师说错了吗?你认真吗?”
“没有说错,确实不认真。”
“既然没有说错,为什么越说不认真你就越不认真呢?”
我可不会如此由着他的性子不思上进!于是非常严肃地说:“别说老师说的话是对的,就算老师说错了,你也不应该有这种思想。你做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选择都是你自己决定的,最终成功或失败,结果也只会是自己承担。”
我被这个男孩的“不认真”触动了,于是对他讲了陈忠实先生在学生时代的事,希望他能有所触动——
“新来的车老师在作文课上让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陈忠实就把过去写在小本上的两首诗修改一番,抄到作文本上。车老师给他写评语写下了不少好话,然而他只因为一句‘以后要自己独立写作’失控了,一把撕下那两首诗,撕下评语,朝老师摔去。接下来,陈忠实远避老师,课上他也从不举手。又一次作文,他写了第一篇小说《桃园风波》,三四千字,老师评了比满分还满的5+的高分,但评讲时不提他一句,所以陈忠实的心里膨胀了愉悦和报复,僵局继续着。再后来,扫雪的时候,车老师把他叫到教研室,因为市里要搞中学生作文比赛,选送两篇,一篇是初三同学写的,另一篇就是他的作文《堤》。不仅如此,因为他的字不硬气,学习忙,老师还亲自帮他抄写投递到《延河》。多年以后,陈忠实每次走进《延河》编辑部,在《延河》上发表作品,他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车老师。然而由于车老师调回甘肃,终不得音讯,这债就依然拖欠着……”
说实话,当看完陈老的文章,不知不觉我眼睛湿润了,或许是因为共情,或许更因为他的文字的力量可以穿透心脏,哪怕一句简短的对话在应情应景中总能让你感动得不知所措,让人不自觉地内心颤栗。所以,我对同学们讲完了陈忠实先生的故事,反问了这个男孩:“你知道陈忠实吗?”他说不知道。我悄悄地对他说,好好读书吧,人往往因为无知而无畏。但我们更应该无畏的是向前,就像哥伦布。当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时候,他知道他航向何处吗?他的目标只是前进,一直向前进。别回头看!向前看!做懦弱的人没什么可硬气的!陈忠实,一位优秀的作家。于此,你应该从他的身上汲取一种力量——向上,向前!
吃,是每个人的必须。但对于有些学生而言,有的挑食,有的暴饮暴食,还有的不食,于他们健康成长都是极其不利的。我刚接手一个班的时候,有些学生很喜欢吃鸡排,每次可以连碎渣都舔得一干二净;有些学生不喜欢吃蔬菜,可以狂吃肉不带一点绿;还有个别学生不喜欢吃饭,见饭就像吃药一样……饮食习惯非常糟糕,这怎么可能身体强健呢?这些都折射出很多教育问题:自私、有贪念、不懂节制、没有规矩……然而教育的成效有时是需要时机的,当然有些事情是必然会发生的。
一天,一个男孩的爸爸打电话跟我说:“老师,我们家孩子在学校是不是不吃饭?他回来晚饭总是吃得很少,最近肠胃不好,明天我打算去看一下医生。”我回答:“中午他吃得可多了,每次都说学校的饭太好吃了,会不会是他中饭吃多了所以晚饭就吃得少了?明天看医生时帮我问一下,吃太多会不会影响肠胃功能。医生如果说有什么需要注意的请告诉我。”这事之后我又在班级强调了饮食习惯,健康适量,我发现学生不再多吃鸡排了。
可是,好景不长。一个暴饮暴食的问题改好了,又一个问题悄悄出现了。学生的有些问题是需要反复抓,反复巩固的。一天中午,当一个肚子圆圆的男孩狂吃肉之后,我对全班同学说:“你们静静地吃饭,老师读一段文字给你们听听,分享一个大作家的事给你们。”于是,读了下面一段话:
“有一年闹胃病,吃什么东西胃里都冒酸水,大口大口清亮亮的酸水冒将出来,喷到床下和桌下,几乎可以作为洒水息尘之用。发展到胃里开始有隐痛,去看医生。医生轻描淡写地说吃苞谷面、高粱面太多了。”
读到这里,我停了下来,顺势问学生:“你们听我读到这里,想到了什么?”学生回答:“他闹胃病是因为吃多了……”我继续读:
“医生给弄了一大包酵母片,又赠送了一剂良方:回去熬砖茶喝,暖暖胃。我的手在口袋里揣摸了许久,还是花大约三毛票买下二两,先试试。那砖茶名副其实,硬如砖头,用刀劈下碎片,搁火炉上熬煮,倒出来竟是如同中药的颜色。然而喝起来毕竟是茶味,只是后味有些苦涩。这是我第一回花钱买奢侈品,当作医病的药用的。”
由于这学期正在学批注,所以边读我们边批注,围绕写法理解“名副其实”用得好,联系生活体会奢侈品,从妈妈的十几万的包谈三毛钱的背后含义,猜测了作家的生活背景,解读了文本。虽然聊了很多,领悟了很多,但到这里其实还没完,继续对比阅读:
“到新时期之初,生活初得改善,可以不再以杂粮为主,我的身体又引出了截然相反的变化,内火太盛。好东西吃多了,热量增加得消耗不完,便聚积而生为火。这是一位中医先生当时剖析病因的诊断词。那火一生成,轻则牙疼,重则小便不畅,且有灼烧似的刺痛。”
我引导学生联系《猫》这个单元的学习方法谈读书感悟:“读到这里你又领悟到了什么?你发现前后两部分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他们有的关注生活,有的关注作家本身,有的围绕吃的发表观点。比如“好东西吃多了,热量增加了消耗不完,便聚积而生为火。”“生火会牙疼、小便不畅等。”我由此解读:“作者贫寒时吃多了粗粮面会胃疼,疼得可真要命;生活条件好了,吃多了好东西会上火,他还会生病。你们能联系自身谈一谈吗?”学生畅所欲言,各个答案都是我在等的答案,关键词是“适度”。
最后,我总结道:“读书的好处还真多,读书可以增长知识,可以明理明智,可以使人进步,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让我们拥有更多获得成功的机会。今天,更让我们清楚地知道了,读书,可以让我们更健康地成长!所以,同学们,好好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