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秀萍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2022 年版课标”)十分重视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构建了各学段整本书阅读的内容体系和能力体系,指出了教师导读的时空及方法、学生阅读的途径及活动如何整体推进。但由于教师自身的阅读理念、教学经验有不足,加之新课标理念并没有深入人心,再加上整本书阅读内容多、时间长、指导要求高,“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境。
一是程式化导读。教师在进行整本书阅读指导时,完全忽视文本的差异、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往往以看看封面目录、查查作者资料、定定阅读计划、读读书本内容等程式化的步骤贯穿每本书的阅读指导。
二是单一化助读。助读就是借助各种阅读策略促进深度阅读,是提升学生运用语言、发展思维的最佳时机。但很多时候,由于教师自我阅读与反思比较浅薄,没有深入考虑“怎么读”的问题,助读单一化,仅仅停留在圈画批注、写读后感、说说阅读收获、聊聊阅读困惑等。
一是浅层阅读,指学生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囫囵吞枣地粗略浏览,缺少对作品的品味赏析和深入探究,缺少质疑问难的态度和分析思辨的过程。如阅读童话类作品就是说说喜欢的人物、谈谈奇妙的想象;阅读小说类作品,就是简单梳理故事情节、笼统分析人物形象等。
二是机械阅读,指学生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处于封闭式的自我阅读状态,不管什么书都是一页页、一章章地读下去,缺少了不同文体书目的个性化阅读方法,缺少了必要的交流和研讨。学生的思辨与鉴赏力在这样的机械化阅读环境中日益僵化。
温儒敏先生说过:“教师要做读书的种子。”因此,在实施“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成为先读者、伴读者和导读者。先读作品,才能为学生整本书阅读把握航向,搭建好支架读起来,设计好话题读进去。持续伴读,才能在学生分享阅读收获时,平等对话,形成共鸣,在学生表达遇到困惑时,给予有效的引导和点拨。再次,学生阅读策略的掌握和阅读能力的提升是在反复的实践、内化、运用中形成的。因此,教师还需成为导读者,指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实践阅读策略,从而形成阅读能力。
就学生来说,他们是整本书阅读的主体,必须在真实的阅读情境和活动中成为积极的参与者、探究者、分享者。所谓参与者,指学生能够自主地根据阅读目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图书,制订读书计划,并且进行持续的阅读。所谓探究者,指学生能够自主地根据既定的阅读目标,学习并运用各种阅读策略探索整本书的奥秘,积累整本书阅读的经验。所谓分享者,指学生能够自主地借助多种方式分享阅读心得,交流阅读问题,提高整体阅读能力,丰富精神世界。
2022 年版课标提出,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整本书阅读也应如此。只有提炼出核心任务,设计出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富有驱动力、发展力的学习任务,以及一个个真实的、具有实践性的阅读活动,才能提质整本书阅读。
(1)整合提炼核心任务。
核心任务必须能够统领整本书的阅读,并且能有逻辑地整合阅读内容、情境、策略和评价。如《安徒生童话》中,大多童话是欢乐和美好的,能带给学生幸福的体验。即使有一些故事充盈悲剧色彩,但也是通过悲剧情节彰显历经痛苦后的幸福。因此,阅读时,便可以整合提炼“寻找幸福的密码”这个核心任务,引导学生对欢乐美好和悲惨苦难进行阅读、理解、鉴赏,引发学生对“什么是幸福”的多角度思考,促进学生的深度阅读。
(2)科学分解阅读任务。
确定核心任务之后,科学分解出一个个子任务至关重要。子任务的设定应该贯穿于整本书阅读指导的全过程,而且蕴含清晰的教师阅读指导实施思路和学生阅读实践支架。
还是以阅读《安徒生童话》为例,确定了“探寻幸福的密码”核心任务之后,教师便在不同的阅读阶段,设计了相应的子任务。
任务一:借助不同的阅读方法,了解故事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初步感受童话中的幸福时光。
任务二:借助对比阅读策略,紧扣故事重点情节,围绕“幸福是怎么获得的”展开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寻找幸福的密码。
任务三:借助统整、联结的阅读策略,走进作者生活和现实生活,加深对幸福密码的理解。
任务四:借助“人物扑克牌”的游戏,让学生发挥想象,创编充满幸福味道的童话故事。
分解的四个子任务,目标明确,以任务驱动阅读;方法得当,以策略贯穿阅读。既具有内在联系,又全部指向核心任务。
(3)真实体验的阅读活动。
在任务驱动下,还需要学生亲身经历真实的阅读活动。这些阅读活动必须具有身体参与、学科实践、专家思维的特点。身体参与是指让学生亲身参与,全身参与,全程参与。学科实践既指阅读活动必须遵循学生语文阅读规律,让学生整本书阅读经历从整体到局部再回归整体的过程,又指向阅读活动应紧扣2022年版课标中的“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进行设计。专家思维则是指通过阅读活动的设计,把语文要素与学生的阅读问题结合起来,寻找解决阅读问题、提升阅读品质的思维方式。
还是以《安徒生童话》阅读为例,紧跟任务二、三的设计,我们可以开展这样的阅读活动:
活动1:阅读《亚麻》这个故事,感受亚麻痛苦的经历;在对比阅读中寻找亚麻说自己是最幸福的密码。
活动2:回读书中的其他故事,寻找还在哪个故事中感受到过“别样的幸福”,交流他(她)为什么也有别样的幸福。
活动3:借助联结策略,链接作者生活背景,思辨:安徒生生活坎坷,却把生命用于创作,你觉得他幸福吗?
活动4:借助联结策略,结合自己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说说对幸福密码的理解。
以上四个活动,学生在反复进阶的阅读活动中落实语言鉴赏,深入书目主旨,提升思维品质,形成指向高质量阅读生活的专家思维。
对整本书阅读效果的评价是整个阅读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在全书阅读过程中要加强形成性过程评价,阅读结束后要加强生长性检测评价,同时,设计科学评价量表和评价检测题并及时记录反馈,也能促进学生即时监控阅读过程,审视阅读效果,在评价中增效整本书阅读。
形成性过程评价伴随着学生整本书阅读的全过程,它应该指向阅读兴趣、阅读方法、阅读分享、阅读品质,通过教师评价、生生互评、学生自评等方式,判断、推进学生阅读的全过程。如表1 是对整本书的广义阅读评价标准。
表1
生长性检测评价一般安排在整本书阅读结束后,根据阅读任务群,创设真实的情境,对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审美鉴赏能力等关键能力进行评价。还以《安徒生童话》的阅读为例,任务四的设计是借助“扑克牌游戏”,抽取童话故事的主人公,并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象,创编充满幸福味道的童话故事,其实这就是生长性检测评价,是让学生借助这本书的阅读,灵活运用语言,解决实际问题。
总之,新课标中出现了作为学习任务群的整本书阅读,这表明教育部对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高度重视,也体现了整本书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更是对语文教师指导整本书阅读的一种考验。我们还需努力思考,积极践行,在“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设定上,在培养学生浓厚阅读兴趣、内化各种阅读策略,养成良好阅读习惯上,不断探索,才能引领学生成为自主自能、自得自在的阅读者。